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区域比较优势的日益凸现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巨大差异,现行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为此,在分析现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建设用地边际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全国优化配置模型.基于比较优势原则,通过发达地区多占建设用地、落后地区多增加耕地保护的方式,对落后地区进行经济补偿,达到全国范围内的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2.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却仍未能控制住耕地的流失.区域耕地保护目标的合理选择是耕地保护政策能够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此,采用了AMIRA(1,1,1)和GM(1,1)、信息熵及多元回归等多种预测方法,以耕地资源贫乏的浙江省为例,从耕地生产粮食和提供农民收入的功能出发,确定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所需的区域耕地保护规模;对耕地减少和增加的途径分析,得出耕地的供给量,计算耕地供需平衡指数,得出以保证人们生存安全为2007-2020年浙江省的耕地保护目标.这一目标既能保证特殊时期的粮食安全问题,又能满足社会各业用地,实现了浙江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动因和影响程度,将耕地按质量变化原因划分为新增、减少、项目建设和渐变4种变化类型区进行分析,并用农用地分等因素法对郑州市耕地质量进行更新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在研究期内耕地质量略有上升,由于耕地数量减少,产能呈下降态势;不同类型耕地变化对区域耕地质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渐变>减少>新增>项目建设;郑州市通过新增耕地和项目建设能够维持区域耕地质量平衡,但是未能维持产能平衡。通过类型区分析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机理,能准确分析各类型区质量变化和整体质量变化的关系,也能够为管理者制定耕地质量与产能保护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两维图论的县域尺度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后备资源需在区域不同的资源条件与利用方向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差异化保护与开发管理,以发挥资金投入的最佳效益,实现开发区域的协调发展。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综合考虑耕地后备资源集聚条件、资源投入意愿和资源开发潜力,运用空间分析和两维图论算法进行县域尺度下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分区,确定不同的调控方向。分区结果表明:两维图论聚类法较好实现了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分区之间的独立性及分区内部一致性;将黑龙江省分为潜力开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利用管控和适度开发6个耕地后备资源利用类型区,针对不同利用类型实施差别化的保护与开发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基于耕地面积、质量和产能3个方面的耕地保护综合预警系统,对区域耕地综合保护状况进行临界警戒。采用负数原则方法划分警情阈值,建立多种模型分别计算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耕地质量和产能变化。研究发现,耕地面积与产能之间为正比关系,但耕地质量与产能及面积之间均非正比关系,与耕地质量相比,耕地产能更能体现区域耕地的健康状况;耕地质量建设可以在耕地面积无法平衡的情况下提升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耕地面积、质量与产能是耕地保护的不同方面,集合3者的耕地保护综合预警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耕地保护的效果;对耕地保护综合预警结果和原因的分析可以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此,耕地保护综合预警系统可以对区域耕地保护状况进行科学预警。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聚类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科学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区,以西藏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针对西藏特殊环境,提出基于自然和社会适宜性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乡镇为聚类单元,以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综合适宜性指数、集中连片指数以及增产潜力指数为变量,考虑空间近邻关系,采用基于图论的SKATER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结果显示:依据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西藏自治区耕地后备资源最适宜、中等适宜和勉强适宜的地块分别占全区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98%、49.09%、22.93%;根据开发组合模型,将具有耕地后备资源的乡镇分为3个组合,分别为近期重点开发、中期适度开发及后期开发区域。此分区结果保持了区块间的近邻关系及行政区界的完整性,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划提供借鉴,同时为发挥农业规模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姜雪洋 《湖南农机》2011,38(3):135-136
耕地占补平衡是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实施以来,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文章以通化县为例,介绍了通化县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保持和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采取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家土地局提出八项措施防止耕地流失。 一是抓紧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二是严格控制农业结构。要严格禁止在保护区内的耕种粮田中挖鱼塘、种果树、种桑造林等,把调整结构重点放在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三是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和开发区的占地规模。四是严格控制小城镇、乡镇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五是制止耕地抛荒现象。凡以各种名义圈而未用的耕地,没有办理手续的一律退回,交原农村承包者耕种;对已办理审批手续,近期占而不用的,应继续由集体安排农民种植;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六是通过深化土地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近年来城镇化背景下贵州省的耕地压力和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模型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贵州省2004~2013年的粮食生产变化、耕地压力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最近10年贵州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都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粮食生产与供给处于不安全状态,提高粮食生产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贵州省的耕地压力与粮食平衡系数二者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耕地压力的增大会以某种方式将其负的效应传导至粮食生产与供给平衡领域,从而影响到区域粮食安全。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规范土地用途、加强耕地保护,探索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道路,实行农业保护政策、稳定粮食价格、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以粮食安全为核心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等措施来缓解耕地压力、保障粮食生产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廖柳美 《河北农机》2023,(9):136-138
