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引进5个国外优良肉用公羊为父本,以当地蒙古杂种羊为母本进行二元经济杂交,研究增重及产肉性能.结果:多赛特♂×蒙古杂种羊♀、特克赛尔♂×蒙古杂种羊♀及杜泊♂×蒙古杂种羊♀F1代哺乳期日增重较高;德美♂×蒙古杂种羊♀F1代断乳日增重、屠宰前体重较高;德美♂×蒙古杂种羊♀、多赛特♂×蒙古杂种羊♀及杜泊♂×蒙古杂种羊♀F1代胴体重、屠宰率及净肉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用优质鸡专门化品系S3系与S09系进行正反交,组成包括亲本在内的4个组合:S3♂×S3♀、S09♂×S09♀、S3♂×S09♀和S09♂×S3♀,观测亲本及其杂交组合F1代0~12周龄体重、饲料转化比、12周龄末成活率、屠宰性能及其杂种优势率,以此探究S3系与S09系正反交组合F1代在生长发育及屠宰性能等方面的杂种优势,为筛选更加适宜市场推广的优质黄羽肉鸡商品代配套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正反交F1代S3♂×S09♀和S09♂×S3♀组公母鸡与两亲本组合相比,在体重、饲料转化比、成活率和屠宰性能上差异显著(P0.05);S09×S3组3周龄后体重、饲料转化比(3.11∶1和3.18∶1)和成活率(98.1%和96.7%)的杂种优势率显著高于S3×S09组(P0.05),而S3×S09组屠宰率(89.97%和87.76%)、半净膛率(82.83%和80.87%)和全净膛率(67.83%和65.51%)的杂种优势率显著高于S09×S3组(P0.05)。  相似文献   

3.
选择8~10月龄的关岭牛、西×关杂交牛(西门塔尔牛♂×关岭牛♀)、安×关杂交牛(红安格斯牛♂×关岭牛♀)、利×关杂交牛(利木赞牛♂×关岭牛♀)各8头,进行育肥生产雪花牛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西×关杂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值、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最高,依次为利×关杂、安×关杂、关岭牛;西×关杂组、利×关杂组、安×关杂组的宰前活重、眼肌面积和高档肉块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关岭牛组(P〈0.01);关岭牛组和安X关杂组的肌内雪花状脂肪含量均为3级,优于西×关杂组和利×关杂组;综合评价关岭牛组和安×关杂组的胴体等级均为3A级,西×关杂和利×关杂的胴体等级均为2A级。结果显示,关岭牛虽然产肉性能不高,但机体内并不缺少优秀的遗传基因,具备选育成优质高产肉牛品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设计,设3个处理(空白对照组、添加50 g组、100 g组),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用自行研制的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速肥绿药"对西♂×西杂♀1代肉牛架子牛进行了育肥及屠宰试验。结果表明,3组间初始重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50 g组和100 g组末重(宰前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 g组胴体重、屠宰率、日增重分别为402.67kg、59.28%、1.75 kg/d,后2项指标均较50 g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肉牛产肉性能的重要方式,而杂交组合筛选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环节。[方法]本试验选择10-12月龄利杂牛(利木辛♂×秦川牛♀)、西杂牛(西门塔尔♂×秦川牛♀)、南杂牛(南德温♂×秦川牛♀)、秦川牛和秦杂牛(秦川牛♂×本地牛♀)5组共26头牛集中肥育12个月后屠宰,比较分析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生长速度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利杂牛和西杂牛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76Kg和0.78Kg,高于其它杂种牛和秦川牛但无显著差异(P0.05)。