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宁康健  王彬 《当代畜牧》2004,(10):11-12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能使各种日龄鹅发病,以消化道粘膜坏死性结痂和溃疡病变为特征,并引起死亡的烈性病毒性传染病。本试验采用具有该病特征性病变肝组织对健康鹅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后,成年鹅的发病率达到100%,死亡率达到80%,10日龄雏鹅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与自然发病的鹅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鹅副粘病毒感染鸡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室分离的鹅副粘病毒是一侏对鹅具有料强致病毒,它也能实验感染雏鸡,且雏鸡感染后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50%以上。人工感染的鸡其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与鹅自然发病的病变相类似。从感染途径看,注射接触(混养)均能感染发病,并且在感染发病及死亡时间上也与鹅感染情况相似,因此该病毒感染鹅同时又能实验感染雏鸡,而且传播之迅速,危害之严重必须引起养禽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1流行病学 雏鸡、雏鸭以及哺乳类动物对本病毒均无易感性,白鹅、灰鹅、狮头鹅以及其他品系的雏鹅对本病都同样易感,能自然感染并流行本病。据报道,雏番鸭对本病有易感性。自然流行时,本病常发生于3周玲以内的雏鹅群中,能引起巨大损失。发病的日龄越小,损失越大,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与死亡率可达到95%~100%。15~20日龄的雏鹅,可能有部分不发病,发病后病程延长,死亡率在60%以内。  相似文献   

4.
1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于雏鹅,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1周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可达100%,10日龄以上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低,而1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发病雏鹅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导致感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迅速传播。最严重的暴发是发生于病毒垂直传播后的易感雏鹅群,大龄鹅可建立亚临床或潜伏感染,作为带毒病原体并通过蛋把病毒传给孵化器中的易感雏鹅。  相似文献   

5.
1鹅副粘病毒病的危害。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四川白鹅、皖西白鹅、太湖鹅、狮头鹅、扬州鹅、朗德鹅以及其它品种的鹅均易感染本病。各种日龄的鹅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鹅群日龄有一定关系,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据对300余群不同日龄的鹅群的调查统计。其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左右;死亡率为30%~100%,平均40%左右。发病日龄最小为3日龄,最大为300日龄以上,两周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其危害程度已超过小鹅瘟,因为小鹅瘟仅发生于1月龄内的雏鹅。患病鹅群内饲养的鸡在鹅群发病后2~3d也会感染发病,鸡的死亡率达80%以上,其症状及病变与鹅基本一致,而同群鸭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6.
1997年1月《养禽与禽病防治》报道了鹅副粘病毒病,并成功分离到病毒。回顾我市及周边地区的鹅群相继发生一种以消化道病变为特征的疾病,任何日龄的鹅均可感染。日龄越小感染机率越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2周龄以内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100%;种鹅感染后,症状明显,但死亡率低。本病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鸡与鹅同场饲养,其发病时间相差1~2天,且鹅的症状严重,死亡率增高。一、发病情况我市马岗镇养鹅专业户梁某,有3批日龄分别为20天、35天和50天的肉鹅,共3800只,其中一批20天龄的…  相似文献   

7.
1 病原 该病原为副粘病毒,能够引起10日龄SPF鸡胚死亡,鸡胚尿囊液具有较高血凝效价(达210左右),并能被康复鹅血清特异抑制.传代毒株接种鹅胚,可在48小时致死鹅胚,尿囊液血凝效价达210,病毒不能致死鸭胚,但能从病料中回收到病毒. 2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鹅均有易感性,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对10日龄以内的雏鹅具有高度的致死性,感染后其病死率可高达100%;11 ~15日龄雏鹅感染后病死率也高达90%以上.随着鹅群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产蛋鹅群感染本病后,除了发病死亡外,产蛋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8.
鹅副粘病毒病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997年7月以来,来我校兽医院就诊的76例鹅副粘病毒病,群体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对27.7%和18.2%。种鹅群感染后能引起产蛋率迅速下降。与鹅同时饲养的鸡也能感染发病。不同患病阶段鹅的HI抗体逐渐升高,高峰期平均抗体滴度为212,然后逐渐下降,并在27-8的水平上维持一段时间。接种疫苗能有效地控制该病。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是一种由病毒所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几年来,在我市几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给我市的养鹅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就小鹅瘟防治体会报道如下,供参考。 (1)发病情况 1998年3月,我市梅庵乡余桥村及蒿沟乡陈村出壳4~5日龄的雏鹅先后发病,数日内波及全群。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愈高。3周龄以上的雏鹅群发病率较低,成年鹅未见发病。据对这2个村15群2600余只雏鹅粗略统计,发病死亡率为70%,甚至有的群达100%。  相似文献   

