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缩果病包括生理性病害和细菌或者真菌感染的病理性病害,本文对枣缩果病的发生机理、发病过程及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枣缩果病的发生过程,其发病程度受土壤、品种、树龄和树势、气候及枣园管理水平等影响,防治措施包括果园管理和化学药剂防治,解决缩果病的根本途径是选育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南疆矮化密植枣园中发生的枣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和枣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普查和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不同间作模式、不同品种对3种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以及3种病害在田间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从7月中旬开始发生,到8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随后随着枣果的成熟,病害逐渐减轻;枣果黑斑病在8月下旬开始发生,随后不断加重;枣叶斑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随着叶片的不断长大,病害逐渐加重。枣棉间作和枣辣椒间作均会加重3种病害的发生,不同品种中,"灰枣"的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发生最轻,"骏枣"次之,而"赞皇大枣"发病最重,"赞皇大枣"叶斑病发生最轻,"灰枣"次之,而"骏枣"发生最重。  相似文献   

3.
枣黑腐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黑腐病又称缩果病、枣萎蔫果病.是枣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时.对枣果的品质和产量有严重的影响。近期是枣黑腐病发病高峰期.广大果农应及时做好防病准备。  相似文献   

4.
2012 ~2014年连续3年调查新疆兵团第二师各团枣产区枣缩果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主栽品种灰枣和骏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一般7月初开始出现病株病果,缩果率7月底至8月上旬达高峰期,9月上中旬还可能出现一小发病高峰.灰枣比骏枣抗枣缩果病能力强;年度中,枣缩果病发生时间的早晚与4~6月份≥10℃的有效积温的多少呈显著负相关,病害始发期、高峰期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27和R=-0.9388,即有效积温多或少,缩果病发生时间就早或晚,且能影响始发期病害的重或轻;缩果病发生轻重与7月份日照时数的多少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951;与7月的空气相对湿度高低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 =0.5190.  相似文献   

5.
枣缩果病主要危害枣果,引起烂枣和落果。枣果染病后,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变色斑,进而出现呈水渍状、土黄色、边缘不清的病斑,染病后期果皮会变暗红色,皱且无光泽。枣果发病部位的果肉由外向内变土黄色,食之味苦。果柄变褐色或黑褐色。病果瘦小,于成熟前脱落。枣果  相似文献   

6.
<正>枣缩果病俗称雾潮、干腰子等,红枣产区均有发生,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降雨量、不同的能见度及雾持续时间长短,枣缩果病发生轻重不同,轻者减产40%~50%,重者减产85%以上,枣果入口苦不堪言,品质下降。枣农对枣缩果病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均没有取得较好的防治方案。2018年,唐县林业局任俊英、柴高正进行了雾气能见度、雾气持续时间、光照与枣缩果病发病情况的观察:试验区设在羊角乡羊角村、尖稍  相似文献   

7.
枣缩果病,又称枣萎蔫病、枣雾蔫病等,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该病可导致减产,甚至绝收。1病症与危害该病主要危害枣果,引起烂枣和落枣。发生缩果病的枣果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  相似文献   

8.
枣缩果病又称枣萎蔫病、枣雾蔫病、枣束腰病等,在我国枣产区均有发生。‘冬枣’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鲜食枣品种,和其他枣品种一样,缩果病也是‘冬枣’果  相似文献   

9.
正枣树病虫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是造成枣树产量低,质量差的重要原因。1枣树病害及防治主要病害有缩果病、枣疯病、枣锈病及枣褐斑病、枣炭疽病等。郭勒布依乡主要发生的有缩果病、枣疯病、枣锈病。1.1枣缩果病的危害及防治1.1.1危害症状。枣缩果病又称枣萎蔫果病、枣雾蔫病。病果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变色斑,进而  相似文献   

10.
枣缩果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枣缩果病又名黑腐病、褐腐病、干腰缩果病、雾抄病、烧茄病等,我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始见正式报道,其发病原因尚无定论.近几年,运城枣区发病有趋严重之势,成为影响红枣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使枣农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控制枣缩果病的发生,从1999年开始,对运城市盐湖区、万荣县、永济市、芮城县、平陆县、河津市的10多处枣园进行了调查研究,现简结于下.  相似文献   

11.
枣缩果病俗称“束腰病”。近年来随着秋季降雨量的增多,在我县枣区大发生。枣果受害后,未熟即脱落,不能食用。发病轻者20%~30%枣果脱落,严重者全树枣果落光,病果铺地,惨不忍睹,已成为我县枣区的主要病害。为了掌握此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笔者从2003年以来,对此病进行观察和  相似文献   

