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近年来对养鸡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本病于1989年4月首次在我县发现,随后即广泛流行。据我县兽医诊断室资料记载.从89年4月至91年12月底,共诊断病鸡89群96781只.其中IBD占67群74061只,分别占诊断鸡数的73%和76.5%。统计40群,原存栏50391只,仅发病早期畜主送病、死鸡来诊断时的登记死亡数是7752只(诊断回去后的死亡数字未作统计),死亡率为15.38%,单是某蛋鸡场就因IBD死亡4837只,占存栏20.6%,直接经济损失29022元。  相似文献   

2.
自1989年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省呈大范围流行趋势,也是我县危害幼龄鸡最严重的传染病。我们对发生过 IBD 的养鸡场(户),均采用 IBD 冻干苗与新城疫Ⅱ系弱毒苗在第11日龄混合滴鼻免疫,免疫密度在89.4~94.7%之间,但未取得完全的保护效果.我县畜牧兽医站对未获得免疫保护的 IBD 病鸡,作了药物辅助治疗试验,发现复方炔诺酮片(人用避孕药1号)配伍青霉素治疗,治愈率达94%以上.对未进行 IBD 冻干苗滴鼻免疫鸡场散发的 IBD 病鸡也获得相同的效果.具体方法为,每只病鸡每次用复方炔诺酮片一片、青霉素20000u,将复方炔诺酮片碾碎,青霉素用冷开水稀释,混合,重症病鸡一日灌服二次;轻症病鸡可将混合液按以上剂量拌入饲料或饮水中给予.现配现用,一般用药二天后可治愈,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省广泛流行,发病鸡群的死亡率要比早期文献记载的高得多,一般为10~20%,有的高达50%以上,给养鸡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经IBD弱毒疫苗免疫1~2次乃至3次的鸡群也屡见发病,免疫失败情况较为普遍。为减少发病鸡的死亡,促进复愈,我们于1988年初着手研制IBD高免蛋黄液治疗发病鸡群,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朱子洁 《动物保健》2009,(7):29-29,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法氏囊等器宫,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染其它疾病。上世纪80年代末,欧洲、亚洲等国家开始逐渐有超强毒IBDV(vvIBDV)的流行。致使IBD的流行出现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可达到90%,发病年龄增高的新特点,使IBD成为严重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朱子洁 《兽医导刊》2009,(7):29-29,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法氏囊等器官,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染其它疾病.上世纪80年代末,欧洲、亚洲等国家开始逐渐有超强毒IBDV(vvlBDV)的流行.致使IBD的流行出现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可达到90%,发病年龄增高的新特点,使IBD成为严重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1990年5月初到7月中旬,齐齐哈尔市城郊7个区、20个乡镇、3个基地养鸡场,591个养鸡户爆发了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我们采取综合诊断方法及时确诊,很快扑灭了疫情,现将诊断工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情况这次是齐市地区首次爆发IBD疫情,疫病流行特点是: 1.1 病鸡日龄段集中,只限于在25—70日龄的中雏鸡,25日龄以下雏鸡和成鸡未发病。1.2 发病迅猛、流行快、波及面广,一过性,从发病到死亡或耐过大约5—7天,流行季节与日龄有关,因而该病多在5月初到7月中旬发生,集中在6月份发病。发病鸡大多是滨白鸡。1,3 注过IBD疫苗的雏鸡不发病,未上苗的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传入我国已近20年,早已成为危害我国养鸡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初进我国时,感染3至6周龄的雏鸡,感染率高、发病急,可造成大量死亡,死亡率一般在30%—70%。患病后痊愈的雏鸡可引起长期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和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一般150日龄后不会发病。IBD由于长期在我国流行,因外界环境条件和鸡内免疫机制的改变,其流行特点与原来有所不同。现就其不同点谈几个实例,供同仁们参考讨论。一.发病日龄区间的变化鸡IBD最早发病日龄在3日龄,最大发病日龄260日龄。1996年4月雷某某…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法氏囊等器宫,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染其它疾病。80年代末欧洲、亚洲等国家开始逐渐有超强毒IBDV (vvIBDV)的流行。致使IBD的流行出现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可达到90%,发病年龄增高的新特点,使IBD成为严重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IBD)是1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疾病,其流行特点表现为发病突然、发病率高、死亡少及并发症多。近一段时间,笔者曾就我区农户防治鸡IBD的工作做过调查,认为当前农户防治鸡IBD还应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应注意选择品质可靠的苗鸡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囊病(IBD)仍是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最大疫病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大面积流行和急性爆发已开始减少和降低,随之出现了该病的低发病率、低死亡率及不明显的临诊症状和不典型的剖检病变等新的特征,亦即亚临诊型IBD。根据笔者的临诊观察,谈谈对该病的体会。 一、传染性囊病的新特点 1.发病日龄提前:我市前几年发生的IBD主要见于3~5周龄,3周龄以下的鸡发病仅占3%,而1995年,据75户养鸡者共计182批次鸡发生IBD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分析目前IBD流行特点和发病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冶措施,是有效控制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自1990年3月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市广泛流行,约95%以上的鸡群发病,致死率一般在30%,严重者达50~70%。使用国内外生产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均不能控制本病。我们利用当地IBD病鸡组织研制的IBD油乳剂组织灭活苗进行了免疫试验,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79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首次在我国广州发现,以后在其他省市都相继发生,至1990年前后在全国各地出现大流行,由于其传播范围广、发病快、死亡率高,给我国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成为危害我国养鸡业最严重的鸡病之一。近十  相似文献   

