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及文本范畴理论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它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标题作为一部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时,如果灵活应用了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特别是语义翻译/交际翻译,译文标题一定会贴切、生动、突出,更好地发挥其吸引目标群体的功能。本文以四类典型标题的翻译为例,通过不同案例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纽马克翻译理论在标题翻译中的功用和妙用。  相似文献   

2.
从与日俱增的汉英语言及文化趋同现象出发,分析了翻译与趋同的关系,重点从译者应运用的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2个方面进行英汉互译策略探讨,建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翻译目的、读者接受心理与特定语境,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使翻译与趋同相辅相成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从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的效果入手,系统论述了二者在英汉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阐明了翻译中不应片面地褒贬其中任何一种,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才能达到信、达、雅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真实性是翻译的首要原则,翻译的艺术性是翻译的重要原则。翻译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一种好的翻译必须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商务英语翻译一直以来都着重于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讨论,商务英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文章从功能翻译理论和关联理论出发,分析这两种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来探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翻译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汉英语言中,数字俯拾即是。本文从精确与模糊的角度出发,阐述数字一到十的应用、辨别及其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和翻译方法,旨在唤起译者对其它数字的关注。同时,其中的原则和翻译方法对其它数字的翻译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儒林外史》的翻译的 探讨,总结出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词义的翻译又是翻译之根本,且往往颇费心力。译准词义,必须明确概念,关键在于译者的知识、慎思和负责。本文以Of marriage and sidle life(《论结婚与独身》)的中译本为例,分析了一些错误,旨在与大享一道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广告翻译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投消费者之所好,供消费者之所需,以打动他们的心比,促其购买行动,这是商业广告的惟一目的,也是广告翻译的惟一目的。本文从目的的性理论(skoposthories)和功能对待9dynamic equivalence)的角度看具有跨文化交际功能的广告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扮着实现原广泛广告目的的翻译角色。广告翻译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翻译,更重要的是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10.
浅谈跨世纪农业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信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出发点,论述科技翻译传递信息和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性。指出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剧增和我国农业科技翻译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不能忽视培养多学科专业和不同语种的跨世纪翻译人才的工作。根据我国现有农业科技翻译人才的来源和知识结构,结合国情,提出普及与提高两个层次培养翻译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方面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 强调在农业英语翻译时,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注意这些差异对农业英语翻译的影响,避免误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举例对亲属称谓词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的语义和语用的比较,说明在汉英两种文化中的亲属称谓词存在词汇空缺和语义空缺现象,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亲属称谓词的跨中西的文化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76-8080
论文摘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迅速传递有关学科论文的最新动态。通过阅读摘要,读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论文的内容、目的、结论等,从而判断论文的可读性、趣味性以及学术价值。在国内经济类学术期刊上,中文摘要的英译出现了诸多问题,尚未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问题原因何在?有无良策?通过几篇经济论文英文摘要的问题实证分析,笔者提出了中文经济类摘要英译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汉译英中究竟如何选择直译与意译,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对比和解析,领会意译在现实生活表达中的妙用,同时也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和研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农业交流的日益发展,农业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在日益提高.英语摘要作为论文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需要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保证翻译的质量.分析了农业科技论文英语摘要翻译的特点和技巧,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翻译工作者应注重译文读者对象、英汉双语在词汇联想意义方面的对等和在句武结构特征方面的区别以及语篇分析对翻译的作用等,从而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外翻译界对诗歌的探讨较多,争论的焦点在其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上。本文通过对苏轼《水调歌头》的三个英译本的比较,认为这三个英译本均存在一些问题。诗歌翻译中总会有得有失,不可能十全十美,可谓译诗难全。  相似文献   

18.
田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35-22837,22880
运用实例分析了汉语成语在科技论文翻译中的运用情况,指出:科技英语原文已经使用成语或习惯用语时,科技翻译中应该尽量运用在意义和用法上基本对应的汉语成语,以实现习语美学价值的转移;科技英语原文并未使用成语,但是原句中的某个单词、词组或分局在意义上与汉语中的某个成语基本对应时,科技翻译中可以运用汉语成语,使译文简约、精炼;科技英语原文并没有接近汉语成语的语句的直接表达时,在原文的字面意思外,加以修饰,使意思完整,更易于理解,此时运用汉语成语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科技英语原文某些含义用其他字眼难以准确表达时,科技翻译中可以运用成语,使译文更加准确贴切、生动传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提出了汉语成语在科技论文翻译中运用时需注意的问题:要准确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审慎选用与原文含义契合的成语,切忌不求甚解,望文生义;要根据情况适当变通,增强语言效果;要考虑文体风格的协调性,使译文既得体、地道,又能体现出科技英语简约的美感;另外,在科技翻译中运用汉语成语时,不宜使用民族色彩过浓的以及陈腐冷僻、艰深古奥的汉语成语,以免破坏原作的意蕴和形象,使译文读者产生误解。认为科技论文译文中恰当运用成语是达到“信、达、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由于汉诗悠久的传统,导致汉诗独特的意象系统,具体表现在汉诗意象的象征义方面,并不同于英诗的意象系统。因此,汉诗意象的英译,应该采取以意为主、以意为先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对于名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联想义;对于动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精确到位。译诗应避免浅层理解之上的浅层之译,并努力做到深层理解之上的深层之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