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碌碡,乡间最古老和原始的农具,如今在我们的视野里,已如哲人般守望在乡场的一隅,孤独地思考着,仿佛乡村所有的深邃都凝铸在这沉默的石块上.我能感觉到她的沉重.她是泥土的结晶,是农人的脊背,粗壮,厚实. 碌碡,取自大地的精粹,以石质的实体,圆形的思想在乡场上盘桓,肚大,两头稍小,似乎包含着庄稼的结晶或者隐藏着无法倾吐的秘密.终日里,围绕着村庄、庄稼和乡间的日月,不倦地游走、解读,把粮食呈上.这是碌碡唯一留给村庄或者农人的线索.对于农人而言,她是血肉相连的物什,石头制成的面孔,圆柱形的身材,一排排整齐的齿,在金黄的日子里,她是土地的碑,烙印着日子的沧桑,她是文字,记载着农人的春秋.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伙伴     
牛 在土地的眸子里,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雪雨,牛总是踩实一个个季节,把歌声、丰收和爱情细播在每一个日子里。土地是牛的,牛的空间便是人类的空间。 扁担 不知走过多少岁月,也不知挑过多少风雨,一根普通的竹料或木料,压在农人的肩头后就不再简单和寻常。扁担的光滑,来自它与农人手掌及肩膀的磨擦,扁担的柔情是因为两头都  相似文献   

3.
石钵     
<正>现在,我们眼中的石制器具是越来越少了,早几年在村子里尚能看到的一些诸如碌碡、石磨之类的东西,如今也早被一些有收藏眼光的人拿走了。在我小的时候,农村的街头、院落到处都可以看到石器的身影,场上的碌碡、石磙,街边的石碾、石磨、碓臼,院里的石槽、石锁,门口的门蹲石、管扇石,墙角的"泰山石敢当"等等,这些石制器物不但街头院落比比皆是,就连人们居住的室内也  相似文献   

4.
收获后的农作物运到场圃上,接下来的工序就是脱粒。三晋地区的脱粒工具有碌碡、连枷、杈、木锨、刮板、平板、谷杷、扬扇车等。(1)碌碡(见图1)。碌碡是一种古老的农具,开始用于  相似文献   

5.
碌碡·石磙     
正你要到农村去寻访那些被遗弃的石器,能见到最多的恐怕就是碌碡和石磙了,因为那些东西原来就多得很。不过,现在它们都"下岗"了,堆放在墙角。碌碡和石磙虽然形状差不多,但还是有所区别。碌碡多用马牙石制成,中间鼓两头扁,且一头稍大,一头稍小,浑身錾满了一道道顺向的槽纹,如果你推着它往前滚动,它就会自己转起圆圈来。碌碡的作用主要是碾场,在麦场上作圆周运动,把小麦、  相似文献   

6.
碓臼     
<正>在我们村大大小小12条街巷里,摆放着高高低低的12个碓臼(见图1)。碓臼这种东西可能是人类最早发明的最为简单、原始的粮食加工器具。说起它的结构,其实就是在一块方方的上大下小的石头中间凿一个圆洞而已,与之配套的石杵就是在一块大小与人头差不多的圆石头上装一根木柄。从它简单的结构可以看出,它定是石碾和石磨的前辈,自从石碾和石磨占据了粮食加工的"主体"地位后,碓臼就"退居二线"了。别看碓臼简单,千百年来,  相似文献   

7.
    
牛许多甜蜜的梦幻,都在你布满老茧的颈背上晃悠;许多荒芜的土地,都在你顶天立地的脚掌下肥沃。农人的童年就是你的童年,农人的追求就是你的追求;你是农人的化身,农人是你最亲密的战友。勤劳、朴实,坦诚、憨厚。自强、不息。直到遍野长满硕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8.
儿时最畅意之事莫过于每年麦收时和几个玩伴一起滚爬于正在碾轧着的麦场,聆听着那老牛拉着碌碡吱纽吱纽的旋律,伴着父辈们或高吭或悠扬的梆子清唱,厚厚的麦秸柔和顺畅,小伙伴们飞跃其上,比谁的筋斗翻得快翻得好,那份快意真叫人难忘……  相似文献   

