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品种,素有“真菌之花”、“山珍之王”的美誉。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食疗保健功能兼具,被誉为“植物鸡”。江西省竹区面积广大,山深林密,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竹荪生长。如果能将野生竹荪采集起来进行人工助栽,不失为一条发家致富的好门路。竹荪是一种大型真菌,属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在竹荪属中能食用的有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和红托竹荪等数个品种。在荫蔽、温暖、潮湿的苦竹林、斑竹林、慈内林中的竹蔸和地上经常长有竹荪。尤以在土层深厚肥沃、枯竹叶厚、老竹蔸多的地方生长的竹荪肥大、…  相似文献   

2.
<正>红托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属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菌目鬼笔菌科竹荪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由于红托竹荪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又被人们称为“雪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被列为世界名贵食用菌之一。生产区域主要在福建、广东、  相似文献   

3.
正竹荪隶属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腹菌纲(Gasteromycetes)、鬼笔目(Phallales)、鬼笔科(Phallaceae)、竹荪属(Dictyophora)真菌。全世界已报道的竹荪共有12种,分布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非洲、澳大利亚、北美、南美及东西印度群岛。在我国分布有7种。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M.Zang,D.G.Ji  相似文献   

4.
正竹荪又名竹菌、竹参,为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药兼用菌,享有"菌中皇后"的美称。它不仅外形美观、色泽艳丽,还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和16种氨基酸,对降低胆固醇及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癌症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此外,它对食物还有一定的防腐功能。采用竹木等材料栽培竹荪虽然产量较高,但成本也较大。若采用谷壳代替竹木在果园栽培竹荪,不仅原料来源丰富、节约土地、成本低,还能获得较高产量,每667平方米(1  相似文献   

5.
竹荪杂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0,(3):211-213
竹荪是我国名贵的山野珍馐,其形态秀丽,清香沁人,鲜美绝伦,风味独特,早已为中外人士所仰慕。大约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竹荪已远销国外,成为传统出口土特产之一。其经济价值之高,为世人所瞩目,现已开始由野外自然采集转向人工驯化栽培,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新秀。一竹荪,它在真菌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我国常见的竹荪有十种之多。1.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Pers)。未展开的担子果卵圆形,灰黑色,高宽各3~5厘米,开展后伸出孢托(柄)。成熟子实体高12~20厘米。菌盖钟形,高2…  相似文献   

6.
名贵食用菌竹荪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体态优雅,营养丰富,鲜美可口,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有“真菌之花”和“菌中皇后”之美称。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竹荪又叫竹参、竹笙、仙人笙、竹姑娘和竹鸡蛋等,属担子菌纲,鬼笔科,竹荪属。竹荪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构成,菌丝体初为白色,绒毛状,后逐渐加粗成线状,最后膨大为菌素。幼龄的菌丝体颜色洁白,培养时期长可变为粉红色、淡紫色或黄白色。子实体由汤盖、菌裙、菌柄和菌托4部分组成。2.竹荪的生活习性。竹荪在夏秋季节单生或群生于竹林、竹子与阔叶树混交林,以及庭院林边等处。3.竹荪的生活条件。竹荪是一种腐生菌,菌丝能从腐…  相似文献   

7.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自然繁殖的竹荪主要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优质的食用竹荪色泽浅黄、味香、肉厚、柔软、菌朵完整。竹荪质地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远在其他菌类之上,历来被视为珍馐美肴。竹荪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防癌、抗癌,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胆固  相似文献   

8.
<正> 竹荪(Dictyophora Pha)又名竹菌、竹笙、竹参、仙人笠等,属担子菌纲、鬼笔科、竹荪属。我省大别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竹荪资源。据新县15个乡考查,有潮湿的竹林均有竹荪生长,而且主要为长裙竹荪(Dindusiata)。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竹荪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依靠采收野生竹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各地都在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我站于1983年进行竹荪的人工驯化和栽培,通过反复试验、分离,获得了竹荪纯菌种,同时进行人工栽培初步  相似文献   

