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干蚧从1963年在岱海林场开始小面积发生,几年来逐步蔓延到凉城全县以及丰镇、察右前旗、商都、呼市等地,造成大面积杨树死亡。如岱海林场有3,000亩幼林的发病率达80%,有2,000亩成林(每亩100多株)由于杨干蚧的危害现只剩下每亩20—30株。杨干蚧在我区仍  相似文献   

2.
杨树蚧壳虫简称杨干蚧,群众一般叫杨树灰皮病,又叫树虱子。据今年在凉城县岱海林场观察,主要危害小叶杨、青杨、钻天杨,银白杨和旱柳。此虫繁殖快,对小叶杨、青杨危害特别严重。1963年在我区仅凉城县岱海林场有小面积  相似文献   

3.
杨干象甲(CryPtorhynchuS LapathiL)是全国杨树产区的检疫性害虫,危害树种多,传播快。依林地因子为主导,选择最适地并具有抗虫性杨树品种造林是对杨干象甲长远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圆蚧是我区杨树毁灭性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杨圆蚧的危害,杨树大量死亡,影响了成林成材,造成很大损失。杨圆蚧在我区分布于呼市、包头、乌盟和林城、凉城、丰镇、察右前旗、商都、集宁、伊盟的达旗、准旗、海勃湾等地,危害面积近10万亩,主要危害小叶杨、钻天杨、银白杨、青杨、旱柳。1973年我区有关部门组成杨圆蚧防治小组,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并做了大面积防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杨笠圆盾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盾蚧类,首先发生于新疆,现已由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内蒙扩至东北地区,毁灭成片的杨树林,在全国受害面积约三千万亩以上,严重地影响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我省从七十年代后期才逐渐引起重视。杨盾蚧是一个统称,共有三属八种。据初步调查,在我省寄生于杨树的有两种,即杨笠圆盾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及杨圆蚧(Q.gigas Thiem et Gerneck)。本文系对杨笠圆盾蚧进行的研究报告。该种属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笠圆盾蚧属(Quadraspidiotus)通称杨笠圆盾蚧,也叫杨盾蚧、杨干蚧、杨圆蚧、树虱子等。由于该虫的虫体甚小,危害初期不易发现,因而常被人们忽视。迄今为止,国内尚未见关于该虫危害杨树的详细研究报告。我们从1979~1980年对其生活史、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及各种药剂防治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草履蚧,主要危害杨树、柳树、槐树、柿树、梨树的枝、干、芽.泗县近几年杨树大面积栽植,草履蚧的大发生,严重危害了杨树的生长.近几年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和采用塑料薄膜扎干的物理防治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蛀干害虫杨干象甲幼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干象甲(Cryptorhynhus lapathi)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杨干象鼻虫。为害杨柳科,是杨树的毁灭害虫,是我国森林害虫检疫对象之一,近年来各地区的杨树都遭到猖獗危害。为害方式:幼虫在韧皮部环绕树干蛀食,并在木质部钻蛀隧道,由于切断了树木的输导组织,植株被害后轻者枝梢干枯,生长缓慢,影响材质重者整株死亡。对杨树天然和人工丰产林的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常用药剂作了对比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8.
杨树溃疡病和杨干象是杨树毁灭性的病虫害,但如能及时发现适时防治,这2种病虫害还是能够治愈的.文章通过不同时间防治试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进行防治,效果最好,其治愈率基本上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9.
杨干象是我国对内检疫对象,危害杨、柳科植物,特别是杨树被害后生长势衰弱,诱发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杨树造林的质量及生态效益的发挥。文章对杨干象的危害、分布、识别及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增加人们对检疫性害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杨树是北方园林绿化和防护林的基调和骨干树种。杨树上病虫害发生较多,杨树上害虫有115种,病害有125种,其中检疫害虫白杨透翅蛾、杨干象甲、青杨天牛对杨树的危害更为严重。对牡丹江地区杨树三大检疫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报道,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树草履蚧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kuwana)是危害杨树的重要吸汁害虫,该虫以若虫和成虫在杨树等树木的嫩枝嫩梢处刺吸危害.草履蚧个体小,生活隐蔽,其初期危害症状不明显,常被人们所忽视.等到暴发成灾时,防治成本增大,且无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防治草履蚧必须识其形,知其性,抓住关键时期,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阻隔环防治杨树草履蚧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蒙城县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目前全县杨树面积46.5万亩。蒙城县自1995年在白杨林场发现杨树草履蚧危害以来,到2010年草履蚧已蔓延至全县18个乡镇,面积已由最初的20亩扩大到5500亩,局部危害呈加重之势。近年来,为摸索杨树草履蚧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我县进行了连续观察与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调查与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东  王敏 《新疆林业》2006,(4):43-44
近年来,克拉玛依生态新垦宜农区杨树不同程度地遭到蚧壳虫的危害,林木平均受害率达到15%,严重的林带高达60%。若不加有效防治,3-5年内可将防护林体系中杨树毁灭。为了能够有效消灭杨树蚧壳虫,巩固植树造林成果,提高林木成活率、保存率,确保林纸工程顺利实施,在杨树蚧壳虫防治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因时、因地、因虫制宜地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生态等综合防治措施,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现将克拉玛依生态新垦宜农区杨树蚧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关键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定远县池河镇高刘村初现草履蚧危害杨树,造成近百亩杨树死亡。2007年在该县高塘乡东陶村再次发现数十亩杨树被草履蚧危害,整株杨树被密密麻麻的草履蚧覆盖后枯死。在定远县林业局森防站指导下,林业站职工同发生虫害区林农采取多种防治办法,防治面积400余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杨干象甲(Cryptorhynchus lapathi L)又叫杨干象鼻虫、杨干白尾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一、分布与危害杨干象甲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据文献记载朝鲜、苏联、日本等地区也有分布。杨干象甲是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危害树种主要有小叶杨、小青杨、加拿大杨和美×青等其它品种杨树。早在60年代初奈曼旗就发现了这种害虫,据桥河母树林场  相似文献   

