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NA病毒质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质控物是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关键因素,病毒颗粒和裸露的RNA片段由于有生物传染性,易降解而适合用作RNA质控物。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内含靶RNA序列的盔甲RNA生物安全性高、不易降解、能全程参与病毒核酸的提取和反应,是理想的RNA病毒质控物。  相似文献   

2.
马传贫病毒是逆转病毒(Retrovirus)科中的一种,是由特殊多肽所组成。目前检查驴白细胞或驴胎二倍体细胞培养物中马传贫病毒抗原,常用的方法有补体结合反应和琼脂扩散反应等,但只适用于高浓度抗原。免疫荧光技术虽可用于细胞培养物中病毒抗原定位,但不能对病毒定量,  相似文献   

3.
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1956年Fee和Efo等报导该病毒可在猪肾细胞培养物上传代,1963年Harada首次报导了TGE病毒在猪肾细胞培养物上能出现细胞病变(CPE)(1)。也有报导(2)TGE病毒可在鸡胚、猪肾细胞、猪脾细胞和狗肾细胞培养物内传代增殖。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病牛的病料进行了牛白血病病毒的分离,对直接白细胞培养的第一代的培养物及单层细胞培养物第二代及第四代的培养物,作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均见到了C型病毒粒子,其形态与结构典型,与国外报道的牛白血病C型病毒粒子完全一致。 使用我们分离的牛白血病病毒试制的抗原,进行抗原测定,与美国、日本抗原的结果一致。 使用分离病毒的同一病料接种的绵羊,抗体检查14/16呈阳性反应,6/10的试验羊的白细胞培养物见到了C型病毒粒子,试验羊大部发病死亡,呈典型的牛白血病病变。 上述试验结果说明我们成功地分离到牛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5.
用F65细胞从疑似传统性肠炎的病死貂肠内容物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免疫电镜观察、细胞培养物核内包涵体检查以及血凝抑制试验证实为水貂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速离心—PEG沉淀—蔗糖和氯化铯密度离心—氯化铯平衡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从水貂肠炎病毒猫肾细胞培养物中提纯病毒粒子。提纯的病毒粒子分为氯化铯浮密度为1.32~1.36g/ml的空壳病毒粒子和氯化铯浮密度为1.40~1.42g/ml的实心病毒粒子。应用SDS—PAGE分析,实心病毒粒子有结构蛋白3种,(VP_1,VP_2、VP_3),空壳病毒粒子有2种(VP_1、VP_2);从第5d培养物中提纯的实心粒子的VP_3含量少于第7d培养物的量。从第7d培养物中提纯的实心病毒粒子经尿素、NP_(40)、TritonX—100裂解后,在薄层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中出现4条蛋白带。从感染48h的细胞培养物中提取到水貂肠炎病毒线状双股复制型DNA(RF—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该RF—DNA大约有5000个硷基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RF—DNA有2个HindⅢ酶切点,1个PstⅠ酶切点和1个ECoRⅠ酶切点。  相似文献   

7.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对山羊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感染山羊可生产琼扩抗体,用OPP抗体阳性山羊的肺脏、肝脏分离物在绵羊胎肺细胞上连续培养传代。可出现以多核巨细胞为特征为细胞病变。用其培养物制备的琼扩抗原与抗OPPV标准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与抗马传贫病毒、牛白血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大多散在细胞外及胞浆空胞中,以出芽方式增殖,病毒呈球多,直径80~120nm,用OPPV感染山羊的肝脏分离培养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畜牧兽医》2010,(7):51-51
病毒RNA的全基因组扩增为病毒致弱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作者曾报道了一种复苏瘟病毒的全基因组扩增方法。边界病病毒-Gifhorn基因全长cDNA扩增子经长链RT-PCR扩增获得,然后用扩增子的RNA转录物拯救感染性病毒。本试验运用全基因组扩增方法高效、稳定地扩增了3株瘟病毒毒株:疫苗株C、典型猪瘟病毒Paderborn强毒株及牛病毒性腹泻病毒CP7株。扩增子被直接克隆至一个稳定的单拷贝细菌人工染色体中,以感染的RNA转录物为模板扩增产生了全长瘟病毒DNA。  相似文献   

