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中蜂早春开繁时间的选择桂南地区2016年霜降时不寒冷,气温在25~32℃之间,小雪时气温在12~25℃。常年在10月下旬才进入秋季,2016年推迟到11月下旬。冬季时间很短。在这样温暖的天气里,蜂王是不会停产的。照此情况,我地中蜂早春开繁应在2017年元旦前后,因为冬季太暖和,估计会有倒春寒出现,思想上要有准备,做好蜂群的应对工作。二、蜜源情况春繁时,我地蜜源有九里香、茶花、三叶草、鸡肠草  相似文献   

2.
中蜂过箱季节的选择十分严格,尤其北方地区应只限于蜜源丰富时进行。在蜜源及气候不利的情况下,是否能过箱成功?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地气候特点,根据中蜂生物学特性,于1986年9日中下旬在麟游县崔木乡进行了中蜂秋季过箱,获得了成功。一、秋季过箱的优点1.陕西渭北地区秋高气爽,气温仍在10℃以上(9~10月),外界仍有野菊花等山花开放,蜂群每天可采进少量花粉,过箱后有利于蜂群及时清理和加固修补巢脾。2.秋季过箱巢内有一定量子脾,有利加强蜜蜂的恋巢性,防止飞逃,能吸引蜜蜂上脾护子。过箱后便于冬季管理,越冬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意蜂和中蜂,放蜂地点不同,冬季管理的方法是不同的。笔者自1972年至1982年饲养意蜂,蜂群每年都在东北半越冬,通常每年9月中旬蜜源结束,就把蜂群转移到火车站附近放蜂。蜂群留足饲料,不用喂蜂,不治螨,不扣王。蜂螨是秋季蜜源后期已治。蜂群也不用保温,到10月中旬,把多余巢脾抽出,做到蜂多于脾,半蜜脾放在中间,全蜜脾在旁边,这有利于蜜蜂结团。10月至12月,通常气温都在-16~-25℃,到12月下旬  相似文献   

4.
薛超雄 《蜜蜂杂志》2010,30(10):17-17
<正>桂南地区,春季气候温暖,最寒冷的1月平均气温也在15℃以上,蜜源很丰富,适合蜜蜂的繁殖,到3月上旬,意蜂群可以上继箱,中蜂群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5.
山区定地饲养中蜂,作好蜂群渡夏的管理工作,是取得蜂群高产稳产的关键。在湘西地区,中蜂的渡夏期长,自6月下旬至9月上旬约两个多月,而且历年都有严重的干旱出现,气温高、干燥、蜜源稀少,尤其在夏末秋初,蜜源几乎中断,给定地饲养的蜂场带来很大的困难。蜂群入夏以后,在初夏总是尽量贮备粉  相似文献   

6.
正桂南地区摇完了荔枝、龙眼蜜,中蜂就进入越夏期。有两种越夏方式:一是定地饲养;二是转地饲养。一、定地饲养要点要留足越夏蜜,因为时间长,从5月至9月。夏季天气炎热,气温有时高达37℃,蜂群要防暑降温。将蜂群转移到树荫下或搭棚遮荫,箱盖上用塑料泡沫盖上。夏季常刮南风或东南风,巢门应向南或东南,忌向西,避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9,(12):46-47
<正>当秋季最后一个蜜源流蜜期结束,接着就要进行适龄越冬蜂的培育、补喂,保证蜂群安全越冬的饲料糖。那么究竟什么时间喂?喂到什么程度为合适?怎么协调繁殖越冬蜂与饲料贮备之间的矛盾呢?以贵州大部分地区为例,蜂群在取完五倍子蜜一段时间后,大致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外界气温由高到低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加大,如果此后没有大的有效蜜源(如千里光、枇杷、野桂花等),即进入了蜂  相似文献   

8.
正养蜂人都想获得蜂产品的丰收,要达到这目的,必须要天气好、蜜源好、蜂群好,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笔者在桂南定地饲养中蜂,主要蜜源是荔枝、龙眼。2015年秋冬天气是这样:霜降时节不落霜,且气温很高,都在25℃以上。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天气都不很冷,气温一般在12~20℃,但常下雨。只在大寒时节的1月22~25日遭遇"凶猛"的寒潮袭击,平原地区的气温下降为2℃,高寒山区气温下降至-3℃。通过电话联系,我与高寒山区的何蜂友联系,他讲他的蜂箱盖上结冰约有1 cm厚,恐怕蜂  相似文献   

9.
黄国周 《蜜蜂杂志》2011,31(10):13-13
我地地处桂南地区,每年11月至来年2月份常有中蜂迁飞,给本地的中蜂爱好者带来诱捕的好机遇。但此时节气温多变,常在8~10℃,诱捕成功的蜂群多数为小蜂量(可以护3框GN框),如处置不当往往出现飞逃、冻死的现象。本人近几年常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置这些小蜂群(使用GN箱)。  相似文献   

10.
中蜂具有耐寒特点,冬季气温在7℃以上,外界有蜜源,就能繁殖和采集。冬季南方山区开花的蜜源植物甚多,有大面积的枇杷、冬桂花、野菊花等。组织中蜂到山区采冬蜜,是提高产蜜量,加速繁殖,保护蜂群安全越冬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南方秋繁的蜂群比在东北秋繁的蜂群复杂困难得多。东北秋繁蜜源一般有苕条、养麦、向日葵等,花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到10月份,气温下降,蜜蜂容易结团进入越冬期(实际10月至12月中旬仍属秋季),秋繁时间短,只要注意治螨,留足饲料,蜜蜂结团安静后,养蜂人员是很清闲的。  相似文献   

