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研究接菌剂对牛粪堆肥过程中温度、pH、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总氮、总磷和总钾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为接菌剂,以牛粪为主要堆肥原料,进行了59 d的堆肥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堆体温度达到50℃时间提前4 d,50℃以上的持续时间比对照长7 d,pH值下降的速度快,堆体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8%、3.51%和4.78%,接种处理促进了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降解,减少了3.9%的总氮损失,但是对全磷和全钾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牛粪堆肥高温发酵微生物分离及堆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俊丽  王顺利  刘克锋  王红利  王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57-20059,20071
[目的]筛选出促进牛粪高效堆肥的高温微生物。[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新鲜牛粪中分离并纯化出9种出现频率高、繁殖速度快的优势嗜热菌(GX1、GX2、GX3、GX4、GX6、GX10、GF1、GF5、GZ1),同时引入黄孢原毛平革菌。将10种菌株扩大繁殖以后,进行单菌种牛粪堆肥试验。通过观测堆肥过程温度变化,测定堆肥结束后各堆料的pH值、种子发芽指数以及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对各嗜热菌的堆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添加菌剂可以快速提高堆肥温度,促进牛粪发酵腐熟,缩短堆制时间;添加菌剂后堆料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明显提高。[结论]黄孢原毛平革菌以及北京农学院有机肥课题组自选菌株GX1、GX2、GX4更能提高牛粪堆肥效果。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由冻土和冻结牛粪中提取到的在低温下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13株真菌菌株进行了筛选,得到了1株优势菌株F5,其纤维素降解率为49.1%。经数理统计分析,菌株F5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小孢霉属(Syzygites ehrenberg),属耐冷菌,其生长条件为好氧、pH6.5~7.5、最佳生长温度20~25℃。该菌株适合作为低温条件下堆肥的外加菌剂使用。  相似文献   

4.
石姗姗  徐凤花  王彦伟  赵忠宝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27-6428,6493
[目的]为快速降解堆肥中的纤维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碳源、氮源、固液比、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等方面,研究复合菌系产酶条件,及其对牛粪堆肥纤维素降解的影响。[结果]酶活力最高培养基配方为稻草粉∶麸皮=6∶4,豆饼粉2%,固液比1.0∶2.5,接种量10%;最佳培养条件:pH值为7.5,装料量50g,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6d。在该条件下,CMC、FPA酶活力分别达到4564.86、624.13IU/g,堆肥结束时,纤维素降解率为74.24%。[结论]复合菌系能有效促进堆肥纤维素降解,加快堆肥腐熟速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微生物复合菌系对纤维素的协同降解效果,从西藏农田土壤和长沙稻田腐叶堆积物中筛选出6株高温纤维素降解菌,构建纤维素高效降解复合菌系M6,分析复合菌系M6对堆肥物料的温度、pH值、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碳氮比、总养分含量和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菌系M6处理具有较好的CMC-Na酶活性和滤纸酶活性,在50℃下发酵25 d时,接种复合菌系M6的油菜秸秆降解率可达16.4%;复合菌系M6处理较其他处理具有较高的堆肥温度及较长的高温时间,在发酵的第3天迅速达到温度峰值(63.7℃),其高温期可持续8 d;复合菌系M6处理的堆肥物料pH值呈弱碱性;堆肥末期,复合菌系M6处理总有机碳含量由50.44%下降至32.77%,总氮含量由1.79%升高到2.28%,碳氮比由28.18下降至14.19,总养分含量为13.27%;复合菌系M6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始终高于其他处理,堆肥末期种子发芽指数为107%,复合菌系M6处理的堆肥具有较好的腐熟度及品质。  相似文献   

6.
腐熟堆肥中维素降解菌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促进堆肥过程中秸秆等纤维素物质快速腐解,在以牛粪和秸秆为材料的腐熟堆肥中分离菌株,以刚果红培养基和滤纸条降解试验初筛菌株,筛选出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滤纸条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作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其酶活力,得到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和滤纸(FPA)酶活均较高2株菌(1号和7号),并将其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产酶培养基中作产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H 6.5,培养时间48 h条件下,1号和7号菌株CMC酶活分别为26.82和31.28 U·m L-1,FPA酶活分别为20.32和20.82 U·m L-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核酸序列分析及26S rDNA的D1/D2区域测序鉴定,确定1号菌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7号菌属于隐球酵母菌(Cryptococcus flavescens)。  相似文献   

7.
