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常用的灵芝粗多糖检测方法较多,而检测结果常常出现较大差异的现状,通过比较沸水提取法、乙醇沉淀多糖的稀碱溶液提取法、加酸乙醇沉淀多糖的稀碱溶液提取法,以及我国行业标准“食用菌中粗多糖含量的测定”(NY/T1676-2008)中规定的粗多糖提取法等4种不同提取方法,寻找较为科学的粗多糖提取方法。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得率不尽相同,提取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块菌胞外多糖合成机制和运动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采用了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来提取块菌胞外多糖,并进行了多糖的精密度和稳定性测试;给小鼠灌胃块菌胞外多糖样品溶液后进行了小鼠负重游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块菌胞外多糖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的肌肉耐力,具有显著的运动抗氧化作用。通过小鼠肝脏称重试验结果表明,块菌胞外多糖能够有效提高小鼠肝糖原的储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脂肪酸对灵芝液体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硬脂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对灵芝液体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供试脂肪酸都能促进灵芝菌丝体生物量的积累;硬脂酸有利于灵芝胞外多糖的产生,在添加浓度为1.0 g/L时,胞外多糖量达到(1 066.74±11.27)mg/L,是对照的3.37倍;亚油酸利于胞内多糖的合成,在浓度为1.5 g/L时,胞内多糖量达到(620.90±7.11)mg/L,是对照的2.56倍;另外,亚油酸还对灵芝胞内三萜和胞外三萜量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在浓度为2.0 g/L时,胞内及胞外三萜量分别达到(394.23±10.32)mg/L和(551.32±6.22)mg/L,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3和1.12倍;而硬脂酸和棕榈酸的添加则降低胞内和胞外三萜的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菌丝体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提取胞外多糖,并对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所提取的粗柄羊肚菌胞外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测定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粗柄羊肚菌在1 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1.1%,32.8%和71.6%。结论:粗柄羊肚菌胞外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具有开发为抗氧化类食品或药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水溶性和碱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7,(6)
对杏鲍菇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杏鲍菇粉用无水乙醇脱脂、0.5%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加20倍体积水在90℃提取1 h,提取2次,水溶性多糖得率为11.3%。提取水溶性多糖后的残渣用20倍体积4%Na OH溶液,于70℃提取1 h,提取2次,碱溶性多糖得率为4.3%。研究为杏鲍菇多糖的综合提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灰树花栽培与加工需求,提供特定优良灰树花菌株,本试验将收集的13个灰树花菌株进行人工栽培、摇瓶发酵培养,通过比较不同菌株子实体间、菌丝体间胞内多糖和粗蛋白含量,筛选出G5、G6菌株胞内多糖含量高,G5菌株适宜子实体提取胞内多糖,G6菌株适宜液体发酵菌丝体提取胞内多糖;G6、G7菌株粗蛋白含量高,G7菌株适宜子实体提取粗蛋白,G6菌株适宜液体发酵菌丝体提取粗蛋白。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用菌》2005,24(6):F0003-F0003
本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食药用真菌多糖提取及保健食品生产,致力于人类的健康事业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商科技企业,公司由浙江省林科院及著名食用菌专家吴学谦等高层次科技人员发起组建。公司设在世界香菇发原地和全国著名食用菌生产基地的丽水市水阁经济开发区内,厂区占地面积1400m^2,已建成了年提取加工100吨食用菌多糖产品的先进生产线和食用菌单组分纯化多糖中试车间,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多糖提取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水提醇沉法、酸碱浸提法、酶法、超声波法、微波法和超临界流体提取法6种提取方法提取食用菌多糖的原理、优缺点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期在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应用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碳源和氮源对平菇菌丝胞外酶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曾荣鉴 《食用菌》1992,(1):17-18
大多数食用菌都以植物纤维为主要营养源和能源,食用菌将这些多糖物质降解为能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主要依赖于分泌胞外酶来进行,胞外酶的活性强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菌株对培养料的生物转化率.因此,研究如何诱导胞外酶活性的增强对提高栽培食用菌的产量很有意义,本文初步研究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平菇菌丝胞外三种酚氧化酶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顶侧耳多糖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深层发酵获得金顶侧耳菌丝体。用水提法分别提取金顶侧耳菌丝体多糖、胞外(过滤液)多糖和全液(菌丝体 发酵液)多糖。用MTT比色法测定金顶侧耳多糖体外对小鼠S180癌细胞及人结肠低分化腺癌细胞的抑制率。结果表明,金顶侧耳胞外多糖对体外培养的S-180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全液多糖和菌丝体多糖无抑制作用。这3种多糖体外对人结肠低分化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中金顶侧耳胞外多糖抑制率最高,全液多糖次之,菌丝体多糖最低。  相似文献   

