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氨酸水平对羔羊肝脏及血清中蛋氨酸循环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利用配对试验设计方法,选取平均体重为(4.93±0.20) kg的12对7日龄断母乳湖羊双胞胎公羔,每对双胞胎羔羊分别分到2组中,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8~56日龄),2组羔羊分别补充[饲喂基础代乳粉+0.70%蛋氨酸、基础开食料+0.40%蛋氨酸,对照组(CON组)]和限制蛋氨酸[饲喂基础代乳粉、基础开食料,低蛋氨酸组(LM组)]。第2阶段(57~84日龄),2组羔羊停止饲喂基础代乳粉,继续饲喂相同的补充蛋氨酸饲粮(基础开食料+0.40%蛋氨酸)。在56和84日龄,各选取6对双胞胎羔羊进行屠宰,采集血液和分离肝脏并液氮保存用于测定蛋氨酸循环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 56日龄时,LM组羔羊肝脏中蛋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LM组肝脏中S-腺苷甲硫氨酸(SAM)/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值显著高于CON组(P0.05); 84日龄时,LM组羔羊肝脏中蛋氨酸、SAM和SAH含量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2) 56日龄时,LM组羔羊肝脏中除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BHMT)活性显著低于CON组(P0.05)外,2组间其他蛋氨酸循环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 84日龄时,LM组羔羊肝脏中BHMT、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MAT)和甘氨酸-N-甲基转移酶(GNMT)活性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3) 56和84日龄时,LM组羔羊血清中蛋氨酸和SAM含量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2组在SAH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低蛋氨酸水平虽显著降低了羔羊肝脏中BHMT活性及血清中蛋氨酸和SAM含量,却激发了肝脏中蛋氨酸的生成,同时显著影响到肝脏SAM/SAH值,使体内甲基供体水平下降,影响羔羊正常甲基代谢;恢复饲粮蛋氨酸水平后,肝脏及血清中蛋氨酸循环代谢相关指标等表观性状未能完全随蛋氨酸的补充而恢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氨酸水平对湖羊公羔营养物质消化、胃肠道pH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12对7日龄断奶的湖羊双胞胎公羔,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为对照(CON)组和低蛋氨酸(LM)组,1对双胞胎羔羊分别分到2个组中。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8~56日龄),CON组羔羊饲喂基础代乳粉和基础开食料;LM组羔羊饲喂的代乳粉和开食料在CON组基础上分别全部扣除(0.70%和0.40%)额外添加的蛋氨酸,其余营养水平保持一致。第2阶段(57~84日龄),2组羔羊停止饲喂代乳粉且饲粮均为基础开食料。分别在第1阶段结束前(46~55日龄)和第2阶段结束前(74~83日龄)随机选取4对双胞胎羔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56日龄,LM组羔羊对饲粮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84日龄,2组羔羊在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2)56日龄,LM组羔羊胃肠道中除十二指肠pH显著低于CON组(P0.05)外,其他胃肠道pH均差异不显著(P0.05);84日龄,2组羔羊在胃肠道pH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3)除了56日龄LM组羔羊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外,2组羔羊其他血清指标56和84日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8~56日龄,饲粮低蛋氨酸水平可降低湖羊公羔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抑制十二指肠pH和血清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浓度的增加;57~84日龄,提高饲粮蛋氨酸水平后,湖羊公羔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胃肠道pH及血清激素指标随之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水平对羔羊体况发育、消化道组织形态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2对7日龄断母乳的湖羊双胞胎公羔,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为对照(CON)组和低蛋氨酸(LM)组,1对双胞胎羔羊分到不同的组中。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8~56日龄),CON组羔羊饲喂基础代乳粉和基础开食料;LM组羔羊饲喂的代乳粉和开食料在CON组基础上分别全部扣除(0.70%和0.40%)额外添加的蛋氨酸,其余营养水平保持一致。第2阶段(57~84日龄),2组羔羊停止饲喂代乳粉且饲粮均为基础开食料。在56和84日龄,各选取6对双胞胎羔羊进行屠宰,分离消化道组织,采集血清样品。结果表明:1)在采食量方面,LM组羔羊对蛋氨酸采食量在8~56日龄、8~84日龄阶段均极显著低于CON组(P0.01),而干物质采食量却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在体尺指标方面,56日龄,LM组除体重、体斜长、胸围和体长指数显著低于CON组(P0.05)外,其他体况发育指标2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84日龄,2组间体况发育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56日龄,LM组羔羊的瘤胃乳头宽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2组羔羊的其他消化道形态发育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3)56日龄,LM组羔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低于CON组(P0.01);84日龄,LM组羔羊血清中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CON组(P0.05)外,2组羔羊的其他血清抗氧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粮低蛋氨酸水平抑制了羔羊体况(体重、体斜长、胸围、体长指数)发育及瘤胃乳头宽度的增加,同时降低了机体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然而却提高了干物质采食量;提高饲粮蛋氨酸水平后,羔羊体况发育及消化道组织形态发育也随之得到补偿,但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仍未得到完全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营养限制对早期断奶湖羊羔羊生长性能以及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64只17日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CON)组、20%蛋白质限制(PR)组、20%能量限制(ER)组、20%蛋白质和能量同时限制(BR)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羔羊,公母各占1/2。