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戏为六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论诗的一组绝句,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开创了我国诗论体系中以诗论诗的形式先河,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戏为六绝句》的具体分析,充分肯定了杜甫对庾信等的正确评价,最后指出“别裁伪体”“、转益多师”是杜甫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农村百事通》2009,(12):32-33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其《清平乐·六盘山》词中曾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激情绝句,而今现代版的"长缨缚苍龙",再次奏响了人类健康领域的绝响之曲。2009年10月20日,名列世界五大  相似文献   

3.
绝句     
老师:请你用“况且”一词造个句。学生:过年了,村里的戏台搭起来了,只听锣鼓“况且、况且”地敲起来。绝句@罗欣  相似文献   

4.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5,(2):297-299
我国文人自古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品茗时不仅咏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茶诗,而且题下了许多趣味盎然的茶联。茶联是我国楹联百花园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她既有清新秀美的绝句,也有蕴含哲理、妙趣横生的佳联。  相似文献   

5.
《静夜思》是一首千古传诵的五言绝句,这一绝句的英文译作已有十几种。怎样才能使英译文读者与中文读者在阅读原诗时有大致相同的感受,这是很有研究的必要的。文中就该诗的十四种英译文从标题、译者、用词、韵律和风格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与评论,以期进一步提高译文质量,不损害伟大作品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6.
一身皆宝话食莲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韩涛盛夏来临,荷香满地。当你漫步在荷花池畔,也许会想起许多赞美荷花的千古绝句。可是,你是否知道,荷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能做成人们喜爱的食品,此外还具有许多药用价值。荷,也称莲、芙蓉,属睡莲科植物,在我国长江、珠江流域种...  相似文献   

7.
诗十二首     
壬午冬 ,中韩茶文化交流于南昌 ,会后偕诸茶人游景德镇、婺源。盛会美景 ,得绝句十二首。  相似文献   

8.
茶趣拾零     
茶趣拾零安徽茶叶研究所王宏树女词人的茶趣她独特的丰貌才华,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谱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她留下的那些绝句佳章,脸炙人口,至今传诵不衰。尤其是她还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以饮茶猜书打赌的轶事趣闻,给人启迪,长人智慧。她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氏,生于...  相似文献   

9.
胡芹,属历代贡品,因盛产于胡襄而得名,而胡襄镇胡芹的正宗产地是在胡芹村,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相传,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后,胡人把胡芹送到汴京,得到他的赞赏。故作为贡品延续至明、清,传有“喜迎车马临门第,胡芹贡酒宴嘉宾”之绝句。1958年曾进京中南海为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品尝。1985年以来,先后多次在北京全国农业博览会上展出。胡芹之所以能流传千年,驰名中外,是因为这个地方有特殊的沃土和水质,有逐年提纯、复壮的优化良种和栽培技术。为了生产发展特色农业,扩大规划,胡芹村党支部、村委会请河南省商丘市规划院的赵永新为他们作了产业发展规划。本刊刊登这个村的产业发展规划,旨在抛砖引玉,启发、帮助村委主任们依据各村的优势和市场需求,制定出既符合本地实际,又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来,并在全国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实用科技》2021,(1):90-91
紫薇,是炎炎夏日里一束沁人心脾的清凉之花,耀眼如云霞;是唐诗宋词中一首传唱千古的惊艳绝句,恬淡如静女;是雅俗共赏的经典话题,柔情似水,幽姿曼妙;是楚楚动人的邻家小妹,长发飘飘,婉约贤淑……既然紫薇如此美妙,那就闲话少叙,为大家呈上一篇《七绝·紫薇》:昨日群芳卸盛装,春风不再送花香。紫薇绽放红白紫,绿夏倏忽泛异光。  相似文献   

11.
东晋陶渊明打破了诗坛的沉寂 ,“独起众类”地以自觉的创作意识及创作成果而声名于后 ,在诗歌艺术的长河中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诗文领域 ,实现了他的“以诗文传世”的创作理想。《陶渊明集》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专集。  相似文献   

