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大口黑鲈肝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材大口黑鲈肝脏组织,培养其原代细胞,比较研究了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两种培养方法及不同的培养条件,以确定其最佳培养方法和条件,同时观察了长期培养过程中肝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组织块方法不适于大口黑鲈肝细胞的培养,未见细胞从组织块中迁出。而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良好稳定的培养效果。胰蛋白酶浓度0.25%,消化时间20 min,分步收集肝细胞,经台盼蓝检测和血球计数板计数,平均活力>90%,每克肝重可获得3×106个分离肝细胞。在细胞活力和数量两方面达到最佳平衡。在含20%胎牛血清、10μg/mL胰岛素的M199/L15培养基中,于4%CO2,28℃培养箱中长期培养并传代。  相似文献   

2.
取材大口黑鲈肝脏组织,培养其原代细胞,比较研究了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两种培养方法及不同的培养条件,以确定其最佳培养方法和条件,同时观察了长期培养过程中肝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组织块方法不适于大口黑鲈肝细胞的培养,未见细胞从组织块中迁出。而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良好稳定的培养效果。胰蛋白酶浓度0.25%,消化时间20 min,分步收集肝细胞,经台盼蓝检测和血球计数板计数,平均活力>90%,每克肝重可获得3×106个分离肝细胞。在细胞活力和数量两方面达到最佳平衡。在含20%胎牛血清、10μg/mL胰岛素的M199/L15培养基中,于4%CO2,28℃培养箱中长期培养并传代。  相似文献   

3.
成年鸡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10周龄的雄性黄羽鸡为对象,比较了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流法、改良的原位两步灌流法及原位一步灌流结合组织块消化法对成年鸡肝细胞的分离效果,同时比较了不同基础培养液对成年鸡肝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原位两步灌流法可以获得分离效果很好,均匀一致且活率达90%以上的肝细胞;以Williams’medium E为基础培养液,以1×105个/cm2密度接种,4 h后肝细胞贴壁,随后在含φ=7%新生牛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肝上皮细胞呈现典型的多角形,核圆透亮,聚集呈岛屿状生长,48 h后增殖旺盛,96 h后基本铺满培养皿底部,出现胆小管样结构,并可维持存活13 d以上。本试验为进一步建立成年鸡肝细胞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农萨能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无菌手术法取健康的泌乳期西农萨能奶山羊的乳腺组织,用组织块法进行体外条件下的培养。基础培养液为D—MEM/F-12,含10%胎牛血清,添加EGF(0.01mg/L)、氢化可的松(1mg/L)、孕酮(1mg/L)、胰岛素-转铁蛋白-硒钠(5mg/L)、青霉素(0.05g/L)及链霉素(0.05g/L)。结果表明,获得良好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物,传代培养细胞增殖旺盛,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常用的分离培养肾细胞方法比较分离培养肾细胞,并提出优化方案。[方法]A法:组织块培养法;B法:1%胶原酶消化分离法;C法:5%胰蛋白酶消化法;D法:0.5%胰蛋白酶-0.02%EDTA连续分离法。[结果]A法初期细胞生长不好,1周后生长良好;B法、C法细胞贴壁状况较好,但细胞生长不均一,呈丘陵状生长,细胞产量较少;采用D法消化肾组织块,能够快速获得大量细胞,并且细胞生长整齐、均一,能够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结论]使用D法分离培养肾细胞优于其他3种方法,试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特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建立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培养体系。用无菌手术法从健康第二胎泌乳期山羊乳腺取得组织块 ,在体外条件下用组织块法进行原代培养。基础培养液用 RPMI1 6 4 0 ,含胎牛血清 1 5 0 m L/ L,添加 EGF(1 0 μg/ L)、胰岛素 (0 .1 m g/ L)、E2 (1 μg/ L)、氢化可的松 (0 .1mg/ L)、孕酮 (1 m g/ L)、青霉素 (0 .1 g/ L)及链霉素 (0 .0 5 g/ L) ,在铺有胶原的塑料培养板上培养。从细胞接种存活率、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细胞生长曲线和细胞分裂指数 4个方面考察了乳腺上皮细胞的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 ,在此培养体系中 ,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生长良好 ,增殖旺盛。细胞产物电泳及蛋白印迹分析结果表明 ,培养的细胞为山羊乳腺上皮细胞 ,并具有表达山羊酪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4种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建立小鼠IECs的有效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小鼠IECs原代细胞,为后续研究做准备。【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以及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联合消化法共4种方法分离小鼠IECs并培养,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IECs进行细胞特异性鉴定,比较4种方法的分离效果。【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所获IECs活力好,增殖能力强,但成纤维细胞污染较严重,细胞纯度低;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分离法获得的IECs数量少且细胞增殖能力弱;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与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所获得的小鼠IECs纯度较高,原代培养时增殖能力稍弱于组织块培养法,但传代后增殖能力趋于稳定。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细胞多数为小鼠IECs。【结论】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与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均适合肠道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小白鼠乳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了探索。胶原酶消化法和组织块种植法均可用于培养小白鼠原代乳腺细胞。胶原酶消化法容易得到均匀的乳腺细胞,且上皮细胞所占比例也比较高。组织块种植法不容易丢失、损伤上皮细胞,然而上皮细胞长出较晚,且占比例较低。结果表明,可结合组织块转移、胰蛋白酶消化纯化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实用的新疆军垦细毛羊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案,为肾脏损伤引起的疾病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5~8个月大的出栏细毛羊肾脏皮质,剪成1~2 mm3大小组块,分别采用传统组织块法和改良组织块法,在含15;~ 20;新生小牛血清的DMEM的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无需研磨或使用酶和化学试剂,根据上皮细胞自身的生长特性,首次结合刮除法,相差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上皮细胞,再选用0.037 mm孔径网筛过滤除去肾小球上皮细胞,分离纯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免疫组化进行鉴定.[结果]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细胞贴壁早,生长快,处理时间短,减少了污染机率,提高了细胞培养效率,分离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纯度达90;以上,细胞呈多角形,鹅卵石状,折光性强,连接紧密,可传至第9代,免疫细胞化学(CK - 18)染色鉴定为阳性.[结论]改良的组织块培养与传统的组织块培养以及常用的酶消化培养相比,经济、简单、不易污染,分离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高,纯度高,是一种高效、实用的细毛羊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镉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细胞存活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启动肝细胞的原代培养,胰酶消化法传代培养,利用光镜观察、MTT细胞存活率检测、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氯化镉对体外培养肝细胞存活的毒性作用。【结果】结果显示,在37℃,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条件下,肝脏组织原代培养启动第3天即有不规则多角形的细胞迁出,第8~10天长成细胞单层。5~160μmol/L氯化镉处理可显著降低体外培养的肝细胞的存活率,具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处理24和48 h对肝细胞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0.3和21.0μmol/L。【结论】氯化镉处理导致肝细胞染色质的凝缩和DNA片段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