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雌核发育牙鲆家系的生长比较和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测定9个雌核发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家系后裔150、240、360 d时的生长资料,对体重、体长、绝对增重率、绝对增长率和体型指数(头长/体长、尾柄长/尾柄高)进行方差分析,对体重和体型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了体重-体长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家系C11847的体重、体长及头长/体长与尾柄长/尾柄高指标在各阶段均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可作为重点家系加强选育。不同生长阶段绝对增重率和绝对增长率最优家系不一致,且家系间的生长差异主要发生在240 d前。各日龄体型指数均与体重呈极显著负表型相关(P〈0.01)。不同日龄体型指数间差异显著(P〈0.05)。雌核发育牙鲆的体重与体长之间呈曲线相关关系,且该关系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不同家系扣蟹阶段生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所建立的10个长江水系河蟹家系,在2008年8月份、9月份和10月份,从每个家系随机取样60个,测定其体长、体宽和体重等性状值,计算各家系8~10月份的绝对增重率,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各家系间的生长性能差异,并对不同家系8~10月份的体长、体宽、体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在不同月份体重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10月份体重LSD多重比较显示家系5生长优于其他家系。家系相关分析表明,8月份体长、体宽和体重与10月份体长、体宽和体重间相关系数(0.338、0.344、0.224)和决定系数(0.114、0.118、0.050)均较小,8月份体长、体宽和体重对10月份体长、体宽和体重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3.
应用动物模型对牙鲆不同日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2006至2009年间建立的38个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选育家系为实验材料,根据对180、240、360日龄生长性状共3 742个个体的测定记录,应用REML方法和动物模型BLUP方法估计不同日龄牙鲆体重、体长、体高的遗传力和个体育种值,对不同家系和个体进行遗传评定。结果表明,180、240、360日龄牙鲆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0~0.35、0.30~0.39、0.13~0.37,属于中等遗传力。对不同日龄生长性状育种值选择和表型值选择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生长性状依据育种值选择与依据表型值选择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在360日龄,两种选择方法之间的差异达到最小,依据育种值选留的家系和个体比依据表型值选留的家系和个体分别提高:体重为93.92%和28.97%,体长为465.22%和124.49%,体高为176.00%和157.80%,育种值选择效率明显高于表型值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吉富罗非鱼抗病选育系P4代的生长性能,对P4代34个家系的体质量、体长、体高、体宽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家系的生长速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14号家系的生长速度最快,34号家系最慢,两个家系间的平均收获体质量相差1.26倍;体长、体高、体宽与体质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质量与体长的Pearson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79,其次是体高和体宽分别为0.967和0.952;单因素(one-way ANOVA)和元方差(MANOVA)统计发现体质量、体质量绝对增长率及体长在不同家系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各家系的体质量育种值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以1号家系和36号家系的体质量育种值最高,均为15.76。研究结果为筛选出生长性能优秀的吉富罗非鱼家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牙鲆微卫星分子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利用30对牙鲆微卫星标记,对牙鲆雌核发育家系91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在30对微卫星标记中,共检测到124个等位基因。其中,各座位的等位基因数3~8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80~170bp,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257。其中poli11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最多为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197,平均杂合度为0.6672。利用SAS8.2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对30个微卫星标记与牙鲆的生长性状进行连锁显著性检验。发现在30个微卫星座位中,有8个座位分别与体重、体长、体高显著相关。其中,poli6TUF位点与体重相关;poli30TUF、poli107TUF、poli108TUF、poli116TUF、poli123TUF、poli130TUF6个座位与体长显著相关;poli145TUF与体重、体长显著相关,而与体高相关性不显著。poli9-8TUF与体重、体长、体高3个性状均显著相关(P<0.05)。将基因型与生长性状进行Duncan多重比较,找到4种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牙鲆不同家系早期形态性状差异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11个家系后裔不同时期的生长资料,对全长、体长、头长、尾柄长、眼后头长、体高和尾柄高等7个形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对全长、绝对增长率、生长指标和体型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建立7个性状的生长方程。