外源复合菌系对堆肥纤维素和金霉素降解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野外堆肥装置,通过在以鸡粪和秸秆为原料的高温堆肥中加入经过驯化构建的具有降解纤维素和金霉素双重功能的复合菌系,研究了接菌处理对提高堆肥效率和降解抗生素类兽药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系对纤维素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菌处理堆肥中的纤维素含量到堆肥结束时从开始的22.00%减少到8.25%,减少了62.5%,而CK和CK+金霉素两个未接菌处理分别减少了54.28%和53.78%.同时,高温堆肥过程本身对金霉素就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CK和CK+金霉索两个未接菌处理对金霉素的降解效果差异不大,降解率在60%左右;接种复合菌系处理的金霉素降解率达82.23%,显著高于CK和CK+金霉素两个未接菌的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降解菌在堆肥发酵中具有加快腐熟、提升堆肥品质的作用,其中抗逆性强的芽孢杆菌属具有一定的优势.从新鲜牛粪中筛选具有降解粪污能力的纤维素降解菌,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与革兰氏碘液结合培养、滤纸摇瓶复筛,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对比鉴定,获得一株纤维素降解菌CK41,经NCBI提交序列BLAST比对后,鉴定为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endophticus)(登录号:MT023630).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产酶条件试验,在温度为37℃,时间为72 h,pH为7.0,接种量为4%(V/V)时,获得羧甲基纤维素酶活量3.14U.mL-1,较优化前提高了 149.5%.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和pH对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是重要影响因素,接种量影响程度较小.菌株CK41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酶生产能力,在堆肥发酵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高温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纤维素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筛选能在高温(55~75℃)好氧堆肥中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评估其降解秸秆的能力与产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从高温期堆肥中采样,以水稻秸秆粉为唯一碳源,通过55、65℃和75℃连续高温传代驯化并分离筛选耐高温菌,结合水解圈和水稻秸秆崩解试验筛选不同高温下高效降解秸秆的目标菌株,采用16S rR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目标菌株分类地位,通过分析目标菌株纤维素降解相关酶在50~90℃之间的热稳定性,解析其高温适应性机制,评价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潜力。高温驯化分离得到13株耐高温降解菌,其中B-5、B-6、B-7和B-11的纤维素和秸秆降解能力较强,而只有B-7和B-11在55~65℃和75℃具有高效降解水稻秸秆的能力,将其认定为目标菌株。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7和B-11菌株与芽孢杆菌科高度相似,分别命名为短小芽孢杆菌B-7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11。酶活热稳定性分析发现B-7和B-11各纤维素酶活性在50~90℃之间先升高后降低,其最适温度范围不同,分别为55~65℃和70~80℃,其中B-11在85℃时的相对酶活仍高于60%。研究表明,菌株B-7和B-11是耐高温高效秸秆降解菌,其具有不同高温偏好性,纤维素酶热稳定性强,在秸秆高温好氧堆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畜禽粪便堆肥前期理化及微生物性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以鸡粪、猪粪、牛粪为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三种畜禽粪便堆肥启动期和高温期理化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脱氢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等指标变化规律,为筛选合适的微生物菌剂维持堆肥高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将新鲜的鸡粪、猪粪、牛粪含水量调节到55%左右,堆肥温度在2 d内均可升至50 ℃以上, 并维持此温度的时间均超过5 d,达到堆肥无害化的卫生标准.堆肥前期,三种堆肥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表现为嗜温性微生物数量先升高再降低;嗜热菌数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牛粪堆肥中真菌、嗜热放线菌及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显著高于鸡粪和猪粪(P≤0.05).