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施磷对越冬期高羊茅生长、养分吸收及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给华中地区冷季型草坪草养分护理提供依据,在武汉布置试验研究磷肥对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s Schreb.)越冬期生长、养分吸收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钾肥基础上增施磷肥(P2O55~25 g/m2)显著促进草坪草生长和品质改善,与对照相比,各施磷处理越冬期分蘖数、株高、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均有显著地提高;显著提高草坪草地上部氮、磷、钾含量,促进养分吸收;叶片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磷肥施用而显著下降,明显降低低温对高羊茅的伤害程度;磷肥的适宜用量范围为10~15 g/m2,过低或过高用量磷肥均会对草坪草生长、质量及抗寒性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养分添加是促进退化草地恢复常用的管理措施。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CK(对照,不施肥),N(单施氮肥,100 kg/hm2),P(单施磷肥,100 kg/hm2),K(单施钾肥,100 kg/hm2),NP(氮、磷肥混施,均为100 kg/hm2),NK(氮、钾肥混施,均为100 kg/hm2),PK(磷、钾肥混施,均为100 kg/hm2),NPK(氮、磷、钾肥混施,均为100 kg/hm2),研究贝加尔针茅草原包括建群种和优势种在内的6种植物的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养分含量等叶片性状对养分添加的响应,旨在探讨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叶片特性随养分供给条件发生的变异及其与土壤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叶绿素含量、叶片养分在不同养分添加下都发生了变化,但变化的范围和方向都不尽相同。综合6种植物进行分析,SLA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N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片含P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含N量、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含N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含P量与土壤P、土壤速效P含量和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研究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叶片含N量较低,植物叶片性状受N素影响显著,但不同物种对N素添加的反应不同,土壤养分供给的差异是叶片结构特性和叶片养分组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水平对旱地兰州百合养分累积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在施用磷肥150 kg/hm2和钾肥225 kg/hm2基础上,不同施氮水平(0,75,150 和 225 kg/hm2)对旱地兰州百合干生物量、养分累积动态及氮肥利用的影响,旨在揭示兰州百合需肥规律,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可促进兰州百合植株生长,提高鳞茎养分的转化吸收效率。鳞茎氮磷钾养分吸收不同步,累积量依次为K>N>P。施氮量只影响鳞茎干生物量和养分的阶段累积量,不改变其累积动态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鳞茎产量、氮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施氮量为150 kg/hm2时三者均最高,分别达(8 982.1±845.8) kg/hm2,(29.123±1.767) kg/hm2和(4.97±2.16)%。当施氮量达225 kg/hm2时各指标均下降。施氮量为75 kg/hm2时氮肥效率最大,为(107.36±11.21)%,此后随氮肥量的增加氮肥效率极显著下降。综合考虑各因素,建议兰州百合基肥的施氮量应为75~150 kg/hm2。  相似文献   

4.