16.
牡蛎蚧属同翅目蚧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地,是杨树灾害性害虫,是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之一。通辽地区七十年代末期只有少量牡蛎蚧分布, 由于防治不及时,又没有严格地实施检疫措施,使其分布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于1983年至1985年对牡蛎蚧进行了观察,并作了防治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奈曼旗新镇林场现有林地面积22万多亩,杨树和油松为主要树种,其中杨树占80%以上。由于这里的树种单一,森林病虫害经常大量发生。杨干象甲、松毛虫、黄化病等严重地危害着林木。特别是杨干象甲危害最为严重,被害株率达30~100%。这个林场自1978年开始抓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松毛虫已基本被控制,虫口密度由原来的21.4下降到2.7以下,杨干象甲被害株率1978年的31.7%下降到20%以下。今年,这个林场对森防工作实行了责任制,将任务落实到由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森  相似文献   

18.
澧县官垸乡从1999年开始连续3 年发展杨树4000公顷。如何巩固造林成果,确保杨树优质高产,更进一步激发林农发展杨树生产的积极性,搞好杨树虫害的防治是关键。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分析,目前危害杨树的虫害有2种: 即蛀干害虫(光肩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杨干象甲)和叶面害虫(柳尺蠖、杨扇舟蛾)。  相似文献   

19.
杨干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学名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因此,对于杨干象甲的防治巳成为栽培杨树的当务之急。从1978年起,我们所在林甸县长青林场,应用50%辛硫磷及50%杀螟松乳剂100—200倍液涂干防治杨干象甲幼虫,均获得良好防治效果。同时为了解决植株高大、被害部位较高林分的防治问题,我们又研究了应用50%久效磷、40%氧化乐果原液进行槽埋输液防治杨干象甲幼虫,效果理想,并且应用于生产实际,现将生产防治  相似文献   

20.
草履蚧虫的危害及防治赵庚钧草履蚧虫是介壳虫类中的一种,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危害珊瑚树、杨树、悬铃木等树木,严重时可造成树木生长不良,早期落叶,甚至死亡。对草履蚧虫的防治不可忽视。一、草履蚧虫的形态识别草履蚧虫成虫有雌雄之分,雌虫无翅,扁平,椭圆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