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启动,和林县林业生态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无论在建设规模上还是在工程质量上都实现了较大飞跃。两年完成模拟飞播造林34.5万亩,封山育林2.1万亩,人工造林25万亩,两大工程新增有林面积60多万亩。其中2002年完成造林43万亩,创本县历史年度造林最高记录,是1980~2000年平均年度造林面积的51倍多。同  相似文献   

2.
那坡县地处云贵高原余脉,住有壮、汉、瑶、苗、彝五个民族。全县总人口179974人,总面积334.6万亩,人均占有19.5亩,其中耕地21.39万亩,人均1.29亩;林业用地186.48万亩,人均11亩。现有森林面积799427亩(1982年),覆盖率23.8%。全县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18.7℃,年均雨量1421.8毫米,自然条件优越,极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福建省油菜生产情况经过两年的调查研究,现将情况及看法概括如下。 一、福建南油茶生产的现状与经济效果分析 福建省位于祖国东南部,境内山岭耸峙,丘陵起伏,面积18,225万亩,其中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5%,人均林业用地5.3亩。全省地处亚热带,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年平均气温17~21℃,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5%以上,无霜期长达240~330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2,000mm。这就为发展油茶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据统计全省有油茶林面积423.2万  相似文献   

4.
一、自然地理特征仁寿县位于北纬29°39′—30°15′与东经104°—104°30′之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与黄壤地带四川盆地西南部.其自然地理特征是:山丘连绵起伏,沟谷纵横;地理位置优越,水热资源充足.二、存在的问题本县所具有水热资源充足和亚热带山地丘陵的地理特征,虽然为林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由于多年来的过度砍伐和片面地追求粮棉生产,致使森林植被极其贫乏.全县农业用地达150余万亩(占总面积的40%),而林业用地面积却由解放初期的60多万亩锐.  相似文献   

5.
淮阴市十三个县(区),土地总面积2,470万亩,自然条件适宜多种树木生长。发展林业生产潜力很大。成片林业用地及四旁绿化可用地近400亩,占总面积16%。全市现已成片造林92万亩,四旁植树25,0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10.1%,林木总蓄积量450万立方米;有700万亩农田基本实现了林网化。1975年以来,我市意大利杨和泡桐等速生树种发展较快,为掌握林木资源消长情况,加强林业商品生产,提高营林经济效益,促进全市林业生产发展,我们先后于1982年10月和1985年5月两次组织以意杨为主的速生树种资源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基本上掌握了这些树种资源情况及其消长规律,比较准确地为发展本市木材加工生产提供依据,并为今后制定林业生产发展规划奠定基础,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盱眙县位于江苏省西部,洪泽湖南岸。区域地质构造属大别山余脉,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倾斜。全县总面积374万亩,其中西南部海拔50米以上的低山区约89.6万亩,海拔25—50米的丘岗区93.6万亩。丘陵山区总面积183.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9%,包括14个乡镇和5个国营林果茶牧场,总人口25.87万人,耕地68.58万亩,山地58.83万亩。丘陵山区地势起伏,水利条件较差,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一直低于平原圩区,但其资源比较丰富,因而开发利用山地资源便成为本县丘陵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一、林业资源现状及分析 建国以来,盱眙县丘陵山区林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据1986年对全县森林资源清查汇总结果,本区有林地达24.89万亩,宜林山地已绿化74.5%。年产中小径材7000立方米,淡竹425万公斤,果品300万公斤,茶叶40000公斤及少量油桐,“三条”等。林业年产值约480万元左右。森林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山区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在丘陵山区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文山垦区地处滇东南,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现建有六个国营农场,土地面积14.4万亩,已开垦利用的仅占26.9%(3.89万亩),待垦土地资源潜力较大。该区因越冬条件较差,发展橡胶等热带作物受限制,农场经济多年未能走出困境。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认真调整了产业结构,积极开发林业生产,使垦区带来了生机。为深入探索该区林业发展的有  相似文献   

8.
扬州市居江苏省中部、江淮平原南端,古运河由北向南在中间穿过,新通扬运河横贯东西。全市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120公里,土地总面积1852万亩,占全省12%,在总面积中,平原占29.5%,圩区占42.9%,缓坡丘陵占8.4%,水面占19.2%,耕地面积近900万亩,人口880多万,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拥有耕地1.16亩。本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平均在1000毫米左右,干燥度都在1.00以下,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综合条件较好,有利于林业生产的发展。 一、林业发展概况 建国以来,本市林业生产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有了较大的发展,现有成片林40.41万亩,四旁植树1.3266亿株(人均15株),建设农田林网近300万亩,森林覆盖率6.27%(比解放初期的0.28%增加了22倍),立木蓄积量283.6万立方米。全市累计成片造林157.14万亩,保存率25.7%,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累计四旁植树209057  相似文献   

