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1992~1995连续4年的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水分平衡试验,研究了豫西旱地夏玉米田水分动态规律、需水规律及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夏玉米田多年水分变化有4个阶段;夏玉米的需水量为369mm,4年试验水分满足率平均83.4呢,常年(30年资料)水分满足率为99.4%,个另11年份及生育阶段水分亏缺严重,在豫西是否种植应根据降水年型,特别是根据当年的底墒情况及夏玉米生育期间降水预测量来决定。  相似文献   

2.
豫西夏玉米田杂草发生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搞清豫西地区杂草的发生消长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防除,对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种类、消长规律,及其对玉米的影响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在大田进行防除夏玉米田杂草的药剂筛选试验。豫西夏玉米田杂草有23种,以马唐、牛筋草、千金子、狗尾草为优势草种。苗前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除草净、乙草合剂、乙除、乙莠对夏玉米田杂草30d鲜重防效达92.5%~97.5%。在苗后除草剂试验中,15%高渗克无踪防效达80.2%,其中增效剂ZB-1对克无踪的增效效果最好,ZB-5次之。  相似文献   

3.
利用台站观测的日照时数换算成日辐射量,然后用逐步订正法对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进行计算分析,并从温度限制产量、水分限制产量及潜力开发指数等方面对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夏玉米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均呈缓慢下降趋势;温度对产量的限制主要在灌浆后期;水分虽然总体能满足玉米需水量的90%左右,但由于年际之间及同一年内玉米各生育阶段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水分限制产量偏高;产量潜力开发指数呈快速下降趋势,但目前气候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程度不到一半,开发潜力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4.
近35年吴桥县夏玉米水分亏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自然降雨和有限灌溉条件下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利用1981—2015年吴桥气象数据和SIMETAW模型,分析黑龙港流域夏玉米全生育期及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期、拔节-吐丝期和吐丝-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需水量、降水耦合度和水分亏缺指数(CWDI)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水分亏缺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5年来夏玉米全生育期水分亏缺指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耦合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需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生育期延长是夏玉米需水量上升的主导因素,30年来生育期延长20多天;2)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程度主要为无旱和轻旱,概率分别为51.43%和45.71%,播种-苗期和吐丝-成熟期水分亏缺指数最高;3)一般年份,夏玉米需水量与降水耦合度高,降水基本能满足夏玉米生产;水分亏缺严重的年份,应在吐丝-成熟期补灌1次。  相似文献   

5.
从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温度、土壤湿度、降水和光照的要求。通过对气象资料的分析认为 :淮北地区温度和光照完全能够满足夏玉米生育的需要 ,降雨的时空分布与玉米生育阶段的需要不相吻合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提出了提高淮北地区夏玉米单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中有80%以上为夏玉米。为了探索夏玉米高产栽培的理论依据,于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九年以“豫农704”为试验材料,对夏玉米的生育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一、试验观察方法四年试验调查,均在豫西农专偃师县玉米试验田中进行。为观察其叶片生长规律,在田间固定10株,每天观察一次,自每片叶露出时记载伸出期,叶片完全展开时测叶面积;每隔五至七天取相似的植株进行室内系统测定分析;塑料袋种植结合沙培、液培,定期取样调查苗期根系生育;开花后设置了不同剪叶处理,观察不同叶位叶片与产量的关系;于开花后标记相似植株,定期取样调查灌浆速度;出苗12天后定期镜检雌雄穗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针对豫西旱地玉米近年因干旱大面积减产或绝收,一些县领导下令禁止种玉米的问题,以水分为主线,对豫西半湿润易旱区的降水规律、玉米需水规律和干旱发生频率进行了探讨,找出了玉米水分亏缺期,计算了水分实际亏缺量;论证了耗水量与降水量、产量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得出在半湿润偏旱的豫西丘陵旱地,既不能下令“不准种玉米”,也不能提倡年年种,可实行二年三熟种植制度,但要视当年降水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并采取积极的御旱、节水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每公顷需水量为3000~5400m3,而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从种子发芽,出苗到成熟的整个生育期间,除了苗期应适当控制土壤水分进行蹲苗外,自拔节至成熟,都必须适当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使其正常地生长发育。因此,必须根据降水情况和墒情,及时灌溉与排水,使玉米各个生育阶段处在一个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再配合其他栽培措施,才能获得玉米的高产稳产。1玉米的需水规律  相似文献   

9.
根据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农业气候指标,分析了菏泽市2016年度全生育期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夏玉米生育期间,总体气温、降水、日照充足。2016年夏玉米生育期间积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36.1℃,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97.3mm,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多97.4h。总体来看,2016年菏泽市夏玉米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其产量的影响有限,气候年景为平偏丰年。  相似文献   