氮肥对苦参生长和生物总碱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纪瑛  张庆霞  蔺海明  蔡伟 《草业学报》2009,18(3):159-164
对苦参进行驯化栽培是解决其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本试验研究氮肥对苦参生长、生物总碱含量和生物总碱产量的效应。采用盆栽试验,施纯氮量设0,50,100,150和200 mg/kg五个水平,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苦参生长以及苦参总碱含量均有显著促进效应。各施氮处理根干重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当施纯氮150 mg/kg时根干重最高,比对照增加42%;根直径随施氮量提高呈增加趋势,当施纯氮150 mg/kg时根直径最大,比对照增加21.1%;叶绿素总含量在施纯氮100 mg/kg时最高,比对照增加33.8%;苦参总碱含量在施纯氮100 mg/kg时最高,比对照增加35.7%;单株苦参总碱产量在施纯氮150 mg/kg时最高,较对照增加90.5%。氮对根干重增加效应主要是由于根直径增加引起根体积增加所致,苦参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有利于苦参总碱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腐殖酸钾和糖醇钙与氯化钾和氯化钙肥相比对香蕉生长、果实品质及贮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糖醇钙和腐殖酸钾均能显著增加香蕉的产量,当腐植酸钾以600g/株(K2O)施钾量施入时,香蕉增产最高达21.32%;糖醇钙的钙用量为60g/株时,香蕉增产达20.68%。同时钙钾肥施入增加了香蕉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稳定了香蕉果实贮存期花青素、类黄酮、酚类物质的含量,其中腐植酸钾以600g/株(K2O)施钾量施入时,香蕉产量最高为20.94kg/株,香蕉的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9mg/kg、7.98mg/100g和2.05g/kg。当糖醇钙的钙用量为60g/株时,香蕉产量最高为20.83kg/株,用量为20g/株时,香蕉的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6mg/kg、5.52mg/100g和2.26g/kg。香蕉果实贮藏至18d时,氯化钾、腐植酸钾和常规香蕉果皮花青素含量分别降低了2.78%、1.11%、2.49%、10.58%、10.94%、11.60%和82.01%,果皮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了36.40%、19.64%、7.50%、17.45%、16.99%、20.90%和40.04%,香蕉总酚类物质含量分别升高了60.28%、95.24%、146.15%、97.15%、91.22%、81.27%和128.74%,整个贮藏期内钙肥处理香蕉花青素、类黄酮变化差异不显著,但均表明新型钙钾肥可以提高香蕉的耐储性。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甘肃酒泉边湾农场土壤以盐碱梯度设为6个区域,测得土壤速效养分及含盐量,分析得出结论:该农场土壤盐碱化极其严重,土壤含盐量为10.68g/kg(六区)~27.53g/kg(二区),大多数属于碱土,仅六区属重度盐碱化土壤。土壤中速效氮含量极低,为19.85mg/kg(二区)~33.01mg/kg(三区),种植作物前应补充氮肥;土壤中速效磷含量较低,为3.54 mg/kg(六区)~22.70 mg/kg(一区),应根据种植饲草类型适当补充磷肥;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丰富,为905.77mg/kg(二区)~1 175.06mg/kg(六区)。农场土壤符合西北地区缺磷、少氮、富钾的现状;含盐量与速效磷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酒泉边湾农场应该首先改良利用含盐量较低,土壤养分较丰富的六区;其他区域应进行土壤改良或另作他用。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生产力及养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粮草轮作中苜蓿产草量及其养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苜蓿产草量一年生最低,为8 763 kg/hm2,3年生产草量达到最高,为12 020 kg/hm2,4年生产草量为9 665 kg/hm2,开始出现下降。1年生苜蓿对氮、磷、 钾的吸收量最低,分别为218 kg/hm2,11 kg/hm2,105 kg/hm2,3年生苜蓿对磷、钾的吸收量最高,分别为23 kg/hm2和185 kg/hm2,比1年生苜蓿吸磷量高109.1%、吸钾量高76.2%;而4年生苜蓿对氮的吸收量最高,为351 kg/hm2,比1年生苜蓿吸氮高61%。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逐年增加,有机质由15.60 g/kg增至18.26 g/kg,全氮由1.20 g/kg增至1.50 g/kg,碱解氮由64.74 mg/kg增至88.02 mg/kg;土壤全磷、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全磷由0.86 g/kg降至0.76 g/kg,速效磷由14.00 mg/kg降至9.27 mg/kg,速效钾由70.51 mg/kg降至54.35 mg/kg。建议在生产中施适量钾肥满足苜蓿高品质、高产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磷肥用量及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米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在江汉平原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磷肥用量及氮、磷、钾肥单施和配合施用对小米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钾肥基础上,施磷明显促进小米草株高提高,施磷(P2O5)45,90和135 kg/hm2与不施磷相比产量分别增加23.2%,38.3%和36.3%,分别获得纯利润411.7,624.6和427.9元/hm2,说明施磷明显促进小米草生长,并使产量和经济收益提高,在3个施磷水平中以施磷90 kg/hm2效果最好.