9.
禽肺病毒主要引起上呼吸道疾病,如火鸡鼻气管炎或鸡的肿头综合征。该病毒首次于1970年从南非分离,以后在欧洲、亚洲和南美有报道。1997年2月,美国官方报告了在上年一次火鸡鼻气管炎爆发后得到的一个血清学不同的分离物,这在美国是首次报道,与欧洲禽肺病毒A和B型分离物基质蛋白的氨基酸顺序有89%相同。在2年中美国禽肺病毒分离物之间没有顺序同源,这说明自从第一次爆发火鸡鼻气管炎以来,这些病毒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群。对M和F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美国禽肺病毒有独特的血清学表明,这是一种新型禽肺病毒,称为禽…  相似文献   

10.
1疫苗生产工艺、条件与生物安全及其对策在我国现行多数传统动物疫苗的生产工艺中,仍然多采用以下几种病毒扩增的宿主系统:鸡胚源(尿囊液病毒抗原)、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源(细胞培养物病毒抗原)、动物其它细胞培养源(细胞培养物病毒抗原)、含毒动物组织源(感染组织  相似文献   

11.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了病料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在细胞培养物中的增殖情况,并对病料中加入法氏囊提取液、鸡胚浸出液2种成分对病毒增殖的影响作了比较。结果表明,MTT比色法简便、快速、可靠,能很好地反映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中的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以纯化的BVD病毒细胞培养物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用对流免疫电泳方法对367份腹泻羔病料检测。结果,BVD病毒阳性率为73.6%,部分病料及电泳沉淀物用电镜观察可见30~80nm的有囊膜病毒粒子。阳性病料离心、除菌后回归羔羊,口服并肌肉注射的3只未发病,口服并静注的1只发生水泻。自腹泻物回收到BVD病毒。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的间接IEM——直接IEM样品加入抗球蛋白(家免抗猪IgG)时,产生了由宽抗体缘围绕的病毒颗粒所构成的病毒凝聚物,使病毒的结构变为不太清楚(图6A)。间接IEM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即可使轮状病毒凝聚物在某些直接用IEM检查为阴性的样品  相似文献   

14.
电镜观察磷钨酸负染的大熊猫肝脏分离病毒细胞培养物,发现冠状病毒样粒子.细胞培养物超薄切片上可见细胞浆内病毒包涵体.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对氯仿、乙醚敏感,可耐受1 %胰蛋白酶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耐酸性和耐热性;病毒对FCWF细胞敏感,对Vero细胞不敏感,无血凝性和血吸附特性.采用犬冠状病毒阳性血清,经中和试验确定该分离病毒是一株犬冠状病毒,命名为CCV DXMV.以犬冠状病毒特异性PCR引物,可以从大熊猫肝脏组织和不同代次的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目的核苷酸片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株病毒部分纤突蛋白基因序列与分离自美国的CCV NVSL株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100 %.  相似文献   

15.
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2010年6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所饲养的种鸭和蛋鸭发生一种疾病,以突发产蛋急剧下降为特点,根据病变,暂将该病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duck hemorrhagic ovaritis,DHO)。从不同地区的发病鸭群采集34份样品,取15份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0个鸡胚分离物和5个鸭胚分离物。RT-PCR检测结果表明,15个分离物均为禽流感阴性,14个分离物为新城疫阴性。选分离株YY5株进行了电镜观察和PCR排查,结果表明,该毒株的毒粒直径为40~50 nm,呈鸭瘟病毒、水禽细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鸭甲肝病毒、鸭星状病毒、鸭圆环病毒、鸭冠状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PCR阴性,但为黄病毒RT-PCR阳性。基于黄病毒NS1序列合成引物,用RT-PCR检测15株病毒分离物和其余19份临床样品,黄病毒阳性率为82.4%。用YY5株的221-nt NS1序列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YY5株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Ntaya virus group)的巴格扎病毒(Bagaza virus)具有相近的遗传进化关系,但遗传距离介于病毒种的水平。用一株鸭胚分离株感染91日龄临近开产的麻鸭和232日龄的产蛋麻鸭,可复制出卵泡膜出血的病变。结果表明,从DHO自然病例分离到一种新的黄病毒,暂称为鸭黄病毒(duck flavivirus,DFV),DFV可能与DHO有关。  相似文献   