利杂牛育肥12个月后体高和体斜长显著高于西杂牛,腿臀围显著高于秦川牛(P0.05)。利杂牛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61.1%和44.4%,在5组肥育牛中最高。秦杂牛骨肉比显著低于利杂和南杂牛,南杂牛胴体产肉率显著低于秦川牛(P0.05)。5组杂种肉牛胴体产出的高档肉比例无显著差异,而利杂牛、西杂牛优质肉比例最高且显著高于秦杂牛。[结论]综合分析表明,利木辛为父本、秦川牛为母本的利杂牛产肉性能相对最好,可作为较优杂交组合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欧洲肉鸽Ⅱ系、白卡奴鸽、欧洲肉鸽Ⅱ系♂×白卡奴♀杂交F1代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8日龄乳鸽各40只进行体尺及屠宰测定,探讨F1代获得杂交优势情况。结果显示,F1代体斜长、龙骨长、胸宽均显著高于母本水平(P0.05),胫长显著低于两亲本水平(P0.05),胫围超过了两亲本水平,与母本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F1代的体斜长、龙骨长、胫围存在杂交优势率,分别为3.17、4.60和9.24;F1代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胸肌重、腿肌重、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显著高于母本水平(P0.05),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父本水平(P0.05),F1代的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存在杂交优势率,分别为0.36、0.41、4.66和4.75。综上所述,F1代鸽体型较大,杂交后肉用性能得到提升,欧洲肉鸽Ⅱ系♂×白卡奴♀杂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益扬1号”两个专门化品系(H1♂×H1♀、H2♂×H2♀)及其杂交后代(H1♂×H2♀)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试验采用1日龄“益扬1号”两个专门化品系及其杂交后代各110只进行地面平养,记录生长性能,7周龄进行屠宰与肉品质测定。结果显示:7周龄时,H1♂×H2♀组体重低于H1♂×H1♀组,高于H2♂×H2♀组(P<0.05)。H1♂×H2♀组除胸深外,各项体尺指标均显著高于H2♂×H2♀组(P<0.05)。H1♂×H2♀组的腿比率、瘦肉率、腿肌率和胸肌率显著高于H1♂×H1♀和H2♂×H2♀组(P<0.05),屠宰率、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显著低于H1♂×H1♀和H2♂×H2♀组(P<0.05)。H1♂×H2♀组胸肌肉色a*显著高于H1♂×H1♀和H2♂×H2♀组(P<0.05),腿肌肉色b*低于H1♂×H1♀和H2♂×H2♀组(P<0.05)。H1♂×H2♀组剪切力显著低于H1♂×H1♀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H2♂×H2♀组(P<0.05)。H1♂×H2♀组胸肌蛋白质含量和腿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H1♂×H1♀和H2...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5):70-72
为了加强浦东白猪的开发和利用,结合杂种优势预测,我们选择♂杜×♀长浦(♂D×♀LP,DLP)、♂大×♀长浦(♂Y×♀LP,YLP)、♂浦×♀长大(♂P×♀LY,PLY)三元杂交模式以及浦东白猪纯繁(♂P×♀P,PP)和二元杂交模式的♂长×♀大(♂L×♀Y,LY)作为试验杂交组合,分别测定了各组合的繁殖性能和育肥性能。结果显示:♂D×♀LP、♂Y×♀LP、♂P×♀LY之间母本的总产仔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P×♀P(P0.05);♂Y×♀LP的母本产活仔数最高,♂P×♀LY的次之,且均显著高于♂P×♀P(P0.05);PLY初生个体重显著高于DLP(P0.05);同时PLY商品猪达40 kg、60 kg、95 kg时的日龄最短,与DLP、PP显著差异(P0.05);PLY在日增重上与DLP、YLP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PLY料重比最高。