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王增术 《食用菌》2011,33(2):19-20
试验比较了5个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抗杂性及出菇产量等。结果表明,从福建罗源县新咏综合农场引进的秀珍菇台秀57和罗源县科源食用菌中心提供的秀珍菇HC810综合性状好,是较适合在福建福州地区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对桉树皮栽培台湾秀珍菇、秀珍18、秀珍163和秀珍195四个品种进行不同培养基配方试验,筛选出适合它们的最佳培养基配方。通过试验结果得出,秀珍195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中桉树皮的含量最高,为72.1%,且生物转化率达到82.8%。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筛选出适宜设施化反季节栽培的优良秀珍菇菌株。方法:采取浙江省杭州市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模式,以当地主栽秀珍菇TX5766菌株为对照,对引进的金秀、秀迪1号、申秀1号、秀21等10个秀珍菇菌株的子实体产量、农艺性状、子实体经济性状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秀21菌株子实体产量高,小区平均产量为16.13 kg,子实体生长整齐,大小适中,抗病性强,商品性优。结论:试验筛选秀21菌株是较适合试验地设施化反季节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4.
适合桑枝屑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利用广西大量的桑枝屑为主要原料,栽培国内引进的7个秀珍菇优良菌株,观察比较秀珍菇菌丝体的生长情况、出菇温度范围、予实体经济性状、产量生物转化率等,以从中筛选出适宜广西利用桑枝屑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菌株是引自华中食用菌栽培研究所的“秀珍3号”。  相似文献   

5.
对5个不同秀珍菇菌株,设置了1个配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杭秀1号菌株的产量相对较高,品质也好。中农秀珍菇出菇密集,菇蕾较多,菇形小,商品性差;转潮快,菇形也很小,成品菇率很低,不适应栽培;中农秀珍菇较抗病虫害,杭秀1号抗病虫害差,其余菌株抗性一般。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江山当地反季节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江山市农科所从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了5个不同菌株进行反季节栽培出菇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及其来源台湾秀珍菇,中农秀珍菇,秀珍18,杭秀1号由杭州市农科院提供;农秀3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提供。1.2培养基母种:去皮马铃薯200 g,蔗糖20 g,蛋白胨5 g,琼脂20 g,水1 000 mL,pH自然。原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富硒能力较好、产量稳定且综合性状好的工厂化适栽秀珍菇菌株,并掌握其富硒规律,对10个低温刺激型秀珍菇菌株开展了耐硒水平、富硒能力、栽培出菇特性测试,并对不同菌龄菌棒出菇的子实体、子实体不同部位及不同生长发育期的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100 mg·L-1 Na2SeO3固体培养基上秀珍188、秀珍195和永州6号的耐硒能力较强;在0~10.0 mg·L-1 Na2SeO3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永州6号、秀珍P-6和台秀57富硒能力较高;综合出菇栽培表现,筛选确定永州6号为优良富硒菌株。永州6号秀珍菇菌棒菌龄为120~160 d出菇的子实体硒含量较高且稳定,菌盖的富硒能力高于菌柄,菇蕾期子实体硒含量最高。该试验结果为富硒秀珍菇栽培菌株选择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一株各种农艺性状均表现优良的菌株,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对收集的12个("鲁大秀珍1号"(LD1)、"高邮秀珍菇18号"(GY18)、"高邮秀珍菇16号"(GY16)、"高邮秀珍菇163号"(GY163)、"华中秀珍菇3号"(HZ3)、"华中秀珍菇5号"(HZ5)、"华中夏秀灵"(HZ夏)、"华中秀珍菇845号"(HZ845)、"绵阳灰色秀珍菇"(MY灰)、"绵阳白色秀珍菇"(MY白)、"三明秀珍菇"(SM)、"新宇秀丽1号"(XY秀1))具代表性、来源不同的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抗性、出菇情况、生物转化率及子实体综合性状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大秀珍1号"菌丝生长情况良好、发菌速度最快(0.67cm·d-1)、污染率低(1%)、出菇齐、生物转化率高(99.3%),子实体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以考虑在当地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9.
试验对10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生物学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菌株具有各自的优势。在PDA培养基中以日本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2.22cm/d,菌丝洁白浓密;在棉子壳培养基中。以夏秀玲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0.65cm/d;从生物学效率来看,秀珍菇5号最高达88%,而以秀丽1号最低仅35%。  相似文献   

