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普通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业环保负面效应的问题,进行了3种降解母粒含量和普通地膜玉米栽培对比试验,重点观察探讨降解地膜的可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生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达华3号(含7%降解母粒)在玉米全生育期降解性能可达到3级水平,而达华1号和达华2号降解性能仅分别达到1级和2级水平。可降解膜对玉米生育期、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与普通地膜区别不大,但在生育后期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地膜可提高植物种植效果,但降解不充分的地膜停留在土壤中则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反向作用,基于此,开展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植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对比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通过研究地膜韧性、残膜特征、覆膜方式、灌水量与地膜降解速率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分别对全生物降解地膜、普通塑料薄膜和无覆盖地膜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地膜以及无地膜覆盖对棉花产量、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含盐量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条件下,全生物降解地膜产量高于普通塑料地膜13%;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含水量比普通塑料薄膜高4%,含盐量则是普通塑料薄膜>无覆盖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田残膜对土壤污染日趋加重的现象,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及露地栽培玉米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降1、降2、降3三种降解地膜覆盖均能明显提高玉米苗期和拔节期节根层数、节根条数及根干重,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株高、叶面积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穗粒数增加20.25%~20.79%、千粒重提高14.44%~21.69%,产量增加37.88%~47.01%。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间差异不显著。与普通膜相比,降1膜经济产量、地上部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6%、1.68%,降2、降3膜仅降低6.50%~7.08%、6.38%~7.17%。但在玉米灌浆中期至成熟期,降2、降3膜阶段耗水量增幅高达7.21%、12.86%,而阶段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则下降了15.31%、12.61%。说明覆膜后期,降解膜2、3保墒效果急剧下降。研究认为,可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可行的,建议生产企业延长降2、降3膜的稳定期,提高其在玉米生育后期的保墒效果。  相似文献   

4.
国产“光降解地膜”北京市义发工贸公司采用光降解双重技术,在国内首次批量生产出‘可控双降解农用地膜”。经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农业大学的对比试验证明,其物理机械性能及保温、保墒性能不仅完全达到了厚度为8微米的普通地膜的标准,每亩还比普通地膜节约投资25%。更...  相似文献   

