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种场在蚕种生产中,为了确保蚕种生产任务的完成,对后期病死蛹的防治显得尤其重要。近几年淮阴场由于后期死蛹而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特别是2012年春,全场由于病死蛹损失蚕种5000多张,造成经济损失1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
在养蚕生产上,后期死蛹的发生直接关系到蚕种数量和质量,降低后期死蛹对提高养蚕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期死蛹是蚕种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在个别蚕种生产单位或个别生产季节及个别品种和批次中发病率较高,造成较大的损失.种茧育的后期死蛹问题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增强蚕蛹的体质,消灭病原体,加强种茧保护,为蚕种稳产、高产、优质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省近几年养蚕成绩较好,克蚁收茧量可达到4.5 kg,但千克制种量偏低。造成制种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后期死蛹发生较多,死蛹主要有细菌性败血蛹和僵病死蛹两种。后期死蛹通常占蚕蛹总数的10%左右,严重时甚至更多可造成蚕种生产失败。因此,制种量降低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是蚕种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发生死蛹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后期死蛹是指种茧调查以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的死蛹,主要有黑死蛹、黄死蛹、红死蛹和干缩黑死蛹等。后期死蛹的产生和增加(特别是夏秋季)是造成蚕种生产产量低、成绩不好、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止和减少后期死蛹的发生,对蚕种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原蚕后期败血蛹对蚕种生产的影响与危害,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了败血蛹的一般发病规律及致病原因,提出了具体解决败血蛹的防治措施,对原蚕饲养与蚕种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2005年秋季生产蚕种普遍减产,嘉湖重点地区蚕种生产仅完成计划生产量的2/3左右,将造成2006年春季蚕种供应短缺。预计今年春季浙江省将缺少蚕种20多万张。据了解,2005年造成秋季蚕种生产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气候异常,部分桑园病虫害严重,桑叶叶质差,大蚕饲养关键时期又遭遇连续高温、闷热天气,导致原蚕食桑不足、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抗病力、抗逆力下降,引发血液型脓病和细菌病的发生,后期易出现死笼死蛹现象,种茧减产1/3。今年春季蚕种供应趋紧!浙江@吴霞  相似文献   

7.
[目的]减少家蚕原蚕后期死蛹发生,提高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的经济效益.[方法]以家蚕原种春蕾(中系品种)与镇珠(日系品种)为研究对象,以原蚕后期死蛹率、发蛾率和工效为考核指标,对比四步削茧鉴蛹法与常规削茧鉴蛹法在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四步削茧鉴蛹法处理的原蚕死蛹率(3.01%)较常规削茧鉴蛹法(14.13%)下降了11.12%(绝对值),二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工效方面,两种削茧鉴蛹法操作的工效无显著差异,且越是蚕蛹发病率高的生产批次,应用四步削茧鉴蛹法的成效越明显.2011~2012年在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公司的部分蚕种场推广应用,结果显示,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公司蚕种场的原蚕后期死蛹率明显减少,发蛾率由应用前在70.00%~90.00%波动提高稳定在92.00%以上.[结论]在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中,合理运用四步削茧鉴蛹法可极大减少病原物通过蛹体间接触的水平传播感染,有效减少死蛹发生,显著提高制种效益.  相似文献   

