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之展望--现代集约持续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情、国力和农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90年代要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广辟食物来源、改善城乡居民食物结构,进行作物、畜禽、水产新品种选育,建立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以高产、优质、高效农牧渔业综合增产技术等作物为重点研究任务。中国农业发展应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之路,坚持优化结构、资源节约、生产集约化经营和防止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的农业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提高土地生产力、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2.
山丹县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马铃薯制种大县,在河西走廊乃至甘肃省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推动甘肃省河西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造河西走廊“薯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梳理、归纳,分析了山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质量监管体系、繁育体系、新品种开发应用、营销体系建设等视角提出了发展对策: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提升种薯质量;加大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持续巩固产业基础;推进新优品种研发,增强产业优势;逐步完善贮藏体系,稳步提升种薯贮藏能力;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提升种薯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虎舌红是新兴开发的室内观叶观果野生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总结了虎舌红种子繁育、扦插繁育、根系繁育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鱼类工厂化循环水人工繁育设施装备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养殖业发展的基础,现阶段中国鱼类人工繁育生产方式设施装备化程度低,产业大而不强,转型升级的需求迫在眉睫。该研究在文献调研整理的基础上,首先就循环水人工繁育设施装备在亲鱼产卵、鱼卵孵化、鱼苗培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展开论述。相对于常规培育方式,循环水系统能够最大程度上构建出符合亲鱼交配和产卵的环境条件,养殖密度0.01~4.5 kg/m3,系统循环率9~76%/h,换水率0.7~3%/d;针对不同性质的鱼卵,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常用的孵化器主要有瓶式孵化罐、平列式孵化槽、漏斗式孵化器等,阐明了其适用对象、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表现;针对育苗和养殖系统构建需求的差异,综述了目前在循环水育苗设施装备应用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概述了中国鱼类人工繁育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循环水人工繁育技术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鱼类工厂化循环水人工繁育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引领性,但是要实现产业化应用仍需要进一步开展基于品种对象的人工繁育环境构建及循环水处理、繁育过程鱼类对环境应激源的生物学响应、智能繁育装备等方面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  相似文献   

5.
寒区野生固沙植物杠柳的生态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区野生的杠柳,根系发达,无性繁殖力强,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抗风蚀、抗沙理能力,是良好的田沙保土植物。据测定:土壤含水量>2.5%,杠柳就能生活;杠柳成林林地内20cm高处风速比旷野降低了67%,50cm高处降低50%;7月份现到杠柳林地地表温度比林外(对照)降低了4.6℃。杠柳浑身是宝,根皮可入药,种子可榨油,基叶的乳汁含有弹性橡胶。因其萌发力强,可作薪炭林。杠柳的繁育方法有:种子繁育、分株繁育、扦插繁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气象》2014,(6):689-689
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举行,会上揭晓了“2014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4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领跑者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评选结果。《中国农业气象》入选2014年“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7.
由广西农业大学动物繁殖研究室留学回国博士蒋和生副研究员主持的“水牛体外受精技术研究”课题,在全室研究人员经过一年多的通力合作艰辛努力下,采用完全体外化技术培养胚胎移植取得成功。我国首例试管水牛于1993年10月28日在广西农业大学“863”南方良种牛繁育中心顺利降生。这是我校继卢克焕教授“牛体外受精技术研究”成功的又一项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需要科技支撑,科学技术应当走向生态建设的主战场。抓住国家实施“948”项目的契机,积极引进国外技术提升水保生态建设。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和长江委应用“3S”技术,为创新水保科技做出了贡献。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提炼沙棘黄酮,与有关各省优化沙棘良种,建设繁育基地,促进了沙棘产业发展。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中国水科院、南京水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和各省、市、县有关单位,因地制宜创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拓展了服务领域,改善了生态环境。引进的各个项目效益突出,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其启示和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大北农集团出资成立的一家集科研、繁育、生产、加工、推广为一体的全国性大型种业科技企业。提起大北农,不仅是业内人士,就连农民朋友,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对于大北农的领军人,大北农的老总、人称“中关村的农民”的邵根伙博士,他的名气远不如他的产业,就是这样一位处事风格极端低调的领袖人物,为中国农民朋友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带来了财富。  相似文献   

10.