10.
鸭甲肝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主要针对雏鸭感染的发病急、致死性高和传播迅速的病毒病,以肝脏肿大、出血为主要病变特征。本文从一个鹅鸭混养场的病死雏鹅肝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进行动物攻毒回归试验,使人工攻毒雏鹅发病复制出与自然发病雏鹅相似的角弓反张及肝脏肿大出血的主要病征,即证实该分离毒株为此次鹅自然发病的致病原。后利用AGP和RT-PCR方法均鉴定出该分离毒株为鸭甲肝病毒1型,从而进一步佐证了国内近些年来先后报道鸭甲肝病毒1型(DHAV-1)可使雏鹅发生与雏鸭相似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的鹅源鸭甲肝病毒性肝炎。启示养鹅业以后也要注意鸭甲肝炎的防控,特别是在鸭鹅混养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雏西洋鸭感染细小病毒病例报告刘芳广西农业大学530005江勇广西区科委鹅细小病毒感染,最早称之为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疫病。主要侵害5~20日龄的雏鹅,而以5~6日龄发病时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  相似文献   

12.
小鹅瘟是一种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般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鹅,尤其是10日龄以内的雏鹅被感染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高达95—100%。而3周龄以上的鹅及成年鹅极少发病。1990年4—7月间,在  相似文献   

13.
鹅副枯病毒病(GPM)是以鹅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烈性传染病。本病最早于1997年2月由扬州大学王永坤和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在国内首次发现。王永坤等首先用SPF鸡胚分别从不同患病鹅群中分离出GP—MV/YG97、GPMV/JG97等多株病毒,并经病毒形态r、结构、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等研究,证明本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此病发病率为40%-100%,病死率为30%~100%。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染,但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其中15日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随鹅群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下降,部分病鹅可逐渐康复。种鹅感染发病后,除死亡外,产蛋量下降,受精率也很低。本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目前,本病已在全国许多省市的鹅群中流行,已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小鹅瘟是当前危害养鹅生产的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区广为流行,一年四季均有流行,北方多见于夏季和早秋,南方多见于春夏两季,每年常有小流行发生,一般2~5年大流行一次。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往往引起雏鹅群“全军覆没”,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随着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  相似文献   

15.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月17日在江苏连云港市某农场饲养的18日龄雏鹅群和2001年3月18日江苏省溧阳某专业户饲养的10~15日龄雏鹅群,第一次发现此病。从这二个发病雏鹅群发病情况调查,此病多数发生在一月龄以内雏鹅,发病率可高达70%以上,死亡率达60%,用各种抗菌素、磺胺药和抗小鹅瘟血清均无治疗和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用禽流感免疫胶体金试验诊断一发病率高、死亡快、疑似禽流感或禽I型副粘病毒感染的鹅病例,结果为禽流感阴性;取病鹅肝、脾混合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鸡胚尿囊液能凝集鸡红细胞(RBC),HA滴度为6log2,并可被康复鹅血清、抗鸡新城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H5、H9)标准阳性血清抑制。分离病毒人工感染易感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有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和病变;人工感染42日龄SPF鸡出现100%的发病和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情况、免疫胶体金试验以及病毒分离和鉴定,证明该鹅群患禽I型副粘病毒病。说明用禽流感免疫胶体金试验可以实现对禽流感、禽I型副粘病毒病的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 d的雏鹅,传染快而病死率高.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是无症状的,但可以经卵将疾病传至下一代.本病在自然传染的情况下仅对雏鹅(包括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感染发病,最早发病的雏鹅一般4~5日龄开始,数日内即波及全群,病死率为70%~95%,甚至达到100%,雏鹅的易感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查新疆和田地区鹅群发病和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流行情况,试验以和田地区某鹅场5 740只雏鹅为研究对象,连续21 d记录鹅群每日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鹅临床症状,死亡鹅病理变化,采集病死鹅的内脏样品296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确定菌株种类。结果表明:鹅群总发病率为95.73%,总死亡率为73.87%;主要临床症状共有7种,分别为腹泻、神经症状、腹泻合并神经症状、口鼻流血、眼睛变白并肿胀、头部肿大、关节肿胀;病理变化有9种,分别为肝脏肿大、淤血,肝脏发黄,肝脏上有白点,肝脏上有白色节结,心周炎和肝周炎,尿酸盐沉积,腺胃乳头出血,腹水,肠道出血;从296份内脏样品中共分离得到240株细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5.0%(222/296)、4.4%(13/296)和1.7%(5/296),混合感染率为2.4%(7/296)。说明该鹅场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病理变化以肝脏肿大、淤血为主,存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发病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与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的传染病。该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他禽类均无易感性。其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危害5~25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10日龄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随着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1月龄以上较少发病,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  相似文献   

20.
小鹅瘟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病鹅及带病鹅群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到90%~100%。小鹅瘟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东北地区为每年的4~7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