5.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田间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东北地区覆膜玉米为试验对象,设置了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M1)、普通地膜(M2)及裸地(CK)3种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田间土壤温度、贮水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和拔节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距地表5、10、15、20和25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均明显高于普通地膜和裸地,在抽雄―成熟期,各处理间土壤温度没有明显差异。玉米全生育期内,M1处理土壤贮水量明显高于M2处理,2个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趋势一致,田间0~6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表现为M1处理M2处理CK。此外,M1处理下玉米出苗率为99.5%,比M2处理和CK分别高8.5%和16.2%;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处理下玉米产量最高,比M2处理和CK分别高出6.8%和35.2%。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及其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东北地区覆膜玉米为试验对象,设置了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M1)、普通地膜(M2)及裸地(CK)3种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田间土壤温度、贮水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和拔节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距地表5、10、15、20和25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均明显高于普通地膜和裸地,在抽雄―成熟期,各处理间土壤温度没有明显差异。玉米全生育期内,M1处理土壤贮水量明显高于M2处理,2个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趋势一致,田间0~6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表现为M1处理gt;M2处理gt;CK。此外,M1处理下玉米出苗率为99.5%,比M2处理和CK分别高8.5%和16.2%;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处理下玉米产量最高,比M2处理和CK分别高出6.8%和35.2%。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及其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降解膜在哈密盆地滴灌棉花种植的应用效果,选取降解膜M1,M2,M3,M4及普通塑料地膜PE(CK)开展对照试验,研究降解膜的降解性能及其对滴灌棉花土壤水热变化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2在覆膜80 d左右最早出现降解、180 d左右进入残存期,生育期末仍有小块地膜残片存在;而降解膜M1与M3于生育期末才进入崩解期,降解相对缓慢;普通塑料地膜始终没有降解.苗期和蕾期各种降解膜尚未开始降解,保温保墒性能与CK相似;花期以后各种降解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解,花期降解膜与普通塑料地膜覆盖的土壤平均温度差异最大,降解膜M1,M2,M3及M4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比CK低11.62%,10.02%,7.67%及10.45%,而铃期和吐絮期土壤温度差异较小,降解膜土壤平均温度比CK仅低2.05%~5.52%;花期到吐絮期降解膜M1,M2,M3及M4处理的土壤平均质量含水率分别比CK低5.92%,8.09%,7.14%及12.41%,保墒性能差异较大;降解膜处理的籽棉产量较CK减产2.05%~13.72%,其中降解膜M2产量仅次于CK,且与CK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无色透明氧化-生物双降解膜M2替代普通塑料地膜用于哈密盆地等极端干旱区棉花生产实践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PBAT生物降解地膜降解特征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土壤水分条件对地膜降解的影响。【方法】以3种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培养试验,设15%、25%、35%土壤质量含水率条件,研究了各地膜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的降解特征,测定了羰基指数及其相应的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结果】以PBAT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降解地膜在施入土壤后均能够发生降解;扫描电镜(SEM)图像显示,生物降解地膜在培养130d后出现了大量微观孔洞,羰基指数也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25%土壤质量含水率条件下,各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率最快,显著优于15%、35%的土壤质量含水率条件(P0.05),地膜降解速率与微生物活性变化规律一致。【结论】PBAT生物降解地膜能够发生降解,25%水分条件下降解最快,土壤水分条件及地膜三维结构差异是影响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地膜减量替代可以减少普通地膜使用量,降低土壤地膜残留量,提高地膜回收率,推进地膜资源化利用。分析了镇江市地膜减量替代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实现镇江市农业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选用1FMJSC-80型农田残膜捡拾机,对厚度分别为0.008mm和0.013mm的普通地膜进行田间残膜回收试验,测定残膜捡拾率及缠绕率,对比分析试验数据,得出不同厚度对残膜回收的影响程度。同时,进行了地膜田间监测,测定残膜自然风化率,了解不同时间段内0.008mm、0.013mm普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的可降解程度,分析得到3种厚度地膜降解程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通过田间试验,检验1FMJSC-80型农田残膜捡拾机、1FMJ-1000型耙齿式田间残膜捡拾机、横向搂齿式农田残膜回收机及指盘式农田残膜搂集机的田间残膜回收能力,并对比分析4种机型残膜回收效率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区残膜污染及其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膜覆盖种植是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种植技术,该技术在改善土壤的小气候、增加积温、保持水土流失和预防病虫、草害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单产。新疆地处亚热带,无霜期短,有效积温低,为使作物稳产、高产,地膜覆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使用。由于现有地膜主要是聚烯烃类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使用后的地膜若不能及时回收会给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目前,对于地膜污染的解决办法主要有采用降解地膜、人工回收和机械化回收3种途径。降解地膜由于使用成本高、降解条件难于控制  相似文献   

12.
可控降解地膜问世一种到期可自动从地面消失的地膜──“可控降解地膜”近日在辽宁省营口市问世.这种深受农民欢迎的新产品是该市石油化工研究所研制成功的.由于“两高一优”农业的迅速发展,地膜覆盖技术在农村普遍应用,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满足市场需要方面起了很...  相似文献   

