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比较3种不同婴幼儿静脉补钙方法,为减少医源性钙盐沉积症、静脉炎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静脉补钙患儿311例随机分为A组(102例)、B组(100例)、C组(109例)3组,其中A组采用普通静脉留置针滴注钙剂,保留留置针3 d;B组采用专用静脉补钙留置针,静脉滴完后拔针;C组采用专用静脉补钙留置针,保留留置针3 d。连续静脉补钙3 d,统计3组发生医源性钙盐沉积症、静脉炎情况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A组医源性钙盐沉积症的发生率均高于B、C组(P〈0.05);A组发生静脉炎最高(5.88%),C组最低(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医源性钙盐沉积症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均高于A、B组(P〈0.05)。结论静脉补钙应采取专用静脉补钙的静脉留置针通道,并保留留置针的方法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大面积烧伤患儿液体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2例烧伤总面积达30% ~ 50%、2~5岁的小儿按前臂肘部皮肤是否被烧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采用PICC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对比两组方式置管的保留时间和静脉炎发生的情况及程度.结果 观察组留管时间为(100.0±20.3)d,远长于对照组的(5.0±2.3)d,(P<0.01);且治疗期间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1%vs 40.0%,P<0.05).结论 PICC置管在救治小儿大面积烧伤时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护士工作量,降低了治疗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稀释静注在心脏骤停息者中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用肾上腺素静注。方法:5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20mL稀释,10~20s快速静注给药;对照组28例单用肾上腺素静注。其它治疗措施两组基本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活动和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以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有25例(83.3%)患者恢复心电活动,19例(63.3%)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6例(57.1%)和11例(39.3%),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存活14例(46.7%),高于对照组的10例(35.7%),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沦: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稀释快速静注对心电活动和自主循环的恢复均优于单用肾上腺素静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5例患者全部采用XELOX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点滴奥沙利铂130mg/m2,2h;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1000mg/m2,2次/d;3周为1个周期,其中第3周无需用药。化疗期间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每两个周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出现不良反应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65例晚期胃癌患者,最终可评价病例62例,其中完全缓解1例(1.6%),部分缓解12例(19.4%),稳定17例(27.4%),进展32例(51.6%),总有效率为48.4%;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3个月(95%CI:4.9~5.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0个月(95%CI:10.2~11.9个月)。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疲乏、神经毒性、口腔黏膜炎和手足综合征等,多表现为Ⅰ~Ⅱ级。结论 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晚期不可手术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因操作刺激等因素所致心动过缓的预防方法。方法:行无痛肠镜检查病人291例病人,随机分为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所用异丙酚中加入不同剂量的阿托品或生理盐水:Ⅰ组给予异丙酚每20ml中加入阿托品0.5mg、生理盐水0.5ml,Ⅱ组给予异丙酚每20ml中加入阿托品1.0mg,Ⅲ组异丙酚每20ml中加入生理盐水1.0ml。静脉开放后3组均以异丙酚1.0~1.5mg/kg缓慢静脉注射,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结肠镜检查,术中用异丙酚3~6mg/(kg·h)维持。记录结肠镜操作中病人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肠镜操作时间,以及术中心率下降后阿托品使用及唾液分泌情况。结果:3组病人均顺利完成结肠镜检查,100%的病人整个检查过程中无明显不适,均对检查过程无记忆。检查中I组心率、血压平稳,Ⅱ组病人均略有升高,无1例需追用阿托品。而Ⅲ组病人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时心率、血压明显下降(P〈0.01),其中12例因心动过缓,达到55次/min以下,立即给予阿托品0.5mg静注,暂停检查操作后好转。Ⅰ组和Ⅱ组病人口中分泌物较Ⅲ组少。