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2.
3.
 本文描记了云南省草蛉科的8新种与1新属,对过去所记载的云南省草蛉记录进行了必要的订正与补充。还附录了云南省草蛉科目录(2亚科,15属33种)及分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大草蛉卵黄发生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蒸馏水沉淀法提取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的卵黄蛋白,免疫家兔,并将所得抗血清经雄虫匀浆液吸收,获得抗卵黄蛋白的特异抗体,经纯化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采用酶联免疫测定(ELISA)直接法,系统测定了大草蛉成虫期脂肪体、血淋巴和卵巢中卵黄蛋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脂肪体是卵黄原蛋白合成的场所,卵黄原蛋白的合成始于羽化后第4d;脂肪体、血淋巴中卵黄原蛋白的滴度在羽化后第4d开始迅速上升,至成虫期的第7d达到高峰期;在羽化后第4d的卵巢中可以检测到卵黄蛋白,此后其含量迅速上升,到成虫期的第7d达到高峰期。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大草蛉的卵黄蛋白由165kD和46kD的大小2个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5.
大草蛉雌性生殖系统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研究了大草蛉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对中华草蛉卵喷卵和挂放卵卡试验表明,在5种不同卵粘着剂中,0.125%琼脂溶液效果最好,蛉卵悬浮均匀,粘着率为96.83%,浸卵2—3小时后,孵化率为80.77—92%;发育后期的蛉卵,在溶液中承受1—2.5kg/cm~2压力15分钟后,经高速旋转喷出,孵化率为65.06—78.21%,较对照明显提高;田间喷卵,孵化率为51.06—60%,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用发育后期的卵直接挂放田间,卵卡上先孵幼虫残杀卵率为6.45%,卵粒孵化率为72.26%。较用工农—16型手摇喷雾器喷卵的孵化率(51.06—60%)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7.
为了利用天敌防治农、林、果、蔬害虫,对大草蛉的生活史和人工繁殖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草蛉在上海市松江区1年发生3~4代,人工饲料配方表明,配方6(蚕蛹粉30 g、蜂蜜35 g、蔗糖5 g、草鱼肉25 g、水5 m L)、配方7(雄蜜蜂幼虫和蛹粉55 g、胆固醇5 g、蜂蜜40 g)与配方10(蚜虫100头)的处理最好。其中配方6:成虫产卵率83.3%、平均产卵量667.7粒、幼虫结茧率60.2%~77.8%、成虫羽化率37.8%~93.5%。配方7:成虫产卵率60.4%~98.2%、平均产卵量97.5~482.3粒、幼虫结茧率50.1%~92.3%、成虫羽化率32.3%~83.1%。配方蚜虫:成虫产卵率51.0%~100.0%、平均产卵量203.0~1 321.0粒、幼虫结茧率32.0%~100.0%、成虫羽化率98.5%。  相似文献   

8.
系统介绍了草蛉的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详细综述了几种主要的草蛉种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现状,从草蛉的生长特性、相互作用的规律及途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草蛉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特点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潜力和注意事项,并概述了利用草蛉防治害虫的优缺点,讨论了我国应用草蛉防治害虫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大草蛉预蛹耐寒性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大草蛉自然种群预蛹耐寒性的季节性变化及机制。【方法】测定大草蛉自然种群预蛹的蛹重、过冷却点(SCP)和结冰点(FP)、体内含水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等耐寒性指标。【结果】大草蛉预蛹的SCP和FP在2010年1月(越冬中期)达到最低值为-17.53和-7.14℃,在2010年7月(生长期)达到最高值为-8.21和-3.65℃;2009年9、10月(越冬前期)的SCP和FP均低于2010年4、5月(越冬后期),SCP和FP值在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间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体内水分、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SCP的变化相似,也呈先减后增的趋势,而脂肪含量在越冬初期即达到最高,为46.81%,越冬期间逐渐减少,但仍高于其它时期,2010年7月(生长期)降到最低,为31.07 %。【结论】大草蛉预蛹的耐寒性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越冬预蛹的耐寒性显著高于夏季和越冬后预蛹,自然种群预蛹耐寒能力的变化规律与预蛹体内的水分和主要生化物质的含量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1986-1993年间药用植物上尾孢类真菌的7个新种及1个新组合,新种是:广东尾孢,寄生于山药,玄参生尾孢,寄生于玄参,溪黄草尾孢,寄生于溪黄草,佩兰尾孢,寄生于佩兰,泽泻生尾孢,寄生于佩兰,泽泻生尾孢,寄生于佩兰,泽泻生尾孢,寄生于泽泻,姜三七尾孢,寄生于姜三七,及长春花棒孢,寄生于姜三七,及长春花棒孢,寄生于长春花;新组合是使君子假尾孢。新种均有拉丁文描述。标本存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谷精草属植物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对东亚谷精草属 (Eriocaulon)分类进行了详细地研究 .发现中国谷精草 1新种 (峨眉谷精草 )、新分布 2种(南亚谷精草、朝日谷精草 )和 2个变种新组合 (龙塘山谷精草、长菲谷精草 ) .对谷精草属植物存在的一些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1 6个已发表的种 (变种 )处理为同物异名 .  相似文献   

