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定名称:2007年10月四川省审定,定名“金油858” 品种来源:[9501A(B)×ZY63R]隐性核不育两系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 特征特性:金油858属甘蓝型中熟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全生育期222天。株高219.9cm,幼苗生长半直立,叶色淡绿,茎、叶皆具蜡粉,分枝部位中等,匀生分枝,单株有效分枝10.12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614.8个,每角粒数13.42粒,平均千粒重3.77g。籽粒呈圆形,黑褐色,粒大饱满,皮薄,含油量高,  相似文献   

2.
沣油737     
《农业信息探索》2012,(7):34-34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5品种名称:沣油737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湘5Ax6150R以往审定情况:2009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叶色浓绿,叶柄短。花瓣深黄色。种子黑褐色,圆形。全生育期平均217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株高154.2em,一次有效分枝数7.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82.5个,每角粒数19.3粒:  相似文献   

3.
两种硼肥对油菜新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种不同含量的速溶硼肥,solubor和宽甸硼砂施用于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华双3号、中油杂2号和华杂3号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硼增加油菜苗期、越冬期、初花期干物重,增加株高、主花序长度、分枝数、单株角果数、粒数和粒重,而叶数、根茎粗和千粒重变化不明显;不同施硼菜籽产量平均增加5.7%~20.1%,喷施等量0.075%、0.10%、0.15%硼肥溶液,solubor优于宽甸硼砂,增产率分别为13.3%、18.3%、20.1%和5.7%、9.9%、15.2%;喷施等量有效硼时,两种硼肥的油菜单株粒重及菜籽产量均相近。表明两种硼肥对双低常规油菜与双低杂交油菜均有相似的显著增产效果,其增产率取决于有效硼施用量;在低硼土上,可满足双低油菜产量达2500~2800kg/hm^2的硼素需求为每公顷喷施宽甸硼砂5.7kg或solubor硼肥2.85kg。  相似文献   

4.
圣光88     
《农业信息探索》2012,(8):30-31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7 品种名称.圣光86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206A×L-135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中等大,叶色绿色,有腊粉,叶片长度中等,侧叠叶两对以上,裂叶深中等,叶脉明显。花瓣黄色,大小中等,呈侧叠状。种子黑色。全生育期平均218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株高156.7cm,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上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262.0个,每角粒数21.6粒,千粒重3.73g。菌核病发病率7.82%,病指5.04:病毒病发病率0.7%.病指0.58。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含量的速溶硼肥,solubor和宽甸硼砂施用于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华双3号、中油杂2号和华杂3号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硼增加油菜苗期、越冬期、初花期干物重,增加株高、主花序长度、分枝数、单株角果数、粒数和粒重,而叶数、根茎粗和千粒重变化不明显;不同施硼菜籽产量平均增加5.7%~20.1%,喷施等量0.075%、0.10%、0.15%硼肥溶液,solubor优于宽甸硼砂,增产率分别为13.3%、18.3%、20.1%和5.7%、9.9%、15.2%;喷施等量有效硼时,两种硼肥的油菜单株粒重及菜籽产量均相近。表明两种硼肥对双低常规油菜与双低杂交油菜均有相似的显著增产效果,其增产率取决于有效硼施用量;在低硼土上,可满足双低油菜产量达2500~2800kg/hm2的硼素需求为每公顷喷施宽甸硼砂5.7kg或solubor硼肥2.85kg。  相似文献   

6.
‘玉红油2号’(选育编号:20-5-26-7)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于2000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双低高代材料"20-5",采用系统选育方法选育而成。2008—2010年参加云南省优质油菜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田油菜组),平均产量3132.9kg/hm2,比对照‘花油8号’增8.02%,增产显著,丰产性好。该品种生长整齐一致,长势强,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枝部位低,抗倒伏,平均株高151.16cm,有效分枝15.2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69.50角,每角粒数19.80粒,千粒重3.81g,单株生产力22.10g,平均生育期181.15d。品质优,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27.19μmol/g,粗脂肪含量40.65%。适宜云南省1500~2000m海拔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7.
‘玉红油3号’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于2006年用从中国油料所引进的"中双9号"品种作父本与本站选育出的"A35"品种作母本,通过人工杂交,采用系统选育方法选育而成的。2010-2012年,参加云南省优质油菜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山地油菜组),2 a区试18个点中15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在83.3%,2 a平均单产比对照‘花油5号’增产9.42%,差异极显著,丰产性好。该品种属春性甘蓝型中早熟优质双低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叶型倒卵型,叶色淡绿,叶缘波状,有叶柄,平均生育期173.6 d,平均株高147.91 cm,有效分枝13.9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4.87角,每角粒数20.56粒,千粒重3.46 g,单株产量16.53 g。品质优,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22.30μmol/g,粗脂肪含量45.42%。适宜云南省800~2 200 m海拔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8.
吉育407     
《农业信息探索》2014,(10):42-43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6品种名称:吉育407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品种来源:九交8866-12,铁90035-17特征特性:高油型中熟春大豆品种,北方春播生育期平均126天,比对照九农21晚1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5.9cm,主茎17.0节,有效分枝0.4个,底荚高度14.9cm,单株有效荚数46个,单株粒数108.7粒,单株粒重17.7g,百粒重16.6g。尖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褐色。人工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38.17%,粗脂肪含量22.59%。  相似文献   