结论:无痛肠镜检查时麻醉用药中配伍阿托品有利于预防心动过缓的发生,异丙酚每20ml中加入阿托品1mg较加入0.5mg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无痛内镜检查时的呼吸管理,提高无痛内镜检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包衣种剂是用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等作物种子,通过含有杀虫、杀螨、杀线虫剂、杀菌剂、微量元素和高效成剂等配制而成的。近年来,经过种衣剂处理的种子广泛运用,由于管理不善,时常发生因牛偷食而导致中毒的病例,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死亡。 症状: ⑴轻度中毒。精神抑郁,口中流涎、出汗、不安、不食。 ⑵重度中毒。卧地不起,口吐白沫,全身肌肉颤抖并强直,呼吸变粗,瘤胃蠕动增强,排水样粪便,且有臭味。 预防: 种衣剂是高毒农药,农场及农户应加强对拌药种子的管理,严禁与饲料混放于同一库房内,也不能放置牛群附近,以防止牛误食或偷食。饲养员不要触摸包衣种子,播种完毕剩余种子无处可种,必须深埋销毁,以防中毒隐患。 治疗: ⑴对轻度中毒,单独使用阿托品就可以起到治愈效果,但剂量要超常使用。只有足量的阿托品才能与乙酰胆碱争夺胆碱受体,阻断其使用。一般肌注剂量为 50- 100毫克。 ⑵对重度中毒,用阿托品先静注 25毫升,后肌注 75毫升, 1小时后视病情。而后减量重复使用,直至病牛出现口燥,瞳孔扩大,呼吸平稳状况 (即“阿托品化” ),再按常量肌注 1次,直至痊愈为止。 ⑶一般在用阿托品的同时,用 2.5%碘解磷定 600毫升 (按每公斤体重 15- 30毫克 )进行静注,每间隔 3小时注射 1次,以后可根据病情减半用药,直至痊愈。 ⑷对中毒牛灌服碳酸氢钠,可促进胃内残留毒物的分解失效,对抑制毒物的吸收有一定的作用。 ⑸为加速毒物的排出,增强肝脏的解毒机能,应采取补液疗法。可大量静注等渗糖盐水,并结合强心利尿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分别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2mg/k,3次/d,连用3d)静脉滴注,对照组则加用地塞米松(0.3mg/k,2次/d,连用3d)。结果:观察组在缩短喘憋和哮鸣音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缓解毛细支气管炎症状优于地塞米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老年穿刺困难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15例穿刺困难患者,不使用留置针,连续输液15 d,即225例次,按单双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双日采用传统法即热水袋热敷拍打局部顺向穿刺,单日采用改良法即是采用逆向穿刺配合血压计袖带加压法。比较两种方法浅静脉充盈度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改良式穿刺法的浅静脉充盈程度明显优于传统法(Hc=16.36,P〈0.01),其充盈良好率(83.9%)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4%)亦均明显高于传统法(分别为59.3%及87.7%,P〈0.05)。结论逆向穿刺配合血压计袖带加压法可提高老年穿刺困难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危害,综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农药、物理防控、高效低毒农药等措施进行草地贪夜蛾防控示范。试验示范结果显示,综合防控35 d内,3个监测点单位时间内监测到的成虫数均逐步下降;采用性诱并同时施用“苦参·印楝素+苏云金杆菌+甲维盐”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最好,施药1次后3 d、7 d、10 d,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3.56%、91.88%、88.52%,校正防效分别为92.30%、89.81%、86.72%。通过性诱剂诱杀成虫,降低成虫种群量,通过生物药剂+高效低毒化学药剂杀灭幼虫,可达到较理想的控制效果,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用量,该综合防控措施容易实施,效果理想,符合阳宗海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用量的阿托品对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阿托品用量A组每次26~35 m g,B组每次16~25 m g,C组每次5~15 m g,均静脉推注,间隔10 m in给药1次,直至出现阿托品化后,将阿托品用量改为原剂量的2/3,并维持阿托品化48h,然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结果:阿托品化率A组为63.8%,B组为94.9%,C组为40.8%,B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在已出现阿托品化的病例中,中毒反跳发生率:A组为14.9%,B组为2.6%,C组为26.1%,B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抢救成功率A组为50.5%,B组为93.2%,C组为33.3%,B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阿托品每次16~25m g,静脉推注,间隔10m in给药1次,抢救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氧液对急性脑梗死的辅助作用.方法 将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高氧液为基液加药静脉点滴;对照组采用一般液体为基液加药静脉点滴,以14d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的例数分别为54、9、4、1例,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综合护理加肌注维生素B1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69例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或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4).两组均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在综合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结果:观察组中自然排尿成功33例,残余尿量〈100mL32例;对照组中自然排尿成功23例,残余尿量〈100mL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护理措施配合维生素B1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有效。  相似文献   

13.