三种堆肥的脱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蛋白酶活性随堆肥温度的升高而上升;猪粪和牛粪堆肥纤维素酶活性呈波动上升趋势,鸡粪堆肥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三种堆肥的温度与嗜热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高温高效纤维素降解微生物,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堆肥菌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在50℃培养条件下,对牛粪自然堆肥样品中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进行富集、分离、纯化培养.又经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法、滤纸条崩解试验、纤维素酶活测定法进行纤维素降解活性的筛选.再提取菌株DNA,分别扩增16S rDNA或ITS片段进行鉴定.【结果】最终筛选得到具有良好纤维素降解性能的细菌(X-1)和真菌(Z-3)各1株.Z-3菌株在5 d内能将滤纸条完全崩解,X-1菌株则为7 d.X-1菌株在7 d内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滤纸酶(FPA)和微晶纤维素酶(C1)最高活力分别为0.47、0.08、0.12 IU/mL;Z-3菌株则为0.32、0.14、0.07 IU/mL.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X-1为伯氏短杆菌(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Z-3为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结论】得到了2株高温降解微生物,50℃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培养基),可进一步用于堆肥菌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病死猪堆肥过程中油脂的降解,从受油脂污染的样品中分离、筛选高效油脂降解菌,并将其接种至堆肥中进行堆肥效果验证。共分离得到6株具有油脂降解能力的菌株,其中菌株D-4降解能力最强。在初始筛选条件下,该菌对油脂的降解率达57.21%,在发酵48~54 h时达到产脂肪酶的高峰。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D-4菌株不同添加量的堆肥效果表明,接种D-4菌各组堆肥的油脂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各时期对照组中的油脂含量。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菌株D-4为高效油脂降解菌株,可以用于病死猪腐熟堆肥,加快病死猪中油脂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分解菌对堆肥有机质、全碳及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堆肥、牛粪、秸秆堆腐物中分离4株纤维素分解菌。在纤维素粉及刚果红培养基中筛选出3株生长速度快、透明圈出现早且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株,分别为FDQ1、FDQ2、FDQ3。不同菌株混合培养较单独培养酶活力提高,表明菌株间有协同作用。FDQ1+FDQ2和FDQ1+FDQ3菌株等比例混合进行牛粪与鸡粪混合堆肥,结束时有机质分别下降19.57%和18.40%,对照下降6.58%;全碳量分别为31.33%、32.42%,对照为41.20%,较发酵初期降低13.80%、12.71%和3.93%;纤维素分解率较对照提高95.12%和78.61%,表明纤维素分解菌在加快纤维素降解的同时还促进了碳素矿化。  相似文献   

14.
高温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堆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畜禽粪便堆肥发酵启动难、木质纤维素降解不充分等问题,筛选能在高温(50~70℃)堆肥中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高温降解菌株,并评估其在牛粪-秸秆堆肥应用效果.从高温时期堆肥样品中筛选能在50、60和70℃高温下生长、产酶的高温降解菌株.通过水解圈、秸秆崩解、纤维素酶活测试试验,筛选出BS40-4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测序法,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的堆肥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接种BS40-4菌株的处理具有发酵启动快、升温迅速、高温持续时间长、木质纤维素降解充分等优势,可有效提高堆肥发酵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筛选降解棉秆的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以降解棉秆中的纤维素.[方法]采用PCS培养基,从牛粪、土壤、羊的瘤胃液和发酵粪中筛选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通过连续继代培养,获得相对稳定的复合菌系,再获得粗酶液,测定三种酶活(CMC、FPA、纤维二糖酶)和酶解效果.[结果]牛粪的降解纤维素复合系,酶活分别为CMC 11.95 U/mL、FPA 8.29 U/mL、纤维二糖酶11.03 U/mL,产酶动态变化在4~5d酶活性比较高,确定发酵周期为5d,pH值先上升后下降,在发酵的4~5d,pH值相对较高,以后开始下降,维持稳定,呈现弱碱性.[结论]来自牛粪的纤维素降解菌降解能力最强,降解棉花秸秆效果较好,棉秆失重率为18;,糖化率为19.39;.  相似文献   

16.
