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日葵黑斑病研究进展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黑斑病是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报道,目前对向日葵生产仍存在巨大威胁。本文综述了向日葵黑斑病的病原和寄主范围、向日葵黑斑病的症状和危害、国外种传黑斑病菌的检测、种传Alternaria helianthi对种子萌发和种苗活力的影响以及国内外有关黑斑病菌A. helianthi和A. alternata毒素的相关研究和向日葵黑斑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1988年,白菜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和A.brassicicola)曾在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突然暴发流行成灾,造成很大损失(李明远,1991)。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为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该病的致病变种十字花科黑斑病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McCulloch)]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介绍了十字花科黑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害症状和鉴定方法,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检疫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梁力哲 《植物保护》1986,12(2):38-39
一、北京十字花科蔬菜种传黑斑病的检验 被检验样品分别采自北京不同蔬菜产区,均为1984年收获。共收集11种十字花科蔬菜的28个品种和39份样品。 方法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十字花科作物种子健康检验技术《国际种子检验规程》(1979)。在0.2%2,4—二氯苯氧基乙酸钠盐溶液里浸透的3层吸水纸放在培养皿中(抑制种子发芽),被检验种子不经过表面消毒直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樱桃黑斑病菌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群体(n=103)对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评价了该药剂对A. alternata菌株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及其对樱桃黑斑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103株A. alternata菌株群体的EC50值在0.027~1.175μg/m 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36±0.101)μg/m 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现单峰曲线,该平均EC50值可作为樱桃A. alternata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进一步分析发现,琥珀酸脱氢酶中的铁硫蛋白(SDHB)和两个嵌膜蛋白(SDHC和SDHD)亚基未发现与敏感性差异有关的氨基酸突变。氟唑菌酰羟胺对樱桃A. alternata的孢子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并且对樱桃黑斑病的保护作用防治效果强于治疗作用防治效果。这些结果可为氟唑菌酰羟胺在樱桃黑斑病及其他病害管理上的推广和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丹阳镇是连江县蔬菜主要产区,种植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有大白菜、小白菜、菜心、萝卜、花椰菜、甘蓝(包菜)等。常年因病害减产15%左右,严重的年份甚至减产一半。主要的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炭疽病、黑斑病、软腐病、黑腐病、白斑病、菌核病等。  相似文献   

7.
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的检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萝卜细菌性黑斑病是侵染萝卜为主的十字花科蔬菜种传病害,也是近年来植物检疫上十分关注的病害。在引种和调运种子时应该对种苗是否带菌进行检测,最好是实行产地检验,也可进行种子检验。通常采用的是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测。控制萝卜细菌性黑斑病的有效方法是选用抗病的无病种子,其次是合理轮作以减少菌源.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和病菌孢子萌发率方法,测定了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提取物对梨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kikuchiana Tanaka)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姜提取物在5 000、2 500、1 250 mg/L的质量浓度下,梨黑斑病病菌孢子萌发率低于60%,对菌丝的抑制率大于50%。对梨黑斑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艳  陈秀蓉  杨成德 《植物保护》2013,39(4):116-118
对2004年以来甘肃省百合科、苋科、木犀科、大戟科、桔梗科药用植物链格孢属引起的病害进行了鉴定,结果如下:芍药叶斑病病原为细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Fr.)Keissler],青葙叶斑病病原为青葙链格孢[A.ce-losiae (Tassi)O.Sǎvul],连翘灰斑病病原为A.forsythiae Harter,引起连翘灰斑病、甘遂褐斑病病原为甘遂链格孢(A.kansuiae T.Y.Zhang&.Z.Zhang),沙参黑斑病的病原为茄链格孢[A.solani(Ellis et Martin)Sorauer].  相似文献   

10.
 在广西香蕉种植区发现一种引起香蕉黑斑病的新病原。通过对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表明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 A.J. Roy)。该病原菌菌落为深橄榄色,产生棒状子囊、梭形子囊孢子及倒梨形分生孢子;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 值为6;病原菌生长较好的碳源为果糖和阿拉伯糖,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在全光条件下,病原菌菌丝扩展速度最快;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4℃。由G. mangiferae引起的香蕉黑斑病,在国内外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牛蒡也叫大力子、蝙蝠刺等,是菊科牛蒡属中能形成肉质直根的2,3年生草本蔬菜,近年来在我市某些县(市)已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达 1000hm~2。笔者发现黑斑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该病能严重影响牛蒡的产量和质量。现将发生调查与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1.  相似文献   