16.
牛腹泻病病毒感染羔羊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纯化的BVD病毒细胞培养物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用对流免疫电泳方法对367份腹泻盖病料检测,结果,BVD病毒阳性率为73.65,部分病料及电泳沉淀物用电镜观察可见30-80nm的有囊膜病毒粒子,阳性病料离心、除苗后回归羔羊,口服并肌肉注射的3只未发病,口服并静注的1只发生水泻,自腹泻物回收到BVD病毒。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刀豆、皂荚和蛇麻子植物乙醇浸提物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作用机制,试验以嵌合荧光素酶基因的病毒株IBV-3ab-luc为供试病毒,在感染人类肺癌H1299细胞2 h后,用刀豆、皂荚和蛇麻子乙醇浸提物处理细胞,24 h后检测荧光素值,同时利用RT-PCR分析刀豆、皂荚和蛇麻子对干扰素的调控作用,研究其抗病毒机制。结果表明:皂荚和蛇麻子乙醇浸提物对病毒复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蛇麻子乙醇浸提物的抑制作用最强,皂荚的作用次之,而刀豆乙醇浸提物无显著效果;另蛇麻子和皂荚乙醇浸提物可增强β干扰素RNA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 TeMV)是侵染西番莲的重要植物病毒之一。本研究通过RACE和RT-PCR技术获得3条TeMV江西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除poly(A)尾外,3个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均为10069 nt。试验中采用汁液摩擦接种的方式对分离物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首次发现该病毒可侵染豌豆寄主。对所获分离物全基因组进行序列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江西分离物间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8.1%-98.6%和98.8%-99.3%,与GenBank中报道的TeMV分离物全基因组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一致分别为87.3%-98.9%和91.2%-99.5%,其中与武夷山分离物(MK340755)序列一致性最高。基于不同分离物CP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寄主来源相同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推测TeMV的遗传进化与不同的植物寄主相关。  相似文献   

19.
病毒入侵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涉及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膜融合等过程,而这些过程是由病毒的囊膜蛋白所介导。已知昆虫杆状病毒中存在GP64和F 2种不同类型的囊膜蛋白。感染鳞翅目昆虫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中的GroupⅠ组病毒同时具有F蛋白和GP64蛋白的同源物,但是F蛋白不是膜融合蛋白;GroupⅡ组NPV和颗粒病毒(GV)以及感染双翅目昆虫的病毒仅有F蛋白的同源物,而在感染膜翅目昆虫的病毒中,这2种蛋白质的同源物均不存在。F蛋白又可分为Fa和Fb 2类。在GroupⅡ组NPV中,Fa是出芽型病毒粒子的膜融合蛋白,能介导低p H依赖的膜融合;而在GroupⅠ组NPV中,Fb蛋白的功能目前尚不明确,其膜融合活性被认为在进化历程中被GP64所取代。本文重点综述昆虫杆状病毒囊膜蛋白F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采集黄河三角洲地区某猪场发生高热症死亡的仔猪病料,处理后接种Marc-145细胞,传代2代以后出现明显细胞病变,其病毒TCID50为10-4.625/mL,采用PCR检测细胞培养物中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均为阴性.采用第2代细胞培养物人工感染仔猪,仔猪出现高热、咳嗽、发绀、耳朵发紫、死亡等临床表现,剖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