8.
赵咏 《北京农业》2013,(15):153
笔者长期从事蚕种生产技术工作,对各季节的蚕种情况十分熟悉。本文结合蚕种生产实践,详细阐述了改进饲育、采茧、运茧、削茧、鉴蛹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措施,实现蚕种生产"秋超春"的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在夏季高温多湿的恶劣环境中,蚕种生产应注意降低蚕微粒子孢子感染率、原蚕点选择、品种投放比例、种茧及蛹的保护、化蛾调节、产卵室温湿度调节等问题,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柞蚕种茧质量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所以说优质蚕种是保证养蚕农户丰产丰收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在检验柞蚕种茧过程中,常发现有一定比例的嫩蛹存在,这些嫩蛹被确定为非健蛹掺杂到整个蚕种群体中,由于化蛹积温不足,在漫长的低温保种过程中死亡或羽化蛾造卵量下降,而导致种茧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蚕种质量是衡量一个制种单位制种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提高蚕种质量是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1对蚕品种不良蛹(小个蛹和畸形蛹)的良蛾率、产卵量和良卵率做调查和分析,表明该对蚕品种不良蛹的良蛾率小于正常蛹;良卵率也小于对照,但不显著;良卵效益不如正常蛹且以小个蛹尤为突出。产卵量小个蛹显著小于对照或畸形蛹,但畸形蛹与对照的差别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应用BmNPV直接PCR诊断技术研究家蚕幼虫后期微量感染BmNPV后蛹体内BmNPV垂直传播侵染模式。结果表明:蛹体内BmNPV侵染模式为感染致死与感染非致死两种受害状态相混模式。感染致死受害状态具有典型病症表现,与幼虫感染模式相同,未构成BmNPV病害垂直传播途径。感染非致死受害状态无典型病症表现,蛹体外观与正常健康蛹体相同,能继续发育羽化成虫产卵,成为BmNPV病害垂直传播的隐疑途径,对蚕种安全构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3.
催青是蚕种生产的重要环节,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种孵化齐一和蚁体强健度,对后期养蚕生产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蚕种处理中,如果违反了蚕种技术处理原则,必然引起事故发生.而蚕种事故一般表现为孵化不齐,孵化率下降,死卵增加.在蚕种生产中,为了提高蚕种质量,减少蚕种事故发生,必须加强各项技术处理,遵守各项蚕种处理原则,以免因技术处理不当而发生蚕种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中首要环节,催青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养蚕效率。催青工作是一项细致与专业技术性的工作,影响蚕种一日孵化率因素很多,该文从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把握3期重点胚子、催青中技术处理和加强蚕种后期保护等4个方面介绍,以期对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和保证蚕种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此次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蚕桑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等地震重灾区的桑园、蚕种冷库、催青室、蚕房、蚕具、蚕茧收购站等严重损毁,导致全省桑园损毁3万亩、蚕房损失10万m2、蚕具等设备损失500万元、蚕种冷库设施设备损失800万元、蚕种催青室经济损失300万元、鲜茧收购站房屋经济损失2000万元、蚕种场损失900万元,预计全省蚕桑行业损失达12500万元之多.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影响病毒产量最主要的因子是饲毒时寄主幼虫的虫龄,其次是病毒浓度。此外,病毒浓度与虫龄的组合和病毒浓度与饲毒持续时间的组合,也都有显著的影响。在4龄后期采用1.15×10~7颗粒体/ml的浓度,饲毒24小时,得到了最高的产量。 每头病死幼虫的平均颗粒体含量与死亡时的平均体重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1016。体重每增加1mg,平均可以增加1.016×10~8颗粒体。 单位体重的颗粒体含量,发黑的病死幼虫>刚死幼虫>将死幼虫>发黑的死预蛹>发黑的死蛹>带毒的活蛹,前四者之间差异均极显著。但由于死后发黑的幼虫表皮脆弱易破,采收困难,且时间长易为杂菌污染,故以刚死即采收为最好。  相似文献   

18.
此次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蚕桑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等地震重灾区的桑园、蚕种冷库、催青室、蚕房、蚕具、蚕茧收购站等严重损毁,导致全省桑园损毁3万亩、蚕房损失10万m^2、蚕具等设备损失500万元、蚕种冷库设施设备损失800万元、蚕种催青室经济损失300万元、鲜茧收购站房屋经济损失2000万元、蚕种场损失900万元,预计全省蚕桑行业损失达12500万元之多。除上述地区外,受灾的地市还包括南充、内江、资阳、遂宁等蚕区。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作为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重点省份,近几年蚕桑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蚕种是蚕桑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是茧丝绸行业的基础,提供优质蚕种是发展蚕茧生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它直接关系到蚕农的收入与蚕茧的质量,而优质蚕种的生产又要有科学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作保障,它是实现蚕种生产与销售经营规范化的需要,也是提高蚕桑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蚕种生产及经营的全过程就是蚕种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要保证蚕种质量,就必须对与生产及经营有关的一切内外因素及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督管理.作为蚕种检疫对象的家蚕微粒子病,由于其传染途径的特殊性和危害性,更要求检验检疫工作必须始于蚕种生产之前,贯穿于蚕种生产之中,继续于蚕种生产之后.提高蚕种的综合质量,是蚕种生产行业和经营部门面临的首要任务,因此,加强蚕种生产行业及经营部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蚕种是蚕茧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是蚕茧生产的必要物质基础.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蚕茧生产的丰欠和茧丝质量的好坏.混有不受精卵的蚕种,虽然正常卵(受精卵)对养蚕成绩没有影响,但不受精卵多的蚕种,良卵率减少,影响蚕种的产量和质量.为此,减少不受精卵,增加良卵数,是蚕种生产上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