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根据多年来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体验,对影响人工育雏成败的诸因素作一粗浅分析. 一、先天因素的影响: (一)不健康的种鸡群所产的蛋孵出的雏鸡,不仅雏鸡体弱多病,成活率低,生长发育也参差不齐,如某鸡场在1976年8-9月同品种不同品质种蛋孵出的雏鸡,在同等管理条件下。发育情况显然不同(表1)。表1 单位:克出壳体重 10日龄 20日龄 30日龄 34.8 52.7 129.0 150.3 37.1 73.0 175.0 270.0 (二)种蛋保存不妥、种蛋污染,种鸡营养缺乏(尤其是缺乏维生素),这样的种蛋孵出的雏鸡体质虚弱多病。  相似文献   

2.
种蛋储存时间较长会延长孵化时间,降低孵化率,影响雏鸡质量,降低雏鸡随后的生产性能,并增加出壳后的死亡率。除了改变储存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环境外,小头朝上储存以及在储存过程中进行翻蛋也是有效减少孵化率下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某种鸡场用父母代AA鸡种蛋孵出的几批雏鸡,其中一批4000多只雏鸡有600多只出现瘫脚及死雏。出壳雏鸡绒毛无光泽,肢体无力,步态不稳。有的后腿麻痹,趾爪卷曲,不能站立及行走。尤其是两脚呈强直性叉开,跗关节红肿,胚鸡破壳而难于出壳的亦多。造成出壳雏鸡瘫脚症的原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雏鸡的性别只有在出壳之后才能区分,在出壳之前,人们目前还无法准确地进行预测。但最近有人提出:种蛋长短径比例与雏鸡性别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他们认为长短径之比小于1.31时,鸡蛋呈倒三角形,孵出的鸡母雏占大多数;长短径之比大于1.36时,鸡蛋头尾难分,孵出的鸡大多为公雏。如果该理论成立,将会对养鸡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探讨种蛋长短径比例与雏鸡性别的关系,我们特做了如下试验。材料与方法1种蛋的来源与分组:选取我校家禽室七五攻关培育的豫州蛋鸡913商品代种蛋511枚,逐一测定其长短径,并根据长短径比例将其分为…  相似文献   

5.
1、在种蛋孵化时播放幼鸡出壳时鸣叫的声音,能使小鸡出壳整齐一致,提高孵化率。 2、雏鸡孵出后15小时内,在饮水中加入8%的庶糖溶液,能使其死亡率降低一半。 3、出壳后24小时内尚未开食时剪冠,不但能节省饲料,还能避免成年后的各种冠伤,母鸡开产后产蛋率也能有所提高。 4、雏鸡开食后3天,在饲料中添加0.04%  相似文献   

6.
不论是机械孵化,还是人工孵化,出雏后期都会有一小部分种蛋虽已啄壳,但就是孵出不来。这就需要有人将蛋壳轻轻剥开,帮助雏鸡出壳,即人工助产。现就人工助产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九点建议。 1.人上助产前应观察刚出壳的雏鸡蛋黄囊是否吸收良好,尿囊血管是否已完全萎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种蛋的质量,其中包含贮存时间,蛋重和蛋形等都对孵化率具有一定的影响,而雏鸡出壳重又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笔者为探讨上述因素对孵化率和雏鸡出壳重的影响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试验所用种蛋职自罗斯蛋鸡 D 系育种群1985年4月1日至4月20日连续收集20天种蛋,共300枚.对种蛋逐个编号、称重,用游标卡尺测量蛋宽和蛋  相似文献   

8.
<正> 雏鸡的出壳速度,是指雏鸡从啄壳到完全出壳所需要的时问。雏鸡的出壳时间,是指雏鸡出壳时的胚胎日龄。过去人们认为,雏鸡的出壳速度、出壳时间只受种蛋的来源,品质及孵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本次观察却表明,雏鸡的出壳速度与性别有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9.
我县某种鸡场在某次种蛋孵 化过程中,出现二照期(即19天落 盘时照蛋)死胚剧增,造成孵化率 大幅度下降,雏鸡质量受到影响, 经检测为种蛋在蛋库贮存中受到 霉菌污染所致。 发生情况:种蛋为艾维茵父母 代种鸡所产,由于鸡苗销售淡季, 种蛋贮存时间最长达13天,平均 贮存时间为7~8天,落盘时照蛋 死胚剧增到5%~7%。出壳的雏鸡 弱雏稍增,多患脐炎。  相似文献   

10.
雏鸡的出壳速度,即雏鸡啄破蛋壳开始至完全破壳出雏所需的时间。过去认为,雏鸡出壳的速度,只受种蛋品质、孵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本次观察初步证明:雏鸡的出壳速度,与雏鸡的性别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公雏的出壳速度快,母雏的出壳速度慢。  相似文献   