13.
天然纤维素基降解塑料地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普通塑料地膜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和环保问题。为防止"白色革命"演变成为"白色灾害",提出了采用价廉、质广和量多的废弃天然纤维素资源为原料,大力开发一种环境友好型、使用性能优良、成本低廉和透光性能优异的纤维素基,可完全降解地膜,是今后我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进一步阐述了天然纤维素基可降解塑料地膜的现实意义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平湖市保障农作物增产增收不可或缺的一项革命性技术,极大丰富了广大市民的菜篮子,但是伴随着地膜用量不断增加,大量地膜残留给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大环境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经试验,积极推广全降解生态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进一步有效治理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从而加快推进全市“五水共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可降解地膜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求华北平原棉花可降解地膜覆盖替代普通膜覆盖的可行性,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试验设置4种处理:6 μm PE普通地膜(PE)、8 μm生物可降解地膜(M1)、6 μm生物可降解地膜(M2)及不覆盖地膜(CK),分析比较各处理对棉花出苗率、叶面积指数(LAI)、农田耗水速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处理CK相比,覆盖地膜显著提高了棉花出苗率,但3种覆膜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棉花生育前期,2种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的LAI显著低于PE处理的.3种覆膜处理之间的籽棉产量和霜前花率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种覆膜处理间WUE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CK的.2种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相较于PE,对棉花的出苗率、霜前花率、籽棉产量及WUE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PE,使用6 μm生物可降解膜不会造成棉花耗水量升高,而8 μm可降解膜则显著增加了棉花的耗水量.因此6 μm生物降解膜取代PE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信息资讯     
液体多功能地膜一种具有节水、防污、增产和改善土壤等多功能的液体地膜,由江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专家杨青华研制成功。该地膜是一种高分子混合物,兑水喷施于土壤表面后,其中的高分子与土壤颗粒结合,可迅速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黑色的固化膜,该固化膜能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土壤吸收较多的太阳能;也可自然降解,转化成有机物质,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孔隙度,形成类似团状的土壤结构。据试验,使用这种液体地膜可显著提高棉花幼苗质量,使皮棉增产10.7%。多功能施播器由云南力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该施播器能将化肥直…  相似文献   

17.
生物降解膜对土壤温、湿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路  崔巍平 《节水灌溉》2020,(6):1-7,13
地膜在促进增产的同时,带来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降解地膜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实现增产,又能减少污染。本研究进行了普通地膜和透明、黑色两种全生物可降解膜、裸地栽培玉米对比实验,来探讨和分析生物降解膜的降解性及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膜的降解速度明显快于普通膜,其中黑色全生物降解膜略快于透明全生物降解膜。不同覆膜下各个土层的含水量都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其中中层含水量增速最大;三种覆膜的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前期无显著差异,到后期透明全生物降解膜和黑色全生物降解膜下土壤含水量越来越接近裸地,与普通膜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3种覆膜在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均能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但增温效果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且越到后期两种全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的增温效果越弱。覆膜能显著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加快玉米生育进程,使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地上干物质重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以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塑料地膜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8.
我站从1997年开始在哈密市示范、试验、推广双降解地膜,先后用了4个厂家生产的多种双降解地膜,2002年推广540hm2。现介绍使用双降解地膜应注意的事项。(1)使用前应对土地平整,拣去上年留下的根茬,以免戳烂地膜。运输时不要将膜卷与硬物磕碰,搬运时要轻拿轻放,避免薄膜粘连,在使用时撕烂地膜。存放时应将膜卷用黑色薄膜包好,存放在避光处。(2)铺膜时拖拉机的速度不宜过快,以5km/h为宜,速度过快容易拉断地膜,还会使地膜过早开裂降解,影响作业生长。(3)应均匀平整地覆盖,使地膜紧贴地面,相隔2m横向用土压住,以免被风刮起破坏;因地膜厚度只有0.0…  相似文献   

19.
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具有保墒、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和增产增收等作用,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极难降解,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残膜回收对于保护耕地、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国内外残膜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指出我国残膜回收机具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施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的建议,为机械化回收残膜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膜应用与残膜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是一项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以大幅提高作物单产的新技术,所采用的地膜分为可降解地膜和不可降解地膜。可降解地膜环保无污染,顺应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在国内外有大量研究,日本、欧美国家已研发出生物降解地膜、可光降解地膜及纸地膜。但可降解地膜技术尚未成熟,在性能、使用及对作物的影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其成本高、价格贵,农民没有能力购买并大面积使用。因此,就地膜覆盖现状来看,国内外粮食作物种植仍以不可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