综合来看,♂D×♀LP、♂Y×♀LP、♂P×♀LY均可作为配套杂交组合,但♂P×♀LY可能更加值得推崇。研究结果为浦东白猪的杂交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黑头萨福克羊与吐鲁番黑羊杂交F1代(简称萨吐F1代)的生产性能,试验选择出生日期相近的102只黑头萨福克羊♂×吐鲁番羊♀杂交1代为萨吐F1代组,106只吐鲁番黑羊♂×吐鲁番黑羊♀纯繁1代为吐鲁番黑羊组,测定二组羔羊在0,30,60,90,120,150,180日龄的活体重,与0,90,180日龄的体尺指标,饲养至180日龄时选取4只羔羊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指标,并对两组羔羊的活体重、体尺和屠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萨吐F1代公、母羔羊0日龄与30日龄活体重均显著高于吐鲁番黑羊组(P0.05),60,90,120,150,180日龄均极显著高于吐鲁番黑羊组(P0.01);萨吐F1代组0日龄体高与体长均显著高于吐鲁番黑羊组(P0.05),胸围与管围均极显著高于吐鲁番黑羊组(P0.01),90日龄与180日龄体高、体长、胸围与管围极显著高于吐鲁番黑羊组(P0.01);萨吐F1代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去尾脂屠宰率、去尾脂净肉率与去尾脂肉骨比均极显著高于吐鲁番黑羊组(P0.01),骨重、肉骨比、净肉率显著高于吐鲁番黑羊组(P0.05),且尾脂率由原来的11.30%减少到3.00%,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萨吐F1代与吐鲁番黑羊相比,萨吐F1代生长速度更快、产肉性能更好,尾脂更少,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杂交改良对肉驴生产和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三粉驴、乌头驴、广陵驴3种品种驴,拟以三粉驴♂×乌头驴♀、乌头驴♂×三粉驴♀、三粉驴♂×广陵驴♀为研究对象,共组建了3个杂交组合与1个纯合组合三粉驴♂×三粉驴♀,分别对3组杂交组合所产杂交后代进行生长发育性状测定(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并与纯合三粉驴♂×三粉驴♀后代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比对。实验选取16月龄杂交组合后代的公驴进行屠宰实验,检测其屠宰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根据驴杂交组合后代的生长性状和屠宰性能综合分析,筛选出最优的杂交组合为乌头驴♂×三粉驴♀。本研究筛选出的最优杂交组合通过快速杂交扩繁可用于实际应用中,为建立肉驴快速产业化和快速育肥提供基础,为三粉驴进行快速育肥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柯尔克孜羊♂×湖羊♀杂交F1代(简称柯湖杂交F1代)断奶公羔的育肥效果及屠宰性能,将其分别与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进行比较。每个品种选用日龄和体重相近的30只断奶公羔,在相同条件下育肥60 d,测定分析体重和体尺变化,并在育肥试验结束后,每个品种选体重相近的5只羊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屠宰性能。结果表明:柯湖杂交F1代育肥期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杜湖杂交F1代(P<0.05),且其总增重显著高于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P<0.05);柯湖杂交F1代屠宰率(54.76%)显著高于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P<0.05),分别比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和纯繁湖羊提高了2.80%、9.15%和3.67%;柯湖杂交F1代尾脂重显著低于纯繁柯羊(P<0.05),减少了64.75%。经效益分析可知,柯湖杂交F1代育肥纯利润为335.95元/只,分别比杜湖杂交F1代、纯繁柯羊、纯繁湖羊提高了23.98%、28.62%和21.35%。综上,柯湖杂交F1代不仅能较大幅度提高肉羊的产肉性能,还...  相似文献   

12.