1.本刊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承办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方面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2008年和2011年连续荣获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7年度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1.
杨忠国 《南方农业》2009,3(1):78-78
2009年1月9日,由中国管理科学院、创新中国论坛主办,创新型国家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论坛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评为全国30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园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经济面对着国际竞争的各种考验,在越来越高的“中国创造”呼声中,不由的想起了江总书记关于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创新教学的今天,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信息探索》2008,(10):F0002-F0002
翟广谦,男,1962年10月生,山西寿阳人,中共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现为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糯玉米协会副理事长、“忻州市甜糯玉米协会”技术总监、“忻州市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玉米育种攻关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14.
树鼩的人工饲养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鼩归属于灵长目与食虫目之间独立的目——树鼩目,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然而目前国内外用于实验研究的树鼩主要来自野外捕捉;也未见有关树鼩批量人工繁育的文献报道。作者通过16对树鼩的繁育来摸索树鼩的人工饲养与管理方法,繁育出了一定数量的G1后代。本文将从树鼩的饲养环境与笼舍设备、饲料与饲喂方法、饲养管理的基本要点以及不同生理周期采取的不同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15.
选择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含量、降水量、海拔、气候(无霜期及≥10 ℃有效积温)、坡度7个评价因子,对天祝县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将天祝县马铃薯种薯繁育的生态适宜性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马铃薯种薯繁育最适宜种植区域、马铃薯种薯繁育适宜种植区域和马铃薯种薯繁育不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16.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0):F0002-F0002,I0001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和“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本科专业属“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之一,是工程学(建筑、机电、计算机控制、能源)与生物学交叉结合的新兴学科,在可控制的环境中组织农业生产流程,研究营养源循环、节约水环境、可再尘能源、保护生念环境,具有“广义的机械化”的特点,保证中国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该学科与国际相关学科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17.
目前,自然科学中各花种的繁育技术逐渐创新,金花茶繁育技术就是其中一种急缺技术。金花茶是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具有相当重要的经济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其繁育技术的创新和精进更是十分必要,而近阶段我国所使用的金花茶繁育技术有待提升。基于此,分析金花茶品种的繁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国技术现状,对金花茶繁育技术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疆轮台县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中游,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水土流失方面又具典型的地域特征。(1)科学划分防治类型区;(2)建立多功能防护林体系;(3)加强塔里木河以北林划管理、繁育;(4)积极开展农林牧综合经营;(5)坚持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6)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7)建立水土保持管理监测体系,加强科学研究等,这7条防治途径及对策将对轮台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整个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北”沙棘种植地区,主要包括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生态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黄土高原中部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黄土高原北部干旱荒漠草原气候“生态型”沙棘种植地带、冀北辽西半干旱半湿润草原气候“生态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东北北部冷湿草原气候“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每一地带基本上都有各自适宜的自然种源区及良种繁育中心(基地、站、点)。各地带需要布设不同适宜性的沙棘品种,并严格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方能实现预期的生态经济功能。各中心(基地、站、点)要建立所代表地带的沙棘属植物基因种质资源保存圃、起示范作用的标准沙棘种植园及优良沙棘种苗繁育基地,还要有一定的沙棘种植面积作为示范推广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北”地区生态经济问题,推动沙棘种植开发步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气象》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原农业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反映农业气象科学研究进展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农林水产业与气象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国内外有关专题研究动态综合评述等,涉及包括全球变化、区域农业气候、减灾防灾、干旱与节水农业、作物气象与农田小气候、农业病虫害、农业生态环境(包括产地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气象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本刊为中央级刊物,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