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碳汇是国际公认的有效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林农在森林碳汇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TRA理论作为基础框架,将制度信任与森林碳汇认知水平纳入TRA理论中,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概念模型,对蕉岭县366位林农进行了实证探究。结果表明,主观规范通过行为态度间接驱动森林碳汇经营意愿;制度信任通过行为态度间接驱动森林碳汇经营意愿;森林碳汇认知水平通过行为态度间接驱动森林碳汇经营意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调动林农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积极性、实现森林碳汇项目建设既定目标、加快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对策参考。【方法】基于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397户参与林农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现阶段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参与土地面积、家庭收入水平、前期收益满意度、后期收益预期、政府扶持力度、林业信息获取难易、道路交通状况等变量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兼业化程度和项目组织模式变量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就造林实体(企业)而言,应从实行区域、土地和人口多重瞄准,因地制宜遴选优化项目组织模式,兼顾林农项目前期和后期收益均衡等方面完善收益激励机制;就政府而言,应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发布和灾害预警机制,财政扶持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制度,以促进森林碳汇项目可持续发展,实现气候改善、生态繁荣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控排企业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也是碳市场中林业碳汇的关键需求载体,研究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形成过程,识别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对于科学引导控排企业选择绿色履约方式,实现市场化、生态化森林生态补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和企业自然资源基础观,探究碳交易背景下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维度影响因素来源的理论根基和深层逻辑关系,构建出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理论模型,利用396份控排企业实际调研数据,选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检验各因素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选择意愿和需求程度的影响。【结果】绝大多数控排企业在有林业碳汇选择意愿的前提下,会尽可能多地使用林业碳汇减排量。管理者环境观念、绿色企业文化、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的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管理者环境观念、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消费者、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程度有显著影响;管理者环境观念、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构成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结论】从管理者环境伦理、利益相关者驱动和企业减排压力的视角为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形成过程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方案,扩宽了计划行为理论在企业绿色减排研究中的适用范围,明确了碳交易情境下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为推进控排企业选择林业碳汇实际需求和促进林业碳汇市场化价值实现提供理论参考与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社区参与日益成为解决社区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矛盾的新方法。以TRA为理论视角,构建了居民社区参与概念模型。以金桔自然保护区为例,实证检验概念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主观规范通过社区参与行为意愿间接驱动社区参与;行为态度通过社区参与行为意愿间接驱动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5.
美国引导林农参与碳市场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对提高其生计能力和收入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主要以美国家庭林主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其参与碳市场的背景、美国碳市场关于林业项目的规定以及美国引导家庭林主参与碳市场的经验,针对我国林农参与碳市场遇到的障碍,提出如下建议:1)合理制定碳汇交易规则,保障林业碳汇项目有序开展;2)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森林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保险在森林资源保护、林业生产和保障林农收入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认为,我国森林保险市场起步较晚,依然存在法律法规缺失、费率厘定粗略、保险险种单一等诸多问题。通过进一步梳理文献,文中从法律法规、保险设计、参与意愿、保险费率、再保险制度等方面总结我国森林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别从供给方、需求方和政府的角度归纳了对应的政策建议。未来研究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进行框架设计和制度规范,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设计有差异的保险费率和保险产品,从将林业碳汇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角度思考林业碳汇保险实施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广西3县7个村镇334户林农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对广西林农认知和参与林业科技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改革后的广西大多数林农拿到了林权证,80%以上的林农关注过乡政府或村委会承办的林业知识宣传栏,但仅有47.6%的林农在分到林地后接受过林业知识或技术培训,43.4%的林农接受过林业专家的林业科学技术指导;另外,通过林农林地拥有量与愿意参与林业科技服务活动的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林地较多的林农需要科技服务的意愿要强于林地较少的林农,林地越多的林农进行经营管理的活动就越多。由此可知,广西林农对于林业科技服务的认知和参与程度还不是很高,有待相关管理部门和研究学者进一步研究,找寻其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叶雪凌 《广东园林》2019,41(3):74-78
森林小镇的建设是新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居民的参与是森林小镇建设的关键要素。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切入点,将地方依恋纳入社会交换理论构建了居民支持度理论模型,以博罗县观音阁镇的215位居民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探究。结果显示:1)获益感知通过满意度对支持度具有间接驱动作用;2)成本感知对支持度不具有驱动作用;3)地方依恋通过支持态度间接驱动支持度。研究结果可为森林小镇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林农是补偿实施的主体,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持久性。安徽省集体林区承担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2003年开始实施森林生态补偿。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安徽省集体林区林农对森林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4个:林农对补偿额度的评价、林农家庭年林业收入、补偿是否改善林农生活水平以及没有补偿时林农生活水平变化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高林农参与意愿的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安徽省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市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我国碳市场建设实践过程中,林业碳汇项目国际国内2类市场共存在9种机制类型,国际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自愿碳标准(VCS)项目补偿交易和黄金标准(GS)项目,国内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GCF)自主开发项目、北京市核证减排量(BCER)项目、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PHCER)项目、福建省林业碳汇减排量(FFCER)项目和贵州省单株树碳汇扶贫项目,发挥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了碳市场交易产品,降低了排放企业减排成本,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行动,促进了林农就业增收和脱贫,拓展了林业生态补偿途径和形式,实现了碳汇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但也依然存在政策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自愿减排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项目产权不够明晰、项目开发交易流程复杂、碳汇交易品种和补偿机制相对单一、对林业碳汇交易认识不清、交易成本和风险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完善碳汇交易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自愿减排管理机制、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简化林业碳汇开发备案程序、建立林业碳汇多元化补偿和投入机制、加强对碳汇交易的培训和宣传、创新机制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风险、有序扩大林业碳汇市场需求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利用课题组2010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地区针对林农调研获得的数据,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加入影响林农采纳互联网的因素,组成研究林农互联网采纳的扩展技术接受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确定各因素对林农采纳互联网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接受模型适用于林农采纳互联网的影响因素研究,信任、社会影响以及感知支付能力这3个因素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着林农的互联网采纳意愿。  相似文献   