为检验不同扬州鹅专门化品系(扬州鹅A品系YA、扬州鹅B品系YB、扬州鹅C品系YC、浙东白鹅Z、霍尔多巴吉鹅H)的杂交配套效果,实验在种鹅400日龄时,组建4个杂交组合(YB♂×YA♀、YC♂×YA♀、Z♂×YA♀、H♂×YA♀)和3个纯繁组(YA♂×YA♀、YB♂×YB♀、YC♂×YC♀),分别测定420只种鹅繁殖性能、700只仔鹅生长性能、70只10周龄鹅的屠宰性能及常规肉品质。结果表明:YA♂×YA♀组合的受精率最高,H♂×YA♀组合的受精率最低,其他5个组合的受精率在80%左右;YC♂×YA♀组合的孵化率最高,Z♂×YA♀组合孵化率最低;Z♂×YA♀组合和YB♂×YB♀组合在0~6周龄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5个组合,YB♂×YB♀组合的平均体重最高,为3 842.23 g,H♂×YA♀组合的平均体重最低,为3 443.08 g;除YC♂×YA组合外,其他组合腹脂沉积均低于2.4%,H♂×YA♀组合与YC♂×YC♀组合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5个组合;YB♂×YA♀组合、H♂×YA♀组合、YB♂×YB♀组合和YC♂×YC♀组合胸肌的水分与胶原含量高于腿肌,胸肌的蛋白与脂肪含量低于腿肌,Z♂×YA♀组合与YB♂×YB♀组合水分含量低于78%,蛋白含量高于23%。综上,YB♂×YB♀组合与Z♂×YA♀组合的繁殖性能与生长性能良好,且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优良,可为扬州鹅新品系的下一步选育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开展山鸡蛋用系育种工作,利用美国新引进品种RN(中华环颈雉,代号A)、MX(蒙古雉,代号B)、MUT(绿雉,代号C)和国内饲养的七彩山鸡(代号D)和黑化山鸡(代号E)共5个品种组成9个二系和三系杂交组合:A♂×B♀、B♂×A♀、A♂×D♀、D♂×A♀、B♂×D♀、D♂×B♀、B♂×(D♂×A♀)、D♂×(B♂×A♀)、E♂×A♀,分别测定比较各组40周龄蛋品质差异。结果显示:9个杂交组合山鸡蛋的蛋重、平均蛋壳厚度、平均浓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差异极显著(P0.01),蛋黄重、蛋黄比率差异显著(P0.05),蛋壳强度、蛋形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EA、AD、DA三个组合在蛋重、蛋黄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EA在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白品质方面均表现良好,AD、DA在蛋形指数方面稍显不足。综合比较以EA表现较优,AD、DA次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特克塞尔羊、欧拉藏羊、小尾寒羊杂交后代横交固定效果,选择(特×藏×寒)F_2杂交母羊15只与F_2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Ⅰ组(横交组合■F_2×♀F_2)、F_3杂交母羊(♀F_2×■特)15只与F_2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Ⅱ组(横交组合■F_2×♀F_3)、F_2杂交母羊15只与F_3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Ⅲ组(横交组合■F_3×♀F_2)、小尾寒羊母羊15只与小尾寒羊公羊本交作为对照组(小尾寒羊×小尾寒羊)进行横交固定试验,并对横交母羊产羔率和横交后代羔羊体重、体尺、产肉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Ⅲ组羔羊成活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6月龄羔羊的平均体重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和Ⅱ组(P<0.05);6月龄羔羊的胸宽、胸深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和Ⅱ组(P<0.05);6月龄羔羊屠宰后的屠宰率、净肉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P<0.05)和小尾寒羊组(P<0.05)。说明3种横交组合以■F_3×♀F_2组合效果最佳,其次为■F_2×♀F_3组合和■F2×♀F2组合。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9):58-61
为了研究2个品种杂交F1后代的生产性能,通过引进的国外肉用品种澳洲白绵羊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试验分2组,分别是小尾寒羊×小尾寒羊组(寒×寒)和澳洲白羊×小尾寒羊组(澳×寒)。在相同舍饲条件下,对两组组合的繁殖性能和杂交的F1后代公母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澳×寒杂交组合母羊繁殖性能低于寒×寒组,但F1羔羊成活率高于寒×寒组;澳×寒杂交组合F1后代公母羊初生重、3月龄、6月龄体重和胸围、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寒×寒组(P0.01),12月龄屠宰体重、胴体重、骨重、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显著高于寒×寒组(P0.01或P0.05)。因此,可以得知用澳洲白绵羊杂交小尾寒羊后,仍保持较高的产羔率,F1后代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明显提高,养殖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农华麻鸭MC、BGF2、GF2、GF1进行二系配套(MC♂×GF2♀(组合1)、BGF2♂×GF2♀(组合2)、BGF2♂×GF1♀(组合3))和三系配套(MC♂×(BGF2♂×GF2♀)♀(组合4)、(MC♂×GF2♀)♂×GF1♀(组合5)、BGF2♂×(MC♂×GF2♀)♀(组合6))实验,通过测定0~8周龄的体重及8周龄的屠宰性状、肉质性状和耗料增重比,计算各杂交组合在生长发育、屠宰性能上的杂种优势率。