不同氮钾肥配合对磷肥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以不施氮、钾肥,仅施氮肥,仅施钾肥和氮、钾肥配合施用为基础,施磷分别提高小米草鲜草产量2 401,5 500,2 051和7 900 kg/hm2,磷与氮钾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显著.小米草施氮增产效果极显著,其中在磷钾肥基础上施氮的增产效果达1.79倍.在氮、磷肥基础上增施钾肥,增产显著,但若不配合施用氮、磷肥,钾肥施用没有增产效果.在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产量具有明显正交互作用,其中氮与磷(在施钾基础上)、氮与磷钾、磷与氮钾的交互值达5 000 kg/hm2以上,说明氮、磷、钾只有配合施用才能充分发挥各种养分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香水百合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乙烯利(CEPA)的处理影响下,香水百合的花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变化、光合生理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花期响应。结果表明,1)在香水百合开花期,GA3和CEPA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香水百合株高、茎粗、蕾长和花径,并提前了初花期,延长了开花时间。GA3与株高、茎粗和蕾长呈显著正相关,对开花前中期影响显著,而CEPA与茎粗、蕾长和花径呈显著正相关,与末花天数呈显著负相关;2)GA3和CEPA处理提高了各时期光合色素含量,并有效缓解了末花期叶绿素的下降趋势,延长了光合作用时间;3)GA3和CEPA处理显著提高了香水百合开花期Pn、Gs、Tr和Ls,而Ci和LUE与其他参数呈负相关关系,分析表明,GA3和CEPA处理增强了花期叶片细胞的活性,提高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4)GA3和CEPA处理的百合叶片MDA含量在开花各时期显著低于对照,抗氧化酶SOD、CAT活性上升,同时,处理减缓了开花中后期SOD下降趋势,有效缓解了衰老进程,达到延长香水百合花期的目的。综合分析表明,GA3和CEPA提高了香水百合开花各时期的光合特性,并增强了抗氧化酶活性,进而对香水百合开花品质和开花花期有显著影响。其中,GA3 200 mg/L+CEPA 30 mg/L协同处理对提前花期和延长开花持续天数的调节效果最佳,其次为单水平GA3 200 mg/L处理和单水平CEPA 60 mg/L处理,高浓度GA3 200 mg/L+CEPA 60 mg/L和GA3 300 mg/L+CEPA 30 mg/L的调节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10.
德宏象草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单次干物质产量、年总干物质产量、株高、分蘖数为指标,测定了氮、磷、钾不同组合对德宏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最佳组合为尿素(900 kg/hm2) 钙镁磷(600 kg/hm2) 硫酸钾(150 kg/hm2),各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氮>钾>磷.刈割5次时,干物质年均产量可达40.41 t/hm2.不同施肥组合之间株高、单次产量、年总干物质产量差异显著,但分蘖数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说明,单次产量与株高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分蘖数与产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氮磷肥供应对干物质产量及再生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磷(P2O5)水平处理(0、50、100、150 kg·hm-2)及4个氮(N)水平处理(0、60、120、180 kg·hm-2),研究了干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地上部氮磷含量及累积量、再生6和12 d的生长量等指标对氮磷肥投入的响应。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及磷肥均显著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在低磷供应条件下,干物质产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磷条件下,适宜生长的最优施氮量为120 kg·hm-2。对不同施氮处理而言,饲草干物质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显著增加。2)干物质产量与地上部氮含量、地上部氮累积量、地上部磷累积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氮磷肥施用可以促进植株残茬再生,0、50、100、150 kg·hm-2磷处理下适宜残茬再生所需的施氮量分别为180、120、120、60 kg·hm-2。刈割6 d后残茬的再生芽芽长及叶面积、刈割12 d后叶面积均与再生生物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施用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肥的用量。当磷肥施用量分别为0、50、100、150 kg·hm-2时,适宜生长及再生的氮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80、120、120、60 kg·hm-2。