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重外形的外销眉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直,有锋苗,不宜短钝。眉茶毛茶、又叫炒青,其外形优劣直接影响成品茶的质量。另外,炒青条索弯曲,精制加工时工艺繁复,功效低,也容易走科;同时,在多次切断过程中,不但碎茶增加、降低制率,而且成茶的条索也较短钝,缺少锋苗。为此我们近年来对眉茶初制技术及机具作了一些改革,取得较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袁石玉 《茶业通报》2006,28(3):122-122
车色是眉茶精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车色,增进眉茶的色泽,从而达到绿润或银灰起霜,并能滚紧条索,对提升外销茶的品质有着积极作用。车色时滚筒转速快,则茶叶与滚筒摩擦机会多,作用强烈,易上色;转速慢则上色困难;但转速过快,茶叶因离心作用而贴吸于筒壁,反而不能上色,转速一旦固定,车色时间长或投叶量少,茶叶易上色,且应将干燥后的茶叶立即趁热滚车,茶叶表面的灰霜才附着牢固,色泽均匀一致、长久不褪。同时在热的状态下。茶身较软,可塑性好,易滚紧条索,断碎茶也较少。本文主要探讨车色速度、车色时间,对滚筒下料(以下简称为转速、时间…  相似文献   

3.
鄂绿茶 ZDS2000塑二青叶分筛机,是炒青绿茶“二青叶分筛散热、粗茶复揉”的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制茶机械。目前在炒青绿茶炒制中,主要采用“一滚到底”的干燥方法。这种方法炒干的毛茶,外观条索完整,碎茶和末茶减少,但条索欠紧,色泽稍暗。有少数茶场改进二青叶复揉的办法来提高条索的紧结程度,但由于二青叶水分含量较低的细嫩芽头被揉碎、造成碎茶和末茶的含量增加;同时,又因在二青中受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复揉又产生少量热量,结果易造成茶汤泛黄,香气不佳。为此,从1977年开始进行研究,经多方试验,发现“二青叶分筛散热,粗茶复揉”的方法,既可提高毛茶条索的紧结程度,又保证茶汤不泛黄,香气也有所提高。这样的毛茶制成内销茶后,均价可提高0.29~0.33元/斤。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屯绿是我省的主要茶类。也是我国外销茶类之一。在历史上由于品质优良,香高味醇,条索紧结壮实等独特风格,在国内外市场上素享声誉。近年来,据有关方面反映.屯绿的传统风格减弱了,主要表现在外形粗松、断碎、内质香低味淡,好茶比重下降,次茶数量增加。屯绿品质问题,不仅影响茶区社队的经济收益,也影响到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声誉。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普文国营农场,手工生产蒸青绿茶——云针。品质特征,条索紧直细嫩似针状,呈现深绿色,鲜润光滑,汤色青绿明亮,香气高长鲜爽,滋味醇和回甜,叶底嫩绿匀整,无花杂等现象。一、鲜叶采摘:采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半开展,芽叶大小要匀齐,老嫩要一致,叶色浓绿,茶梗不能采长,不采无芽头茶,不采紫芽、黄叶等,不带鱼叶。采摘时动作要轻,防止揉破,折断芽头、叶片。保持鲜叶的新鲜,鲜叶应现采现制,  相似文献   

6.
炒青绿毛茶审评时,对外形条索园紧,完整,有峰苗等因素有严格要求。以外形定级,内质提等。说明做好干毛茶外形条索尤为重要。各档茶成条率高低影响着精制成品茶的制率高低,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深远意义。揉捻是形成绿毛茶成条率高低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然而,迄今茶叶工作者对揉捻技术的掌握往往是单纯机械地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各档茶的揉捻标准是不够科学的。而且加压原则轻—重—轻,概念较为含糊,使操作者难以掌握运用,往往造成茶条松、扁、碎的现象。鉴于此,笔者就多年生产经验,提出浮浅之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茶鲜叶的保鲜及预加工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茶鲜叶的品质,更多是为了茶叶品质的形成。本文对鲜叶的品质保藏、摊放和萎凋这三方面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做了详细的综述,以期为今后制茶工艺的改进和茶叶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祁红”品质历年来以色泽乌润,条索紧细,锋杪秀丽,汤色红艳透明,叶底红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和隽厚,成为出色的国际名茶。八一年品质与六五年比较:条索松,身骨较轻,色泽枯,香味淡;经上海出口公司红茶科审评的意见是:“条索松,有弯条带扁,色泽枯,身骨轻,下段断碎,叶底摊张,老火味较重,香低味淡。从七九、八○、八一、三年精茶调上海的品质情况是:七九年,一至  相似文献   