9.
收获后的农作物运到场圃上,接下来的工序就是脱粒。三晋地区的脱粒工具有碌碡、连枷、权、木锨、刮板、平板、谷杷、扬扇车等。  相似文献   

10.
拨开农具的森林,我突然惊觉,我是站在农具的肩膀上展开叙事或者回忆的。时间的流走或身体的重量被我忽视了。在视野之中,日益拔高的则是这些赤裸着胸膛的农具。每次从博物馆里看到昔日笨重的太平车,我总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在乡村,真正运载日子和炊烟的,就是那缓慢的、沉重的,碾压在乡村阡陌上的那辆大车。  相似文献   

11.
石碾     
<正>石碾(见图1)是用于碾脱谷壳、面粉及精米的加工农具,它由碾台、碾槽、碾磙、碾架等构成。石碾出现较晚,明代《物原》说:"鲁般(班)作砻磨碾子。"但目前未发现魏晋以前的考古实物,最早的实物是河南省安阳市安阳桥隋墓出土的陶碾。不过《魏书·崔亮传》中曾提到:"奏于张方桥东堰  相似文献   

12.
有一些发动机的扭矩,是通过三角皮带两侧面与皮带轮槽两斜面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的。一些机器上的三角皮带是由一根或几根组成一组使用。摩擦由大小主要取决于皮带的张紧度,动力传递主要  相似文献   

13.
<正>1现状调查现有技术常用的就是立式栏杆围栏,栏杆之间有警示带,警示人员不要靠近或者穿越,立式栏杆围栏比较沉重,搬运不方便,搭建或者撤离都费时费力,同时闲置时占用的空间较大,使用起来不方便。以宁夏某110 kV变电真实的检修工作为例,在10 kV配电室,当10 kVⅠ段母线转检修时,工作内容是10 kV  相似文献   

14.
<正> 多年来,海门县农田水利施工一直靠“一根扁担一把锹,千军万马齐上阵”的办法,打人海战役。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农村劳力向农外产业转移等新情况的出现,“人海战役”这个传统的农田水利施工办法已很难在新形势下应用,主要表现为三“难”。  相似文献   

15.
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通明是我心江苏省泗洪县供电局邓颖龙在泗洪县的扶贫通电施工现场,你经常可以看见一位身背一个沉重工具包和大水壶,手中不离一把尺子。一支笔和一条毛巾的中年人,不停地奔波忙碌着。他,就是负责该县扶贫通电工程勘察、设计、验收工作的泅洪县供电局...  相似文献   

16.
强夯法作为一种经济、简便、可靠的地基加固方法,在软基处理工程中已经被广泛采用。但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其施工参数主要是通过试夯或经验确定。所以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的研究就显得由为重要,对夯击能的传递机理和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复合强夯技术和与堆载预压等相结合的联合加固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果蔬的伯乐     
假若给你一根茄子,你会怎么处理它?很有可能,你会忙活一番,红烧或者凉拌,来满足自己的食欲。茄子遇到你,可就大恨生不逢时了。因为,你不是伯乐呀!要是碰到了凡妮莎,那可就是茄  相似文献   

18.
钱国宏 《农电管理》2011,(10):70-70
小时候,乡下孩子常在一起玩泥巴,从河边抠些湿泥,坐在一起抟泥模,有的用泥巴做成坦克,有的则抟成碉堡,有的则捏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童年时,我没少做这种事。在村头的青石碾盘上,几个伙伴坐在一起,热火朝天地玩泥巴。抟泥模时,我总喜  相似文献   

19.
正1背景电缆是指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通常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2根)绞合成类似绳索状,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绞合导线整体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缆卷线装置是电网基建常用的设备之一,主要是将电网基建用电缆进行收卷收集。但是,由于常见装置均是直接通过辊筒进行收卷,在收卷过程中容易出现压线的现象,不仅会对电缆本身造成损害,影响电  相似文献   

20.
在诊断机车故障时,需要借助一些维修工具和仪器进行测试。在使用这些工具和仪器前,必须掌握它的性能和操作方法,防止因误操作而人为损坏机件,或者引起本来没有的故障。1.跨接线跨接线其实就是一根导线,不过它的两端做成了特殊的形状,以满足不同部件的检测需要。一种是鳄鱼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