10.
秀珍菇新菌株青秀2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山县规模栽培的秀珍菇为育种亲本,采用连续组织分离方法,经系统的自然筛选,育成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秀珍菇新菌株青秀2号。新菌株子实体在15℃~35℃环境中正常生长,平均单产为320g·袋^-1,生物学效率为64%,比原菌株增产6.3%,而且种性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在贺州地区2011年秋冬季节自然环境条件下,对8种秀珍菇菌株进行栽培选优试验,从中选出适宜贺州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0抗杂菌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栽培的第33天现蕾,6d~7d转潮;生长周期最短,64d内产3潮菇;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43.5g和85.9%,是8种秀珍菇中是最有栽培前景的菌株,其次是秀珍菇845和秀珍菇3,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336.9g、329.1g和84.2%、82.3%。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6种食用菌在液体和栽培料培养时产漆酶能力和产酶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凤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第6天左右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第10天达到峰值。在栽培料培养条件下,风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大试管中长至一半时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原基形成时达到峰值。在2种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的凤尾菇、秀珍菇、金针菇f198、鸡腿菇漆酶活性均较高,而生长速度慢的白玉HM03和滑菇漆酶活性较低,漆酶产生规律相同,产漆酶能力较强的菌种菌丝生长较快,产酶高峰多出现较早,而产漆酶能力较弱的菌种菌丝生长较慢。以上结果说明食用菌中漆酶在菌丝生长速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为以后食用菌提高其生长速度、定向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14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菌丝生长速度及栽培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秀珍菇2号菌株一级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11.31 mm/d;夏丰一号菌株二级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5.72 mm/d;夏丰一号菌株栽培产量较高,平均生物学效率为96.8%。综合得出,夏丰一号菌株适应性强、菇形好、产量高,适宜在设施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将桉树木屑(皮屑、杆屑、皮杆混合屑)作为栽培基质,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i)、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及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等4种食用菌进行栽培试验,探讨桉树木屑栽培食用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灵芝、刺芹侧耳、秀珍菇在配方D桉树皮杆混合屑(皮:杆=1:3)培养料中菌丝粗壮、茂密,生物转化率较高、子实体生长整齐,显示良好的适应性;金针菇在桉树木屑培养料中菌丝生长较弱,不能出菇.  相似文献   

15.
对5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春季栽培试验,比较了其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菌株在母种和原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1.01 cm/d和0.61 cm/d;中农秀珍菇生物学转化率最高达50.88%,该菌株具有出菇时间早,产量高,菇形好,潮次明显等优点,适宜在春季栽培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RAPD和EST-SSR标记的秀珍菇菌株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RAPD标记和EST-SSR标记对10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聚类分析。200条RAPD引物中127条有扩增产物,引物可用率为63.5%。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秀珍菇及相近侧耳属食用菌EST序列2167条,聚类比对后得到全长为713.541kb的非冗余EST1442条,搜寻后得到的29个EST-SSR全部设计引物,其中26对引物(89.7%)显示多态性。根据17条RAPD核心引物和10对EST-SSR核心引物的扩增结果,对10个秀珍菇菌株进行了RAPD标记、EST-SSR标记及二者相结合的聚类分析。3种分析结果相近,且与菌丝、子实体生长特性分析结果相统一——10个供试菌株区分为5组:1~4号菌株为一组,6号和7号菌株为一组,8号和9号菌株为一组,5号和10号菌株各自为一组。  相似文献   

17.
利用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秀珍菇菇渣处理后以不同比例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菇渣栽培双孢蘑菇,与常规配方相比,具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并且随着菌渣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在培养基培养料中加入30%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生物学效率达到63%,比常规栽培料高出10%,说明菇渣用于双孢蘑菇生产是可行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对来自辽宁、上海地区的6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纤溶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蛹虫草纤溶酶活性差异较大,最高的比活力可达134.8IU/mg(鲜LN-2),最低的比活力仅有3.4IU/mg(鲜LN-3);经PCR鉴定首次发现,就纤溶酶活性而言,双交配型的蛹虫草明显高于单交配型的蛹虫草;本研究还进一步比较分析了蛹虫草(C.militaris)与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等11种食药用菌的纤溶酶活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1种食药用菌中,纤溶酶比活力最高的是冬虫夏草(C.sinensis)(149.5IU/mg),其次是蛹虫草(65.6IU/mg)和秀珍菇(30.6IU/mg),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桑黄(Phellinus spp.)、灵芝(Ganoderma lucidum)和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的子实体中未检测到纤溶酶。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利用板栗苞、银杏叶分别开展不同比例(5%、10%、15%)代替棉籽壳栽培效果试验,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平菇、秀珍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产量和生物转化效率。结果表明:与对照(棉籽壳87%、麦麸10%、石灰3%)相比较,配方板栗苞10%、棉籽壳78%、麦麸10%、石灰3%能促进平菇菌盖的生长,提升平菇品质,对平菇菌丝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可促进秀珍菇菌丝的生长;平菇、秀珍菇单袋产量分别为1 077.53、815.53 g,生物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1.40、32.40个百分点。配方银杏叶10%、棉籽壳78%、麦麸10%、石灰3%能促进平菇、秀珍菇菌丝的生长,单袋产量分别为1 010.16、608.93 g,生物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0.55、3.50个百分点。板栗苞、银杏叶可用于平菇、秀珍菇生产。  相似文献   

20.
秀珍菇物理保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秀珍菇低温保鲜、自发气调保鲜、低温真空综合保鲜以及不同潮次子实体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低温真空综合保鲜效果最佳,能有效地延缓秀珍菇变色、变味,抑制菌柄气生菌丝发生,减少水分损失,可以使秀珍菇保鲜期限超过9d。秀珍菇第一潮子实体与第二潮子实体的保鲜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均比第三潮子实体的保鲜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