9.
我国茶叶初制,大部在雨季进行,鲜叶的表面水含量很高,经初步测定,一般是15—20%。如不消除这种表面水,在加工时,不但浪费燃料,而且影响制茶品质。据《杀青机试验方法(P标)验证报告》所述,杀青时,蒸发水分一公斤,需燃耗0.35公斤标准煤推算,杀青100公斤鲜叶,要多耗标准煤5—7斤左右。制造红茶时,由于表面水而延长了萎凋时间,增加了萎凋叶干物质的消耗,对制茶质量是不利,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近几年来,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和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研制鲜叶脱水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栽培茶树的目的是能够获得数量多品质佳的鲜叶;合理采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现高产优质,持续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鲜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茶品质,青龙茶尤为突出。为获得优良的成品茶叶,不但要有良种,还必须严格掌握采摘时期和标准。鲜叶应嫩度适宜而匀净;不同品  相似文献   

11.
驰名中外的普洱茶,起始于云南省南部,集中到普洱销售,因而得名。现今的普洱茶为黑茶类主要花色之一,鲜叶采自云南大叶种。它的品质主要特征:条索肥硕,白毫显露,叶底红褐色(俗称猪肝色),有独特的“陈”香味,滋味浓酽、醇厚、回甜。它的花色可分为普洱散茶和普洱团茶两大类。普洱散茶依品质优次分为五个级档。普洱团茶由普洱散茶蒸压而成,依形状不同,有碗形的普洱沱茶,圆月形的七子饼茶,又称普洱圆茶,长方  相似文献   

12.
一、鲜叶采摘技术 1、采摘标准:龙井茶的采摘要求芽叶均匀成朵,“生龙”(不折损),不带鱼叶,不夹入茶梗老叶,不采碎芽叶,鲜叶匀、嫩、鲜、净。特级茶一般在清明前后十天内采摘,一芽一、二叶,芽长于叶,长度在3厘米以下。严禁采摘紫芽叶,因其叶底呈靛青色对品质极为不利。随着气温的升高,雨水的增多,芽叶逐渐舒  相似文献   

13.
安徽红茶是我省自营出口红茶中除去“祁红”以外的全部红茶通称。目前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约30%,占全省出口红茶的87%左右,是我省大宗出口产品之一。一、出口茶品质情况安徽红茶出口品质,总水平比较好。自1984年创牌以来,外商不断增多,出口量年年增长,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远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好评。但是,从1987年出口品质情况来看,虽然有关部门作了很大努力,但全年对照出口样检验相当率有所下降。出口品质主要存在问题有:高档工夫条索细瘦,嫩茎稍多;中低档工夫条索松扁含片,中段碎茶含量较重,筋梗较多,形成“茶肚”,下段较重;说明净度和整碎问题比较大。叶底摊薄色暗。碎、片、末茶毛衣较多,外形大小欠匀;末茶80孔下较重。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的名茶研制开发实践中 ,我们认识到名茶品质的形成与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采制技术密切相关。优质鲜叶原料是形成名茶品质的基础 ,精湛的制茶技术是形成名茶品质的关键。本文以“天山真香”等名茶为例 ,就制茶技术与形成名茶品质的相关性进行探讨。1 制茶技术与名茶外形各种名茶都有其独特美观的外形。如天山真香茶外形挺直略扁 ,旌德魁针茶紧秀似针 ,旌德亳芽茶扁平似雀舌等 ,虽然外形各不相同 ,但都有共同的品质要求 ,即外形要求“三个一致” :形状一致、大小一致、色泽一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1 采摘优质的鲜…  相似文献   

