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犊牛的副流感.犊牛副流感也叫运输热,是由牛副流感3型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主要侵害牛的呼吸器官。  相似文献   

2.
一起疑似牛副流感的诊断和治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副流感又称牛副流感3型病毒感染,可分为犊牛型和成牛型.犊牛型又称犊牛地方性肺炎,是侵袭2周至数月龄犊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呼吸困难、流浆液、粘液性或脓性鼻漏和咳嗽为特征.因该病多发生于运输后的牛,故又称运输热或运输性肺炎.  相似文献   

3.
牛副流感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由牛副流感病毒3型引起的以侵害呼吸器官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又称运输热或运输性肺炎.  相似文献   

4.
牛运输热或称运输热肺也叫(犊)牛地方流行性肺炎,是在运输应激作用下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牛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发热、流鼻液、急性肺炎和纤维素性胸膜炎。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5.
牛副流行性感冒简称牛副流感,临床上又称之为运输热、运输性肺炎、牲畜围场热等,是一种急性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以呼吸器官受侵害为主征,通常只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疾病或血清转阳的亚临床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肉牛副流感是由于感染副流感病毒3型而发生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牛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咳嗽增多以及呼吸困难.由于通常是运输后的牛多发,因此也可叫做运输性肺炎或者运输热.该病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抑制,往往继发感染细菌和支原体,如溶血性曼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牛支原体等,出现严重肺炎,病死率高,给养牛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正牛副流感(Bovine parainfluenza)是由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曾被称为"船运热"(Shipping fever)。应激因素如运输、转群、气候变化等容易诱发牛副流感病的局部流行。BPIV3感染牛多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流涕、流泪、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常继发细菌和支原体感染,如多杀性巴氏杆  相似文献   

8.
肉牛产业是静宁县的三大脱贫产业之一,随着静宁县肉牛的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尤其是犊牛和架子牛的集中育肥,导致肉牛异地运输非常频繁。架子牛长距离运输已成为一项经常性行为,加强肉牛途中的管理,可以减少由于长途运输而诱发的应激反应,保障牛运输前、运输途中和抵达后的安全。本文总结出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严重危害全球养牛业的一类重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本文对近日哈尔滨某牛场新引进牛只,几天后患病,采集鼻拭子,提取总DNA或RNA,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副流感3型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腺病毒的PCR或RT-PCR检测,确诊病牛为IBRV、BPIV和BVDV混合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做好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牛呼吸道疾病病原不断增加,牛呼吸道疾病已经发展成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牛呼吸道综合征,其中有多种病毒、细菌及支原体参与疾病的发生.论文讨论了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呼吸道合胞体病等牛主要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分别从单一传染病的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面讨论主要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又从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方面介绍了当前主要的多重诊断技术,为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牛呼吸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或称运输热(shipping fever),是肉牛养殖业中最常见、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此病在美国大概有高达31%的死亡率,育肥肉牛的肺炎发病率中也有高达10%的死亡率。引起这些病的致病原比较复杂,国外一般认为病毒类致病原主要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1型)、副流感3  相似文献   

12.
牛运输热或称运输热肺也叫(犊)牛地方流行性肺炎,是在运输应激作用下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牛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发热、流鼻液、急性肺炎和纤维素性胸膜炎。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笔者作为牛场中转站的监管兽医,结合临床,对牛运输热的诊断与预防措施进行浅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比较了3种抗应激处理措施防控肉牛运输应激的效果。74头试验牛分4组,分别在运输前用牛支原体弱毒疫苗滴鼻、肌内注射泰乐菌素或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并设不做任何抗应激处理的对照。分别对试验牛起运前及运达后体温、血细胞数目、血清中酶含量、牛支原体抗体水平、生长速度、发病率、死亡率及治疗成本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起运前及运达后试验牛体温、血细胞数及牛支原体抗体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泰乐菌素肌注组试验牛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试验牛治疗成本为抗应激处理组治疗成本的15.9倍。结果表明,运输前进行抗应激处理有利于降低肉牛运输应激,起运前肌注泰乐菌素抗运输应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正>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能引起牛大群发病,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促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炎症和运动障碍。感染该病的大部分病牛经2~3 d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虽然该病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过去曾将该病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牛副流行性感冒,简称牛副流感,又称运输热。是由副流感病毒引起的牛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  相似文献   

15.
<正>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牛肺炎、运输热、支气管炎等的疾病的通称,是因牛生产运输和早期断奶造成的主要的系统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流涎、眼分泌物增多、咳嗽、高热、食欲下降、呼吸困  相似文献   

16.
运输应激一直是肉牛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生产管理不当可能对肉牛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北牛南调和异地育肥使肉牛运输成为我国大动物运输的主体,但由于缺乏相关规章制度,很多运输管理细节缺乏标准,操作仍主要依靠经验。目前,针对我国肉牛运输状况进行的调查较为缺乏,本试验目的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肉牛运输现状以及肉牛养殖人员对运输应激的认知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本试验通过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公司平台,向我国各省的肉牛养殖人员发送在线问卷,在2周内共收到160份有效答卷,问卷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国内肉牛运输现状、养殖人员对肉牛运输应激的认识以及牛呼吸疾病综合征(BRDC)的防治现状等。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肉牛养殖人员对运输应激有一定认知,同时也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但运输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建立符合我国畜牧业国情的肉牛运输相关规章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肉牛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桥梁。但是当前我国肉牛运输很普遍,特别是架子牛大多采取异地育肥形式,运输时间由几小时到几十个小时不等,被倒手几次的架子牛运输时间更长。由于长途运输条件所限,运输途中很少能给牛喂食饮水,对牛造成很大的应激。因此要做好牛群的观察工作,每天早晚都要对牛群进行巡查,加强饲养管理,帮助肉牛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危害全球养牛业发展的一类重要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17年3月黑龙江某牛场牛只突然出现精神沉郁、厌食、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采集病牛鼻拭子,提取DNA或RNA,通过RT-PCR、PCR技术进行牛副流感3型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腺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支原体的病原学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该牛场患病牛只为牛副流感3型病毒和牛支原体混合感染,因此建议牛场应及时对病牛进行对症治疗并做好未发病牛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天山牧场牦牛主要疫病——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冠状毒病、牛白血病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对新疆天山某牧场放养的五群共计5 000余头野生牦牛进行了血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冠状病毒病和牛白血病的阳性率分别为12.1%、60%、80%、100%、100%和0,对牦牛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养牛生产中,为了引种、出售、屠宰等,经常要运输活牛。在运输过程牛出现应激反应,抵抗力降低,食欲变差,体重损失,甚至发病或死亡。如何降低牛运输过程应激反应,一般可采用下列技术措施。1 提高日粮中K+的含量在长途运输过程牛体发生应激反应,牛对K+的需要量约提高20%~30%。因此在运输牛的过程应提高日量中钾的含量,一般可使日粮中含钾量达到1.27%~1.41%。常用的方法是每天每100千克体重供给牛氯化钾20~30克。2 提高日粮的蛋白质浓度研究发现,在运输过程中,提高牛日粮中蛋白质浓度,可提高牛的食欲,防止牛的摄食量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