11.
用分光光度法对12种野生食用菌和2种栽培食用菌中总三萜和总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2种野生食用菌总三萜含量极显著高于栽培食用菌;多糖含量在12种野生食用菌和两种栽培食用菌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食用菌中总三萜和多糖含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高效液相色谱对野生食用菌三萜酸进行分析结果,野生食用菌所含三萜酸的种类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香菇胞外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醇沉时间、乙醇浓度和发酵液pH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发酵液中提取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醇沉时间为16h,乙醇浓度为80%,pH为8。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香菇发酵液中胞外多糖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为:醇沉时间17.71h,乙醇浓度78.66%,pH 7.93。在此条件下,香菇胞外多糖产量达到3.15g/L,与模型预测值3.08g/L接近。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的硒浓度对蜜环菌进行了补硒培养,研究了硒对蜜环菌生长、蜜环菌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硒处理浓度为20 mg/L以下时,能够促进蜜环菌菌丝体的生长,超过该浓度之后,硒对蜜环菌菌丝体的生长产生阻碍;对于蜜环菌多糖来说,在试验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硒能够促进胞外多糖的分泌,但对胞内多糖合成的影响不如胞外多糖明显。  相似文献   

14.
灰树花发酵液提取多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灰树花发酵液为原材料,采用酸法、碱法、盐法和中性热水法提取灰树花发酵液纯多糖,提取量分别为0.8%、1.09%、1.96%和1.34%.  相似文献   

15.
(二)药用成分: 1、抗生素:不少食用菌中含有抗菌消炎物质,主要有香菇菌素、野菇菌素、鸡油菌素、火菇菌素、乳菇菌素、多孔蕈酸、密环菌甲素和乙素、茯苓酸、马勃素、马勃菌酸、小皮伞菌素、小皮伞菌酸等。 2、多糖:是食用菌抗肿瘤的主要成分。不同食用菌有不同的多糖,一般统称为担子菌多糖。这些多糖通过提高机体免疫机能而达到防治肿瘤效果,故没有副作用,是值得开发的抗肿瘤药源。  相似文献   

16.
蛋白本身具有热敏感性,糖蛋白复合物在脱除蛋白质以后,多糖自身的生物活性会明显增加。本文测定了灰绿碱蓬根、茎、叶的基本营养成分,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灰绿碱蓬多糖,并优化了多糖脱蛋白工艺比较了Savage法、(NH4)SO4沉淀法、TCA法和酶-Savage法这4种方法的脱蛋白效果。结果显示,灰绿碱蓬多糖的最佳脱蛋白方式为酶-Savage法,酶添加量为7%,Savage溶液处理一次,此条件下脱蛋白效果和多糖保留率均最好,蛋白质脱除率为80.71%,多糖保留率为67.27%。  相似文献   

17.
从云芝培养液获得云芝胞外多糖提取物,并将其研制云芝胞外多糖充液胶囊产品;研究不同含水量的聚乙二醇400,不同的稀释剂PEG400和聚山梨酯80的适当比例和不同的封口乙醇的体积分数对明胶胶囊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充液胶囊中云芝胞外多糖在60 min内的溶出度。结果表明:聚山梨酯80和含水量为10%的PEG400比例为1:25的云芝胞外多糖充液产品,其稳定性最好,35 min内累积云芝多糖溶出度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食药用价值及无毒副作用的特性已被认可,且品种丰富、来源广泛,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提取食用菌多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正交实验优选茯苓中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以茯苓多糖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茯苓多糖提取过程中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提取方法、稀碱浓度、稀碱用量、茯苓粉碎的粒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茯苓多糖的提取均有影响。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为1 mol/L,氢氧化钠的用量为100倍,茯苓的粉碎粒度为40目,提取3次,每次1 h。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采集自云南省楚雄州的青头菌、鸡油菌,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的鸡菌为原材料,设计了正交试验探讨这三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案,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同一地区的不同野生食用菌子实体所含粗多糖含量的差别,不同地区的不同野生食用菌子实体多糖含量的差别。结果发现楚雄青头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75℃浸提3 h,料液比为1∶40;楚雄鸡油菌最佳提取工艺为75℃浸提2.5 h,料液比1∶20;马龙鸡菌子实体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80℃浸提2 h,料液比1∶20。楚雄青头菌子实体粗多糖提取率高于其他两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粗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