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海水培养光合细菌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光合细菌海水培养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对比试验研究光合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探讨光合细菌在海水培养过程中出现沉降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并进行优化培养试验。[结果]在海水培养光合细菌的过程中,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沉降现象较轻,其余培养基中培养2d后均出现较严重的沉淀现象,主要是因为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pH值逐渐升高,其中的磷酸盐与海水中的Ca^(2+)和Mg^(2+)结合成沉淀,从而使细菌附着在沉淀表面生长所致。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为:乙酸钠3.0g/L,氯化铵1.0g/L,磷酸二氢钾0.1g/L,酵母浸膏0.5g/L。[结论]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培养光合细菌效果理想,培养7d后光合细菌的个数可达3.16×10^9/ml。  相似文献   

2.
武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61-11962,11965
[目的]探讨几种植物激素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光合细菌增殖培养的促生长因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α-萘乙酸和赤霉素以及混合植物激素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3种植物激素对光合细菌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赤霉素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混合植物激素。吲哚乙酸、α-萘乙酸和赤霉素促生长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1和0.5 mg/L。[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增殖培养基中加入某些植物生长激素来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杜刚  田孟华  杨海英  杨胜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259-5260,5262
[目的]通过对培养基成分及pH值的研究,得到最佳乳酸菌增菌培养基。[方法]采用pH值梯度培养确定培养基的最适pH值;采用PB试验确定培养基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响应面试验对乳酸菌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出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得到最佳培养基。[结果]适于乳酸菌培养的最适起始pH值为6.8;牛肉膏、葡萄糖和NaAc为乳酸菌增殖的主要影响因子,牛肉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牛肉膏23.70 g/L、葡萄糖47.53 g/L、NaAc4.87 g/L、蛋白胨10.0 g/L、酵母膏10.0 g/L、柠檬酸二胺2.0 g/L、Mn-SO4 0.2 g/L、吐温80 0.5 g/L。[结论]优化后的乳酸菌增菌培养基使活菌密度显著提高,达到制备乳酸菌菌剂需求。  相似文献   

