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反刍动物的肉和奶为人类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必需矿物元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同时也是人类饮食结构中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临床医学研究证明,过量的摄入饱和脂肪酸和人工合成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机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人类的饮食与其慢性病的演化过程密不可分。为此,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肉和乳产品中脂肪酸合成的代谢机制,以及通过营养调控和基因选择手段改善反刍动物肉和乳产品中脂肪酸组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优化反刍动物肉和乳产品的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弓剑 《饲料研究》2012,(10):19-21
反刍动物乳肉产品是人类摄取共轭亚油酸(CLA)的主要来源,但反刍动物乳肉产品中CLA的含量较低,CLA及CLA在乳腺和脂肪组织中的合成前体十八碳单烯酸是不饱和脂肪酸瘤胃生物氢化的中间产物,深入了解不饱和脂肪酸的瘤胃生物氢化过程和代谢途径有助于通过瘤胃调控有针对性地提高反刍动物肉奶产品中CLA的含量.综述不同瘤胃微生物对脂肪酸的生物氢化作用及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生物氢化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为进一步调控反刍动物乳肉脂肪酸组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反刍动物肌肉脂肪酸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概述脂肪酸及其营养功能的基础上,讨论了脂肪酸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合成与代谢,包括脂肪酸在瘤胃的水解和氢化、在细胞内的脱氢反应及其脂肪酸在瘤胃的合成等,并从饲养方式的改变、添加脂肪等角度讨论了肌肉脂肪酸的营养调控等问题,试图为调控反刍动物肌肉脂肪酸的组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7~2008年国际反刍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Ⅴ.脂肪(酸)营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反刍动物产品如牛奶,牛、羊肉等,是人类重要的膳食组成,其脂肪品质及脂肪酸组成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如何合理调控反刍动物脂肪代谢过程,优化饲养模式,改善产品脂肪品质是反刍动物脂类营养研究的关键问题。作者对2007~2008年反刍动物脂类营养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脂肪酸代谢通路的研究、补充脂肪(脂肪酸)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及产品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和瘤胃惰性脂肪的应用研究。而国外反刍动物营养脂类研究中除了上述3点外还对乳腺脂肪酸代谢调控和瘤胃后脂肪酸消化、吸收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肌内脂肪及脂肪酸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作为食物中必不可少的养分,它不仅可以提供能量,还可以提供必需脂肪酸。脂肪的硬度、贮存稳定性受肌内脂肪及脂肪酸组成等影响,进而影响脂肪的营养价值、风味以及食用品质,而脂肪酸组成受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和日粮等因素影响。反刍动物由于瘤胃氢化作用导致其脂肪酸饱和程度和异构程度高于单胃动物,从而使其肌内脂肪以及脂肪酸组成不同,导致其肉品质以及风味都不同。本文旨在综述反刍动物肌内脂肪及其脂肪酸构成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日粮脂肪(酸)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与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动物脂肪产品品质及脂肪酸组成密切相关,如何调控反刍动物脂肪代谢过程,改善脂肪产品品质是反刍动物脂类营养研究的热点。作者对2010年反刍动物脂类营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脂肪酸瘤胃代谢调控、瘤胃后供给脂肪酸代谢及需要量、日粮脂肪(酸)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及产品脂肪组成的调控作用和过瘤胃保护脂肪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肉品质是反刍动物肉用性能的关键指标,其形成机理与相关调控也是反刍动物研究的一大热点。已有研究表明,单胃动物的肉品质与肠道微生物存在一定的关联,而在反刍动物中开展的相关研究则主要发现了瘤胃微生物与脂肪相关肉品质之间的关联。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与肉品质之间关联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与肉品质之间可能的关联机制,旨在为深入研究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对肉品质的影响机制以及相关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提高家养动物肉产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尤其是n-3长链脂肪酸和共轭亚油酸(CLA)在羊、牛、猪肉肌内脂中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鱼油或鱼粉能提高动物肉中n-3长链脂肪酸含量。富含亚麻油酸(LNA)的日粮能提高肉中LN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五烯酸(DPA)水平,但大部分对肌肉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水平没有影响。然而,在日粮中添加鱼油或鱼粉大部分能提高动物肌肉中DHA含量。大部分研究中提高n-3脂肪酸含量的同时n-6脂肪酸含量下降,这主要归因于试验组日粮中n-6脂肪酸降低。这样刚好可以使肉中两者比例更合理,但对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没什么影响。饲喂反刍动物富含n-3脂肪酸日粮(亚麻籽或加草料)、鱼油或富含LA的浓缩料可提高肌肉中c9t11CLA含量。牛肉、羊肉中c9t11CLA在总脂中含量介于0.2~1.0 g/100 g,不随营养因素提高到更高。相对应的,在单胃动物日粮中添加混合CLA油则显著提高CLA含量。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日粮中适量添加不同类型的油脂既可以提高日粮能量浓度,也能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及调控畜产品品质。本文主要阐释了油脂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消化代谢过程、不同油脂类型及剂量对乳生产性能的影响和对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反刍动物消化道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将饲粮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微生物蛋白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为机体提供营养和能量。动物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生理状态的变化,为一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合理有效地调控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进而调控机体生长代谢,最终提高其生产性能。本文主要归纳了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微生物的调控技术,为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对建昌黑山羊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氯仿–甲醇抽提法,对自然放牧采食紫茎泽兰的建昌黑山羊背最长肌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建昌黑山羊肌肉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acid,EAA)、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NEAA)和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含量减少,风味氨基酸含量减少;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减少,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含量增加,UFA/SFA(U/S)值升高,与膻味呈正比的脂肪酸含量升高,与膻味呈反比的脂肪酸含量减少,说明紫茎泽兰降低了肉品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增加了肉品的脂肪酸营养价值,对肉品风味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紫茎泽兰饲喂反刍动物,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紫茎泽兰的毒性使动物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降低了肉品品质。  相似文献   

12.
