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针对建筑立体绿化四种主要类型的植物选择、绿化模式及建筑整体绿化模式作了介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村庄绿化规划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江山市的不同类型的村庄及各功能区的绿化模式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营造不同村庄景观类型为目标,提出了一整套适合村庄绿化的整体模式和分区模式,形成较为系统的村庄绿化理论体系。本研究成果对农村绿化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宁县位于山西黄土高原、吕梁山区,造林绿化潜力巨大。介绍了大宁县的主要立地类型、造林模式设计原则及不同立地类型主要造林模式,以期为今后大宁县造林绿化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运高速公路沿线自然环境复杂,科学划分绿化立地类型,并针对性地制定出各路段和各公路部位的绿化模式,对适地适树,全面立体绿化高速公路,增强绿化景观效果,提升公路沿线对外形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施工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土绿化》2008,(9):35-36
部门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土绿化事业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如何建立健全绿化机构,充分发挥绿委办职能,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有效方式推动绿化美化工作的开展,已成为各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村庄绿化,农民是主体。在绿化模式的选择上,只有得到农民认可,才能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结合滦南县不同地理区域和民俗特点,总结出了适宜村庄的成本低、易管理、效果好、能收益的绿化模式和方式,以期对我省的村庄绿化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一、绿化模式分类(一)观赏型绿化。主要是指以绿化美化为主体,从规划设计到形成景观全部是投入型,基本采用有  相似文献   

7.
北方乡村路的绿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振虹 《国土绿化》2005,(10):30-30
乡村路绿化是农村“四旁”绿化的主要内容。搞好乡村路段的绿化已成为农村绿化工作的重点之一。以下几种乡村路绿化模式可供北方农村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道绿化是山西省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在实地调查、现场论证和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运路绿色通道建设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建设目标和各区段的绿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晋城市村庄绿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庄绿化是国土绿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措施。介绍了晋城市村庄绿化的历程,归纳总结出该市村庄绿化的3种模式类型,即生态绿化型、园林绿化型和园林游憩型。  相似文献   

10.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合扬州市政府综合整治古运河 ,构建生态环境林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研究结果认为 ,构建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必须“以人为本” ,贯彻生态功能优先、物种多样性、生态绿化与园林绿化相结合的原则 ,运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原理 ,遵循植被地带性生物学规律及其演替规律 ,选用释氧、吸收有毒气体 (SO2 等 )、抑菌、滞尘功能较强的植物组成绿化单元 ,科学配置 ,这样才能达到既提高净化空气能力 ,又提高景观质量的效果。文内对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的功能定位、建模原理、绿化设计原则、模式结构、主要绿化树种等作了论述。并对林荫健身地段的绿化设计 ,宗教古文化遗迹地的绿化设计 (道教、佛教 )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平原绿化的资源模式及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原绿化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平原绿化资源、绿化模式是功能效益的基础,而其功能效益是绿化资源、绿化模式的体现。本文概括阐述了河南省平原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绿化模式,分析了平原绿化产生的功能效益。在此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提出了巩固河南省平原绿化成效与进一步提高质量、提升功能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村庄绿化现状分析和经验总结及典型介绍,展示了仙居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面貌。    相似文献   

13.
汕头市城区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及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总结汕头绿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道路树种选择的原则以及配置。    相似文献   

14.
从近5a来南康区工程项目造林绿化,个体、民营企业营造工业原料林和用材林工作实践中,对造林中未做到适地适树来选择造林树种走了弯路,致使造林林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谈谈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当前南方型黑杨造林中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 ,结合近年来杨树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和林木种苗经营方面的经验 ,从个体投资者的角度出发 ,对选择杨树栽培模式以及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建水县是滇东南岩溶山地的典型地区,于2006年在建水县的闫把寺进行不同造林方法(直播、袋苗、裸根苗)对马鹿花、苦刺、新银合欢3个树种的造林试验,经过2006~2011年6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马鹿花直播造林的成活率较高;苦刺以袋苗造林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4.6%,保存率达86.7%;新银合欢3种造林方法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造林成活率在86.7%以上,次年保存率在77.9%以上。3个树种造林的株高和地径生长排列次序均为袋苗〉裸根苗〉直播,均以袋苗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Global climate change pos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forestry development, and therefore developing multiple-purpose forestr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trengthen forestry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t present, plantation in China ranks the world first in area, but with relatively low productivity. Constantly expanding forest area and improving forest management for enhancing multiple functions and purposes of plantations are the key measures to upgrade plantation capacity to mitigate and adap...  相似文献   

18.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s a key factor limi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has chiefly been used to combat it, especially in China. In order to conta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has planted 6000 km2 of trees in this region since the year 2000. Yet, the resultant water consumption of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ha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ater resource supplie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its internal mechanisms remain largely unclear. Studies in Southwest China have shown that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has degraded the natural water balance in Yunnan Province because of the elevated evapotranspiration levels associated with manmade forests. Accordingly, such increases in evapotranspiration have disturbed the water resource balance of the region. It is been suggested that natural restoration practices should therefore be encouraged in this region or plants that consume less water should be grown in place of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This study sheds some light on the cycles of local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stimulus of climate change to access ways by which to afforest Yunnan Province sustainably and successfully. It also presents a strong argument on how to use water resources to enable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initiatives in Yunnan Province while avoiding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漳州发展桉树实践的调研,认为:在经营理念上,注意桉树与乡土树种实行嵌合式造林,短周期与长周期结合培育中大径材,速生桉树与珍贵桉树相结合发展,木材利用与生态利用相结合考虑;在营林措施上,推广近自然经营、营造复层混交林、保护乡土植被、改良林地生态环境;在宏观管理上,坚持科技先行、政策引领、产业带动。这些做法对桉树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中段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程成败的关键。通过对当前太行山中段生态工程中树种选择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适时适树、适的适树的原则。遵循该原则,研究了太行山中段主要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及各宜林类型组可选择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