12.
《明诗话》传本罕见,甚为宝贵。辑本采辑诗家130余条。所录诗作有的是苏之琨在游历探访中随手采集而得的,为诗人遗落乡间郊野之作,所以苏氏有拾遗补缺之功。苏氏录诗崇尚高格,钟爱淡雅,倡导“性情”,重视“意似”,对“雅”、“郑”诗风演变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明诗话》也有明显缺陷,诗歌理论探究不深,所录诗歌涉及面比较窄,还有徇私之嫌。  相似文献   

13.
谢灵运的创作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在谢灵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中,时时可见儒学思想的牵绊。在门阀世家出身的谢灵运身上可以看到传统文人的那种儒学人格,在其诗文作品中时时可见儒家的经文典故,而儒家的情性观、山水观更是支撑起了其诗文独特的审美意境。具备儒学人格的他精通儒家经典,诗文隶事用典和山水意象的选用也都浸透着儒学色彩,而儒学情性观和山水观更是与其诗文审美意境的建构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旧学修养,而且还接受了西方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他将新旧、中西思想与研究方法相融合,运用于众多学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人间词话》是王国维进行词体研究的代表作,他的治学思想与方法在该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张耒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诗歌创作的成就闻名于世,其杂诗数量约有四百首。张耒杂诗创作数量多,是受当时社会背景和个人诗歌主张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在新旧党争中的坎坷经历;二是他的反对片面追求声律之奇,发乎自然,出乎精诚的诗歌创作主张;三是其诗歌创作远师汉唐,近师都官、苏门。  相似文献   

16.
牛僧孺是中晚唐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现存政论文、碑志文、寓言、诗歌、传奇等。政论文宣扬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结构缜密,富有思辨色彩;寓言注重事物的细致描摹和寓意的自然生发,庄谐兼有、寓意深刻;碑志文奇偶交错、古雅简练,但是,这些作品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牛僧孺的散文作品,综述他在党争活动之外的古文观点、散文创作活动,尤其与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密切关系,由此评价他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倪瓒身处元末,散尽家财,隐迹山水,交游甚广,以写诗、作画以自娱。倪瓒之画,不求形似,简笔率略而成,自得天真逸趣,形成简远空疏之境。倪瓒之诗,不事雕琢,遇事感兴,得乎性情之正,有冲淡萧散之风。作为画家兼诗人,倪瓒打破了画与诗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其诗画艺术风格的互通。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在宋初诗坛模仿唐人风气盛行之时,从微观创作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意新语工"的诗学观点,他注重诗歌艺术的创新,在选材、立意和构思等方面讲究匠心独运,对唐诗权威表现出一种挑战姿态,并创作出许多超越唐诗并独具风格的诗歌。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20年代,胡先骕在《学衡》发表多篇关于清代诗词集的评论。他独具慧眼,对赵熙、阮大铖、刘光第等人的研究,皆有开山奠基之功,后世研究多以此为基础,可谓是晚清诗歌研究的拓荒者。在这些文章中,胡先骕强调道德节制、中庸等思想,反对白话文运动,体现了他保守主义的文化观。也正由于胡先骕的文化立场及其他复杂原因,导致其诗歌研究的开拓之功,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对句”在英国诗歌中大量出现,创始人是十四世纪诗人杰弗里·乔叟。他用其体写成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流传了几个世纪。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对此种涛体发扬光大,写成巨著备受欢迎,影响深远。十四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大多采用这种诗体。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结束句,以及在伊丽莎白和詹姆士一世时期的戏剧中的台词也是以对句来收尾的。我国诗歌翻译家黄果圻,范守义等擅长把“对句”的英诗译成对等的“双行韵”汉诗;而把中国古典诗词译成“对句”亚历山大体的英诗最受中外译界赏识和大众喜爱的翻译家是许渊冲。通过学习英诗的“对句”,能使我们读懂英美文学优秀诗人的作品,同时能使我们在欣赏古典英国诗歌、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文学思想的同时,掌握好诗歌翻译技巧,向著名翻译家们学习,把我国古今文学成就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