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银杏嫩枝分别用ABT新剂型生根粉(6、7、8号)20×10-6、50×10-6、100×10-6浓度水溶液浸泡处理扦插育苗试验结果,处理扦插苗平均成活中均比对照高,其中以6号50×10-6、100×10-6和7号100×10-6浓度处理有顶芽、粗0.3cm以上的插穗为宜,平均成活率最高,为86.9%,最好为100×10-6浓度,成活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2.
应用蜡状芽孢杆菌防治棉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FranklandandFrankland)是新发现的一种杀虫效率高,杀虫速度快的杀蝗微生物,用4.4×106和4.4×107孢子/ml接种棉蝗大龄跳蝻及成虫,棉蝗的死亡率分别达到82.6%和80.8%。毒力测定结果LC50为2.7×108孢子/ml。林间大面积试验,杀虫效果达77.9%。  相似文献   

3.
83008—1在无花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3008-1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不同浓度的83008-1对无花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10-6促进顶端生长,200×10-6明显地抑制顶端生长;100x10-6对座果数、单果重有促进作用.在100×10-6的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氮和磷,单果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小径杂竹为原料的平行定向特制竹篾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小径杂竹-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的特制篾片为原料、水溶性酚醛树脂胶(PF)为胶粘剂制高强度的平行定向特制竹篾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用雷竹、高节竹的特制篾片,完全可制得常态下MOR〉10N/mm^2,MOE≥1×10^4N/mm^2的闰行定向特制竹蔑板;(2)在制备雷竹、高节竹的平行定向特制竹篾板时,  相似文献   

5.
1、水霉病。本病由水霉、腐霉等真菌感染所致。鳅卵在孵化过程中易感染。防治:鳅卵防治,用6.6 ×10-6浓度碱性绿浸洗10分钟~15分钟,连用二天。病鳅治疗,用0.1~0.15×10-6浓度的碱性绿全池泼洒。 2、赤鳍病。本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背鳍附近的部分表皮脱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甚至死亡。主要流行于夏季,发病率较高。防治:可用10~50×10-6氯霉素或土霉素溶液浸洗10分钟~15分钟,每天浸洗1次,连续浸洗5天。也可用10×10-6四环素溶液浸洗12小时。…  相似文献   

6.
毛果含笑扦插繁殖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扦插基质、NAA浓度、光照强度、插条的光合面积对毛果含笑(MicheliasphaeranthaC.y.WuetLaw)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基质以珍珠岩:腐叶土:红壤=1:1:1混合最好,生根率达62%;NAA150×10-6处理校好,特别是当愈伤组织形成后,取出插条再次用150×10-6的NAA浸泡4小时效果更佳,生根率达72%且可使插条比处理一次的提前20~30天生根;搞条带两片叶子生根较好,生根率达68%,并且根系祖壮发达,在60%的透光下生根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侧柏、油松、火炬松塑料袋容器育苗的容器规格分别为:3.8×12cm或5.1×12cm、6×13cm、8×12cm,营养土配方分别为:羊粪10%+上杂肥30%+黄心土59.8%+复合肥0.2%、黄心土38%+腐殖质土30%+土杂肥30%+复合肥2%、火烧土30%+黄心土57%+菌根土10%+过磷醚钙3%,容器苗栽植成活率高于裸根苗7~82%。1991-1994年培育容器苗8.6亿株,栽植平均成活率达95%,为加速我省荒山绿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ABT生根粉浸根造林应用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号ABT生根粉,共设13个处理浸泡供造林苗木根系。结果表明,浓度35×10-6~75×10-6,浸根50~60min,对马尾松造林成活率和当年抽高有极显著效果。浓度50×10-6~75×10-6,浸根40min对杉木当年抽高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但对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I—69杨树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1种密度I-69杨树人人林的胸径及树高生长材料,建立树高及胸径的生长模型。通过6种模型的比较,选出最适宜的Logistic树高生长模型及单分子胸生长模型。探讨了树木的径、高生长规律。11种密度的胸径生长可划分成5个密度组(4m×6m,4m×7m);(5m×6m,6m×6m);(5m×8m,6m×8m,7m×7m);(5m×10m,7m×8m,8m×8m);(5m×15m)。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汪永俊  张培 《江苏林业科技》1997,24(3):44-47,61
用胃毒法测定丙硫磷对松墨天牛成虫的LC50为118.0*10^-6,丙硫磷在松枝上的渗透性较强,且耐雨水冲刷,在野外用2000*10^-6内硫磷喷洒松树,11d后接添牛成虫,死亡率普88.9%。  相似文献   