12.
梨叶部病害与梨叶早衰脱落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明确南方梨产区造成梨早衰落叶的原因,本研究对梨叶部病害的发生与早期落叶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4种叶部病害(梨斑点病、褐斑病、黑斑病和黄脉病)中,除黄脉病外,不同年份间其余3种病害的发生程度与早期落叶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果园和时段间这3种病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7-9月间梨早衰脱落叶片斑点病发病率均达到100%,显著高于其他3种病害;病害防控对减少梨叶部病害发生和降低早期落叶率具有同效性,由此认为防治以斑点病为重点的叶部病害,是控制梨树落叶早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河北和山东鸭梨果实上链格孢菌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查清造成鸭梨果实储藏期黑斑病的链格孢Alternaria的种类,从其产孢表型、分生孢子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分离的链格孢菌进行了研究.经对分离到的188支Alternaria菌株的形态学鉴定,共确定了3个种,即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和侵染链格孢A.infectoria,比例分别为41.0%、54.8%和1.6%.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Altemaria大孢子种彼此间及大孢子种与小孢子种之间可以根据ITS和gpd序列差异明确区分;而供试的多数小孢子种在ITS和gpd序列上差异很小,无法区分.  相似文献   

14.
南疆骏枣黑斑病症状表现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南疆骏枣黑斑病的症状表现及病原菌种类,2013—2014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骏枣园,对枣叶、花、果等组织上黑斑病的症状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回接试验分离病原菌及测定其致病性,并根据病菌形态特征、ITS序列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枣叶、花和果均可感染黑斑病菌,室内接种和田间骏枣黑斑病症状相同,叶、花和果中的病原菌可以相互侵染,并在枣果上均表现出黑斑病典型症状;不同发病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357株菌株,形态观察表明,侵染叶、花和果的菌株均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通过ITS序列和β-tubulin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进一步确定引起骏枣不同组织的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alternata。  相似文献   

15.
甘薯黑斑病(即红苕黑斑病,俗称干疤烂)是生产上一种常发毁灭性病害。尤其在窖藏期间,由于薯块集中,环境适宜更易发生,往往造成“有薯下窖,无薯育苗”的现象。我们于1983年在内江靖民公社进行了药剂防治窖藏甘薯黑斑病的试验示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国产)500倍  相似文献   

16.
温棚蔬菜热害、寒害、冻害是常见的3种因温度不宜而造成的生理性病害.这3种温害(下称),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产品的质量、农民的收入和蔬菜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杀菌剂防治蔬菜叶斑病药效试验准则1试验条件1.1作物品种和试验对象的选择本准则适用于杀菌剂防治下列试验对象的药效评价:芹菜叶斑病Septoriaapiicola甘蓝黑斑病Alternariabrassicae胡萝卜黑斑病Alternariadauci...  相似文献   

18.
石键 《植物保护》1979,5(2):37-38
甘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黑斑病(Ceratocystis fjmbrjataE11)近年来有所回升,北方广大地区用温床育苗,伏薯后由于种薯带病,易造成烂坑,生产上迫切要求简易的防病措施。1975年之后对苯骈咪唑类内吸杀菌剂应用于甘薯黑斑病的防治,进行了室内试验及生产防治试验,实践证明:多菌灵(MBC、CTR—6669)、7313及托布津(NF—44)等用于浸薯、浸秧、薯坑泼浇等均能高效的控制黑斑病,防效均高于生产上应用的药剂“401”及代森铵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9.
南疆红枣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其保守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枣黑斑病(jujube black spot)又称"烂果病"、"黑头病",在新疆南疆地区发生严重。2013—2014年阿克苏、和田地区红枣黑斑病发病率达20%~30%,重病枣园发病率高达40%~50%。红枣黑斑病严重制约着新疆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在红枣黑斑病病原认知上仍存在较大分歧,报道的病原主要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1~3]),也有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危害的报道~([4])。本文通过对南疆红枣黑斑病菌形态特征研究和田间病原回接试验,结合分子生物学手  相似文献   

20.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在出口蔬菜检验检疫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小龙 《植物检疫》2005,19(1):49-5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食品行业中采用的一种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对食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CCPs),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监控手段,使危害因素降到最低程度,并采取必要的验证措施,使产品达到预期的要求,确保食品的安全.本文结合云南出口蔬菜的现状,探讨 HACCP 在出口蔬菜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