9.
我们溪后大队有10个生产队,一个耕山队,一个采伐队,377户,1,812人,432个劳力。土地总面积25,900亩,其中森林面积22,400亩,耕地2,783亩,平均每个劳力耕地6.5亩,耕山52亩。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我们大队农、林、牧业得到了发展。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59年-1970年平均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7万斤,1971年粮食总产186万斤,提供商品粮达36万斤;20年来共造林12,692亩(不包括国营造林4,500亩),基本上实现了没有荒山迹地,造一片,成一片。森林覆盖率达83.4%,木材蓄积量达30万立方米。为国家提供经济用材16万多立方米(其中大队自采6万多立方米),平均每个劳力为国家生产木材140多立方米,每年提供商品粮800多斤。牧副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全大队生猪存栏数达729头,生产队发展田头养猪,增加有机肥料。社员收入逐年增加,1971年平均每人收入119元。“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10.
在我省一些地方的林业“两户”普遍存在着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地处滇东北的威信县却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林业联合体、重点户(以下简称林业大户)象雨后春笋般逐年增加,林业大户的造林面积和保存面积也在直线上升。据统计,到1988年上半年,全县已有林业联合体210个(共联合农户2134户),造林34431亩;有林业重点户467户(造林在50亩以上的为林业重点户),造林59001亩。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全县的林业大户还有发展的势头。威信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是我们经过调查后所得到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黔阳县发展高效林业之我见廖冬梅(黔阳县林业局)黔阳,是历史上湘西闻名的老林区,七十年代被列为全国、全省林业重点县。全县总面积3105938亩,其中林业用地2073941亩,占66.80%。境内士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植物生长期较长,为...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壶关县地处太行山东南端,是一个典型的干石山区。全县20个乡镇,388个行政村,25万人,总面积151.9万亩,其中荒山沟坡面积106.7万亩,占到总面积的70.2%,发展林业有着比较优越的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立足本县实际、积极探索科学营林新路,致力生态经济林业建设,全县林业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1988年建立乡镇林业工作站以来,出现了服务工作细,技术普及快,造林质量高的局面,使林业生产在去年基础上,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经109°29′~111°16′,北纬21°30′~33°16′。全市5县1市3区,最高海拔2740.2m,最低仅87m,汉江将全市割分为南3县、北3县,年降雨量为800mm~10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14~1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00~1700小时,无霜期180~260天,四季分明。全市油桐面积59万亩,为全市经济林面积321万亩的18.4%,年产桐籽4100万kg,在全市十几种主要经济林中占第一位,在改革、调整、发展林业生产的过程中,全市油桐生产同样在大浪淘沙…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月22日)一、"十二五"及2015年林业工作回顾"十二五"期间,全区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及自治区五大生态工程,全面加强资源管护,培育壮大林业产业,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林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全区累计完成营造林68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17万亩,封山育林268万亩),  相似文献   

15.
<正>栾城县是全国三个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试验基地之一,地处冀中平原,是河北省粮食高产县份之一。 地形平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5~65米,坡降为1/1000排水良好。土壤以黄土、灰黄土类为主,占总面积的64.8%,土质为轻壤~中壤质,粒状结构,蓄水保肥,黑夹土类占土地总面积的27%。另有少量沙质土。本县河流较少,河渠面积为5300余亩,占土地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田阳县立足本县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调整树种结构,大力发展以芒果为龙头的经济林,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促进林业生产发展.目前,全县有林面积达97.87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10%;林业总产值83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林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1990年的4.3%增长到10.4%.  相似文献   

17.
林业既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我县出口创汇的主要源泉。近几年来,我们把握国际商品经济的有利机遇,根据本县人多田少、山林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建设生产基地的办法,积极发展创汇林业,取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情况邵都采育场创建于1958年,经营面积95,000余亩,其中林业用地94,370亩,非林地1,060亩;有林地70,300亩。有林地蓄积481,000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为416,000立方米。现年生产木材约1万立方米(主要是杉木),造林2,000多亩。该场海拔高300—70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800毫升。土层较厚,并且腐殖质含量丰富,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优越,该场很有发展前途。该场用材林优势树种的各龄组蓄积、面积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杭锦后旗位于河套平原西部,阴山脚下,南临黄河,东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相接,北靠阴山与乌拉特后旗比邻,西靠乌兰布和沙漠。全旗总土地面积265万亩,总人口30万人。气候条件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风速每秒2米,年平均空气湿度40%。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土地盐渍化程度高,占总土地面积的40%,给发展林业生产带来一定制约。由于杭锦后旗紧靠黄河,有着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条件,为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 地处粤北山区的始兴县,是广东省的主要木材产地,林业在本县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县行政区划为15个乡镇,143个行政村,22.4万人口,总面积323万亩,林业用地254万亩,其中有林地229.8万亩,乡(镇)林业工作站工作量大,任务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