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寒地区饲养的蜂群越冬蜂死亡率较高,蜂群容易发生春衰而影响蜂产品的产量。喀意杂交蜂虽然能降低越冬蜂的死亡率,但维持大群不如意蜂。特别是北方的流蜜期正值雨季,喀意杂交蜂常因连续阴雨不能出巢而  相似文献   

2.
晋中地区喀意杂交蜂的饲养养蜂生产中,利用杂种优势,再结合正确的饲养方法,是提高蜂群产量和蜂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种杂交蜂种对气候和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只有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蜂种,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多年的养蜂实践证明喀...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县在养蜂生产上,以路线斗争为纲,大搞蜂种的杂交,培育了喀意杂交蜂。随着推广杂交蜂的广度和普及,夺得了蜂蜜产量年年增产,特别去冬今春以来,又培育了塞、喀、意三交种,它比喀意杂交种更优越,目前正在我县逐步推广。喀、意杂交蜂虽然具有高产、耐寒、性情温驯、抗病力强的优点,但是耐  相似文献   

4.
张河勇 《蜜蜂杂志》2020,40(3):36-37
喀尼阿兰蜂,也有译作“卡尼鄂拉蜂”的,20世纪70年代引进我国,原产奥地利;喀尔巴阡蜂,又译作“卡尔巴阡蜂”,原产罗马尼亚,体型较小,20世纪70年代引进我国。以上2种西蜂,与意蜂相比较:群势较小,分蜂性较强,比意蜂暴躁,产育率和产浆能力均低于意蜂。但也有超越意蜂的明显优势,即善于采集零星杂花蜜源,产蜜量极高,越冬成功率较高,是理想的采蜜型蜂种。工蜂、蜂王和雄蜂体色棕黑。由于其产蜜上的优越性,因此近年来饲养的数量较多,也有的和黄色意蜂杂交后,产出的后代呈花色,即近半数后代是黄色的,另一半是黑棕色的,包括雄蜂和蜂王的体色。  相似文献   

5.
喀尔巴阡蜂于一九七八年才从罗马尼亚引进我国。一九八一年进入我社饲养。我作了观察,并以意蜂作对照,就其越冬、早春繁殖、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比较,见表:喀尔巴阡蜂王,体为黑褐色,第一节至三节有些金黄色。其生物学特性,通过一年来的饲养、观察为:一、喀尔巴阡蜂产仔率高。卵脾整齐,密实度大,从早春至现在,喀尔巴阡蜂子脾密度为93.8%,而意蜂仅有82.1%。  相似文献   

6.
喀意×意杂交的蜂王个体大,腹部呈黄色,有较宽的黑环,行动稳重,产卵率高。早春比意蜂繁殖快,又能维持大群,产浆量、产蜜量比意蜂高。去年八月在内蒙通辽地区采葵花蜜源时,原意群5—6天蜜成熟;而喀×意和喀意×意群仅4—5天蜜就成熟而且贮蜜量、成熟度都高。平均每群取蜜120斤,比意蜂群高30%左右。但喀×意杂交群产浆量低。本地有两户饲养退化、混杂的蜜蜂,平均每群仅取蜜20—30斤。要想蜂产品获高产,必须进行蜜蜂换  相似文献   

7.
喀尔巴阡蜂原产罗马尼亚,1978年引进我国,1979年我所开始饲养并进行纯种繁育及其杂交种选育试验,到1983年不仅建立了喀尔巴阡蜂近交系的基础,而且选育出喀(阡)×高、喀(阡)×意两个优良杂交种。在推广过程中充分证明喀尔巴阡蜂是一个很有经济价值的育种素材。为了进一步选育比较理想的杂交种,我们以此为开端,又收集了喀尼阿兰蜂、东北黑蜂、高加索蜂,意大利蜂等多种素材,继续进行杂交种的组配和选育试验。在喀×喀(阡)单交种的基础上,进而选育出喀·喀(阡)×意三交种,并逐步扩大推广,深受用户欢迎。  相似文献   

8.
喀尔巴阡蜂(A·m·carpatica),原产于罗马尼亚。1978年引进我国,1979年引入我站,通过近3年的饲养观察,谈谈初步体会。形态特征喀尔巴阡蜂的蜂王身体细长,多为黑褐色,每一腹节都有棕色环带,少数体色为纯黑色;工蜂略小于意蜂,体为黑色,第一腹节中间常有黄斑,绒毛灰色;雄蜂粗壮,为黑色。初步测定:工蜂初生体重为97.83毫克±  相似文献   

9.
喀蜂是一个不耐热的蜂种,但它采集力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节省饲料,所以它深受广大养蜂者的欢迎,饲养喀蜂的人越来越多。但有些蜂农由于对喀蜂的特性不太了解,在管理上和意蜂一样密集,因而在夏季常出现蜜脾断裂、产生分蜂热等不正常现象,给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使优良的喀蜂种在生产上也体现不出优越性来。因此,根据喀蜂的特性在夏季应抓好以下几项措施。一、培育蜂王经过春季繁殖之后,不少蜂王产卵力下降,这时期,要是没有及时更换蜂王,全年  相似文献   