15.
植入乌龙茶初制工艺改进夏秋名特绿茶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用夏秋季茶鲜叶加工的名特绿茶苦涩味重、收敛性强、香气清淡和综合品质较差的问题,开展了夏秋季毛峰茶加工技术研究。采用植入乌龙茶初制的部分工艺,改善了夏秋季毛峰茶品质。提出了夏秋季毛峰茶加工的技术指标和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车色是利用茶条与筒壁以及茶条与茶条之间的相互摩擦而使茶条磨光上色的。它是外销绿茶的眉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是形成条索紧结光滑、绿润起霜的眉茶外形品质特征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的各大、中型绿茶精制厂基本上都有两次车色过程。车色机的机型不外乎正八角棱柱的小滚筒和瓶式正八角棱台的大滚筒两大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红碎茶生产历史不到20年,自1963年开始试制以来,进展甚微。至1979年以后逐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对美国出口有了成倍的增长,对英国也有了较大的增长。目前世界红碎茶贸易量1500万担只有75万担,今后数量上要大发展,质量上要大提高。茶叶品质主要是由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决定的,为此,要抓紧鲜叶及加工这两个环节,明确品质上的主要赶超目标,实行科学制茶,这里先就萎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工夫红茶由于生产成本及市场变化等原因,使各产区生产的品质有不同程度下降,曾一度出现了粗制滥造现象。本文拟就如何提高其品质谈几点粗浅体会。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我县近几年来的情况看,工夫红茶品质的主要问题有:外形条索松、碎;色泽枯褐;香低味淡;叶底乌暗或花杂。主要原因是鲜叶粗老,内含有效成分少,老嫩混杂加以加工萎凋程度偏重偏轻,是揉捻加压过早过重,揉捻时间过短,因此,外形条索松、扁碎。色泽枯褐。干燥温度高,使附于叶表的有效成份遭受损失。所以香低味淡,叶底乌暗花杂。“发酵”:不足或过度;萎凋不足;干燥温度过高,造成暗条、焦条、“死条”。  相似文献   

19.
针形名优红茶机械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红久负盛名,享誉中外,是云南出口创汇的主要茶类。以其外形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和滋味浓醇回甘的品质独树一帜,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几年,受名优绿茶良好效益的驱使,不少厂家加快了名优红茶的生产步代,尤其是机制做形工夫红茶的生产。针形名优红茶,是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借鉴名优绿茶的做形技术,利用振动理条机使其条索紧细挺直。以前的名优茶生产,在做形的环节上多采用手工操作,但手工做形存在着质量不稳定、技术难掌握、效率低和成本高等缺点,不利于名优茶生产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目前,大多茶厂已开始采用机械生产名优茶,实践证明,机械与手工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易操作、可控性强、规范制茶工艺、稳定茶叶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等。现将其工艺介绍如下:工艺流程: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1鲜叶采摘针形名优红茶要求条索紧细挺直、金毫显露,因此对鲜叶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鲜叶的嫩度越高,可塑性就越强,更有利于做形,可采摘无性系大叶良种或地方群体大叶良种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半开展,长度约4 cm左右,要求芽叶无病虫害。2萎凋是红茶加工的基础工序。萎凋中鲜叶正常而均匀地失水,细胞液浓缩...  相似文献   

20.
叶根轩  叶东 《茶业通报》1997,19(1):44-44
一、天然兰花香型毛峰茶的品质特征(一)外形:条索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二)内质:香气呈兰花香型,清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口;茶汤清澈明亮;叶底匀绿成朵。二、天然兰花香型毛峰茶的采制技术(一)鲜叶的采摘要求:春茶首批、秋茶均可。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鲜叶采摘应在早晨露水干后进行。采后的鲜叶不得紧捏手中或紧压在笼中,及时送厂摊凉,以确保鲜叶质量达到嫩、净、匀、鲜的要求。(二)加工技术要求:1.凉青:鲜叶进厂立即用竹苈薄摊,摊叶厚度1.5厘米左右,每隔2~5小时将两筛拼成一筛,结合拼筛进行轻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