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冯亚文 《甘肃农业》2004,3(10):81-83
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确立了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勾勒出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思想 ,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基本格局 ,探索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战略步骤。为后人继续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195 6年 ,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年份。这一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着我国已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开始了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 ,毛泽东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引下 ,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努力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构成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极具亮点的内容。现在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认真研究和总结毛泽东的这些思想 ,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围绕着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即什么是社会主义 ?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具有奠基性的贡献。(1)毛泽东同志亲自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的客观可能性;(2)毛泽东同志积极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方法基础;(3)毛泽东同志率领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前提;(4)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5.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的理论探索195 6年起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时 ,苏联的道路暴露了不少弊端。中国领导人面临的迫切问题 ,是如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一个成果。讲话的核心是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 ,总结建国初期的建设经验 ,从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中概括出十大关系 ,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实际出发 ,开创了通过农…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关于在中国怎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在经济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思想,主要包括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分析和认识,把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以苏为鉴,走自己的工业道路、利用商品生产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依靠群众,以自力更生为主等观点。这些观点不仅在当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阶段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观左继亮1956年的中共“八大”前后,我国社会面临即将开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局面.此时的毛泽东同志从刚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我国社会实际出发,着眼于新社会的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过许多有独创性的见解。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根本任务、经济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等方面的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对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有益思考 ,提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强调要重视科学技术、尊重知识和人才。这些对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王国柱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结晶,是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德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社会主义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角度历史地分析了毛泽东关于德育的功能、内容和方法等思想内涵,指出在新形势下分析和回顾毛泽东德育思想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从时代发展、现实国情和党建的高度,提出了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指出,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实践基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发展、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忱一理论和实践基础,是从本质和整体上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人民代表”通称“人大代表”,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石和组成细胞,是实现伙民当家作主和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在人大工作中,特别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制度建设中,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新时期所面临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开创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提出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体系,为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及其丰富性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阐述了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主要矛盾学说、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性质特点、解决的方法及三个层次矛盾的相互关系。毛泽东抓住了社会主义辩证法的逻辑起点—社会基本矛盾,围绕这一核心矛盾学说,层层揭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指出:青年教育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青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I青年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青年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年教育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把青年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青年教育的主要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仍是青年教育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本,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的光辉论断,体现了他们对以人民为本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粹主义是1 9世纪中叶产生于俄国的一种代表农民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2 0世纪初叶传入我国后,不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对探索这条道路的先驱—毛泽东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就毛泽东一生中对待民粹主义的心路历程作了简要述评,认为他不是民粹主义者,而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理论是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马列主义经济理论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宝库。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从中吸取经济教训和有益启示,对于当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兰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闻理论的创新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新闻传媒传播先进文化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新闻事业渐进发展的结果。传播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新闻传媒业木身的繁荣创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必要保证,其关键是发展,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