耕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我国基本生产资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双重促进作用。土地具有地域性、可塑性的特征,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对耕种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耕地资源的利用率。但是近年来耕地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农民耕地保护意识薄弱,结构调整不够规范,标准后续耕地资源严重匮乏,后续耕地保护监管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耕地保护工作。为此,本文从耕地保护体系、经济补偿机制、法律法规建设、生态退耕工作、耕地储备制度、耕地监管方式等方面对耕地保护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艳 《农业工程》2019,9(9):96-98
在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农村耕地流转是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也是实现耕地资源最优配置的客观要求,农村耕地流转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利润率,增加农民收益。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了我国耕地流转基本情况及现存问题,并对农村耕地流转模式的综合绩效进行比较研究,根据绩效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了几点提升耕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耕地数量的统计数据耕地、保护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基础,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机制在制约着变量的运动,使二者之间短期内的偏离不会太远,长期则会走向均衡;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耕地数量变化与是耕地保护政策的Granger原因,而耕地保护政策不是耕地数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表明,耕地数量变化对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为持续的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随着滞后期的加大而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强的惯性,主要受其自身以前水平的影响,因此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政策的促进作用不太显著。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因此,应制定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理论研究,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力度,这是解决耕地过快减少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耕地保护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切相关。为此.从耕地保护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出发,分析了耕地保护中的基本矛盾.并就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地开发和利用,能够直接影响到土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功能效果,充分有效地开展耕地资源保护方面的综合评价工作,能够有效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从土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综合性地评价耕地资源,以便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从耕地资源保护综合材料与方法入手,针对耕地资源保护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提出了一些推进耕地资源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的良好建议,为充分提升耕地资源的总体应用水平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嫄  甘露  贾雷 《湖南农机》2013,(3):164-166
耕地保护的落实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为了能够对耕地保护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文章从耕地保护的提出、目标、意义、主体、策略等方面来再次的认识耕地保护,耕地保护需要政府、农民以及其他非耕地使用者的共同参与,并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对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明确耕地产权的耕地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宜耕性评价的耕地利用效率分区与提升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宜耕性的基础上,为合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原阳县为例,综合考虑耕地利用效率与宜耕性评价结果,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分区,提出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结果表明:从耕地利用效率来看,原阳县耕地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其综合效率均值为0.837,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宜耕性评价结果来看,原阳县耕地的适宜宜耕区、基本适宜宜耕区、低适宜宜耕区、流域保护区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7.84%、41.36%、19.09%、1.71%,整体宜耕性较强。叠加组合耕地利用效率和宜耕性评价结果,将原阳县耕地利用效率分为保持区、提升区、调整区、保护区。从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角度考虑,结合差异化的整治措施,保持区宜耕性和耕地利用效率均较高,应以维持现有耕地利用效率、延伸耕地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重点;提升区宜耕性强、耕地利用效率较低,应通过规模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有效利用效率;调整区宜耕性差,不宜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应发展生态农业或设施水培农业,在提高耕地经济效益的同时,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保护区内耕地应逐步退出,充分发挥其湿地功能与生态功能。本研究可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耕地等别指数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在我国耕地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质量检验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了以耕地面积修正反距离权重矩阵的改进模型,并分别提取了改进模型和反距离模型的疑似异常值单元,得到了县域内所有耕地单元的自然等指数的标准差,选取大于增量空间自相关最大莫兰指数所对应的阈值距离为缓冲区半径,按照研究确定的县域耕地自然等指数疑似异常值判定与选取的标准,对疑似异常值单元与其缓冲区范围内耕地单元的自然等指数进行比较和判断,排除非确定异常值,得到确定异常值,并对最终结果进行了检验。以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为例,分析得到自然等指数的标准差为78,缓冲区距离为600 m,结果表明,判定与选取异常值的标准能准确提取确定异常值单元,排除大部分非确定异常值,且检验表明,提取确定异常值的精度较高;在相同阈值距离下,改进模型比反距离权重模型在提取确定异常值单元方面存在一定优势,说明面积和距离都是影响耕地质量相关性的重要指标。该方法可以为县域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数据检验提供参考,也为空间自相关分析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耕地资源危机及其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耕地问题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议题,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已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此,针对我国现阶段耕地资源发展变化态势进行了成因分析与总结;并对耕地流失问题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耕地非农化利用进行了主体行为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重庆都市圈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权重,对重庆都市圈2003-2007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都市圈耕地集约利用呈良好发展态势,但总体水平较低,且各区集约利用水平差异很大.根据集约利用水平分级标准,目前都市圈处于适度利用状态,未达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