12.
郑大红 《蜜蜂杂志》2005,25(8):25-25
我地地处四川省川西北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我现居住地而言,年平均气温约12.5℃,最高气温35.4℃,最低气温-9.4℃;1月平均气温1.9℃,7月平均气温22℃;冰冻期上年11月至翌年2月,有霜期1个月左右,属寒温带高原型气候。根据观察,我地中蜂自然断子期一般在10月初,自然开产期在第二年3月初;根据群势的大小,时间上会有所不同。由于以上气候特点,中蜂在我地越冬是个难点,活框饲养更为困难。就此结合我对中蜂群的管理经验谈谈中蜂秋繁,望能给与我地气候条件相似地区的蜂友一点借鉴。1强群是秋繁的基础进入秋季,蜂群群势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  相似文献   

13.
蜜蜂秋繁     
<正>由于各地的气温和蜜源的差别,蜜蜂秋繁的时间是不同的。例如,在9月,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等省区,气温下降,通常在15~10℃以下,蜜源结束,蜜蜂停止采集活动,将要进入越冬状态,而在我桂南地区,气温常在25~30℃以上,速生桉、茶花、九里明、菜花正陆续开放,很适宜蜜蜂的秋繁。  相似文献   

14.
正在水泥楼顶养蜂越夏,如果管理不到家,是要失败的。笔者在桂南地区,水泥楼顶上饲养中蜂多年,有些体会,现提出来仅供蜂友参考。桂南地区夏季炎热,有时气温高达37℃,而水泥地板则高达40℃以上,要是直接把蜂群放在水泥地板上,又不遮阴,就会有大量蜜蜂在巢门扇风,蜜蜂不护脾,严重时蜂群飞逃。因此,要把蜂群摆放在隔热层上,上面盖凉棚遮阴,特别注意挡住西斜阳直  相似文献   

15.
正饲养蜜蜂,免不了受到病敌害的侵扰,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与防治经验,主要是加强对蜂群的管理,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如果防治主辅颠倒,蜂群就要遭到无可挽回的损失。笔者所属桂南地区,原来定地在荔枝果园、楼顶饲养中蜂。我地夏季天气炎热,有时候气温高达37℃,楼顶水泥地板气温达40℃以上,把蜂群摆放在隔热层上面,上边还搭遮阴棚,旁边栽种花草,否则在楼顶是不能养蜂的。  相似文献   

16.
闽西南是福建省饲养中蜂较多的地区之一。这里多山,气候温湿,蜜源植物种类繁多,生产潜力很大。中蜂新法饲养技术推广后,这里的中蜂生产虽然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夏、秋季的饲养技术不过关,因而造成中蜂群势小,产蜜量低,影响了生产的发展。据笔者调查和观察,本地区的中蜂夏、秋季没有管理好的主要原因是养蜂者没有根据中蜂的特点,按当地的地形、蜜源条件做  相似文献   

17.
薛超雄 《中国蜂业》2007,58(10):21-21
广西秋季蜜源有盐肤木、棉花、大叶桉、野菊花、茶、油茶、枇杷、鸭脚木等,对蜂群秋繁十分有利。一般9月中旬蜂群开始秋繁,饲养意蜂群的养蜂户要趁越夏度秋断子的有利时机彻底治螨,培养健康越冬蜂,为翌年打下良好基础;中蜂群要注意繁蜂,培育新王,更换老劣蜂王。  相似文献   

18.
1 中蜂应激性疾病发病条件中蜂应激性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对此,要予以高度重视。每当气温剧烈变化、频繁起伏时,最容易引起中蜂的冷应激反应或热应激反应。所以,在气候变化大的年份,气温大起大落的春、秋时节,早晨至午后气温差异达10℃以上时,好发应激性蜂病。蜜源状况对中蜂生活影响大。缺蜜时中蜂对蜜特别敏感。此时,蜜糖对中蜂的刺激容易起到应激原的作用。例如:作盗兴奋与被盗刺激,都会使蜜蜂应激性明显升高。因而,由被盗遭受的强烈刺激与持续作盗的高度兴奋,都容易引起蜂群的应激反应。在外界缺蜜时,饲养者常会给蜂群喂糖…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地域辽阔广大,各地的蜜蜂秋繁与越冬的时间是不同的。笔者从1972年开始饲养意蜂,大都是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秋繁与半越冬。一般从7月下旬至9月上旬,蜜蜂采椴树、苕条、草木樨、荞麦、向日葵等,9月上旬蜜源结束,9月中旬蜂群离开场地,到火车站附近半越冬。10月气温下降至0℃以下,蜜蜂结团,12月下旬蜂群南回。元旦前后进入春繁。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中蜂群势越来越小的原因有很多,不能怪罪于活框饲养。a. 中蜂的种性退化中蜂饲养一般是由几群或多群,经几年繁殖积累到几十群的,并且多为定地饲养,很少与外界进行蜂种的交换。中蜂繁殖实际上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闭锁繁育,由于近亲繁殖,其基因逐步纯合,种性包括蜂王产卵力、蜂群抗逆性等等严重退化。b. 蜜源老化或退化因过去的大量砍伐和农民种植习惯的改变,致使蜜源退化或老化,基本上由过去的大流蜜变为中流蜜,中流蜜变为小流蜜或不流蜜。蜜源是蜂群强盛之本,是蜂蜜丰收 之源,蜜源的改变就会导致蜂群的改变。c. 气温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