12.
枣缩果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又名黑腐病、褐腐病、干腰缩果病、雾抄病、烧茄子病等.近20多年来,国内有关科研单位研究结果之间很不一致,对致病病原目前尚未统一认识,其侵染和侵染后的相互关系、发病的内因等,尚待继续研究.近几年来,运城枣区发病有上升趋势,成为影响红枣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褐腐病、雾粉病、束腰病,是枣果实的主要病害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病在北方枣区日趋严重,1999~2004年唐山枣区枣缩果病大发生,病果率达30%以上,严重影响枣果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缩果病又称铁皮病、黑腐病。在大部分枣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世纪80 年代以来,该病在我国北方枣区发生日趋严重,一般年份病果率在 10 % ~50 %,严重年份达 90 %以上,甚至绝收。太谷县红枣已发展到1.4万hm2,枣缩果病已成为制约该县红枣产业的重要因素。我们于2004年开展了枣缩果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发病症状枣果感染该病后,在白熟期开始出现症状,初期在果实中部至肩部出现水浸状黄褐色不规则病斑,果面病斑提前出现红色,无光泽;病斑不断扩大,并向果肉深处发展,解剖观察,果肉病斑区出现由外向内的褐色斑,组织…  相似文献   

15.
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荣斌 《中国果树》2001,1(2):45-46
枣缩果病又名黑腐病 ,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 5省的红枣集中产区 ,是北方枣树的一种新病害 ,尤其在河北省大枣 (婆枣 )产地 ,近几年发生日趋严重 ,据在行唐、阜平、新乐枣区的调查结果 ,在该病大流行的年份 ,发病园轻者大量减产 ,重者绝产绝收。枣缩果病已成为影响红枣产量和商品质量的重要病害。1 病害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枣树的果实 ,引起果腐和提早脱落。受害病果先是肩部或胴部出现淡黄色晕环 ,逐渐扩大 ,成为淡黄色不规则形凹陷病斑 ,进而果皮呈水渍状 ,浸润型 ,疏布针刺状圆形褐点 ,果肉呈土黄色 ,松软 ,萎…  相似文献   

16.
枣缩果病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学平 《落叶果树》2003,35(6):51-52
以5年生梨枣为试材,应用真菌杀菌剂、细菌杀菌剂和硼肥进行防治枣缩果病的试验。初步认为,在果实未熟期枣缩果病由真菌侵染所致,在果实成熟期主要由细菌侵染所致,缺硼会加重缩果病的发生。害虫危害有利于细菌侵染,后期应使用杀虫剂。采用花前喷硼肥,再于果实生长中、后期使用真菌杀菌剂加细菌杀菌剂加杀虫剂喷雾防治枣缩果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抗枣缩果病品种——冀抗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果树》2009,(3):54-54
冀抗1号是从河北省鹿泉枣区婆枣中选育出的高抗缩果病的制干大枣新品种,2008年通过河北省林业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品种表现早果,优质.丰产;适应性强,抗干旱.耐瘠薄,耐盐碱;高抗缩果病(在其他婆枣缩果病为40%时无缩果病枣),兼抗裂果.生产中无需喷布任何防治枣缩果病的农药。果实在当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圆柱形,平均单果重16.5g.最大23.2g。果皮深红褐色,较厚;果肉厚,近白色,肉质细.  相似文献   

18.
梨枣缩果病的病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红秀 《落叶果树》2002,34(3):27-27
梨枣缩果病又称束腰病 ,染病枣果中部一面萎蔫 ,皱缩畸形 ,病部变红 ,病果早期脱落。近年来 ,在运城市各梨枣产区大面积发生 ,产量损失一般为 1 0 %~ 3 0 % ,最多达 5 0 %。目前对枣缩果病的发病原因认识不一 ,有的报道认为可能是细菌侵染所致 ,笔者用 5 0 0~ 80 0倍DT和抗枯宁 5 0 0倍液进行防治 ,但效果不明显。根据调查 ,我们认为梨枣缩果病是缺硼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依据有三 :第一 ,枣果之间不传染 ,不是侵染性病害。第二 ,矮化密植枣园发生严重。梨枣是运城市近年来发展面积最大的品种 ,且均属矮化、密植、早果早丰栽培模式。在早…  相似文献   

19.
<正>枣树缩果病,又称枣萎蔫果病、枣雾蔫病等,是我国各大枣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日趋严重。该病大流行时,轻者红枣减产,重者绝产绝收。1症状该病是枣果着色期发生的病害,主要危害枣果,引起果腐和提早脱落。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变色斑,进而果皮出现水渍状、土黄色,边缘不清,后期果皮变为暗红色,收缩,无光泽。果肉病区由外向内出现褐色斑、土黄色、松软,病果吃起来味苦。果柄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整个病果瘦小,于成熟前脱落。枣缩果病病原菌侵入正常果实以后,一般有晕环、水渍、着色、萎缩和脱落几个阶段,但也不完全如此,枣果生长前期发生缩果病,病  相似文献   

20.
《果农之友》2006,(1):I0001-I0001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大发生时,对枣果的品质和产量均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