结果显示,与组合2和组合3相比,组合1的生长发育快、屠宰性能及肉质性能好、耗料增重比低。在三系配套中,组合4在0~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组合5和组合6,组合4和组合6的屠宰性能、肉质性能优于组合5,但组合4的耗料增重比最小。杂种优势率分析表明,三系配套组合在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方面均体现更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组合4在6~8周龄体重、宰前活重、腹脂率上均表现出明显正向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率分别为6.16%、4.57%、2.42%、1.21%、10.44%,0~8周龄的耗料增重比为3.05。综合可知,组合4为最佳的杂交配套组合,该结果为优质麻羽肉鸭的配套系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5,(6):12-20
针对三元杂交优质犏牛生产杂交组合单一,三元杂交后代母犏牛无法持续利用等问题,开展了优质犏牛生产的杂交组合试验研究。通过研究提出了4个新的优质犏牛生产杂交组合:娟姗牛♂(细管冻精)×牦牛♀、西黄♂×牦牛♀、西黄♂×荷黄犏♀、荷黄♂×西黄犏♀;这4个杂交组合获得的后代中,娟犏和西黄犏生长发育、产奶性能都极显著的优于纯种牦牛,研究提出的西黄♂×牦♀繁殖成活率高,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产奶性能高。持续利用的西黄♂×荷黄犏♀和荷黄♂×西黄犏♀组合繁殖成活率较高,后代生长发育较快,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可持续利用一代。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选用美系和台系杜洛克作终端父本与长大母猪杂交,对其繁殖性能、生长肥育性状、胴体性状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繁殖性能方面,美系♂×长大♀组合(美系杂)好于台系♂×长大♀组合(台系杂),窝均产仔总数、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分别高1.04头、1.09头、1.33 kg;生长育肥性状方面,美系杂在30~100kg阶段的日增重比台系杂高52 g,差异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则是美系杂略优于台系杂,在30~100 kg阶段的耗料增重比分别为2.86︰1和2.94︰1;胴体性状方面,台系杂胴体的瘦肉率比美系杂胴体的瘦肉率高3.05%。说明2个品系的杜洛克公猪各有优势,因根据需要选择最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了西杂牛、安西杂交F1代、安西杂交F2代的肉品质,为生产高端牛肉产品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28-30月龄,平均体重在600±15 kg左右,体况良好的西杂牛、安西杂牛F1代、安西杂牛F2代各9头,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分为西杂牛组、安西杂牛F1代组、利西杂牛F2代组,进行屠宰,胴体在0-4℃的排酸车间成熟10d后再进行分割,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1)三个试验组牛肉的pH1h、Ph24h值差异不显著(P>0.05);安西杂F1代和安西杂F2代的肉色指标红度(a)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大于西杂牛(P<0.05);西杂牛组的剪切力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安西杂F1代和安西杂F2代的熟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大于西杂牛(P<0.05)。(2)西杂牛组的水分含量最大,安西杂F2代的粗蛋白质含量最大,但各组之间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安西杂F2代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西杂牛组(P<0.05)。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优质鸡矮小型品系(S3)的杂交模式,以选育的S3、B、D、F、Y系5个品系为素材,组成5个纯系组合和F♂×S3♀(FS)、S3♂×F♀(SF)、Y♂×S3♀(YS)、S3♂×Y♀(SY)、D♂×S3♀(DS)、S3♂×D♀(SD)、B♂×S3♀(BS)、S3♂×B♀(SB)8组二元杂交组合,进行杂交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亲本中D系的日增重最大,料肉比最低,S3系日增重显著小于其他品系(P0.05),Y系和F系的日增重显著低于D系和B系(P0.05)。杂交组合中BS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BS与YS的料肉比较低。生长性状存在较为明显的杂种优势率,屠宰性状除腿肌外,无一致性的杂种优势率,FS、SF、YS和BS,在体重、日增重和料肉比上的杂种优势率较高,FS和YS在屠体性能上占优,YS和SD组合在屠宰率、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上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P0.05)。综合考量,YS为最佳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