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推荐年施磷量及施氮量分别为100及120 kg·hm-2,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技术中的肥料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内蒙古通辽市珠日河牧场沙化草地,通过苗期追施0、10.00、20.00、30.00、40.00kg/hm~2氮肥(纯N,下同)对沙地燕麦(Avena sativa)分蘖力、株高、茎粗、功能叶长度、植株重量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分析沙地燕麦苗期追施氮肥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苗期追施氮肥在10.00~40.00kg/hm~2燕麦生长指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分蘖率、株高、叶长、干重和鲜重值均在追施30.00kg/hm~2氮肥时达到最大,且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茎粗则在追施20.00kg/hm~2氮肥时达到最大,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苗期追施氮肥增加到40.00kg/hm~2时,燕麦各生长指标较追施30.00kg/hm~2氮肥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苗期追施10.00~40.00kg/hm~2氮肥均促进叶绿体色素合成,且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追施30.00kg/hm~2氮肥时含量最高,并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说明,在科尔沁沙地苗期追施30.00kg/hm~2氮肥,明显促进燕麦生长及叶绿素体色素合成。  相似文献   

13.
氮肥对两个品种多花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通过测定主要生长和生理指标,初步探讨了氮素水平对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在适量范围内,多花黑麦草的分蘖数、株高和产量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增长,2个品种最高产施氮肥量相同,为300 kg/hm2;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随着氮肥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氮肥的施加同时会启动多花黑麦草抗逆防御系统,并且不同品种对氮肥的耐受性不同,美克斯比海克里斯抗逆性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14.
为改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L.)营养品质,探索不同生育期营养积累分配的动态规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施硒肥用量对其不同生育期营养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基施硒肥能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磷和钾的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以基施硒量0.45kg·hm-2效果最好,营养品质最佳。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灰分和磷含量分枝期最高,初花期最低;而NDF含量孕蕾期最大,ADF和钾含量盛花期最大,钾、NDF和ADF含量苗期最小;粗脂肪含量初花期最高,苗期最低;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磷、钾的贡献率均高于50%,而叶NDF和ADF贡献率低于50%。适量基施硒肥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期叶粗脂肪、叶磷、叶钾贡献率及孕蕾期叶粗蛋白、NDF贡献率(P<0.05),苗期叶ADF贡献率和分枝期叶粗灰分贡献率,以基施硒肥0.45kg·hm-2时达到最大。综上可知,叶是苜蓿营养的重要来源,适量基施硒肥能改善苜蓿营养品质并提高叶营养贡献率;分枝期是苜蓿营养相对较高的生育期,以基施硒肥0.45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包膜氮肥配施不同用量钾肥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适宜黑麦草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包膜氮肥显著提高了黑麦草植株SPAD值、株高、叶面积、净光合速率(P<0.05),明显延长了黑麦草绿期,防止早衰。施用等量钾肥条件下,包膜氮肥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4次刈割的SPAD值分别提高11.2%、6.9%、33.6%和195.2%,株高分别增加14.1%、6.0%、25.1%和85.4%。包膜氮肥处理较普通尿素处理的干草产量提高了12.4%~25.0%。包膜氮肥配施中量钾肥处理能最大程度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提高黑麦草产量,因此推荐作为最佳施肥配比,为黑麦草的氮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牛鞭草人工栽培过程中,水肥管理是重要的农艺措施。试验设置不同的水分(正常供水、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施肥(无肥、低肥、中肥、高肥)组合,盆栽研究了水肥耦合对牛鞭草生长、产量、品质及有关生理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水减少,牛鞭草叶片脯氨酸含量倍增,施肥对叶片脯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在中旱无肥处理中,脯氨酸含量最高,牛鞭草生长最差,说明干旱危害严重,不支持“脯氨酸积累有益于提高植物抗旱性”的观点。