11.
亚油酸是鸡所必需的脂肪酸。雏鸡对亚油酸的需要量,明显地受从种蛋转入初生雏的亚油酸量的影响。根据 Hopkins 和 Nesheim 的研究,如果种蛋亚油酸含量低,孵出的雏鸡又喂含亚油酸很少的纯净饲粮,每日亚油酸的需要量可能要超过饲粮的1.4%;而从亚油酸含量为10~15%(蛋中的正常含量)的蛋孵出的雏鸡,喂饲代谢能约为3,100千卡/公斤的饲粮时,实际的亚油酸需要量估计是饲粮的1%。  相似文献   

12.
魏刚才  刘俊伟 《中国家禽》2003,25(16):13-13
1原因 1.1雏鸡质量差 入孵种蛋大小不一造成出壳雏鸡体重差异大,生长阶段分化明显;种鸡群或孵化场污染严重波及雏鸡,孵化不良,雏鸡出壳后管理不善,运输途中出汗等雏鸡应激;孵化场消毒不当,如用福尔马林熏蒸雏鸡出现呼吸道、消化道粘膜损伤和角膜炎、结膜炎.  相似文献   

13.
<正> 众所周知,种蛋的质量,其中包括贮存时间、蛋重和蛋形等都对孵化率具有一定的影响,而雏鸡出壳重又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笔者为探讨上述因素对孵化率和雏鸡出壳重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14.
孵化时光照可加速出雏,而不增加畸形和死亡率。孵化时光照肉用鸡种蛋(棕壳蛋)的胚胎较蛋用鸡种蛋(白壳蛋)的胚胎增重更快。反之,前者的分化速率较后者慢。大量研究表明,光照对青年母鸡的繁殖性能很重要。由于松果体在孵化时是具有活性的,会因受到光的刺激而使促卵泡激素提前分泌,以致孵出的鸡在以后产生较多的精子和卵子。试验系将肉用鸡种蛋和蛋用鸡种强光照孵化,对孵出的雏鸡和育成的公母鸡分开饲养,以观察雏鸡的生长速度、母鸡的繁殖性能和公鸡的精液。结果是:光照孵化缩短了孵化时间36~48小时;光照孵出的雏鸡,体格较大,增重效果在六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摸清雏鸡(出壳24小时至半斤重)的成活率及死亡原因,笔者于1989年9~10月,随同部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采取随机抽样,在全县14个乡(镇)中,调查了部分农户雏鸡死亡的情况,在调查的309户中,共孵出雏鸡623窝,出壳雏鸡7633羽,半斤以上成活数3956羽,占出壳雏鸡总数的51.8%。死亡雏鸡(半斤以下)3677羽,死亡率为48.2%,现将雏鸡死亡的原因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确定鸡的性别,一般待雏鸡出壳后才能区分。本试验试图在种蛋未孵化之前,找到判别雌雄的方法,以利入孵前能按性别挑选种蛋,按计划孵出公雏或母雏,不仅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并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提高经济效益。试验用我国培育的黄羽肉鸡种蛋和狄高鸡种蛋1050枚,分三批进行试验,试验期8个月。第一批和第二批用黄羽肉鸡种蛋各  相似文献   

17.
孵化场在种鸡场内处于关键地位,孵化率和孵出雏鸡的质量与其经济效益直接相关,但影响孵化率和孵出雏鸡的质量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种蛋质量、孵化设备、孵化技术、孵化场的建设及管理等,无论其中哪一项出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几十年里,商用孵化场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孵化率的最大化.然而,1日龄雏鸡的质量对家禽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和保持出壳雏鸡的质量,出壳后的环境条件与出壳前的环境条件同样重要.从出壳直到抵达养鸡场,雏鸡不能采食和饮水,这一阶段可能长达72h.之所有有这么长的时间,其理由是雏鸡出壳时间的差异、出壳期、加上雏鸡处理、暂存和运输到养鸡场所需的时间.众所周知,禁料和禁水对雏鸡质量是有害的.产生这一影响的一个原因是在无饮水供应时雏鸡会在此阶段出现脱水.失水过多引起的脱水可以通过测量体重损失来确定,它可提高雏鸡的死亡率,或对随后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种蛋的孵化过程中,人们不仅关心的是雏鸡数量和质量,而且更希望能够控制雏鸡性别,多孵出母雏,少孵出或不孵公雏,提高孵化场效益。本试验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对蛋重和雏鸡性比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影响雏鸡成活率的高低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所以,只有综合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收入。 一、种蛋的选择 种蛋的品质对雏鸡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为如果种蛋的品质较差,孵出的雏鸡就体质软弱,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不能较好地适应,采食和饮水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