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生贵式移动大棚是由长子县农民李生贵发明创造的,该棚是由一系列钢管、钢丝及配件组装而成。该棚每年可种植早春和延秋两茬蔬菜,其生产正处于大田蔬菜与冬季日光温室生产的空档,是茄果类蔬菜生产的淡季、需求的旺季,产量大、价格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改善,对反季节蔬菜需求量逐渐提升,反季节大棚蔬菜成为人们冬季蔬菜首选,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主要围绕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大棚及蔬菜的建设、管理方式,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温室大棚设施为蔬菜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棚室内高温、高湿、弱光环境易诱发灰霉、菌核等病害;温棚倒茬困难导致枯萎、蔓枯、疫病等土传病害发生加重;冬季温棚连续生产,适合番茄晚疫病、青椒病毒病等病原顺利越冬。每年因病害可造成温室大棚损失蔬菜约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4.
秋冬季节是秋茬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的主要生产时期。为保障蔬菜安全生产,尤其是防止极端天气对我县蔬菜生产设施造成极大损失、对冬季蔬菜生产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实现增产增收,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山西省设施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温室大棚蔬菜年年循环种植,造成蔬菜根结线虫病在山西省普遍发生,现已成为设施蔬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一般减产10%~20%,严重发病的温室大棚可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6.
连云港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67万hm2,蔬菜大棚种植面积1.33万hm2,仅海州区就有6.67khm2的蔬菜大棚种植规模,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多年以来大棚蔬菜生产一直沿用手工作业,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工效低,费用高,直接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为此,连云港市农机试验推广站从2008年开始引进推广大棚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7.
大棚机械化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城是我国塑料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发源地。随着本地区蔬菜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周边省市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保护地蔬菜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巩固海城蔬菜生产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为农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摆在我们农机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我站从1999年开始,研究设计适宜大棚蔬菜生产的农机化技术,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工作,总结出一系列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白粉虱是我国经济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蔬菜、花卉及其他多种植物,尤其对温室大棚的番茄、黄瓜等蔬菜为害严重,可减产20%~30%。冬季,白粉虱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大田内不能越冬,其主要传播时间是冬春季,首先在温室发生,其次是大棚,然后再传播至露地蔬菜,秋季再从露地上转至温室为害。  相似文献   

9.
《广东农机》2010,(8):15-16
珠海市地处沿海,发展渔业条件得天独厚,因此,珠海市将水产养殖业列为农业生产的重点,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如在冬季推广塑料保温大棚,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场。同时珠海市重视种植业发展。在蔬菜生产方面推广温室设施和微滴灌设施,提高蔬菜生产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郊区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机械化技术。土壤耕整地、起垄、铺膜和移栽等生产环节主要靠手工操作,劳动力投入数量多、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大棚蔬菜种植业的快速发展。通过试验示范设施深耕技术、起垄技术和铺膜移栽技术,可达到减少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节约成本和实现机械化的目的。在北京市顺义区、大兴区、昌平区及延庆县设施标准园中,建立多个大棚蔬菜生产栽植机械化作业示范园区,完成200栋大棚两段改造,机械化示范作业33.33 hm2(500亩)。技术培训5次,培训农民500人次。综合应用上述技术,直接成本可降低7 733.13元/hm2,年累计节支26万元。  相似文献   

