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80年代中期,中国掀起了一股“寻根”文学的潮流,在当时它已经引起了相当多的讨论。韩少功作为这一潮流的先锋,也有他的创作实践。时值今日,再谈“寻根”文学这一话题似乎已显多余,但在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这一问题上,仍然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问题是中国文学创作者的困惑,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坚守我们的文化,不能忘记文化之“根”的保存,也要把目光放在远处,以保持和更新古老的东方文明。  相似文献   

2.
台湾寻根文学分别于1940年代、1950-60年代、1960-70年代三度勃兴,因历史激发力的不同在文化心灵诉求上各有侧重。从文化心理层面整体审视,上述台湾寻根文学的三度勃兴与台湾人内在主体的二元分裂密切相关:首度勃兴源自台湾人与日本人之间的主体分裂,再度勃兴源自台湾人与大陆人之间的主体分裂,三度勃兴源自台湾人与西方人之间的主体分裂。三度勃兴的二元分裂虽各有不同但皆导致台湾人无根的失落,这正是寻根的前提。三度勃兴显示出台湾人对于母体文化身份认同的强烈渴求,对于走向现代而不自我迷失的精神寻寄。  相似文献   

3.
杨彦 《河南农业》2012,(2):62+64
沈从文是中国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清新、朴实、自然.特别是关于湘西乡村风情的小说,以表现人性为中心,传递出作者原始古朴的人生审美理想.对善良淳朴的民风民情等人性美的讴歌、对美的刻意追求和作品中展现出的浪漫色彩是沈从文乡土小说中重点表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海莲的小说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但其笔下人物毕竟生活在男权社会中,摆脱不了菲勒斯文化的影响,作品又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男权思想。文中以《空心梦》为例,从女性经济自立、女性走向社会、女性观念转变、男性理解女性等方面分析了海莲小说中体现的女性意识;从女性依附男性、女性诱惑男性、男子中心思想、推崇男权观念等方面阐述了海莲小说中体现的男权思想;指出了女性解放应注重自身精神的解放,女性解放应走向双性和谐。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和艺术传统的国家,一直以来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述自己,二十世纪美国华人作家在有关中国自身的文学创作中,通过独特的见解刻画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形象体系。在美国华人的文学创作中始终流露着浓厚的家国关怀,体现了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美华作家们在特殊文化境遇中做出的文化选择。本文主要以谭恩美的小说为切入点,阐释了小说复杂而丰富的内涵,对美华作家们的生存状况与他们想象中的世界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睡美人》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写于川端康成晚年的小说具有很大的荒诞性,其寓意也相当深刻。作为日本较早接触西方文学,并将其运用到小说创作的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俨然是一位先锋作家。这部小说,他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技巧表现出一种复杂的病态的美学韵味。  相似文献   

7.
茶图腾的证明:中国茶文化萌生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图腾,作为人类原始时期所发生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自十八世纪末受人关注以来,现已进人了广泛的研究阶段。诚如研究者所指出的:“系统研究图腾文化体系,探讨图腾文化发展规律,阐明图腾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关系,对文化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这一重要意义,正在于通过对图腾意义及其文化背景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可以揭示出图腾文化的自身面貌及文化内涵,从而更进一步揭示出许多假借助于文献资料、考古学发现已无力予以证明的,一直是研究空缺的远古时代的历史面目真相。图腾研究的成果表明:许多原始文化都萌…  相似文献   

8.
戴维.洛奇( David Lodge) 的小说《 换位》从文学视野反观美国60 年代声势浩大的反正统文化运动。该运动反叛权威、颠覆经典、动摇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精神在小说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皆有所体现。同时, 小说对其所推崇的吸毒、性革命及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了嘲讽和不屑。  相似文献   

9.
《侏儒小查赫斯》是德国作家霍夫曼的融趣味性与叙事性为一体的怪诞风格小说。小说运用怪诞文学的特征和手法,把小查赫斯的丑陋写到极致的同时又将完美描写得无以复加,形成强烈的戏剧效果,讽刺和幽默是其怪诞审美功能的表现。小说在怪诞风格下,仍有诸多写实主义元素。叙述背景以当时社会为参照,叙述情节以现实背景为依托,叙述基调建立在写实主义之上,揭露查赫斯丑恶本质亦反映出现实社会的丑陋,符合逻辑和当下社会现状。表现手法上现实与虚构相分离,与当下社会环境相关;写实与怪诞相促进,用怪诞的手法来震撼读者的内心,以引起反思。怪诞和写实的两种文学表现手法最终殊途同归,共为表现小说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0.
白先勇认为,“从屈原《离骚》到杜甫《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出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本文试从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与杜甫《秋兴八首》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对照入手,说明杜甫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融合共性与个性的思想观念与独特的物化形象的完美结合,是郭沫若小说诗意观念的体现;建立于作家主体的心灵意象与形体化、物态化的形象客体之间的对应构成了郭沫若小说的深层结构。从诗意观念和深层结构入手探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为我们从一个侧面解读和把握其小说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2.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人物,作为犹太人,他们很有教养,并且对生活十分敏感,他们感到,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他们是精神的孤独者,同时也是受虐者和绝望者。本文正是从心理和文化层面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在木质上探寻美国犹太人寻找自我木质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3.
老舍在小说中描述了大量的个体悲剧, 其悲剧主体大多数是一些弱小人物, 他们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两难的境地。老舍通过描写他们在困境中的无尽挣扎, 展示了现代社会生存性的悲哀。同时, 老舍也指出,这样的生存困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困境, 悲剧的根源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交战。这体现了老舍对人的命运的执著关注, 揭示了 20 世纪中国人囿于文化中挣脱不了的悲哀。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的母亲大多是有悖于伦理常识的形象,她们构成张爱玲式的"巫母群像",这种母亲形象表现出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批判。此倾向的形成,与张爱玲对其母亲的情绪记忆密切相关。同时,张爱玲对母性的批判也暗含着她对女性及人性层面的理性思考与感性期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认为契诃夫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艺术技巧,与他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类理想的严肃思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具体指出契诃夫对中国新文学作家的影响。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契诃夫的小说与戏剧创作在中国具有着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一生是求真务实的一生,他的务实观是指我们实际工作的重要方法论。邓小平毕生反对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并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指出了务什么实和怎样务实,本文主要从这两方面探讨邓小平的务实观。  相似文献   

17.
土家著名史诗<摆手歌>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根据族源、迁徒、民族英雄以及"蛮夷"文化之荟萃的探索,论述其民族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创作与傩文化关系密切,在多方面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傩祭仪式和傩戏是沈从文创作表现的重要内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表现为塑造神巫形象、写信仰傩神的俗民、给人物取有“傩”字的姓名以及采用与傩相关的语汇写人物。沈从文创作的情节设置、神秘风格与小说的尚“三”特征也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物塑造、文化修养、语言风格及创作心态四方面对金庸小说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求真、以现代的观点诊释历史、对传统的白话文加以发展及将自由写作的精神与严肃的态度相结合是金庸小说沟通雅俗、超越古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繁荣与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的背景息息相关。唐浩明的历史小说三部曲首先体现了作者反思历史、关注现实的人文情怀 ;其次 ,作家追求的是一种深层的“对话结构” ,经历了叙事上的传奇到反传奇的变化。最后 ,我们以理想的历史小说作为参照 ,一起来探讨唐浩明历史小说创作的成败得失 ,旨在推动历史小说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