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水生蔬菜中8种重金属元素,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和回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铅、砷、汞、镉、铬、铜、锌、镍8种重金属在线性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在0.000 3~0.002 0 mg/kg,回收率在92.0%~108.0%,RSD均小于10%。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率高等优点,适合用于水生蔬菜中铅、砷、汞、镉、铬、铜、锌、镍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进出口花生及制品中镉、铅、汞、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花生高脂肪、高蛋白的特点,优化了微波消解样前处理条件并与ICP-MS检测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灵敏、高效、准确的测定花生及制品中镉、铅、汞、砷元素的检测方法。本方法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镉0.005 mg/kg,铅0.005 mg/kg,砷0.05 mg/kg,汞0.005 mg/kg,回收率:镉82.8%~99.9%,铅83.6%~100.0%,砷86.4%~98.6%,汞84.1%~99.3%。精密度(变异系数):4.2%~10.6%。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涪城麦冬中铅、镉、汞、砷、铬、铜的方法,明确涪城麦冬的重金属含量。[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同时测定涪城麦冬中铅、镉、汞、砷、铬、铜的含量。[结果]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0,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在91.8%~103.0%,检出限均小于0.01 m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满足涪城麦冬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永春县主要农产品(芦柑、茶叶、蔬菜、水稻)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检测分析4种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借助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估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永春县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pH在4.34~6.37,柑园、茶园、菜地、稻田土壤pH均值分别为4.77、4.80、5.14、5.15。土壤中镉、铅、汞、砷、镍、铬、锌、铜元素含量分别为0.06~0.22、46.17~76.19、0.09~0.17、2.34~4.51、24.52~28.58、12.45~30.20、91.05~120.28、27.10~74.10mg·kg-1。镉元素含量在菜地土壤呈现最高值,铅、砷、铬、铜、锌元素含量在柑园土壤呈现最高值,而汞、镍元素含量在稻田土壤呈现最高值。除柑园土壤铅元素含量超标外,其他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出国标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筛选值。镉、铅、汞、镍、铜和锌元素含量均超过福建省元素背景值,超标倍数大小排序为镉>镍>铜>铅>汞>锌,其中镉元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建立一种同时检测蔬菜中多种元素的方法,采用硝酸-双氧水的消解体系,使用全自动石墨消解仪消解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作为检测手段,同时测定蔬菜样品中铅、镉、汞、砷、铬、镍、铜、锌、锰、硒10种元素的含量,各元素方法检出限为0.002~?0.2 mg/kg,定量限为0.005~0.5 mg/k...  相似文献   

6.
ICP-OES法同时测定果蔬中铅、砷、镉、铬、铜、锡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蔬样品经混酸消化后,控制一定的酸度,定容后应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对果蔬中铅、砷、镉、铬、铜、锡六种有害重金属进行测定,研究了分析测定条件,方法简单快速。测定结果表明,五种元素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1.0%~107%之间。其RSD均小于3.5%。按该方法进行处理及测定铅、砷、镉、铬、铜、锡,在选择的测定条件下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006 mg/kg、0.0003 mg/kg、0.00003 mg/kg、0.00005 mg/kg、0.00003 mg/kg、0.0006 mg/kg。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探索浙江省缙云县某复垦地土壤环境质量。  方法  于2020年在缙云县某复垦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共采集17组土壤-水稻Oryza sativa籽粒复合样品,测定土壤和籽粒中镉、铅、铬、汞、砷等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  缙云县某复垦地块0~20 cm土层土壤重金属镉、铬、铅、汞、砷质量分数分别为0.33、107.74、53.40、0.03、18.42 mg·kg?1。其中35.29%的点位土壤砷超标,其余4种重金属均未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镉、砷平均质量分数高于浙江省土壤背景值。复垦地块个别点位水稻籽粒铬和铅超标。该复垦地块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69,有58.82%的点位处于警戒范围;地累积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镉(0.08)、铅(0.01)、砷(?0.32)、铬(?0.35)、汞(?3.02);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平均值为74.10,存在轻微生态风险;土壤生态风险预警指数达到中度预警级别。  结论  复垦地块个别点位水稻籽粒铬和铅超标;土壤重金属无点位超标,但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其中重金属镉、铬、铅和砷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后续应加强关注。表7参24  相似文献   

8.
通过计算每种重金属含量极差,制作每种重金属次数分布图,对河北省优势农产品——小麦、玉米主产区20.53万hm2农田的1 535个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含量检测数据进行了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小麦、玉米主产区不同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也不同,有的元素接近正态分布,如砷和镍,有的是属于偏态(对数正态)分布,如铅、镉、锌、铜、汞和铬。在剔除异常数据后,对剩余数据再制作次数分布表,可以看出,将数据修正后,铬、锌、铜接近正态分布,铅和汞仍然属于偏态分布。  相似文献   

