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贵州林业科技》2007,35(1):F0002-F0002
贵州省马尾松遗传改良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多年的群体选择、个体选择和多世代选择。通过全国协作研究,贵州东部和南部的马尾松种源是中国马尾松的优良种源区;在贵州马尾松优良种源天然分布区进行了优良林分选择;在优良种源和优良林分研究的基础上,从优良种源和优良林分中选择了500多个优良个体进行了优良繁殖材料生产群体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贵州省共有不同遗传层次的马尾松种子园4处(约200公顷),分布在贵阳、都匀、黄平和天柱。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马尾松种源试验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福建闽西地区是马尾松中心产区和优良种源区之一,20世纪末开始建立实生种子园,并结合子代测定进行母树林营建以及大径材示范林培育.文章概括介绍马尾松种源试验的进展以及母树林的营建技术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马尾松优良种源的延续作出贡献,以进一步提高马尾松在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中的作用.马尾松母树林的发展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发展力度,以此充分发挥其良种优势,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马尾松母树林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优良种源选择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13  
本文通过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得出马尾松群体及种源、林分、家系不同层次的遗传变异规律,从而选出生物量大的薪炭材优良种源8个,高产、稳定的广谱复合型优良种源26个,速生种源17个,抗病虫害较强的种源17个,综合性状优良种源22个。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投资100万元,地方配套67万元的6667公顷马尾松采种基地国债项目落户汝城。该项目的建成实施,将为湖南马尾松优良种源的推广发挥积极作用。  汝城县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拥有丰富的马尾松种源和良好的种质资源,现有马尾松林面积327万公顷,大多数为近熟林,逐步走向盛果期。早在1988年,该县就建立了一个27公顷的马尾松优良林分采种基地,经省全面技术检测鉴定,当年即被认可。1998年经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认汝城县马尾松为优良种源。至目前止,已生产提供优良马尾松种子达20余吨。2000年12月,该县争取到了总投资…  相似文献   

5.
桐棉松是马尾松的一个优良种源,主要分布于宁明县桐棉乡一带,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树干通直、干形完满、树皮薄、树冠窄、侧枝细、自然整枝良好、材质优等特性。利用马尾松桐棉种源进行造林,对于迅速提高我国的马尾松产量和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为对象,探讨了马尾松种源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性状中,并强烈受到遗传因素控制。以树高、胸径、材积构建马尾松种源及单株选择指数方程,选择出1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和33株优良单株。这些优良种源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34.75%,优良单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141.48%,选择效果明显。对比早期选择结果发现,广西岑溪及江西崇义种源速生性具有稳定性,福建种源速生性在后期能完全表现。  相似文献   

7.
对桂东地区马尾松土贡种源幼林、中龄林和成熟林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土贡种源6年生幼林生长量高于贵港商品种和相应立地国家马尾松速生标准;马尾松土贡种源10年生中龄林在桂东3个不同种植点,其生长量皆高于相应立地国家马尾松速生标准;马尾松土贡种源48年生成熟林与马尾松优良古蓬种源相比,除树高差异显著外,胸径和材积没有差异。该种源适应性强、生长性状优良,可以在桂东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桐棉松良种培育及其种子采收与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棉松作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一种优良种源,以其适应性强、干形通直圆满、材质好、速生丰产而闻名;阐述了桐棉松种源培育及其种子采收、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种源,不同密度,不同穴规格的3年和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幼林生产力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不同穴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无显著性影响,不同种源对4年生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有极显著性影响,对3年生马尾松幼林的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性影响,而对胸径生长量只接近于显著性影响,不同种源的马尾松幼林地上部生物量的种源排序与其生长量的种源排序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的马尾松种源试验,以研究和揭示已达主伐年龄时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通过聚类进行种源区划并选择优良种源.结果表明: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及树干通直度呈典型的纬向倾群变异模式,这种变异主要是由其产地水热资源条件差异引起的.较之于北部种源,南部的种源生产力水平高且树干通直.种源木材基本密度虽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但却与产地年均温、1月均温、无霜期和≥10℃积温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选择生产力高的速生种源可同时改良树干通直度 会明显降低其木材基本密度.根培种源聚类结果,可将马尾松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种源区,并分别纸浆材和锯材筛选出19个和6个优良种源,这些优良种源主要来自马尾松的南部种源区,部分来自中部种源区.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多的特有乡土树种.对参试的44个马尾松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枝下高和冠幅生长无明显差异;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力较高,分别为40.61%、39.53%和32.79%,枝下高和冠幅较低;聚类分析研究将马尾松种源分为极速生、速生和中等3种类型;综合评定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符,确定了40号种源为最佳种源和33个可供采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源及育苗基质的马尾松容器苗培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滇东南、滇中广大区域引种马尾松收到较好效果的前提下,开展了不同种源及育苗基质的马尾松容器苗育苗试验。通过试验评选出广西田阳、宁明两个较佳的马尾松种源,用这两种源的种子培育出的1年生马尾松容器苗,其苗高超过其他参试种源的23.1%~71.2%;通过试验还评选出了天然菌根土这一较佳的马尾松容器苗的育苗基质。其0.5年生苗木的生长量提高5%以上。以此得出了优良种源和优质育苗基质相结合培育马尾松容器苗的较佳组合。  相似文献   