9.
华湘油12号     
《农业信息探索》2012,(6):30-30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2 品种名称:华湘油12号 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S017A×恢3—7 省级审定情况:2011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杂交油菜组合。幼苗半直立,叶色常绿,基叶裂片2~3对,叶缘浅缺刻。苔茎粗壮,绿色。全生育期219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  相似文献   

10.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甘南6号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品种甘南3号为母本、引进品系97Q-4为父本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在2011 — 2013年进行的甘南州油菜区域试验中,3 a平均折合产量为 1 810.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8.2%。甘南6号属春性早熟品种,生育期为109 d。平均株高110.7 cm,总有效分枝数3.5~4.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64.8~127.0个,角粒数20.3粒,千粒重2.8~3.1 g。适宜在甘南临潭、卓尼、夏河、碌曲、迭部、合作等地及武威天祝、张掖山丹、定西渭源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1.
南油12     
《农业信息探索》2008,(6):34-34
审定编号:川审油2006002 品种来源:不育系南A7×恢复系96R 特征特性:该品种在2005年、2006年两年的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株高214.4cm,一次有效分枝数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554.5个,每果粒数15.9粒,千粒重3.2g,含油率40.92%,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17.51μmol/g(饼),全生育期226天;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能力和抗倒力强于对照蜀杂6号,抗病毒病能力和耐寒力与对照蜀杂6号相当;植保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2.
高产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03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高油菜品种的含油率,培育高产、高产油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以高含油率的油菜品种(系)栅048和沪油16为亲本,采用品种间复合杂交和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育成高产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039,201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油量高,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二年平均产油量1407.63kg/hm2,比对照增产15.86%;在全国油菜区域试验中,产油量1198.65kg/hm2,比对照增产3.50%;沪油039抗病性与对照相仿,品质优良,适合在长江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周豆12号     
品种来源:豫豆24号×豫豆12号(花粉管通道法杂交)特征特性:生育期105天,属于中熟夏大豆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5cm左右,主茎有效节数15节左右,有效分枝数2-3个。单株荚数43.8个,单株粒数78.8粒。百粒重23.2g。植株着生灰色茸毛,紫花。子粒黄色、近圆形,脐色褐色。脂肪含量22.81%,蛋白质含量40.39%。  相似文献   

14.
中黄46     
《农业信息探索》2014,(10):42-42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8品种名称:中黄46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ti15176/Century-2.3特征特性:普通型夏大豆品种,黄淮海夏播生育期平均104天,比对照品种冀豆12早1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5.0cm,主茎16.5节,有效分枝1.8个,底荚高度15.9cm,单株有效荚数35.9个,单株粒数76.5粒,单株粒重18.0g,百粒重24.2g。披针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种脐褐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中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41.83%,粗脂肪含量21.48%。  相似文献   

15.
用双低隐性核不育系1960A与双低材料10843测交转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354A作母本,优良恢复系99R7与双低品系10848杂交定向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恢复系836作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F1代0590在重庆市区中两年平均产量2234.25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01%;在国家油菜区试中两年平均产量2588.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8.11%,两年平均产油量1103.55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81%。2010年被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德新油59。  相似文献   

16.
中油杂16     
《农业信息探索》2012,(6):29-29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0 品种名称:中油杂16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36AP8014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叶片形状裂叶型,叶缘锯齿状.叶片浅绿色,无腊粉,叶片长度中等,叶脉明显。花瓣黄色,花瓣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种子褐黑色。全生育期218天。株高172.4cm,一次有效分枝数6.2个,  相似文献   

17.
杂优1号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7012 品种来源:532A×1046C 特征特性:甘蓝型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41天左右,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1.5天。幼苗匍匐,子叶肾脏型,苗期叶色深绿,裂叶3~4对,叶柄中长,叶面光滑无刺,叶缘平整无刺,有少量蜡粉,无刺毛。花瓣大,花色鲜黄,种皮黑色。平均株高172.5cm,上生分枝类型,分枝与主茎夹角较大,一次有效分枝数8.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9.4个,每角粒数21.5粒,千粒重3.5g。区域试验田间调查,平均菌核病发病率4.91%、病指2.77。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4%,硫甙含量27.14μmol/g,含油量40.0%。  相似文献   

18.
湘菲优8118     
《农业信息探索》2011,(8):35-35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25 品种名称:湘菲优8118 选育单位: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湘菲Ax湘恢8118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3天,比对照金优207长3.3天。株型适中,叶片挺直,熟期转色好,每667m^2有效穗数20.7万穗,株高98.3cm,穗长22.6cm。  相似文献   

19.
介绍双低杂交油菜‘种都油998’的品种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刘海燕  隆小华  刘兆普 《土壤》2010,42(6):983-986
以实验室自育的5个油菜品种(系)及其他6份油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这11份油菜品种(系)在轻(中)度盐化土中的越冬性状、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特性,得出如下结论:南盐油系列品系(种)在盐土上植株生长势强,从基部开始分枝,分枝多;南盐油系列品种(系)茎粗与宁油16、三北98、秦油66和秦油9号差异不明显,但高于宝杂油1号和秦油33;各品种(系)株高差异不大;荚长与荚宽差异也不大。南盐油系列品系(种)产量显著高于对比的宝杂油1号、秦油66、秦油9和秦油33,一次与二次分枝数与菜籽产量的回归分析显示其R2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