4.
马楠  刘华波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51-9153
[目的]研究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荚膜红假单胞菌和球形红假单胞菌混合培养的环境条件和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接种量25%,培养基初始pH为7.0,光照度为5 000lx,温度为30℃;培养基最佳碳氮比为4∶1。[结论]为光合细菌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光合细菌的海水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海水培养光合细菌进行培养基选择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矢木修身培养基是海水培养光合细菌的最佳培养基;最适宜光合细菌生长的条件是温度在30~35℃,光照强度在2 000~3 000 lx,接种量在20%~25%,空气体积分数为5%,初始pH值在7.0~7.5。[结论]光合细菌在最适宜的条件下5~6d即可培养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对光合细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结果]在实验室条件下,光照强度为60W,接种量为10%,培养基初始pH6.5,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为72h。优化后,辅酶Q10产量达到112.7mg/L,比优化前增加提高了63.57%。[结论]按照优化之后的培养条件进行发酵,辅酶Q10的产量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成功筛选出1株有强产酸能力的植物乳杆菌的基础上,优化其发酵培养基,以提高其生物量。[方法]使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蔗糖30.00 g/L,酵母浸膏50.00 g/L,无水乙酸钠5.00 g/L,磷酸氢二钾2.00 g/L,柠檬酸氢二铵2.00 g/L,硫酸镁0.58 g/L,硫酸锰0.25 g/L,吐温-80 1 m L/L,碳酸钙2.00 g/L。经优化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OD值从5.701增长到15.021,活菌数达7.1×109cfu/m L。[结论]优化后的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后续工业化生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蛹虫草摇瓶菌种培养基。[方法]以菌丝体干质量为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适于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再以正交试验优化碳源与氮源以及无机盐与VB1的最佳配比。[结果]蛹虫草优化的摇瓶培养基配方为红薯50 g/L、可溶性淀粉10 g/L、牛肉膏10 g/L、酵母膏10 g/L、KH2PO41.5 g/L、Mg SO4·7H2O 1.0 g/L、VB10.10 g/L,p H自然,利用该配方菌丝干质量可达36.33 g/L。[结论]优化的摇瓶培养基可为后续研究和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自然发酵的酸菜汁中筛选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以及优化该菌株的培养基。[方法]以3种自然发酵的泡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溴甲酚紫平板筛选产酸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初步鉴定,紫外吸收光谱法检测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等方法,从酸菜汁中筛选到一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QL2,对其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离子及底物亚油酸的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菌株QL2共轭亚油酸产量达23.263μg/ml,亚油酸转化率为3.88%。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乳糖20 g/L,酵母膏30 g/L,CH3COONa2 g/L,MgSO4.7H2O0.8 g/L,K2HPO4.3H2O3 g/L。优化培养基组成成分后,底物亚油酸添加量为0.40%(V/V)时,共轭亚油酸产量达288.740μg/ml,转化率高达7.21%。[结论]研究为产共轭亚油酸菌株的筛选及培养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光合产氢菌群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光合制氢过程中光合产氢菌群生长繁殖与环境条件,为大规模培养条件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光合产氢菌群在不同温度、接种量、光照强度、pH值等培养条件下生长状况。[结果]光合产氢菌群比较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30℃,光照强度大于1 000 lx,pH值7左右,接种量10%。[结论]光照强度、温度和pH值对光合产氢菌群生长的影响较大,接种量对光合产氢菌群生长的影响较小。恒光照是保证光合产氢菌群生长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汪琛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167-11168,11172
[目的]促进银叶真藓原丝体生长,为其植株扩繁奠定物质基础。[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类型、酒石酸铵及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及浓度配比对银叶真藓原丝体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酒石酸铵对银叶真藓原丝体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有一定作用。6-BA作为细胞分裂素,对于原丝体中叶绿体a或b的含量的增加无作用。而NAA或IAA作为生长素有促进原丝体生长的作用,当其达到0.5 mg/g的浓度时,可考虑选择使用其中任一种。[结论]使用改良Knop培养基,并添加0.05 mg/L 6-BA、0.50 mg/L NAA(或IAA)、0.70 mg/L酒石酸铵的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申秋华  白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455-17456,17459
[目的]为了对巴氏醋酸杆菌As1.41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以巴氏醋酸杆菌As1.41为出发菌株,采用酸碱滴定法检测发酵液中醋酸含量。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对该菌株产酸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巴氏醋酸杆菌As1.4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酵母膏;巴氏醋酸杆菌As1.4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酵母膏1%,乙醇4%,乙酸0%,此条件下醋酸产量可达56.61g/L。[结论]该研究可为醋酸发酵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葛宗昌  孟宪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66-13569
[目的]制备出适合西北酸菜发酵的复合直投式发酵剂。[方法]前期筛选出3个菌株:产酸速率快的东方醋酸杆菌AC5,降解亚硝酸盐高的干酪乳杆菌L5,醇香味适中的东方伊萨酵母Y7。对这3种菌分别进行高密度培养研究,确定菌体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结果]确定增殖培养基的成分是马铃薯汁、番茄汁、葡萄糖、蛋白胨和磷酸盐。通过正交试验和培养条件优化得出,AC5的最佳培养基为马铃薯汁含量40 g/L、番茄汁含量80 g/L、葡萄糖含量20 g/L、胰蛋白胨含量10 g/L、磷酸盐含量10 g/L,在pH 5.5、30℃、150r/min下培养24 h活菌数达到3.42×108cfu/ml;L5的最佳培养基为马铃薯汁含量40 g/L、番茄汁含量60 g/L、葡萄糖含量5 g/L、胰蛋白胨含量15 g/L、磷酸盐含量10 g/L,在pH 6.5、30℃、120 r/min下培养24 h活菌数可达到1.93×109cfu/ml;Y7的最佳培养基为马铃薯汁含量60 g/L、番茄汁含量60 g/L、葡萄糖含量20 g/L、胰蛋白胨含量20 g/L、磷酸盐含量10 g/L,在pH 6.0、35℃、150 r/min下培养24h活菌数可达到2.74×108cfu/ml。[结论]该研究使单位体积的活菌数有很大提高,为制备西北酸菜直投式发酵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JSU-5产纤维素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和产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牛粪和麦秸秆堆肥中筛选出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对其产纤维素酶的条件:碳源、氮源、pH值、NaCl浓度、装液量等进行研究,并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从筛选出的分解纤维素的11株高温菌种中选出产酶活性较高的JSU-5。其高温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当pH值在6左右时,产酶活性最高;培养时间为5 d时,产酶活性最高;以麦草为碳源,产酶活性最高;以黄豆饼粉为氮源,产酶活性最高;较为适合的钠盐浓度为0.2%。培养基组分中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碳源、水分和氮源。[结论]菌株JSU-5产纤维素酶培养基的最佳营养组成为麦草装量50 g/L,黄豆饼粉30 g/L,NaCl2 g/L,装液量60 ml,pH值为6.0,发酵温度为50℃。该条件下所产酶活力为113.4 U/ml。  相似文献   

15.
1株益生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优化蜡样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提高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物量。[方法]在初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氮源和碳氮比。[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00 g/L,可溶性淀粉40.00 g/L,蛋白胨10.00 g/L,玉米浆干粉30.00 g/L,硫酸铵3.00 g/L,磷酸氢二钾5.00 g/L,磷酸二氢钠5.00 g/L,硫酸镁1.25 g/L,硫酸锰0.60 g/L,氯化钙2.00 g/L。优化后蜡样芽孢杆菌在50 L不锈钢发酵罐中的发酵液活菌数达1.6×1010cf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1个数量级。[结论]优化后的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大大提高了该菌的生物量,为工业化放大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