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生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内容包括应用海洋生物技术修复养殖生态环境;以单克隆抗体、核酸探针、PCR等海洋生物技术来诊断养殖生物的疾病;通过防止病毒的垂直与水平传播、免疫预防、转基因技术及破译病毒基因密码与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等防治水产养殖生物疾病的海洋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海洋生物技术为我国渔业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本文综述了近期来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重点对转基因技术,染色体操作,水产动物性别控制,藻类育种工程,鱼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以及海洋自然产物与药物的开发进行了评述,并对海洋生物技术在不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物技术与水产养殖生物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水产养殖生物疾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病毒性疾病的暴发与流行,已成为制约海水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海洋生物技术在海水养殖生物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倍受瞩目,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的成果。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生物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养殖生态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养殖生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 一、应用海洋生物技术修复养殖生态环境 在养殖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中,以往研究较多、应用较广的主要为一些天然微生物制剂,既有单一菌株的制剂如光…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与海水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义的海洋生物技术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及其组分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以及定向改良海洋生物遗传特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Attawc etal.1993)。海洋生物技术作为新的高新技术领域,进入90年代以来,在海洋水产养殖、海洋天然产物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三方面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美国基础科学委员会与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编写的报告《21世纪的生物技术:新地平线》中,列举了农业、环境生物技术、制造与生物加工和海洋生物技术与水产养殖四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海洋生物技术与水产养殖领域中确定的研究开发重点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海洋生物多糖的种类——海洋动物活性多糖、海洋植物活性多糖、海洋微生物活性多糖,阐述了海洋生物多糖对水产动物的生理功用,指出了海洋生物多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和展望,这对配制、推广应用高效环保型、功能性水产配合饲料,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融 《福建水产》1993,(2):61-64
海洋生物技术又称海洋生物工程,是以生命科学的知识来开发海洋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海洋生物或其成分,来完成某些商业目的的技术。近年来,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包括:基因转移技术,染色体操作,鱼类性别的控制,鱼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贝类的变态和附着,经济海藻的原生体质分离和海带单位体克隆的建立,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淡水渔业》2003,33(4):47-47
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我国水产技术发展趋势 ,大致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生物工程开发研究 ,培育和改良新的养殖品种 ,是生物工程研究的重点 ;(2 )水产增养殖可持续性开发研究 ,保持水产养殖业良性循环发展 ;(3)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及预测技术 ,从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防治病害的新方法、新技术 ;(4 )转变传统养殖模式 ,发展和建立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新体系 ,改变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环境 ;(5 )开发海洋药物 ,利用技术从海洋生物资源宝藏中寻找和开发海洋药物 ,为人类健康作贡献。水产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11月18日,由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专用养殖网箱岗位、高效养殖模式岗位和莱州综合试验站共同完成的"离岸大型浮绳式围网创新养殖模式"在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鲁东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9.
主要阐述了渔业、水产养殖、污染、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简要探讨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对策,供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技之窗     
《中国水产》2016,(12):62-63
“离岸大型浮绳式围网创新养殖模式”通过专家现场验收
  11月18日,由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专用养殖网箱岗位、高效养殖模式岗位和莱州综合试验站共同完成的“离岸大型浮绳式围网创新养殖模式”在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鲁东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始建于一九七○年,是一个以水产育苗、水产养殖、捕捞、加工和水产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国营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年创利润380万元,职工500多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下设:水产育苗厂、鲍鱼养殖厂、养鱼厂、水产冷藏厂、养殖公司及渔用塑料厂、海洋生物研究开发中心和技术服务公司等单位,并与香港水产有限分司合资兴办了振华水产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渔业资源衰退;水产养殖面临发展瓶颈;水产加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小、技术落后;沿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质污染严重;海洋生物科技研发力量相对落后;海洋生物资源有关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等六个方面对广东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营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参与承担了中央财政“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落实到盖州市和老边区。随着海参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生产中存在的养殖方法落后,养殖模式老套,养殖人员技术欠缺、水域环境恶化、水产病害频发等问题日渐突出。为进一步改善水域养殖环境条件,规范海参养殖,确保海参质量安全,推广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势在必行。此项目重在指导养殖户规范使用药物,科学使用生物制剂,使养殖环境成为能够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海参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方法、自动控制技术在水质参数检测与调控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有关研究的技术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根据水产养殖工业化和自动化发展,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指出了发展水产养殖自动化检测和调控精准技术的必要性,提出发展规范化、标准化的水产养殖自动化技术,以推动水产养殖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盐城市龙翔水产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海蜇轮放轮捕高效养殖技术"成果通过了青岛连城创新技术开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的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评价专家组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16.
光合细菌的培养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生产和应用均已经进入商品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养殖者已将光合细菌的作为提高养殖技术和养殖产量的手段。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主要作为:养殖水质净化剂、饲料添加剂、用于鱼虾贝幼体的培育、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预防及治疗鱼病。随着光合细菌作为一种有益的微生物在水产养殖领域中广泛应用,对其认识也进一步深化,笔者认为目前在光合细菌应用上还须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20,(5)
传统的水产养殖不利于全面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更会对养殖水体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水产养殖的需求。基于此,生态水产养殖技术逐渐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了生态养殖技术的相关含义,然后对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方法、自动控制技术在水质参数检测与调控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有关研究的技术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根据水产养殖工业化和自动化发展,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指出了发展水产养殖自动化检测和调控精准技术的必要性,提出发展规范化、标准化的水产养殖自动化技术,以推动...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生态发展理念的日益盛行,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通过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加大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从而推动水产养殖的生态化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增强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新品种 牡蛎“华南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了白金丰产鲫等12个水产新品种,现予公告。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刊登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一、品种概况1.培育背景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牡蛎科,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为全球性分布类群。牡蛎肉味鲜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种类之一。其养殖的总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