12.
运用 SWOT 分析方法,对韶关市集体林权改革后发展林业碳汇项目的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韶关市发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应对策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宣传力度;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韶关专项”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方法学;构建基于林农的林业碳汇市场管理机制;建立林业碳汇的保险保障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收益核算。  相似文献   

13.
林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参与机制的建立,是指允许那些与森林资源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人们进入到有关资源配置及成果分配的决策过程中,并逐步提高人们的参与过程或水平,使这些人成为林业持续发展活动的参加者、决策者、受益人。林农是参与机制的主体,授权是参与机制的首要条件,不断提高林农的参与水平是参与机制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林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参与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森林碳汇减排量是国家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作为森林碳汇项目的执行者和利益相关者,识别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内、外生因素对于项目的稳定推进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内、外生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内、外生因素,构建外生激励的"政策关注""项目补贴""榜样效应"和"增汇培训"4个维度以及价值认同的"林地价值最大化""碳汇产业认可"和"减缓气候变化"3个维度;基于全国首批开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浙江省遂昌县和景宁县,利用417份已参与首期碳汇项目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统计性描述定性分析了外生激励、价值认同与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关系;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外生激励、价值认同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以及价值认同的中介作用。【结果】交叉分析结果表明:外生激励、价值认同因素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有促进作用的比例均达到98%以上,不同的外生激励、价值认同因素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卡方检验,说明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外生激励中"政策关注"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农户持续参与意愿,"项目补贴""榜样效应""增汇培训"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持续参与具有正向影响; 2)价值认同中"减缓气候变化"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具有正向影响,"林地价值最大化""碳汇产业认可"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 3)外生激励对价值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认同在外生激励和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占比为25.99%。【结论】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是外生激励、内生价值认同各自作用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外生激励中的"政策关注""项目补贴""榜样效应""增汇培训"和价值认同中的"减缓气候变化"是影响农户持续参与的重要因素。外生激励对价值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认同在外生激励和农户持续参与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湿地公园水环境的保护与湿地公园高质量的发展息息相关。基于集体理性利他主义视角,将人际信任纳入规范激活理论构建了旅游者水环境保护行为概念模型,以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315位旅游者为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结果意识与责任归属通过道德义务间接驱动水环境保护行为;(2)人际信任通过水环境保护态度间接驱动水环境保护行为。因此,研究结论有利于补充水环境保护行为的理论成果,为引导湿地公园旅游者实施水环境保护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林业与生态》2016,(12):4-11
正林业碳汇是国际上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与直接减排相比,林业碳汇这种间接减排方式更有效、更持久。因而,积极发展林业碳汇产业意义重大且前景广阔。我国将于2017年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湖南是全国林业大省,林业碳汇资源丰富,湖南省林业厅已于2016年5月在湘西自治州龙山县启动碳汇工程试点工作。何谓"林业碳汇"?林业碳汇如何开发、怎样交易?湖南在林业碳汇开发方面进行得怎  相似文献   

17.
湿地公园开展环境教育是坚持资源保护、永续利用的重要环节。本文构建了环境知识、价值观、环境态度与环境教育效果的概念模型,以深圳华侨城湿地公园游客为样本检验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知识通过环境态度直接或间接驱动环境教育效果;生态价值观与利他价值观通过环境态度间接驱动环境教育效果,利己价值观对环境教育效果不具有驱动作用。因此,本文的结论对湿地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效果的优化与开展具有关键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军 《安徽林业》2015,(2):29-33
本文以森林保险及需求意愿等为理论基础,定性分析了农户对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以辽宁省本溪县2个乡6个村的60位农户为调查对象做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对本溪县林农森林保险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溪县林农家庭决策者的受教育程度、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对森林保险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拥有商品林对森林保险的需求呈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对森林保险的需求意愿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推动以林业碳汇为主的生态产品交易,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国内外林业碳汇交易的发展和现状,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创建的全球首个"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以及该体系科学规范、严格管控、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和交易模式;展示了在浙江临安开展的交易试点;阐述了通过碳汇交易帮助林改后林农巩固林改成果以及多渠道实现中国生态服务货币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西省20个县的调研和409份调查问卷整理,就林农林业生产要素稀缺性、林业经营风险状况、森林抵押货款需求意愿、森林资源保险意愿、法律咨询、科技服务、社会中介服务、林业产权交易机构需求等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表明,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或潜在需求总体旺盛,客观上要求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