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畜传染病学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传染病学是兽医、卫检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极强的临床专业课。该课程在本科生毕业班中开出 ,涉及知识面广 ,包括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诊断学、寄生虫病学、内科学等十多门课程 ,既是上述各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 ,又有本课程自身的突出特点。另外 ,家畜传染病也像人类传染病一样 ,新病不断出现 ,老病经常变化 ,致使教材内容越来越多且滞后 ,总赶不上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发展。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不但任务重 ,而且难度大。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2.
家畜传染病学是兽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与兽医临床结合密切。为了培养合格的兽医专业人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手段等方面对家畜传染病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并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 ,畜禽传染病也日渐增多 ,市场经济对原来的畜禽防疫体系也带来一系列的冲击和影响。《家畜传染病学》课程的教学如何适应这种变革 ,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作为青年教师有幸参加了 1 996年 9月在山东泰安召开的全国农业院校《家畜传染病学》教学研讨会 ,收益匪浅。通过广泛吸取各兄弟院校《家畜传染病学》课程的教学经验 ,结合专科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及我校的实际情况 ,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家畜传染病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自己的观点简述如下。1 …  相似文献   

4.
家畜内科学是兽医专业的一门临床课,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实践性也很强,又是学好家畜外科学、产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的专业基础课。“文革”前为200学时,现已减少到90学时(中毒一章另开选修课)。为使学生切实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并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了以加强实践环节为主的全面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改以役畜马牛病为主的体系为以 肉、蛋、奶等畜禽病为主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家畜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中一门专业理论和实践综合程度较高的临床基础课。针对家畜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将LBL、PBL、CBL、雨课堂等多元教学模式整合到家畜内科学教学中并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促进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从根本上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家畜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动物检疫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实验课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还不发达,人口基数大,教育与其他行业的发展以及教育系统内部的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在校生人数急骤增加,而教育设施、经费及师资力量却难以与之相称。因  相似文献   

7.
兽医传染病学作为动物医学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识别和解决实际生产中动物传染性疾病相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由理论与实验教学2个部分组成,其目的是将兽医传染病学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全面了解并能更好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该文基于新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形势传染病学教学需求及课程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充分平衡各种限制性条件,提出将理论与实验教学更好地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传染病认识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家畜传染病学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运用教学设计理论优化多媒体组合教学,将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出家畜传染病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以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我们对家畜寄生虫病学课程的考试进行了改革。 1.具体做法 该门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课成绩和综述论文成绩综合评定,各占30%、20%和50%。  相似文献   

10.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创新课程建设是提高其教学水平与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的有效方式.结合创新课程建设的内涵与课程建设目标,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评价体系与制度等创新课程建设对策,并通过教学实践取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