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蔗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主要依靠蔗茎进行无性繁殖。国内甘蔗产区轮作区域较少,无法满足长期连作植物的种植条件,复杂的生长环境使得甘蔗病虫害日益严重。病虫害使甘蔗质量和产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又大大提高了种植成本,不利于蔗塘产业发挥优势。由于长期使用防治甘蔗害虫的化学农药,误杀了许多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物链与生态环境,农药残留也危及了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发挥现代科技优势,强化病虫害防治的专业性,是目前病虫害防治的重中之重。以调查研究为主要依据,详细分析了甘蔗比较常见的几大类病虫害,根据其病原、症状、发病条件与种植管理技术等,制定了较为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云南弥勒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分布、发生危害情况,对云南弥勒蔗区RSD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法对田间采集的60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52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86.67%,确认弥勒蔗区存在RSD;通过系统分析,明确了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RSD发生状况,为弥勒蔗区推广应用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根本上了解目前甘蔗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找到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科技人员深入蔗区,从甘蔗施肥、栽培措施、田间管理模式等方面调查甘蔗生产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造成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有:病虫害严重、甘蔗品种退化、施肥不合理、地力下降、干旱等.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省沧源蔗区2010年甘蔗种植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沧源蔗区主要以旱地为主,气候条件能够满足甘蔗生长需求,但田间管理存在甘蔗品种结构不合理、灌溉条件差、施肥不科学、机械化程度低等主要问题。亟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蔗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2012年5-10月在田间自然感病条件下对开远、临沧、保山、德宏4个地区41个国家甘蔗体系新品种(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明确了新品种(系)中开远综合试验站的云蔗05-49、云瑞06-189、云蔗05-51、桂糖30号、云蔗99-91受甘蔗螟虫危害重;云蔗03-103受黑稳病、花叶病危害重,云蔗99-91、桂糖02-467受花叶病危害重.德宏和临沦综合试验站的福农38号、福农1110、粤甘24号、云蔗99-91、桂糖31号、云蔗99-596、云蔗03-258、桂糖02-901、云瑞06-189受梢腐病危害重,福农40号、柳城03-1137、粤甘26号、粤甘35号、粤甘39号受锈病危害重,福农0335、桂糖31号、挂糖32号受褐条病危害重.4个地区甘蔗黄斑病和黄叶病危害重的品种较少.并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了病虫害防治和品种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6.
甘蔗是勐海县主要经济产业支柱之一,由于蔗区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既适宜甘蔗生长,更适宜各种病害发生,针对勐海县主要病害——甘蔗锈病、稍腐病的发生规律、症状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有效防控甘蔗螟虫,确保甘蔗生产安全,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云南蔗区甘蔗螟虫发生危害特点,并根据其发生危害特点,结合甘蔗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及时掌握2013年崇左、百色蔗区甘蔗生产情况,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两个蔗区糖料蔗种植面积、苗情进行调研和评估.调查结果表明:崇左、百色蔗区2013年糖料蔗出苗情况较往年好,尤其是新植的出苗.崇左地区的总体出苗及长势较百色的好.两个蔗区的螟害发生率均比2012年低.两个蔗区的主栽品种结构单一,退化现象明显.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有待加强.应密切留意天气变化,加强种植管理及甘蔗螟虫的防治,推广现代甘蔗栽培技术,调整品种种植结构,增强桂糖系列抗旱甘蔗品种的推广力度,扩大其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9.
梁宏卫  杨幼  蒋春云 《中国甜菜》2014,(2):14-17,20
对柳州蔗区进厂原料蔗混合样、主栽品种、新引进品种和工农矛盾突出品种共10个甘蔗品种砍收后田间堆放引起蔗茎品质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该蔗区制定良种推广方案和榨季砍运计划安排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原料蔗砍收在田间堆放9d后,蔗茎重量、甘蔗蔗糖分和蔗汁重力纯度平均分别下降了11.02%、0.69%和6.06%,蔗汁还原糖分和甘蔗纤维分分别上升了1.02%和1.29%.田间堆放9d后综合工艺性状表现从优到劣依次为柳城05/136>新台糖22号>桂柳2号>桂辐98/296>桂柳1号>台优>桂糖29号>混合样>桂糖21号>粤糖94/128.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宜州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和I-ELISA法,对田间采集的52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37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1.15%,15个样本为阴性,确认宜州蔗区存在RSD;通过系统分析,明确了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区RSD发生状况,为宜州蔗区推广应用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杜鹃花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炜  冯玉 《中国园艺文摘》2012,(11):121-122,174
杜鹃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杜鹃花正常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主要阐述了危害杜鹃花的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魏林  梁志怀  成燕清 《长江蔬菜》2012,(16):118-120
连续3 a对湖南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主产区的病虫草害进行调查、鉴定,确定了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并对重要病虫草害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小区、核心区试验,筛选出一套莲藕生育期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植保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刘彩琴  漆文选 《蔬菜》2022,(1):46-49
由于连年重茬种植,青豆(菜用鲜食春蚕豆)病虫害逐年加重发生,严重影响了产品品质和产量。据调查,发生的主要病害有蚕豆轮纹病、赤斑病、褐斑病、锈病等,发生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及蚕豆根瘤蟓、蚜虫等。采用选茬轮作、选用良种、种子消毒及绿色药剂防控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了有效防控羊肚菌连作障碍,主要从连作障碍的危害表现、成因、防控等方面对连作问题进行总结。首先概述了栽培过程中发生连作障碍会出现产量下降、外观品质变差、病虫害加剧、土地利用率降低等问题;其次分析了引起羊肚菌发生连作障碍的成因,主要为土壤微生物菌群失衡、致病菌增多,自毒化感物质胁迫与营养物质富集;再次综述了羊肚菌现有的连作障碍防控措施,主要为栽培方式及管理的优化、栽培土壤的消毒处理、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最后,对羊肚菌连作障碍防控措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海南辣椒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当前国际旅游岛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为契机,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分析,探讨海南辣椒生产中主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技术,为海南辣椒生产及病虫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绿色发展大背景下,为进一步保障有机草莓生产的产量、品质及生态安全,针对日光温室草莓有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总结了1套包括田园清洁及棚室消毒、生产苗选择、棚室环境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使用银灰膜、粘虫板、硫磺熏蒸等物理手段,同时利用天敌及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解决韭菜连作栽培引发的品质和产量下降问题,阐述了韭菜连作障碍所引起的病虫害,包括韭蛆、霜霉病、灰霉病和疫病等,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韭菜连作中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其中农业防治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合理轮作和套作、增施有机肥等,物理防治包括悬挂防虫网和粘虫板、放置诱捕器、杀虫灯和糖醋液和闷晒大棚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河北省二季作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该区马铃薯生产中的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丝核菌病、炭疽病、环腐病这六大常见病害的病害症状与发病特点,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主,并结合药剂防治,为北方二季作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缓解张掖市高原夏菜病虫害日渐严重的问题,总结了其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及特点,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如绿色防控责任不到位、良好的耕作制度尚不健全、科学用药意识薄弱等,并在坚持生态、绿色、安全、协调的工作理念的基础上,从各生产环节入手,综合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渭源县马铃薯优质生产、马铃薯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对渭源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进行调查,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发现为害马铃薯优质生产的病害主要为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病毒病等,并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合理施肥及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使马铃薯产量增加1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