9.
红托竹荪属于鬼笔科竹荪属,是目前已知的竹笋品种中品质最好的一种,在食用菌中备受世界各国青睐,市场发展空间广阔。20世纪红托竹荪已被人工驯化成功,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可进行人工栽培。本文主要研究红托竹荪的栽培方式,为红托竹荪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僧笠蕈、竹松、仙人伞、竹姑娘,属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科,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享有"菌中皇后"之称。其形态优美,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含19种氨基酸占总重量的40%,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5%,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_1、B_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好的滋补保健作用。利用菌草技术在竹林下套种竹荪,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的野草资源,从源头节约了栽培成本,而且野草是可再生资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野生鬼笔属Phallus食用物种在山西的分布及物种多样性,文章采用ITS和LSU这2个位点基因片段分析比对及形态学特征比较鉴定的联合分析方法,对2017—2022年连续5 a在山西各地林区采集的8个鬼笔状蘑菇样本进行研究鉴定。结果发现,鬼笔属在山西分布有3个物种,即冬荪鬼笔Phallus dongsun、红鬼笔Phallus rugulosus和超短裙鬼笔(超短裙竹荪)Phallus ultraduplicatus;其中,我国著名的食用真菌冬荪鬼笔Phallus dongsun在山西野生分布有黄、白2个颜色品种,其中,黄色品种分布于全省各地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白色品种仅见于山西南部中条山区域。之前已知,冬荪鬼笔仅有白色品种分布于中国及东南亚各地。该研究结果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和证实冬荪鬼笔在自然界有黄色品种存在,冬荪鬼笔黄色品种的发现为名贵野生食用菌冬荪鬼笔的人工培育和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研究方向,丰富了中国重要野生食用菌物种的基因库,对野生菌多样性研究和栽培驯化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露天生料栽培竹荪技术及其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又名僧笠蕈、竹笙、竹参、竹松、仙人伞、竹姑娘,属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科,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其形态优美,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含19种氨基酸占总重量的40%,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5%,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1、B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显著的滋补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竹荪大田栽培“四增大”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寄生在枯竹根部,是一种珍贵的隐花食用菌类,素有"菌中皇后"、"真菌之花"、"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等美称。竹荪是草八珍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味香鲜美,还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在福建邵武,经过多年的种植摸索出了竹荪大田"四增大"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即增大中微量元素、氨基酸、氮肥用量和培养料用量,大大提高了竹荪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市场前景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素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美称,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医疗价值和保健价值,具有防腐功能,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竹荪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味道鲜美,对减肥、防癌、降血压等均具有明显疗效。竹荪还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土特产,  相似文献   

15.
竹荪是我国的珍贵特产,素有"菌中皇后"、"真菌之花"之称.过去一直野生,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古田县首创野外荫棚栽培竹荪成功,开始商品化生产.江山市于1999年引进试种,面积不断扩大,2005年面积达120hm2左右,目前本市竹荪栽培已有多种成功的种植模式,如棉地套种、林地套种、春大豆、夏大豆套种等.从2002年开始,江山市种子公司结合浙江省粮油种子工程特色新品种示范基地项目的实施,在江山市长台镇檀亭村进行了竹荪/夏大豆高效种植模式的试种示范.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探索出了该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ex.Pers.),又称竹下菌、男荪、无裙荪等,为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鬼笔属真菌。自然条件下,于林下腐殖质层中单生或群生,其出菇温度较低,子实体开伞在秋冬季节,因此菇农又称其为冬荪,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安徽、广东等地[1]。白鬼笔目前在贵州毕节市已有较大面积的人工栽培(图1)。  相似文献   

17.
在沈阳市东陵区祝家屯镇下楼子村树莓栽培园田间地表首次发现一种大量生长的奇特真菌,经鉴定确认该菌为红鬼笔(Phallus rubicundus(Bosc.)Fr.),属于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菌属。通过田间发生调查、菌种分离鉴定及室内培育观察,对红鬼笔生态、形态与生长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鹅蛋黄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项端有一围细致清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等功效。由于野生资源较少,市场价值很高,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竹荪都是通过林下人工栽培获得。但而林下竹荪栽  相似文献   

19.
正竹荪被誉为食用菌"菌中之花",浙江是人工驯化、栽培竹荪最早的省份之一,江山市是浙江重要的竹荪产区;浙贝母是全国著名的"浙八味"道地药材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江山市是浙贝母的新兴产区。近年来,浙江省江山市农业部门结合本地产业实际,创新开发出竹荪—浙贝母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可亩产竹荪80 kg、亩产浙贝母(鲜品)800 kg,每亩总产值35 000元、纯收入17 000元。与传统的水稻—浙贝母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显著的省工、增产、  相似文献   

20.
竹荪是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有"菌中皇后"之美誉,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的土特产。野生竹荪分布于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天峨县目前栽培的品种为福建长裙竹荪。本文以天峨县竹荪栽培为例,通过连续3a的竹荪简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对栽培材料配比及净作与间作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适宜本地竹荪简化间套种栽培技术,提出了发展思路及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