11.
徐如民 《农业工程》2018,8(5):128-130
病虫害是大棚蔬菜种植的重要问题。病虫害的防治可有效提高大棚蔬菜农作物的生产率。生物技术可有效降低传统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对大棚内土地的污染,保证蔬菜绿色和健康。主要分析了生物技术在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并积极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孙荣创 《农业工程》2018,8(2):38-40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蔬菜大棚种植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蔬菜大棚种植过程中,温度控制对室内蔬菜的生长状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蔬菜大棚温度控制要求,并对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温室大棚的建筑面积及大棚蔬菜产量均为世界前列,但大棚蔬菜播种机械化作业并没有大面积普及,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大棚蔬菜的需求程度也日益增加,传动的播种方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因此设计了一种温室用电动蔬菜播种机,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者的作业环境。本文主要介绍相关温室蔬菜的种植模式与此电动蔬菜播种机的整体设计、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与特点。通过相关试验与结果分析得到此电动蔬菜播种机能达到相关蔬菜的种植标准,填补了目前国内温室大棚蔬菜播种机械发展的空白,为今后相关机械的设计与研究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滴灌是先进的灌水技术,大棚蔬菜生产采用滴灌技术可获得显著的效益。一、大棚蔬莱采用滴灌的优点1.降低空气湿度滴灌管置于地膜下进行灌溉,因此,在作物垅间无膜覆盖的地方,土壤保持干燥,无地面蒸发,降低了大棚内空气湿度,使作物免患因空气湿度高引发的病害,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2.适时补充各种养分使用滴灌系统可以很方便地将各种营养成分施入,可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及时补充各种养分,保证作物在最佳营养条件下生长。3.减少地温下降,提高棚温使用滴灌可采用浅灌勤灌,最大限度减少地温和棚温下降,从而保证土壤微生物活性,加快…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市冬季漫长,昼夜温差大,温室蔬菜生产的冬春季供暖一直是制约该市蔬菜反季节规模化生产的一大难题。为此,牡丹江市农机推广站与市益兴节能采暖设备厂合作,引进了哈尔滨市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ZGM介质燃煤采暖炉专利技术,在2001年的冬季棚室生产中开展了温室ZGM介质燃煤采暖炉(以下简称采暖炉)的应用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16.
魏挺 《农业工程》2018,8(6):51-54
针对当前农业大棚蔬菜种植的信息化和自动化需求,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的大棚蔬菜温湿度采集系统。为实现蔬菜大棚温湿度采集功能,分别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对系统进行构建。在硬件方面,结合蔬菜大棚中传感器节点较多的问题,采用温湿度传感器节点与无线射频模块结合的方式,完成蔬菜大棚中温湿度的自动采集和数据发送;在软件方面,利用IAR集成开发环境对上机位软件进行开发。通过对部分功能的测试,验证开发方案在农业蔬菜大棚中应用的可行性,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黄瓜是保护地蔬菜的主栽种类之一,冬季由于蔬菜大棚内土壤、空气湿度均显著高于露地且一般连作时间较长,黄瓜病虫害发生程度明显重于露地。导致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影响农民经济效益。大棚黄瓜栽种普遍,严重的病虫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黑星病、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  相似文献   

18.
蔬菜大棚在梨树县发展很快,全县21个乡镇几乎都有了蔬菜大棚,尤其是梨树镇周边村屯,大棚发展迅速。据调查,仅梨树镇西平安村、东平安村、苗卜村、高家村、杨家村、城东村、北杏山村均有95%左右的农户建起了蔬菜大棚。“白色农业工厂”是梨树镇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为了更好地把大棚生产引入健康发展轨道,在蔬菜大棚内应提倡使用微灌技术。  相似文献   

19.
大棚蔬菜栽培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诸多城市食品安全准入证制度的相继实施,如何克服传统大棚蔬菜栽培中的弊端.提高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生产,已成为大棚蔬菜生产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蔬菜大棚可持续种植过程和循环种植进行分析,针对当前蔬菜大棚存在光照无法控制,滴灌水分供应不足的现象,提出了一种采用设施农业优化方式的蔬菜大棚改造方案。按照蔬菜大棚结构形式的不同,设计出一种小空间内遮阳、小空间外遮阳及大空间外遮阳的蔬菜大棚,同时将大棚灌溉方式由滴灌优化为喷灌。试验验证表明:带有遮阳装置的蔬菜大棚能够有效对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进行控制,采用喷灌方式可以快速进行蔬菜种植过程土壤湿度的调节,并能辅助进行棚内温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