10.
以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为对照,研究了喀尼阿兰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 简称喀蜂)抗白垩病的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喀蜂比意蜂具有较强的抗白垩病能力,意蜂的发病率是喀蜂的5倍.喀蜂抗白垩病的机制是:1.喀蜂群内子脾间的温度通常都超过30℃、相对湿度一般低于80%,不利于子囊孢子的形成;2.喀蜂清巢能力强,能有效地减少蜂群内的传染源;3.喀蜂幼虫能得到充足的饲料和适宜的温湿度,发育健康,增强了抗病力;4.喀蜂的王浆比意蜂的王浆具有更强的抑菌能力.研究结果为利用抗病蜂种防治蜜蜂白垩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崇庆县于1971年用K—6901培育成喀意杂交蜂,1973年全县达到良种普及,促进了全县养蜂生产逐年发展,年蜂蜜产量从26万斤增长到80多万斤。十多年来,喀意杂交蜂出现杂种退化,特别表现在工蜂胸毛变黄,蜂体变小,雄蜂异形,蜂王寿命缩短(有20%的蜂王只活3~8个月),蜂群产蜜量逐年下降,如1981  相似文献   

12.
成都平原引进意蜂已有60多年历史,经过长期的人工饲养和风土驯化,在其外貌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初步研究了这些意蜂的形态学特征,对近几年来推广的以喀尼阿兰蜂为母本,以成都平原的意大利蜂为父本的喀×意杂种一代的外部形态做了鉴定,为  相似文献   

13.
在小叶桉花期,比较研究种性退化的喀×意杂交蜂及其亲本意大利蜂的载粉量。两种蜂的载粉量分别为14.81mg和19.36mg,喀×意杂交蜂载粉量明显小于意蜂,两者差异极显著(t-检验p<0.01)。养蜂生产利用杂种优势时,要注意杂种种性退化和性状分离,以便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一个有推广价值的蜜蜂单交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言本地意蜂是我地饲养最早的蜂种。在长期的饲养过程中,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和蜜源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但由于其混杂退化,已不能适应养蜂生产的需要。为此,我们采用引进安纳托利亚蜂、喀尼阿兰蜂与本地意蜂杂交,用本地意蜂作对照,进行经济性状的考察。通过一年的饲养观察,本意×安杂  相似文献   

15.
我从去年正式开始重点饲养喀 (阡 )黑环系蜜蜂。其实好几年前我就着手饲养该品种 ,但由于当时邮购种王一直很不顺利 (主要与本地邮局工作质量有关 ) ,所以始终没有饲养成功。吉林省蜜蜂育种场的薛运波场长得知此事后 ,于去年春季连续给我补寄来 2只黑环系种王。我下定了决心 ,要充分利用此王 ,更新蜂场的全部蜂王 ,不能辜负了薛场长的一片好意。一个月之后我培育的第一批喀 (阡 )王开始投入使用 ,其产卵力个个表现都很好 ,并不比本意蜂差。通过一年的饲养观察比较 ,发现该种蜂优点很多 ,意蜂所具备的优点 ,该种全有 ,同时还有一些意蜂所不具…  相似文献   

16.
喀尼阿兰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卡尼鄂拉蜂),以下简称喀蜂。喀蜂有许多的亚种,如喀尔巴阡蜂、安纳托利亚蜂、乌克兰蜂和马其顿蜂等都被认为是喀蜂的亚种。喀蜂是世界上四大(欧洲黑蜂、意大利蜂、喀尼阿兰蜂和高加索蜂)最  相似文献   

17.
在小叶按(EucalyptustereticornisSm1ith)花期,比较研究种性退化的喀×意杂交蜂(carnica×ligIIStiCa)及其亲本意大利蜂(ApislnellileraIigustlcaSpin,)的载粉量。两种蜂的载粉量分别为14.811mg和19.36mg,喀×意杂交蜂载粉量明显小于意蜂,两者差异极显著(t一检验p<0.01)。养蜂生产利用杂种优势时,要注意杂种种性退化和性状分离,以便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喀蜂 (A .m .carnica)生长于冬季长而寒冷 ,春季短暂而夏季酷热的气候。它们的老家是在奥地利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 ,原南斯拉夫的北巴克 ,及多瑙河流域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及保加利亚。从阿尔卑斯山脉到黑海和前苏联的大草原都有喀蜂的踪影。广阔的范围与不同的气候条件 ,所以喀蜂的特性也有许多变异。喀蜂的适应性和变异性给养蜂者选择提供了广阔的基础。很显然 ,喀蜂在不同的环境中 ,生产性能很好。在美国俄亥俄州和加州饲养喀蜂的经验 ,及来自“新世界”喀蜂包括美国 ,加拿大墨西哥及欧洲的饲养者的报告也都肯定了这一点。喀蜂…  相似文献   

19.
喀尼阿兰蜂     
喀蜂产于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南部和巴尔干半岛的北部,从广义上来讲,喀蜂分布于整个多瑙河流域各国,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喀蜂的东部边界没有明显的界限,苏联西南部的草原蜂(A.m.Acevorum)与喀蜂相似,是喀蜂和黑蜂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20.
喀蜂的原产地是在喀尔巴阡山脉,它穿越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和德国东南部的林区。由此不难看出喀蜂适合于山区、北方寒冷气候和流蜜期短、流蜜量大的蜜源。喀蜂的管理有许多方面不同于意蜂。喀蜂与意蜂的第一个差异是在箱内贮蜜和流蜜期的管理。夏季若天气骤冷或外界无流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