钙蛋白酶系统在动物屠宰后肌肉蛋白质水解和肌肉嫩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脂肪酸结合蛋白参与脂肪酸的转运代谢,影响肌肉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与背膘厚、大理石花纹、嫩度和系水力等肉用性状有较高关联度;生肌调节因子在肌肉分化过程中可控制启动成肌细胞的融合和肌纤维的形成;肌肉生成抑制素是控制肌肉生长的负调控因子,影响畜禽瘦肉率、改善肉质性状的重要营养基因。作者综述了钙蛋白酶系统家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生肌调节因子和肌肉生长抑制素等影响肉牛肉品质性状的基因,以期在肉牛育种选择中找到使产肉量和肉质得到同步提高的途径,进一步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来改善肉牛的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13.
1990年,甘肃省庆阳市开始引入辽宁绒山羊对子午岭黑山羊进行杂交改良,但目前尚不清楚2个品种在脂肪酸含量、肌肉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杂交改良效果。试验旨在分析两个绒山羊品种的产肉性能、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为绒山羊的杂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9月龄的子午岭黑山羊和辽宁绒山羊公羊各5只,测定其屠宰性能以及背最长肌、前腿肌和后腿肌处的肉品质、脂肪酸含量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子午岭黑山羊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眼肌面积、GR值、剪切力和滴水损失低于辽宁绒山羊(P<0.05),但其肌肉的平均亮度值、色度值、pH1和pH24高于辽宁绒山羊(P<0.01)。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子午岭黑山羊肌肉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高于辽宁绒山羊(P<0.05),但肌内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低于辽宁绒山羊。在2个山羊品种的肌肉中均检测到11 种饱和脂肪酸(SFA,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1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以亚油酸和顺-11,14-二十碳二烯酸为主)和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以油酸为主),子午岭黑山羊肉中的SFA、PUFA、n-3 PUFA、n-6 PUFA含量和PUFA/SFA值均高于辽宁绒山羊(P<0.01),但MUFA含量低于辽宁绒山羊(P<0.01)。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有更高的产肉力,但子午岭黑山羊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更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更符合人类健康膳食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陇东黑山羊肉品质及脂肪酸特性,本研究在庆阳市随机选取3只12月龄陇东黑山羊公羊,测定其肉品质、营养成分和肌内脂肪酸。结果表明:背最长肌的pH在5.67~6.22,属于鲜肉的正常范围,剪切力为71.74 N,熟肉率为56.37%,肉色评分为3.33;背最长肌的水分含量(73.82%)高于前腿肌和后腿肌(P<0.05),背最长肌和前腿肌中的粗脂肪含量高于后腿肌(P<0.05),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在3个肌肉组织中差异均不显著;3个肌肉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0.05),其中背最长肌中的油酸(C18:1n9c)含量为27.0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UFA/SFA)在背最长肌中的含量为0.33。综合分析,胴体不同部位间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有一定差异性,背最长肌肉质最优,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和生产高档羊肉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The fermented feed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antibiotics in feeds that markedly affects gut health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pigs. Two recent studies performed in our laboratory investigated that the fermented corn–soybean meal (fermented feed, FF) improved the gut health of pig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a FF on the carcass, meat quality, muscle fatty acids profile, muscle amino acid and antioxidant ability of grower-finisher pigs.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48 crossbred barrows (Duroc × Landrace × Large Whit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treatments with unfermented corn–soybean diet (Ctrl) and FF diet. Compared with control pigs fed a standard die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uscle colour of redness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muscle moisture loss rate. Furthermore, F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aromatic amino acids such as aspartic acid, glutamic acid and alanine. More importantly, FF increased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an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content. Collectively, FF could be a promising feed strategy in improving meat quality and nutritional value in grower-finisher pig.  相似文献   

16.
肉、蛋、奶等动物产品和肉、奶制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重要来源.因此,提高肉及肉制品、蛋、奶及奶制品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对目前富含PUFA的动物产品质量及影响动物产品中PUFA成分和含量的饲粮、动物性别和年龄及基因类型等因素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开发相关技术和产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肉、蛋、奶等动物产品和肉、奶制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重要来源。因此,提高肉及肉制品、蛋、奶及奶制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主要对目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动物产品质量及影响动物产品中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的饲粮、动物性别和年龄以及基因类型等因素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开发相关技术和产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共轭亚油酸(CLA)因具有许多生物保健功能而成为动物营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诸如抗癌、抗动脉硬化及其提高免疫力等。CLA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的肉及乳制品中,它主要由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氢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中间产物,或通过内源乳腺、脂肪组织经△9脱氢酶脱氢所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