11.
ABT生根粉在巨尾桉和花卉果树扦插育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T生根粉在巨尾桉和花卉果树扦插育苗上的应用结果表明 ,ABT生根粉能有效促进巨尾桉和其他花卉果树扦插生根。应用ABT 1号生根粉 5 0 0× 10 -6~ 10 0 0× 10 -6处理插条 ,可提早生根 ,生根率达 95 %以上。应用ABT 2号生根粉10 0× 10 -6~ 2 0 0× 10 -6处理橡皮树等插条 0 5h ,生根率达 90 %~ 98%。应用ABT 3号生根粉处理九里香、天竺桂小苗 ,可提高成活率 10 %~ 15 %。  相似文献   

12.
通过应用白僵菌 (Bb)、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 (LxNPV)、苏云金杆菌 (Bt)和溴氰菊酯粉剂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合粉剂对木毒蛾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比较试验 ,筛选出Bb与LxNPV(2× 1 0 6PIB·g-1)、Bt(1 4 0× 1 0 8·g-1)和 0 0 5 %溴氰菊酯(D)粉剂 ,以 2∶1∶1∶1比例混合粉剂防治效果最好 ,平均效果达 92 1 % ,较 4种单剂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为探索配制木毒蛾复合生化杀虫剂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生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引种台湾用材树种红桧、光蜡树苗木繁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扦插育苗、种子育苗等一系列指标,比较了台湾红桧与福建柏、台湾光蜡树与白蜡树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当用ABT处理时,引进树种红桧的扦插成活率均高于福建柏;光蜡树的成活率均高于白蜡树,3种浓度下,台湾红桧和福建柏的成活率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浓度为40×10-6mol·L-1和80×10-6mol·L-1时,光蜡树和白蜡树的成活率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浓度为120×10-6mol·L-1时,这种差异只能达到显著水平。用NAA处理时,红桧的扦插成活率亦高于福建柏,80×10-6mol·L-1浓度时,二者的差异可达到极显著水平,40×10-6mol·L-1和120×10-6mol·L-1浓度时,二者的差异只能达到显著水平;光蜡树和白蜡树的成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0×10-6mol·L-1浓度时,二者的差异可达到极显著水平,40×10-6mol·L-1浓度时,二者的差异只能达到显著水平,而120×10-6mol·L-1浓度时,2树种间无显著性差异。红桧和福建柏的发芽率和苗高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成苗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苗径的差异不能达到显著性水平。光蜡树与白蜡树的成苗率和苗高的差异均可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发芽率和苗径的差异不能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应用7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橄榄蛀果虫———芒果小齿螟的致病力作了室内测定,并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自竹绒野螟的BbCeFZ01菌株和思茅松毛虫的Bso6菌株有较强的致病力,在107个孢子.mL-1浓度下,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6%、88.9%。林间Bso6粉剂(含孢量2.7×1010孢子.g-菌1粉)防治效果最好,达96.5%;其次为Bso6菌株粉炮(125g菌粉.个-1)和BbCeFZ01水剂(1×107孢子.mL-1),效果分别为91.6%和87.8%。  相似文献   

