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1985~1994年大气降水监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市鼓楼区1985~1994年大气降水污染的状况,发现该区酸雨污染频率高的季节在每年的春季和冬季;降水pH值4.42~7.88,因季节不同的变化不明显;1985~1988年,酸雨污染较轻;1988~1994年,酸雨污染呈逐渐加重趋势。探讨了酸雨危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利用铜仁国家基本气象站2008~2011年的酸雨观测月报表资料,分析了铜仁市415次大气降水酸碱度和电导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年、季、月动态变化规律,详细介绍了当地政府治理酸雨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铜仁市从2008年以来,大气降水主要以弱酸性降水和中性降水为主,出现降水pH5.6的酸雨频率很高,大气降水被酸化和污染程度较重。一年中,1~3月和11月酸雨污染最重,冬春季节酸雨强度较强,但pH年平均值和K值平均呈逐年升高和下降趋势,降水酸化和污染程度在逐年减轻;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防治酸雨和大气污染的应对措施,使酸雨pH从2008年的4.99升高到2011年的5.54,酸雨出现频率从62.0%下降到33.7%,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利用铜仁国家基本气象站2008 ~2011年的酸雨观测月报表资料,分析了铜仁市415次大气降水酸碱度和电导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年、季、月动态变化规律,详细介绍了当地政府治理酸雨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铜仁市从2008年以来,大气降水主要以弱酸性降水和中性降水为主,出现降水pH<5.6的酸雨频率很高,大气降水被酸化和污染程度较重.一年中,1~3月和11月酸雨污染最重,冬春季节酸雨强度较强,但pH年平均值和K值平均呈逐年升高和下降趋势,降水酸化和污染程度在逐年减轻;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防治酸雨和大气污染的应对措施,使酸雨pH从2008年的4.99升高到2011年的5.54,酸雨出现频率从62.0%下降到33.7%,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宜昌市1994年1月至2007年2月的酸雨观测月数据文件,分析了酸雨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宜昌市夏季酸雨污染最轻,冬季、春季酸雨污染最重;1998—2006年降水的酸性减弱趋稳;2000—2006年,中雨、大雨、暴雨的洁净程度越来越差;2001年以前,降水pH值和K值各季节之间的变化和各季节的年际变化明显,有明显的变化周期;2001年以后,降水pH值和K值各季节之间的变化和各季节的年际变化差异均减小,没有明显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点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和降水中化学组份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从致酸源、大气环境质量、地形特征和气象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重庆市酸雨污染具有典型的局地性,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恶劣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加重了酸雨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点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和降水中化学组份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从致酸源、大气环境质量、地形特征和气象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重庆市酸雨污染具有典型的局地性,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恶劣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加重了酸雨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5个点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和降水中化学组份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从致酸源、大气环境质量、地形特征和气象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重庆市酸雨污染具有典型的局地性,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恶劣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加重了酸雨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银川国家基准气候站2001-2007年对大气降水酸雨观测资料和<酸雨观测站环境报告书>,采用降水量加权法计算并分析银川市降水pH值的变化趋势、季节分布特征及降水pH值减小的原因.2001-2007年,银川市降水pH值变化范围为5.79~8.33,各季的降水pH值均偏碱性,平均降水pH值春季的碱性最强,冬季次之,秋季最弱.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近年酸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2012年济南市酸雨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大气监测资料,分析了济南市酸雨的年、季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了酸性降水与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的关系。统计资料证明:近5年济南市的酸雨无论从频率还是从强度上都呈现减弱趋势。降水pH值秋季最低,夏季最高;酸雨频率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分析得出,影响济南市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PM10和SO2;在偏东风影响下,酸雨污染严重;酸雨的发生也会受逆温影响,降水前1 d及当天均出现逆温时,酸雨出现频率最高;随着降水量的增加,pH值逐渐降低,中雨时酸雨频率最高;另外,雾和轻雾也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酸雨化学组成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郑州市2000-2006年大气降水资料分析,研究了郑州市酸雨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降水的pH值呈现逐年减小,酸雨发生的频次逐年升高;降水中离子总量在增加,降雨具有煤烟型污染特征.降水中SO42-/NO3-为1.49~3.56,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郑州市酸雨类型正逐步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并重型转变.Ca2 /NH4 的比值范围为0.71~1.20,呈上升趋势,Ca2 对降水酸性的中和作用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山东省威海市酸雨污染状况,进而为酸雨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015年威海市酸雨观测资料、气象因素数据,统计分析了威海市降水pH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酸雨的成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威海市酸雨强度和频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降水pH随冬、秋、春、夏逐渐升高,而酸雨出现频率则按冬、秋、春、夏逐渐降低;相比于威海市周边地区,威海市酸雨污染相对较低,但值得引起注意;酸雨的出现与威海市当地气候、污染源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辽宁省85个降水监测点位的监测资料,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2013年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为酸雨污染治理和预防预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3年辽宁省降水pH均值为4.65~7.72,酸雨频率最高为86.4%;夏季污染最轻,冬季较重,春秋季节持平。空间上酸雨污染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区域的丹东和大连。  相似文献   

13.