施肥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增加植株氮、磷、钾含量和吸收量以及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有益于减轻干旱危害,提高产量品质。在轻度干旱条件下,牛鞭草根冠比增加,氮、钾含量提高,叶绿素、硝酸还原酶活性、植株含磷量和土壤有效氮、磷、钾无显著降低。因此,在轻旱高肥组合的处理中,牛鞭草生长最好,产量最高,品质最佳;在不同水分与无(低)肥组合的处理中,牛鞭草生长不佳,产量低,品质差。在三峡库区牛鞭草的人工栽培过程中,频繁的短时干旱可能对产量品质无显著影响,施足肥料有益于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肥料施用对越冬期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生理指标及对产草量的影响,于2007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氮磷钾全施(NPK)、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和不施肥(CK)5个处理,测定了越冬期叶片的部分生理指标,并收获了全生育期产量。结果表明:氮、磷肥施用均可显著提高多花黑麦草叶绿素含量(P<0.05),而施钾对叶绿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施氮可提高光合速率,其效果明显高于磷、钾肥;肥料对多花黑麦草水分利用率的影响顺序为氮>磷>钾;各处理相比,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水分利用率均表现为NPK>NP>NK>CK≈PK;氮、磷肥的施用均显著降低多花黑麦草蒸腾速率(P<0.05),其变化趋势为NPK≈NPCK≈PK,丙二醛含量则呈相反趋势;与不施肥对照处理相比,氮、磷、钾肥分别使干草产量提高268.3%、53.3%、22.7%。结果说明,施肥可以调节多花黑麦草越冬期的相关生理指标,具有提高多花黑麦草抗寒和抗旱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和苦参总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蔺海明  纪瑛  王斌  杜彦斌 《草业学报》2010,19(3):102-109
研究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和苦参总碱含量的影响。纯氮(N)施用量设0,38,75,150kg/hm2四个水平,纯磷(P2O5)施用量设0,23,45kg/hm2三个水平,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有显著促进效应,氮和磷互作效应显著。施氮量150kg/hm2和施磷量23kg/hm2配合时株高、根芽数、苗鲜重、根鲜重和根干重最高,依次较对照(N0kg/hm2和P2O50kg/hm2)增加27.1%,31.7%,123.2%,104.8%,120.0%(P≤0.05);根直径和木部直径较对照增加26.4%,39.8%(P≤0.05);单株小叶数、小叶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小叶鲜重和小叶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50.9%,79.8%,168.0%,58.5%,87.1%(P≤0.05)。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叶绿素和苦参总碱有显著促进效应。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施氮量75kg/hm2和施磷量45kg/hm2配合处理的叶绿素和苦参总碱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加80.3%,71.0%(P≤0.05)。综合分析表明,生荒地中等施氮量(75kg/hm2)和高施氮量(150kg/hm2)与低施磷量(23kg/hm2)配合施用时能获得较高的苦参苗产量。  相似文献   

19.
高原夏季蔬菜生产面临着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低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通过研究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探讨生物肥的增效作用、替代量和肥料利用率,为菜田合理施肥与提高蔬菜品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100%常规施肥(100CF)、80%常规施肥(80CF)、60%常规施肥(60CF)、100%常规施肥+生物肥(100CFB)、80%常规施肥+生物肥(80CFB)、60%常规施肥+生物肥(60CFB)7个处理,研究了化肥配施生物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养分分配、肥料利用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生物肥可显著提高花椰菜花球单重,同时提高了氮、磷、钾肥利用率及其吸收量;与100%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肥提高了花球产量,而化肥减施40%配施生物肥显著降低了花球产量,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肥显著降低了花球硝酸盐含量,显著提高了花球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以80CFB处理氮肥利用率和功能叶吸氮量最高,100CF处理花球吸氮量最高,易造成硝酸盐的积累;配施生物肥增加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减小了叶片胞间CO2浓度。因此,适当减施化肥配施生物肥(80%常规施肥+生物肥)在不影响花椰菜产量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花椰菜的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