结果表明,7个形态性状之间均呈高度正表型相关,全长贡献率是形态性状中最高的。家系I33I03、I08I09和GBI09在全长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家系I08I09为绝对增长率和生长指标最优的家系,需加强选育。在体型指数分析结果中,家系C64I03在全长/体高指标上表现最好,而I19I03和I32I03是尾柄长/尾柄高指标最优的家系,这3个家系是选择牙鲆优良体型的重点对象。用Logistic生长方程进行了7个形态性状的拟合,其中5个性状的生长方程拟合度达到了0.93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集斑点叉尾鮰核心群个体122~519 d日龄的体长、体重数据及家系成活率数据。结果表明,生长最快家系平均体重是最慢家系的3.53倍,体重绝对增长率(AGRW)范围为0.94~3.32 g/d。多元方差分析(MANOVA)表明,在收获体长和体重上,不同家系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家系生长日龄对各家系的体重、体长无显著影响(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多重比较(Duncan)结果表明:(1)按AGRW划分的A、B、C家系组间收获体重及AGRW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生长快速A组含20个家系,其平均收获体重及AGRW显著高于核心群家系总平均值;(2)10个杂交组合产生家系生长性能差异极显著(P<0.01),0397、0497、0103产生家系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平均收获体重分别比核心群家系总平均值提高了20.95%、19.47%和14.42%,平均AGRW分别比其提高了20.66%、19.81%和15.74%;(3)5个父本地理群体产生家系收获体重、AGRW差异显著(P<0.05),04和97父本群体产生家系生长优势明显;5个母本地理群体产生家系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03母本群体产生家系生长速度较快。采用核心群个体体重(W)和体长(L)数据进行幂函数曲线拟合,拟合方程为W =0.0281 L2.7552(R2=0.9903),核心群个体处于异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池塘养殖的1龄舟山褐牙鲆生长特性及肥满度等。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的1龄牙鲆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L=0.0003W4.1455,R2=0.9753。(2)舟山褐牙鲆1龄鱼7-9月生长速度较慢,10-12月生长速度较快。(3)舟山褐牙鲆的肥满度随着鱼的生长而增太;提出了提高池塘养殖舟山褐牙鲆肥满度的措施。(4)池塘养殖1龄牙鲆成活率为77.5%,2龄牙鲆成活率为58.8%。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杂交草鱼一龄阶段的生长和体型特点。[方法]建立长江自交YR(长江群体♀×长江群体♂)、珠江自交ZR(珠江群体♀×珠江群体♂)、杂交F1(长江群体♀×珠江群体♂)3个组合,并对其生长和形态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体重、体长及绝对增重率均为F1〉ZR〉YR;体重、体长,在50日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70日龄组合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绝对增重率,F1分别比ZR、YR高20.00%、50.00%,F1与ZR差异不显著(P〉0.05),与YR差异显著(P〈0.05);F1在体重上表现明显的超亲杂种优势(20.09%)。3个组合间,体长/全长差异不显著(P〉0.05),头长/全长、体高/体长及体宽/体长差异显著(P〈0.05),F1表现头短、体高、体宽等特点。[结论]F1在生长性能和体型特征上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杂种落叶松家系变异分析与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龙江县错海林场10年生杂种落叶松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与材性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家系生长性状存在较丰富的变异,材性性状变异相对较小,其中,日12×兴9、日3×兴2、兴10×日13和兴12×兴2这4个家系变异较大。利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等方法对杂种落叶松家系间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家系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日5×兴9、日12×兴9、兴7×日77-2、日11×兴2这4个家系相比其它家系表现优异,树高方面,4个家系的平均值比总平均值高出9.32%,高出对照为22.86%,生长最快的日5×兴9家系比生长较慢的日3×长51家系高出21.64%,高出家系总平均值15.22%,高出对照为29.49%。胸径方面:4个家系的平均值比总平均值高出10.23%,高出对照为26.34%,生长最快的日5×兴9家系比生长较慢的日5×兴12家系高出24.67%,高出家系总平均值17.42%,高出对照为34.59%。木材密度方面,兴9×日76-2、日5×长78-3、日5×兴9、日11×兴2这4个家系表现较好,与其它多数家系存在差别,4个家系的平均值比总平均值高出11.79%,高出对照为11.98%,木材密度最大的的兴9×日76-2家系比密度较小的兴10×日13家系高出55.27%,高出家系总平均值15.18%,高出对照为15.33%,结合生长与材性性状分析结果,最终选择日5×兴9、日11×兴2这2个家系为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家系遗传力为树高0.632,胸径0.807,木材密度0.460,遗传增益为树高0.139 5,胸径0.237 3,木材密度0.244 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木材密度与生长性状表现为正相关,纤维素质量分数与其它多数性状均表现为正相关,与木材密度相关达到显著水平,生长性状早晚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杂交草鱼一龄阶段的生长和体型特点。[方法]建立长江自交YR(长江群体♀×长江群体♂)、珠江自交ZR(珠江群体♀×珠江群体♂)、杂交F1(长江群体♀×珠江群体♂)3个组合。