【目的】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聚合物,被视为有潜质的能源生物质。迄今为止,纤维素降解机制依然未被完全解析。通过对不同环境来源的纤维素降解菌群16S rDNA序列数据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揭示纤维素降解菌群之间的共性和差异,鉴定核心功能菌,为开发有利用价值的纤维素降解菌和探索纤维素降解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RA Toolkit软件下载NCBI SRA数据库中的16S rDNA基因扩增子测序数据,包括牛瘤胃、牛粪堆肥、森林土壤3个来自于不同纤维素降解环境样本组以及以家犬粪便为对照组的共102个样本的数据。应用FLASH、UCHIME、USEARCH、RDP classifier、mothur、QIIME、Metastats和LEfSe等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生物多样性差异比较分析。【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牛粪堆肥的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环境,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不同环境中纤维素降解菌群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所有菌群中共检测到55个门和1 936个属。森林土壤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牛瘤胃和牛粪堆肥环境中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以及牛粪堆肥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均分别显著高于其他环境,而牛粪堆肥中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森林土壤中的Firmicutes均分别显著低于其他环境,表明不同环境下执行纤维素降解功能的菌群存在着显著差异。相对丰度、LEfSe分析以及之前报道的文献等证据表明,牛瘤胃环境中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纤维素降解菌包括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月形单胞菌目(Selenomonadales)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牛粪堆肥中包括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和嗜盐菌属(Halocella);森林土壤中则包括甲型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和假噬纤维菌属(Pseudarcicella)。这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环境中纤维素降解细菌群落的特异性,同时意味着不同环境间纤维素降解机制也可能不同。【结论】不同环境来源的纤维素降解菌群多样性和结构存在极大的差异;牛瘤胃、牛粪堆肥、森林土壤中具有环境特异性的纤维素降解菌分类单元分别有4,3和5个。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混合发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纤维素的高效降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森林落叶土、腐烂的秸秆和农家堆肥等含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样品中筛选出能较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对其进行单独与混合发酵培养。[结果]最终筛选出4株能较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初步判断为3株细菌,1株放线菌。菌株的混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纤维素酶活,菌株组合D6/D7的酶活72 h达67.12 U,相当于其单独培养时的2倍。多数菌株的纤维素酶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菌株组合D6/D7的稳定性较好。[结论]菌株的混合培养可以提高纤维素酶活,尤其是菌株组合D6/D7。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木质素降解菌对园林废弃物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生物质炭和米糠为载体,将木质素降解菌No.11通过固定化的方式制备促进园林废弃物堆肥腐熟的固体菌剂。  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接菌量(5%、10%、15%、20%、25%)、保护剂体积分数(0、4%、8%、12%、16%、20%)、含水率(5%、10%、15%、20%、25%)的优化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在该范围内寻找固体菌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以市售常见有效微生物复合菌(EM菌)菌剂为对比,将制得的菌剂添加到园林废弃物堆肥中,探究其对木质素、纤维素降解和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  木质素降解菌No.11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接菌量10%、保护剂体积分数8%、含水率15%,制得的菌剂中有效活菌数达1.26×1011 CFU·g?1。园林废弃物堆肥中添加自制菌剂后木质素降解相关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均得到提高。与添加EM菌相比,木质素降解率提高8.69%;与不添加菌剂相比,木质素降解率提高23.91%,纤维素降解率提高8.34%,堆肥产品达到腐熟标准。  结论  通过固定化木质素降解菌制备的固体菌剂,其有效活菌数符合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的相关要求,将菌剂添加到园林废弃物堆肥中可提高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率,促进堆肥产品腐熟。图3表3参36  相似文献   

19.
以牛粪堆肥过程中涉及的一种纤维素降解菌——青霉菌为对象,研究在4、15、25和35℃这4种温度条件下,于腐熟堆肥与落叶堆两种培养基质中培养5 d后青霉菌菌落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青霉菌的数量变化有明显影响,在腐熟堆肥和落叶堆中青霉菌菌数变化趋势一致,在4℃时,青霉菌数量分别减少了18.01%和20.62%,而在15、25、35℃时,青霉菌数量都有所增长,尤其是在25℃时,存活量增长最大,分别比实验前增加了8.87和7.58倍。不同培养环境对青霉菌的数量变化也有明显影响,培养5 d后腐熟堆肥中青霉菌的数量为落叶堆中的2.2倍。因此,桂东地区的秸秆还田可通过集中腐熟堆肥的方式提高其纤维素的降解,从而提升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木质纤维素在堆肥过程中的降解情况,以牛粪和砻糠为原料,进行为期112 d的小型堆肥试验,在不同堆肥阶段测定物料的木质纤维素含量及相关降解酶活性,并在高温和降温阶段从物料中分离鉴定纤维素降解菌。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含量逐步降低,总降解率分别为5626%和6147%;而木质素的相对含量略有增加;与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酶活均在第42天达到峰值,分别为8575 μg glucose·g-1·DW·h-1 和16565 μg·reducing sugar·g-1·DW·h-1,而β 葡聚糖苷酶的活性在22~42 d之间维持在较高水平(279~330 μmol pNPG·g-1·DW·h-1);此外,在堆肥的高温和降温腐熟阶段均分离并鉴定出Pseudoxanthomonas,Bacillus,Paenibacillus,Ureibacillus和Geobacillus等5个属的可培养高温纤维素降解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