15.
沉水樟高龄植株扦插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沉水樟高龄植株 (16年生 )的插穗基部处理方式、生根促进剂、ABT生根粉处理效果、扦插基质等方面作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沉水樟的插穗基部以双削处理的成活率高 ;1%H2 O2 、0 0 5 %KMnO4 、5 0× 10 -6IAA、5 0× 10 -6NAA处理插穗 ,均有利于促进沉水樟的生根成活 ,其中 1%H2 O2 处理效果最好 ;4种ABT的 8种处理沉水樟插穗 ,以 15 0× 10 -6ABT1#效果最好 ;利用河沙和蛭石两种插壤 ,河沙的扦插成活率明显高于蛭石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橡胶园养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77、1987和1998年对西双版纳胶园土壤和橡胶树叶片的三次普查,结果表明:胶园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下降,有机质下降幅度为0.25%~1.25%,全氮下降0.023%~0.033%,速效磷下降1.3×10~(-6)~4.2×10~(-6),速效钾下降30×10~(-6)~69×10~(-6),pH值提高0.1~0.7,土壤酸性下降,有向碱性转化趋势。除个别农场橡胶树叶片某种营养元素略有提高外,大多数农场橡胶树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均下降,Mg、K、N三种元素下降明显,Mg降低0.10%~0.20%,K降低0.04%~0.73%,N降低0.20%~0.50%,景洪、东风和勐捧农场1987年橡胶树营养水平比1977年有所提高,是由于其间实施营养诊断施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使用双翅目昆虫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allen )胚细胞系L-2/M delta 2-3作为研究材料,制备10个密度试验组(0.81×106~2.88×107 个·mL-1,每组跨度大于2.00×106 个·mL-1),分别在冻后第6、10、14个月对各组细胞冻后活力、回复时间长短、以及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密度因素对细胞系L-2/M delta 2-3长期冻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冻存密度对细胞系L-2/M delta 2-3冻后活力和状态恢复均有显著影响( P<0.05 )。细胞冻后活力下降速率随冻存密度增高而减慢,复苏后细胞状态恢复所需时间较短。将L-2/M delta 2-3的冻存密度提高至1.3×107 个·mL-1以上有利于细胞活力的保持与冻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四数九里香种子萌发率,研究了最佳浓硫酸处理种子的时间及不同激素处理对四数九里香种子自然萌发的影响,以完整种子和带胚子叶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6-BA、NAA、IBA、GA3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及不同质量浓度活性炭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硫酸最佳处理时间为1 min;用200×10-6的IBA处理过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50%;其次是50×10~(-6)和150×10~(-6)的NAA,其萌发率均为45%;外植体在添加2.5 mg/L 6-BA、0.2 mg/L IBA、0.1 mg/L GA3或0.2 mg/L NAA的培养基上诱导率较高,活性炭为1.5 g/L时外植体褐化程度最低;四数九里香胚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添加2.5 mg/L 6-BA、0.1 mg/L GA3、0.2mg/L NAA和1.5 g/L活性炭的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从黑龙江省双城林场采集健康的分月扇舟蛾2龄幼虫,将室内保存一年的分月扇舟蛾虫尸研碎,分离提纯得到纯净的颗粒体病毒。将病毒悬液稀释为1..58×103PIB·mL-1,1.58×104PIB·mL-1,1.58×105PIB·mL-1,1.58×106PIB·mL-1,1.58×107PIB·mL-1,1.58×108PIB·mL-1,1.58×109PIB·mL-17种浓度,采集新鲜的杨树叶分别浸入上述不同浓度的悬液,对采集的健康幼虫进行接毒。9天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58×103PIB·mL-1时校正死亡率最小(7.32%),浓度是1.58×109PIB·mL-1时校正死亡率最大(97.36%),浓度对数和死亡几率值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1.946 0.558x,LC50为2.97×105PIB·mL-1。1.58×105PIB·mL-1,1.58×106PIB·mL-1,1.58×107PIB·mL-1,1.58×108PIB·mL-1,1.58×109PIB·mL-1w所对应的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8.55d,6.89d,5.9d,4.65d,4.08d。随着浓度的增大,LT50逐渐缩短,说明该病毒的毒力较强,作为杀虫剂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巨尾桉大径材间伐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培育巨尾桉大径材,对造林密度为1650株·hm-2的10年生巨尾桉,开展二次间伐试验,首次间伐在造林后3 a进行,第二次问伐在第1次间伐后3 a进行,分别设置间伐株数2/3、1/2、1/3及不间伐(对照)4种间伐强度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次间伐保留密度为645株·hm-2的林分,其平均胸径23.6 cm、立木单株材积0.552 5 m3、林分蓄积356.379 m3·hm-2、经济效益为293 385元·hm-2,分别比对照增加21.2%、54.2%、5.2%、28.4%,均优于其他不同处理.表明间伐强度以株数1/3为宜,保留密度为645株·hm-2的巨尾桉大径材林分,其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