13.
胡超 《安徽林业科技》2009,(3):47-47,35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重要造林先锋树种,其造林成本低,天然更新容易,经济价值高,有“一林多用”、“一树种多林种”的特点,因此,具有良好的造林前景。由于马尾松在广泛而复杂的地理条件下,通过漫长时期的生殖隔离和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多样的地理种源,而这些不同的地理种源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产力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所以,选择优良种源,营建马尾松实生种子园,繁育良种,是营造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前言分布在我区忻城县古蓬公社的二万多亩马尾松天然林,历来是当地林业部门的采种基地,每年以采集数千斤甚至上万斤的种子,供应柳州地区及全区各地用于大面积的荒山造林。为了鉴定马尾松古蓬种源一些主要性状的优良程度,以确定其生产上的价值,为当前造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两年来,我们先后对马尾松古蓬种源的天然林以及人工林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经过对美国美森耐公司赠送的25个优良种源与浙江省马尾松混合种及火炬松种源,在东阳市境内7年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国外松优良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但树形、针叶差异不显著,并以速生丰产(树高、胸径、材积)为目标,初步筛选出MG-1,CT-3,MG-5,CT-4,MG-2,MG-4,MG-6等7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南平市是马尾松生长的适生区和优良种源区,随着造纸业和林产化工工业的不断发展,马尾松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但长期以来,南平市马尾松遗传育种水平不高,良种供需矛盾突出,培育纸浆林与高产脂林用种缺乏,严重影响了工业原料林的定向培育。因此,解决马尾松良种供应,提高马尾松种子遗传质量,是南平市林业种苗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种源、不同密度、不同穴规格的3年和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幼林生产力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不同穴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无显著性影响;不同种源对4年生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有极显著性影响;对3年生马尾松幼林的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性影响,而对胸径生长量只接近于显著性影响。不同种源的马尾松幼林地上部生物量的种源排序与其生长量的种源排序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年七月,全国马尾松良种选育协作组在广西南宁举行了年会。根据四年生试验林多点试验表型材料的数学聚类分析结果,并经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测定,初步把我国马尾松地理种源划分为“三带六区”。即:北带;中带东区;中带中区;中带西区;中带四川特区;南带东区;南带西区。并初步筛选出优良种源共41个。其中贵州松桃、贵州黄平、贵州都匀和贵州德江四个马尾松优良种源,被划分属于中带西区。  相似文献   

19.
我省属马尾松自然分布北缘,在低山丘陵地区生长良好.研究马尾松的地理差异,选择适宜我省造林的优良种源,是实现良种化的重要途径.1979年,根据全国马尾松种源试验科研协作方案,以南京市老山林场为主要试验点,进行育苗试验,并于1980年进行造林,现将苗期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速生及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分布广泛,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产生了广泛的遗传变异,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地理类型。因此,对马尾松地理种源的类群划分及评价是选择优良适生种源的重要依据之一。我省自1979年参加全国马尾松良种繁育协作组,先后组织了5次马尾松种源试验。本文就全省第三次种源试验郴州点所得材料,经回归、相关分析筛选出5年生树高、胸径,1982~1984年平均每年分枝轮数(以下简称分枝轮数)等五个数量指标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图象处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