为了避免前期生长差异对后期试验的影响,亲鱼催产至鱼苗下塘均同步进行,控制夏花培育过程养殖密度、养殖环境等条件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到5013龄即对3个组合进行剪鳍标记同箱混养,克服不同网箱的影响。对3个组合鱼的生长和形态数据进行测量分析。体重(w)用电子天平测量,全长(TL)、体长(SL)、头长(HL)、体高(BH)和体宽(BW)用游标卡尺测量。绝对增重率AGR(g/d)=(w2-w1)/(t2-t1);超亲杂种优势HB%(%)=(F1-BP)×100/BP。其中,AGR为50~170日龄的绝对增重率;W2-W1为饲养50~170d的体增重;t2-t1为两阶段的间隔天数;E为杂交一代某性状的平均值;BP为优良亲本某性状的平均值。体型分析利用体长/全长、头长/全长、体高/体长及体宽/体长4个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体重、体长及绝对增重率均为F1〉ZR〉YR;体重、体长,在50日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70日龄组合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绝对增重率,F1分别比ZR、YR高20.00%、50.00%,F1与ZR差异不显著(P〉0.05),与YR差异显著(P〈0.05);F1在体重上表现明显的超亲杂种优势(20.09%)。3个组合间,体长/全长差异不显著(P〉0.05),头长/全长、体高/体长及体宽/体长差异显著(P〈0.05),F1表现头短、体高、体宽等特点。[结论]F1在生长性能和体型特征上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胡桃楸种源家系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青山林场15年生胡桃楸3种源、45个家系试验林,分析种源及家系的变异情况,并对其进行初步选择。总体树高的变异系数为35.60%~45.35%,平均值为40.98%,胸径变异系数为25.58%~28.77%,平均值为27.70%,树高变异较胸径变异大,其中宝龙店种源的变异最大,牡丹峰种源的变异最小,牡丹峰种源生长性状与其他种源相比差异显著且保存率最高,为优良种源。从45个家系中初步选出DC1、DC3、DC4、DC5、DC7、DC10、DC13、DC14、LQ7九个优良家系,入选率为20%,树高、胸径遗传增益分别为13.33%和17.02%,入选家系的树高、胸径的平均值分别为4.18m、3.69cm,分别超过树高、胸径平均值的24.40%、16.40%。若只对牡丹峰种源内优良家系进行选择,DC1、DC3、DC4、DC10、DC13、DC14树高、胸径较大,与其他家系差异显著,为优良家系,胸径遗传增益为15.58%。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近交对大菱鲆体尺生长的动态影响,构建了非近交和2个不同近交水平的30个家系。在生长期内,定期测量了1 082尾个体的全长、体长、头长、体宽和尾柄高等体尺性状。选择三阶勒让德(Legendre)多项式为子模型,采用随机回归模型估计了这些体尺性状的遗传参数。考虑近交和不考虑近交作为固定效应的随机回归分析表明:近交显著地提高了所有体尺性状遗传力估计值。与远交组相比,近交导致了体尺性状不同程度的衰退,但衰退程度在2个近交组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5个体尺性状之中,全长和体长表现出较为相似的近交衰退趋势,而体宽、头长和尾柄高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趋势。与非近交组相比,全长和体长在350日龄前,近交系数0.25的个体体长性状并未出现近交衰退,反而有所提高,而近交系数为0.375的组,这2个性状表现出衰退。全长和体长的近交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0.25和0.375两种近交水平的群体在第400和第650生长日之间对体长的生长曲线几乎没有影响。在整个测量周期内,近交水平对尾柄高的生长曲线的影响几乎没有差异。而在第650生长日龄后,全长、体长和头长的近交衰退随着近交程度增加而加快。这些近交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大菱鲆配套系选育过程中亲本群体遗传纯化过程中的近交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龙江县错海林场10年生杂种落叶松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与材性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家系生长性状存在较丰富的变异,材性性状变异相对较小,其中,日12×兴9、日3×兴2、兴10×日13和兴12×兴2这4个家系变异较大。利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等方法对杂种落叶松家系间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家系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日5×兴9、日12×兴9、兴7×日77-2、日11×兴2这4个家系相比其它家系表现优异,树高方面,4个家系的平均值比总平均值高出9.32%,高出对照为22.86%,生长最快的日5×兴9家系比生长较慢的日3×长51家系高出21.64%,高出家系总平均值15.22%,高出对照为29.49%。胸径方面:4个家系的平均值比总平均值高出10.23%,高出对照为26.34%,生长最快的日5×兴9家系比生长较慢的日5×兴12家系高出24.67%,高出家系总平均值17.42%,高出对照为34.59%。木材密度方面,兴9×日76-2、日5×长78-3、日5×兴9、日11×兴2这4个家系表现较好,与其它多数家系存在差别,4个家系的平均值比总平均值高出11.79%,高出对照为11.98%,木材密度最大的的兴9×日76-2家系比密度较小的兴10×日13家系高出55.27%,高出家系总平均值15.18%,高出对照为15.33%,结合生长与材性性状分析结果,最终选择日5×兴9、日11×兴2这2个家系为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家系遗传力为树高0.632,胸径0.807,木材密度0.460,遗传增益为树高0.1395,胸径0.2373,木材密度0.244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木材密度与生长性状表现为正相关,纤维素质量分数与其它多数性状均表现为正相关,与木材密度相关达到显著水平,生长性状早晚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鲟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鲟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测量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体重617.27 g,平均全长53.45 cm,平均体长42.38 cm的达氏鲟通过140 d的人工饲养达到平均体重为1379.32 g,平均全长为66.05cm,平均体长为53.55 cm的个体,其全长平均日生长量0.09cm、平均瞬时生长率0.151%,平均日增重量5.443 g、平均瞬时增重率0.574%;全长与体长之间呈线性关系TL=1.1398SL+4.9157,R2=0.9986,体重与全长的关系为WWTL=0.0002TL3.7423,R2=0.9977,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WSL=0.0019SL3.3821,R2=0.9944,幂指数b值均大于3,表明体重在617.27~1379.32 g之闻的达氏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为异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快于全长和体长生长.  相似文献   