14.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是由疟原虫科白细胞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其特征是全身性出血,鸡冠苍白,并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自1995年以来,本病在我县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危害很大。现将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流行情况1.流行季节:本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我县1995年6月及10月仅有零星发生,以后每年夏秋季都有发生,且成爆发趋势,8-9月为发病高峰,10月下旬结束。21995-1999年卡氏白细胞虫病在我县发生情况调查见表1。表1鸡卡氏白细胞虫病在我县的发病情况注:本表数字来源于门诊记录…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新城疫(ND)是对养鸡业危害极大的两种传染病。特别是IBD,自1989年以来在我国各地均呈持续性暴发流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目前,利用高滴度的卵黄抗体对易感鸡进行被动免疫或对发病鸡进行特异性治疗,是防制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雏鸡和幼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腔上囊)为主要特征。本病发生突然,患鸡高度沉郁,食欲大减,缩颈,间歇性腹泻,排白色粘稠稀便,恢复期排绿色粪便。鸡群感染多呈一过性。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接种以提高鸡只特异性抵抗力是防治IBD的最重要的方法。但是近年来,IBD的流行出现了新特点,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使亚临床IBD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目前使用的IBD疫苗已不能有效地控制IBD的流行,甚至出现接种后不久发病的现象,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鸡的几大传染病之一,目前我国许多省市都已有IBD的发生及流行,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侵害感染幼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使病鸡不能正常产生免疫细胞,而造成病鸡的免疫抑制。IBD的发生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并常造成其他疫苗的免疫失败。临床常见由于IBD的发生而继发新城疫  相似文献   

18.
当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无论是在鸡群集中的鸡场,还是在分散喂养的农村,都有爆发流行。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的传染病,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在自然发病鸡群中死亡率高达30%以上。尽管有的鸡场已使用过国内外法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自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首次发生以后,几十年来,已遍及几乎所有的养鸡国家,给各国的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病原为双股RNA病毒的成员IBDV,只有血清Ⅰ型才能引起鸡发病。法氏囊和肾脏的病变、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呈条带出血,是IBD的特征性病变。但80年代以后,IBD的流行出现了新的特点,特别是以高死亡率为特点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的出现使世界各国的养鸡业再次面临着严峻考验。1vvIBDV的流行特点及病原特性1.1vvIBDV对鸡具有很强的致病性鸡对IBD最易感阶段为3~6周龄,vv…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已成为人家熟悉的疾病,但是,此病在鹅身上发生还很少报道。最近,在我县已发生多起,可能由于该病病毒刚转移到鹅体上,其变异株的毒力相当强,使小鹅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如周西乡王某饲养的360只小鹅,发病第二天,病鹅便达120只,死亡80只。我县鹅IBD首例是91年6月20日在郭村镇发生的。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