9.
通过计算每种重金属含量极差,制作每种重金属次数分布图,对河北省优势农产品——小麦、玉米主产区20.53万hm2农田的1 535个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含量检测数据进行了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小麦、玉米主产区不同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也不同,有的元素接近正态分布,如砷和镍,有的是属于偏态(对数正态)分布,如铅、镉、锌、铜、汞和铬。在剔除异常数据后,对剩余数据再制作次数分布表,可以看出,将数据修正后,铬、锌、铜接近正态分布,铅和汞仍然属于偏态分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洪湖公园中红建莲植株体内的铜、镍、镉、铬、铅、砷、汞等几种主要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探讨并蒂莲频繁发生与植株体内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并蒂莲植株体内铅、锰和镉含量分别达到990μg/kg、50μg/kg、320μg/kg,显著高于非并蒂莲植株体内铅、锰和镉的含量,并蒂莲和非并蒂莲体内砷、汞、铜、锌、铬、镍富集没有显著差异,指出铅、锰和镉等重金属有可能对荷花品种红建莲的细胞分裂和染色体有一定的影响,是导致其花芽分化产生并蒂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江苏市场食用菌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状况,采集了南京部分超市销售的食用菌产品以及江苏省部分食用菌生产基地的食用菌产品,测定重金属砷、汞、铅、镉和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敌敌畏、溴氰菊酯、多菌灵、百菌清含量。依据WHO和FA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每7 d允许摄入量(PTWI)和中国居民平均食物消费结构来评估食用菌对当地人群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食用菌干品中重金属砷、汞、铅、镉含量分别为0.341~1.600 mg/kg、0.005~0.052 mg/kg、0.090~1.110 mg/kg、0.033~1.000 0 mg/kg,鲜食用菌中砷、汞、铅、镉含量分别为未检出至0.127 mg/kg、未检出至0.026 mg/kg、未检出至1.250 mg/kg、0.000 5~0.046 0 mg/kg;食用菌干品中重金属砷、汞、铅、镉的检出率为100.0%,50.0%干品中砷含量、100.0%干品中汞含量、91.7%干品中铅含量、100.0%干品中镉含量均达到国家绿色食品食用菌要求;鲜食用菌中砷检出率为73.3%、汞检出率为93.3%、铅检出率为86.7%、镉检出率为100.0%,100.0%鲜食用菌的砷、汞、镉含量和93.3%的铅含量达到绿色食品食用菌要求;所检食用菌样品中仅有1个检出多菌灵残留,其他样品中均未检出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敌敌畏、溴氰菊酯、多菌灵和百菌清。表明江苏市场大型超市和食用菌生产基地的食用菌总体是安全的,但部分食用菌中铅、镉的残留存在安全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绥江县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参照《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以及《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对耕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铅、汞、镉、铬、砷含量以及p H值进行测定分析。【方法】选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常用的Nemero综合污染指数法2种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绥江县的土壤p H值在4.8~7.92,均值为6.48,土壤偏酸;绥江县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铅30.65 mg/kg,镉0.15 mg/kg,汞0.17 mg/kg,砷3.01 mg/kg,铬100.87 mg/kg,均低于《无公害食品蔬菜》(NY-5010-2001)中的标准限值。重金属平均变异程度顺序为砷汞铬铅镉。【结论】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单项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本研究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尚未监测到重金属污染,达到无公害蔬菜产地和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的质量要求,但不能满足有机农业产地的生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安徽农业科学》2020,(5):201-205
[目的]建立使用ICP-MS同时测定大米中铅、镉、铬、砷、汞、铝、钛、硒、镍、铁、铜、锌、钾、锰、硼、镁、锡、钠、钙、钡、锑、锶22种元素的方法。[方法]用微波消解-ICP-MS同时测定上述22种元素,试验探究更加简单有效的微波消解液,用混合内标校正基体干扰和漂移。[结果]各元素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 4~0.999 9,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73%~11.01%,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00 43~0.887μg/L,加标回收率在84.49%~101.1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所用试剂少、准确、灵敏度高,能满足大米中铅、镉、铬、砷、汞、铝、钛、硒、镍、铁、铜、锌、钾、锰、硼、镁、锡、钠、钙、钡、锑、锶22种元素同时测定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常见污染元素土壤背景值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土壤污染元素含量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我国不同类型土壤与不同母质土壤表层(0~20 cm)中13种常见污染元素背景值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和不同母质土壤常见污染元素间的相关关系不全相同.但共同之处是土壤中铯与砷、钴与镍、钴与铜、钴与铬、砷与铬、砷与镍,铬与镍、铬与铜、铜与镍、铜与锌、汞与锌、汞与铅、铅与锌呈极显著正相关;铀与铯、铀与铅、铀与锌、铀与砷、钴与砷、钴与锌、砷与镉、镉与锌、镉与铜、镉与汞、锰与锌、镍与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规划中应考虑这些污染元素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7个无公害产地认证县(市)土壤重金属总砷、总汞、总铅、总铬的检测结果表明,总砷含量为10.05~16.35mg/kg、总汞为0.006~0.230mg/kg、总铅5.39~50.49mg/kg、总铬58.17~187.51mg/kg,4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NY5010-2002标准要求,表明以上所抽检7个县(市)的土壤质量较好,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某典型区域土壤和水稻中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按点位采集稻田土壤及其对应的水稻糙米样品,对重庆市某典型水稻重金属含量超标区域进行镉、铬、镍、铜、锌、铅、汞和砷8种污染元素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区域18个点位中有77.8%的点位土壤镉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超标倍数范围为0.02~0.65;除镉之外,其余7项元素均未超过风险筛选值;由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可知,18个点位中有44.4%的点位土壤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存在土壤镉污染风险,应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品协同监测;各点位的水稻糙米中铜、锌、汞和砷含量均未超过限量值,但镉、铬、镍和铅均有超标,超标比例分别为5.6%、16.7%、16.7%和22.2%;由富集系数可知,调查区域水稻糙米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锌镉镍≈铜铬铅≈砷,其中锌和镉极易从土壤中被水稻糙米吸收,吸收比例分别为12.3%和11.3%。  相似文献   