烯草酮·草除灵防除油菜田杂草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12%烯草酮·草除灵EC对油菜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油菜的安全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施药30 d后,对冬季油菜田杂草的综合防效为94.62%~99.18%.90 d后防效仍维持在96%以上,优于单剂和人工除草,且对油菜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治愈率,缩短止泻和住院时间。方法:316例2岁以下婴幼儿秋季腹泻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10例,采用甲氰咪胍(15~20mg/(kg·d)),分3次口服或静脉点滴)加思密达(1/3~1/2包,每日3次口服)治疗;B组:102例,单独予甲氰咪胍治疗;C组:104例,单独予思密达治疗。结果:A组的止泻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58±1.24)d和(2.16±1.18)d,与B、C组两组比较明显缩短(P<0.001);且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C组(P<0.01),其显效率(58.2%)及总有效率(96.4%)均高于B、C两组(P<0.001)。结论:甲氰咪胍加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效果佳且安全,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对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81例阑尾周围脓肿以两种治疗方法统计,分为两组(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65例在静脉点滴抗生素的同时,结合中药治疗,内服大黄牡丹汤和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2)116例为西医保守治疗组,以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60±3.58)d,治疗3 d后即有明显疗效者119例(占72.1%),无1例因炎症扩散而中转手术.西医保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46±3.52)d,治疗3 d后有明显疗效者28例(占24.1%),有16例因炎症不局限,有明显扩大趋势或脓肿破裂而改行了开腹引流处理.两组住院时间及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见效快,疗效显著,能缩短住院时间,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对播期、播种方式、密度、氮肥施用时期及用量和收获时间等农艺措施进行优化组合,设置综合农艺管理试验,共4个处理:按当地农户习惯即麦田后期套种玉米、苗期一次性施氮和苞叶变白、籽粒变硬时收获等设置为处理1(T1);在此基础上改套种为直播,减少氮肥施用量,优化施肥时期,延迟收获时间,设置为处理2(T2);在T2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施肥量,增加磷、钾肥比例,将氮肥分次施用,增加种植密度,以期达到最高产量,设置为处理3(T3);在T3的基础上减少施肥量,进一步优化施肥时期,适当降低种植密度,设置为处理4(T4)。然后以T4处理为基础设置单因素施氮量试验(0、129.0、184.5和300.0 kg N•hm-2,分别记作N0、N1、N2和N3),研究综合农艺管理和施氮量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从大喇叭口期(V12)到抽雄后42 d,T4处理的LAI平均维持在4.4以上,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且后期下降缓慢。在施氮量试验中,LAI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从抽雄后28 d到成熟期(R6),N3的LAI平均下降了14.9%,高于其他施氮处理的降幅。综合农艺管理试验(MT)和施氮量试验(NT)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抽雄后14 d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从抽雄后14-42 d,T1、T2、T3和T4处理叶绿素(a+b)的含量分别减少了21.1%、22.0%、27.2%和18.4%,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减少了26.6%、26.9%、32.2%和25.0%。抽雄后42 d,T4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较T1提高了6.0%、13.0%、6.9%和9.3%。NT试验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3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生育后期急剧下降,到抽雄后42 d,N3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较N0降低4.5%。MT和NT试验各处理穗位叶的SOD、CAT和POD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抽雄后14 d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T4处理的SOD、CAT和POD活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后期下降缓慢;NT试验中随施氮量增加,SOD、CAT和POD活性增加,但是,与N2处理相比较,N3 的LAI和叶片的SOD活性、CAT活性等未全部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且N3处理生育后期叶片保护酶活性下降快于其他施氮处理。