孙民  王海翔  孙杰  范志军  姜洋  闫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74-11976
通过对1992~2006年747次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商丘市15年间出现了强酸性降水,酸雨出现频率为10.0%,酸雨量为1248.6mm,酸雨量占总降水量的11.8%。1992、2005和2006年酸雨污染较其他年严重。一年中9、11和12月酸雨污染严重,2、6和7月酸雨污染较轻。秋季和冬季酸雨污染大于春季和夏季。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年酸雨监测数据 ,分析了金华市酸雨污染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 ,金华市酸雨污染严重 ,酸雨中SO42-/NO3-比值逐渐下降 ;1年中春、冬季酸雨频率高 ,pH值较低 ;燃煤、大气环流转换、悬浮物、降雨特征对酸雨率及降水pH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彦广  周爱国  郑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34-2135,2213
选取合山市2002~2010年降水观测样本共442个,对合山市酸雨时空分布差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合山市2004~2008年期间酸雨污染较严重,其间表现出了明显时空分布差异规律,时间分布上春冬季明显比夏秋季严重,空间上郊区明显高于城区;合山市酸雨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近些年来,随着合山市及其周边城市防污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酸雨出现率明显降低,甚至已经监测不到酸雨。由此可见,治理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防污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统计德州观测站2006~2014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酸雨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4月、10月、12月降水的pH值均大于5.6,而1月、5~9月、11月降水的pH值均小于5.6;2007~2013年pH年平均值均属于弱酸雨等级,2014年pH值属于非酸雨等级,说明2014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季节变化中酸雨污染最严重的是秋季,pH值为5.19,酸雨污染最轻的是春季,pH值为5.59。  相似文献   

17.
广西酸雨时空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西10个酸雨观测站2003~2008年近6年及南宁、百色2个观测站点1996~2008年13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对广西降水酸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西10个酸雨观测站年平均pH值均〈5.6,其中,有5个站年平均pH值〈4.5,说明广西酸雨较为严重。降水酸性的季节变化较明显,酸雨春、冬季较夏、秋季要强。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蚌埠市"十一五"期间大气降水监测资料的统计,揭示了蚌埠市酸雨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酸雨成分监测结果,分析了蚌埠市酸雨的形成原因,并初步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焦作市2008—2017年酸雨观测站的相关数据观测资料,着重针对近10a来该地区酸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物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年平均p H值为4. 74~6. 75。2008—2011年降水平均p H值均小于5. 6,2012—2017年降水平均p H值均大于5. 6。且近10a来,降水p H值呈波动上升的趋势。采集大于10mm以上的降水,说明近地层污染物浓度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月降水电导率K值的大小与月总降水次数呈反相关;降水电导率K值总的季分布趋势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 10a来年平均降水电导率K值在50~100之间波动,整体有波动下降的趋势。酸雨污染的减轻显示了大气污染防治对空气环境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利用枣庄市2003~2009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枣庄市降水pH值的年变化和月变化情况。通过对酸雨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枣庄市降水酸性趋势越发明显,酸雨污染越来越重,并提出酸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