17.
以生石灰为材料,调节稻田土壤p H值,研究其对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及稻米中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撒石灰的对照大田相比,施用石灰后,土壤p H值上升0.22个单位,土壤汞、砷、镉、铬、铅的有效态含量降低,水稻籽粒中汞、砷、镉、铬、铅含量亦降低,且对水稻产量无不利影响。表明施用生石灰可有效降低水稻籽粒重金属积累,更好保障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危害新疆红枣质量安全的主要重金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危害新疆红枣质量安全的主要重金属.[方法]以新疆6个主产区产出的30个红枣样品为受试材料,在完成受试材料镉、铬、镍、砷、铅5种主要重金属含量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四分位差法对受试红枣镉、铬、镍、砷、铅主要分布区间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5种重金属主要分布区间与对应限量值的接近程度,分析危害新疆红枣质量安全主要重金属.[结果]受试红枣镉、铬、砷、铅含量主要分布区间远低于对应限量值;受试红枣镍含量主要分布区间为0.1~0.206 mg/kg,与已报道的水果镍限量值0.2mg/kg接近.[结论]相比较镉、铬、砷、铅,镍对新疆红枣质量安全造成潜在危害的可能性更高,是重点防控的新疆红枣质量安全主要危害重金属.  相似文献   

19.
7种食用菌铅、镉、汞、砷含量监测及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鲁木齐市售7种主要食用菌品种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并评价其质量安全风险。分别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5种鲜食用菌和2种干食用菌共计77个样品中的汞、砷、铅、镉含量,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7种食用菌的质量安全风险。结果表明,铅、镉、汞、砷的检出率分别是29.9%、100%、94.8%、100%;铅、镉、汞、砷4种重金属元素在鲜食用菌中的含量范围分别是:ND~1.4 mg/kg、3.7×10~(-4)~1 mg/kg、ND~0.414 mg/kg、4.6×10~(-4)~0.42 mg/kg;其平均含量分别是0.04511、0.06554、0.01270、0.06023 mg/kg。77个样品中有1个黑木耳(干)样品的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1个双孢菇样品的汞含量超出国家标准、3个香菇样品的镉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其中最高的超出国标4.14倍;铅、镉、汞、砷的超标率分别是1.4%、3.9%、1.4%、0%。由此可得,乌鲁木齐市售食用菌总体上重金属含量较低,质量安全风险较小,但香菇的镉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此外黑木耳(干)、双孢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15,(17)
<正>技术指标和参数:有机质≥200g/L、氨基酸≥110g/L、水不溶物≤10g/L、PH值2.5-4.5有害元素限量(符合NY1110-2006水溶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生态指标要求):铅≤50mg/kg、砷≤10mg/kg、镉≤10mg/kg、铬≤50mg/kg、汞≤5 mg/kg适用范围:盐碱化土壤、次生盐渍化、障碍性中低产田改良、园林绿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