13.
根椐新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2006,Vienna)规定,凡是在1958年1月1日以后发表的新分类群,如同时指出2个模式标本者,不算构成合格和合法发表.现在已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双子叶植物志>科中有7个种群是以2个或3个模式标本发表的,属于不合法种名.为了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本文特将这些不合法种群名称重新确认其后选模式标本(lectotype),并给于合格发表.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中国大戟科和马钱科的过程中,发现了二个种在中国分布新记录,五个新异名。现给予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泡桐属新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发表了中国泡桐属1新种、2新变型,即山明泡桐Paulownia lamprophylla Z.X.Chang etS.L.Shi,sp.nov.;圆叶山明泡桐P.lamprophylla f.rotanda Z.X.Chang et S.L.Shi.fnov.;白花兰考泡桐P.elongata S.Y.Hu f.alba Z.X.Chang et S.L.Shi.f.nov.除外部形态特征外,并从叶片解剖、生物学、生态学及木材构造等方面论证了新种与邻近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新牧二号紫花苜蓿抗霜霉病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牧二号紫花苜蓿经过瓶植、盆植幼苗及田间苗期接种霜霉病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新疆大叶苜蓿相比,新牧二号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抗霜霉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雌、雄两方面来研究科间杂种银榆杨(银白杨×(白榆+新疆杨失活花粉))的有性生殖能力。(1)以新疆杨、辽宁杨和辽胡3号杨为对照,采用花序数量、花粉量及花粉生命力3个指标评价银榆杨的雄性生殖能力,测定花粉生命力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培养基培养、杂交试验3种方法。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银榆杨雄花序数量最大,花粉量最小,花粉含水率最低。银榆杨花粉在培养基上萌发时花粉管出现扭曲、分叉等畸形现象,占萌发花粉的30%。以银榆杨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可能出现杂交不亲和现象。(2)以银白杨为对照,用杂交法研究银榆杨雌性孕性。结果表明,银榆杨雌性可育,但与不同派品种的亲和力不同。最后,对银榆杨花粉管在培养基上萌发存在畸形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对银榆杨应用于杂交育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立金花茶基因库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经过5年(1981至1985年)的调查和搜集,广西南宁市园林局新竹苗圃及广西林业厅南宁树木园同时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花茶种质资源基因库,收集和人工栽培了在广西已发现的金花茶组的20个种和变种。金花茶基因库的建立,为保护自然生长的金花茶种质资源和开展金花茶的全面研究工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介绍了建立金花茶基因库的目的、方法和枝术措施以及结果。  相似文献   

19.
4种植物性物质对几种仓库害虫驱避性的估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用4种易于取得的中草药、香料和食用油,分别对玉米象、赤似谷盗和绿豆象的驱避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山柰、黑胡椒、米糠油对玉米象成虫、赤拟谷盗幼虫和绿豆象成虫及八角对玉米象成虫、赤拟谷盗幼虫都有明显驱避作用,其中山柰的驱避作用最强。当按0.3ml·皿(-1)的浓度拌小麦和绿豆时,处理48h,山柰对玉米象和绿豆象的驱避率高达100%;黑胡椒对玉米象的驱避率为86%;对绿豆象为80.5%;八角对玉米象的驱避率为78.2%。用滤纸法处理72h,山柰、八角、黑胡椒、米糠油对赤拟谷盗幼虫的驱避率依次为94.7%、84.3%、50.1%和33.2%。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伊犁地区两县市15个养殖水体及伊犁池中捕获的307尾养殖鱼类和非养和鱼类的剖林,检获鱼寄生虫33种,分属9纲、13目、16科、17属,包括原牛动物14种、蠕虫14种、甲壳动物5种,其中有15种为新路新记录,并对其流行现状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