10.
唐山市夏玉米田杂草优势种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我市玉米丰产丰收,有效控制夏玉米田杂草,减少药害与环境污染,我们对夏玉米田杂草种类进行了调查,查明马唐等10种优势种,并分析杂草的演替规律。通过大量防治试验,苗前处理阶段筛选出乙草胺、都阿合剂、克无踪、乙莠水加百草枯等高效药剂;茎叶处理阶段,克无踪表现出较高的防效;玉农乐适合在玉米幼苗期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锦州地区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夏玉米丹玉39为供试品种,开展了水分胁迫对玉米生产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不同生育阶段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对玉米株高和总叶数均有抑制作用,在营养生长阶段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抑制作用大于生殖生长阶段,且随水分胁迫处理强度的增强而加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0—2014年鲁中地区气象资料和夏玉米生育期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单作物系数计算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利用美国农业土壤保持局推荐方法计算有效降水量、水分盈亏系数(CWSDI)和灌溉需水量,分不同生育期进行时空变化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近35年来,鲁中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期需水量均随时间变化呈减少趋势,拔节—抽雄期是需水量最大的阶段,随时间变化减少幅度最大,全生育期需水量主要空间变化规律一致,减少强度中心在中北部地区。全生育期和各生育期有效降水随时间变化呈增加趋势,2003年是突变增加的开始年份,全生育期增加强度中心在南部山区,拔节—抽雄期增加强度中心在中部平原。全生育期CWSDI随时间变化呈增加趋势,拔节—抽雄期增加幅度最大,自南向北递减。为满足夏玉米需水要求,全生育期平均灌溉需水量228 mm,拔节—抽雄期是灌溉需水量最大的阶段,随时间变化呈减少的趋势,减少强度中心在中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鲁中地区夏玉米干旱监测评估、适时灌溉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武川旱农试验区马铃薯田水分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2年试验资料,对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田水分平衡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其需水量317.3mm,耗水量250.5mm,水分亏缺量66.8mm;水分满足率为78.9%,秋霜冻导致马铃薯减产,使水分生产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玉米需水量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Thornthwaite计算土壤蒸散量的方法,求算了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十市(县)玉米生育期的土壤潜在蒸散量及其生育期间逐月和不同生育阶段玉米的需水量。通过对同期实际降水及与土壤和蒸散有关的有效降水的分析,讨论了玉米各主要生育阶段的日耗水强度及需水量。同时计算了各地区玉米生长期间需水及土壤供水之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土壤供水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而西部地区土壤供水远不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一。试验目的 通过对7种化学除草剂苗后3-4叶期应用比较试验.澄清粮丰工程项目区夏玉米田杂草种类及优势种群.筛选出玉米田化学除草的最佳药剂种类.为河南省夏玉米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化学除草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于1994—1996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莠去津、禾耐斯、乙草胺、拉索、巨星和2.4—D丁酯单用及混用于春、夏玉米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春玉米田单用乙草胺200—300ml/亩,或禾耐斯75—100ml/亩,或莠去津200—300ml/亩;夏玉米田单用莠去津150—200ml/亩,或拉索300ml/亩对禾草株防效达90.4%以上,对阔叶草株防效达80.7以上。春玉米田乙草胺100—200ml/亩十巨星1g/亩,或禾耐斯50—75ml十莠去津100—150ml/亩,夏玉米田2.4—D75—100ml分别与莠去津100—150ml/亩、拉索300ml/亩、或禾耐斯60ml/亩混用对禾草防效达95.3%以上,对阔叶草防效达90.2%以上,且扩大杀草谱。2.苗后茎叶处理,春玉米田单用巨星1g/亩、或2.4—D50—75ml/亩对禾草防效差,对阔叶草鲜重防效达85.7%以上,单用莠去津200—250ml/亩对禾草防效达94.2%以上,对阔叶草防效达80.1%以上;夏玉米田单用莠去津150—200ml/亩,杂草防效达79.4—84.8%,莠去津100—200ml+2.4-D50-75?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中丘陵旱区玉米高产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7 ̄1998年两年多点分期播种试验,统计分析盆中丘陵干旱发生规律,结合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等综合研究。四川舅中丘陵确定玉米适播期的原则,应坚持把玉米需水关键期安排在夏旱结束之后、伏旱开始之前的过程降水较丰时段。盆中以东地区适播期在3月20日 ̄4月5日,盆中以西地区适播期在4月1日 ̄15日。过旱过迟播种,均难夺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8.
沟灌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两种规格的微型棵间蒸发皿(Micro-Lysimeter)分别测定沟灌夏玉米田沟、垄土面蒸发,对沟灌条件下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相对土面蒸发强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以及土面蒸发强度与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沟灌条件下夏玉米田棵间土壤蒸发量占全生育总耗水量的33.0%~34.5%,棵间土面相对蒸发强度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和作物叶面积指数之间均呈现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灌溉或降雨后2~3d内土面蒸发强度较大,受大气蒸发力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经试验、示范,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连作吨粮田栽培技术。小麦品种以博爱7422和西安8号为主,夏玉米以掖单12号、13号为主。单产350kg以上麦田,平均亩基本苗15~18万,冬前总茎蘖数65~80万,每亩穗数35.48万,穗粒数33.6粒,千粒重38.4g。单产620kg以上的夏玉米,平均密度4423株/亩,穗粒数510.3粒,千粒重297.7g。小麦-夏玉米连作吨粮田氮肥应偏施在夏玉米上,玉米田氮肥运筹以苗期施40%、大喇叭口期施50%、吐丝期施10%,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刘小飞 《农家顾问》2011,(10):28-28
在夏玉米生育期间设75%、65%、55%田间持水量3个灌水控制下限,研究地膜覆盖和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喷灌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