16.
油松优树半同胞家系子代遗传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中部种子区晋南豫北亚区的14~15年生油松的114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单地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冠幅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家系内株间变异量是家系间变异量的6倍,树高家系遗传力0.6,胸径的家系遗传力最高0.64,冠幅的家系遗传力最小0.51,且3个性状的家系遗传力高于单株遗传力;对油松材积以25%的比例后向选择,油松种子园子代期望遗传增益为16%,高于前向选择,入选家系的育种值为0.99,显示出良好的育种前景.  相似文献   

17.
牙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测定2032尾牙鲆5月龄与8月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8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全长,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特征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牙鲆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尾柄高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头长、吻长、尾柄长对体重直接作用相对较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系数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同月龄牙鲆多元分析结果有所差异;最后建立了体长、体高、尾柄高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牙鲆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桃楸种源家系变异规律及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3个种源122个家系7 a生胡桃楸子代林材料,分析种源、家系变异规律并对家系进行初步选择。种源树高、胸径变异系数分别为32.17%4、3.25%,穆棱种源树高变异最大,铁力种源胸径变异最大,迎春种源生长性状变异都小。铁力、穆棱及迎春种源家系间树高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00%~41.81%、12.37%~45.40%及2.76%~38.41%,3个种源7 a生与1 a生相比家系变异幅度分别缩减4.04%、2.57%及4.71%。种源间、家系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铁力、穆棱种源7 a生高生长快慢家系差距较1 a生分别缩小65%、5.4%,迎春种源则扩大67.7%,入选13个家系中迎春种源8个,铁力、穆棱分别4个,树高、胸径分别超过家系均值为44.8%4、6.9%。  相似文献   

19.
牙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跟踪测定2032尾牙鲆5月龄与8月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8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全长,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特征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牙鲆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尾柄高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头长、吻长、尾柄长对体重直接作用相对较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系数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同月龄牙鲆多元分析结果有所差异;最后建立了体长、体高、尾柄高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牙鲆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白花泡桐种内多层次变异及其选择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花泡桐50个种源580个家系进行了多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泡桐的生长性状、感病指数、冻害指数和地理分布关系密切,长江中下游的种源生长最好、东北部的种源冻害最轻,并且生长和冻害性状呈连续的地理变异趋势;丛枝病的感病指数与种源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生长、抗病能力和适应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一些种源内家系间的生长及冻害差异也十分明显.各性状的变异为种源间大于种源内家系间,并且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着丰富的变异.最后作者对白花泡桐进行了种源、家系、个体不同层次的选择.经选择所得的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感病指数和冻害指数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7.06%,19.16%,43.11%,61.66%及108.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