随生育进程的推进,MT和NT处理穗位叶的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T4处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增施氮肥叶片MDA含量逐渐降低。【结论】在75 000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当施氮量超过184.5 kg•hm-2后,继续单一增施氮肥不能持续增加保护酶活性,减少MDA含量,且导致保护酶活性下降加快,MDA含量增加变快,不利于氮素的高效利用。通过改麦套为麦收后直播、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分次合理施氮和适期收获等综合农艺措施优化可提高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且生育后期降低缓慢,叶片保护酶活性较高,MDA含量维持较低水平,这可能是其产量和氮素效率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多拉菌素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P-HPLC法荧光监测器测定单剂量皮下注射多拉菌素[300μg/(kg BW)])后,犬体内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采用3P97药动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血浆中药物添加浓度在0.1~100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5 ng/mL。不同浓度水平的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和4%,各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0%。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ka为(0.58±0.13)d,t1/2β为(4.78±0.31)d,Tmax为(2.00±0.29)d,Cmax为(20.29±2.04)ng/mL,AUC为(187.43±24.99)(ng·d)/mL。提示多拉菌素在犬体内血药浓度维持的时间长,消除缓慢,且根据其半衰期判断,多拉菌素属于慢性消除药物。  相似文献   

18.
自拟安胎汤治疗习惯性流产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安胎汤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方法:习惯性流产(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100例患者采用自拟安胎汤治疗,药物组成:菟丝子20g,桑寄生12g,川断12g,阿胶10g(烊化),党参18g,白术12g,茯苓10g,炙甘草6g,熟地1g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3g,杜仲12g,杞子12g,淮山15g。水煎2次分服。每于月经前10d开始服7—10剂。妊娠开始每日1剂,连用7—10d后改为每周2—3剂,持续3个月后每周服1剂维持。结果:治愈95例,无效5例,治愈率95%。结论:自扭安胎汤治疗习惯性流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围手术期间的血流动力学麻醉处理。方法:终末期肝病患者24例,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右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显示.在无肝期P脚、MAP、CV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在新肝期即刻PAWP、MPAP、CV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MAP下降(P〈0.01);术毕PAWP(P〈0.05)及MPAP(P〈0.01)继续维持较高水平;CA)在无肝期30min和新肝期即刻时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发生于无肝期和新肝早期。此期间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纠酸、补钙、补充促凝药物等措施,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含氧多环芳烃(oxyge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OPAHs)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特征,以9-芴酮和9,10-蒽醌为OPAHs模式物,建立了其在不同基质中的提取及测定方法,分析了其在土壤中30 d内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以甲醇-二氯甲烷(1∶1,V/V)溶液为萃取剂,采用超声-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测定土壤中的9-芴酮和9,10-蒽醌,回收率为102.4%~104.2%。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通过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相及生物有效态相(羟丙基-β-环糊精)中的9-芴酮和9,10-蒽醌,回收率分别为87.2%~87.8%和78.7%~86.3%。采用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这2种OPAHs在土壤中30 d内的形态分布,各形态9-芴酮和9,10-蒽醌含量之和的顺序为难解吸态>粗胡敏素结合态>干酪根结合态>生物有效态>胡敏酸结合态>富里酸结合态>矿物结合态。可提取态(生物有效态与难解吸态加和)为主要存在形态(58.0%),结合态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42.0%),有机质结合态较矿物结合态含量占比更高。土壤中9-芴酮和9,10-蒽醌在前15 d生物有效性降低较快,后15 d趋缓,9-芴酮较9,10-蒽醌生物有效性下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