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竹林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竹林培育基础研究、育苗技术和经营技术三方面较系统的总结了我国竹林培育研究的主要进展。我国竹林培育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区域间竹资源培育水平不平衡,科技创新与生产结合不够紧密,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对竹林培育的新需求不断出现等。针对竹林培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今后竹林培育应以加强竹子基础生物学和遗传控制技术研究、挖掘具有特色与经济开发潜力的竹种、加强种苗高效繁育技术和竹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等为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为竹林培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黄山市竹产业为研究对象 ,对全市的竹林资源培育、笋竹加工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其在竹林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带动、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和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洛宁县竹林生产现状及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洛宁竹林资源的变化、分布及竹材的加工利用,竹业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同时根据历年来试验研究结果,总结了竹林浇水、施肥、培土垫埂、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采伐等技术措施,介绍了北方竹林丰产培育的模式,并对当前竹林管理、加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竹林培育关键技术问题的研讨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竹林培育经历了低产竹林改造、丰产竹林培育、高效定向竹林培育等几个发展阶段,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集约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低产竹林面积比例下降,中、高产竹林面积逐渐增加,竹林单产量居世界领先水平。竹林立竹密度和质量、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都带动了竹林经济效益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水平显著地提升。依靠竹林收入脱贫致富步入小康的农户,已在浙江、福建、江苏、江西等省的许多竹区大量涌现,但在竹林资源培育经营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培育措施能显著提升竹林产量,同时也是影响土壤特性的重要因素。适当的竹林培育措施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促进竹鞭生长、提高发笋率。目前,竹林培育措施主要包括整地、施肥、水分调控、抚育采伐、混交造林、林下种植等,不同的培育措施能够改变土壤特性,影响土壤质量,进而影响到竹林生产力。文章综述了传统培育措施、林分及群落结构调整、土壤改良调控等一系列竹林培育措施对林地土壤影响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改善林地土壤环境、提高竹林生产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宁波市竹林资源情况、竹林培育及竹资源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宁波市竹产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竹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实施并加快竹林基地建设;创新培育模式;发展、创新竹林培育与加工技术;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四川竹林资源及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提出四川竹林必须按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和竹林生物学特性,并结合区域竹产品加工企业的分布和规划布局,分类实行竹林定向培育。四川竹林按其培育目标划分为纸浆竹林、笋用竹林、材用竹林及观赏竹林四类,对不同培育目标竹林还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定向培育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实生楠竹林培育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新 《湖南林业科技》2006,33(4):53-55,57
利用楠竹实生苗培育的小母竹来营造竹林,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可永续利用、造林成活率高、成林快等优点,为大力发展楠竹资源开辟了新途径。试验初步探讨了实生楠竹林保留株数对楠竹林地径生长、发笋成竹的影响以及叶面积与发笋数、成竹数和平均地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料慈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84~1989年的研究证明:调整竹林结构、施肥、打老蔸对料慈竹低产林改造有显著效果。 我省竹林资源丰富,总面积约500万亩。大部分竹林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技术措施不当,形成了70%以上的低产竹林。这些竹林年生长量每公顷不到0.4吨,急需进行改造。为提高其生物产量和竹林等级,我们从1983年起,在江安县万里森林经营所,进行了料慈竹低产林改造培育技术试验。试验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主要内容以改良林分结构和施肥措施为主。试验设计采用单因子小区对比法,两次重复,试验地总面积100亩。现将6年来试验结果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丰产栽培措施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10年对低产毛竹林进行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竹林平均每年出笋1 669.3株/hm2,成竹749.1株/hm2,秆、枝、叶鲜质量35.52 t/hm2,平均胸径12.0 cm,平均枝下高8.6 m,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加1.61倍、1.14倍、3.02倍、28.0%、30.3%。经过丰产培育竹林的出笋、成竹的旺盛期都较长,历时4~8年,直到10年后才有所下降。改善土壤、提高肥力,对增强竹鞭系统生长发育和促进培育后的竹林出笋、新成竹量增加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竹笋以其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等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竹笋销量日益增加,产量与品质成为笋用竹林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笋用竹林的丰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笋用竹林的经营效益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当前笋用竹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笋用竹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并对笋用竹林可持续经营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笋用竹林的高产培育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毛竹笋用林覆盖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竹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为了促进毛竹笋用林覆盖促成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提高毛竹笋竹林的经济效益.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及毛竹春笋早产丰产原理,总结了毛竹笋用林覆盖促成栽培中竹林选择与管理、覆盖材料及覆盖方法、时间等几个关键技术,提出了覆盖促成栽培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分析了毛竹笋用林覆盖促成栽培的经济效益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发挥毛竹林生产潜力,增加竹农经济收入,在多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毛竹鞭笋丰产培育技术。研究认为:在毛竹笋材两用林中采挖鞭笋,不会影响整体的竹鞭鞭径和竹鞭总量生长;毛竹林地覆盖稻草和砻糠能显著提高第3年的鞭笋产量;培育高产鞭笋的最佳施肥时间为每年的5月;鞭笋采收时间为5-10月。毛竹鞭笋丰产培育技术可在毛竹笋材两用林经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湄潭县属于典型的适竹少竹县,现有竹林面积4 691.3 hm2,新增竹林潜力较大,可以通过退耕还竹、低效林改竹和"四旁地"造竹新增竹林15 600 hm2,达到20 291.3 hm2的竹林总量。发展竹产业存在竹林分布零散、利用率不高、加工基础薄弱等问题,但也有立地条件和土地资源等适宜竹林培育的优势条件。由此文章提出了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分类培育,提高现有竹林质量;挖掘土地潜力,规划培育笋、材、景观兼用竹林;扶持笋竹加工,开发竹产品市场;强化科技服务,保障竹产业技术需求;设置管理机构,有序推动竹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北方竹林传统的灌溉方式是用河水或井水进行大水漫灌,费水、费时、成本又高,加之近年来水资源十分短缺。通过试验,初步掌握了固定式喷灌技术如何在北方竹林中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就今后大面积推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安吉县素有“中国竹乡”之称,竹产业一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毛竹笋用林对实现竹林可持续发展、促进山区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试验研究,文章总结出一套毛竹笋高产培育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采用高产培育技术措施的毛竹林平均笋产量可达到1 746.4 kg/667 m2,较对照处理增加5.1倍;其中,鞭笋产量增加11.8倍,冬笋产量增加9.4倍,春笋产量增加4.5倍。研究提出的毛竹笋高产培育技术措施对发展毛竹笋用林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竹苗栽植通常在春季进行,但若遇春季干旱则会影响栽植成活率。本文试验研究了竹苗假植延时栽培技术,即将竹苗在春季萌芽前先行假植,待夏季雨季来临时,再进行定植,这样可避开春季干旱。试验结果显示,将竹苗进行假植延时栽培,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竹苗的适宜栽培时间可延长约4个月,从而有效规避干旱季节,节约管护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该技术在造林和园林绿化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