预试期4 d,正试期40 d。记录羔羊开食料和代乳品的采食量,于40和60日龄时每重复屠宰1只羔羊,测定羔羊内脏器官重量。结果表明:1)PR组、BR组21~40日龄,PR组、ER组和BR组41~6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CON组(P0.05);试验组21~40日龄,PR组和BR组41~60日龄料重比显著高于CON组(P0.05)。2)40日龄时PR组、ER组和BR组的羔羊肝脏重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瘤胃重及其占复胃重比例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60日龄时ER组和BR组肝脏重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瘤胃重及其占复胃重比例均显著低于PR组与CON组(P0.05)。综合得出,蛋白质限制抑制21~60日龄断奶羔羊生长性能的发挥,抑制断奶早期(21~40日龄)内脏器官的发育,能量限制抑制断奶羔羊内脏器官发育,尤其是肝脏和瘤胃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饲粮营养限制对断奶湖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器官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出生日期、体重相近的60日龄断奶湖羊羔羊64只,根据体重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20%蛋白质限制组(PR)、20%能量限制组(ER)和20%蛋白质能量同时限制组(BR),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羔羊,公母各半。称取羔羊60和120日龄体重,记录羔羊采食量;试验结束时对羔羊进行屠宰,称取羔羊器官重量、胴体重以及测定羔羊GR值和眼肌面积。结果表明:1)PR、ER组的断奶羔羊末重、日增重以及饲料转化率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R组末重显著低于CON组(P0.05);2)BR组羔羊屠宰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PR、ER和BR组羔羊眼肌面积、GR值显著低于CON组(P0.05);3)PR、ER、BR组羔羊肝重和瘤胃重显著低于CON组(P0.05),同时ER、BR组肝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低于CON组(P0.05),但是瘤胃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4个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能量和蛋白质同时限制降低了羔羊生长以及屠宰性能,营养限制对断奶羔羊肝发育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水平对湖羊双胞胎公羔生长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早期断奶湖羊双胞胎公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6对新生湖羊双胞胎公羔,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分为正常蛋白质水平(NP)组、低蛋白质水平(LP)组,1对双胎羔羊分别分至2个组中。15日龄进行早期断母乳,之后NP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5%的代乳粉及21%的开食料,LP组饲喂等能低蛋白质水平(19%)的代乳粉及开食料(15%),饲喂至60日龄。61~90日龄所有羔羊均饲喂正常蛋白质水平(21%)的开食料。分别在60及90日龄随机选取4对每组4只羔羊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60及90日龄,LP组的体重均显著低于NP组(P0.05),各阶段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15~60日龄,LP组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NP组(P0.05),而61~90日龄LP组则显著低于NP组(P0.05);2)60及90日龄,LP组的宰前活重、空体重、胴体重、GR值均显著低于NP组(P0.05),但是2组间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3)60日龄,LP组肝脏和脾脏重量显著低于NP组(P0.05),其余内脏器官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90日龄时,只有肝脏、肺脏重量显著低于NP组(P0.05);4)60日龄时,LP组的瘤胃、小肠和大肠重量均显著小于NP组(P0.05),皱胃的重量及其占复胃总重比例均显著的低于NP组(P0.05),90日龄时,LP组的瘤胃、网胃、小肠和大肠重量均显著低于NP组(P0.05);5)60日龄时,LP组滴水损失显著高于NP组(P0.05),熟肉率及系水力显著低于NP组(P0.05),90日龄,LP组滴水损失及系水力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NP组(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饲粮限制了早期断奶湖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阻碍了内脏器官的发育,延缓了胃肠消化系统的完善,肉品质受到影响,经过饲喂30d的正常蛋白质水平开食料,羔羊的生长发育状况达不到正常羔羊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对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持续影响。选取60只体重[(8.26±2.14) kg]、日龄[(20±1)日龄]相近的健康湖羊公羔,随机分成随母哺乳组(ER组)和早期断奶组(EW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羔羊。ER组羔羊饲喂母乳+开食料,至60日龄断母乳;EW组羔羊饲喂代乳粉+开食料,至开食料采食量达到300 g/d时停止饲喂代乳粉。所有羔羊从20日龄开始补饲开食料至65日龄,之后过渡至育肥颗粒料。羔羊65日龄前每隔10 d称重,65日龄后每隔30 d称重;在羔羊65、120、180日龄晨饲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在55~65日龄、115~125日龄、170~180日龄阶段,每个重复选取1只(共12只)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在180日龄,每个重复选取1只(共12只)羊屠宰测定肉品质。结果显示:1) EW组羔羊46~55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ER组(P0.05),91~120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ER组(P0.05)。2) EW组羔羊55~60日龄、115~125日龄、170~180日龄阶段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相较ER组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3)EW组羔羊65、120日龄时血清尿素氮、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ER组(P0.05),EW组羔羊180日龄时血清β-羟丁酸含量显著低于ER组(P0.05)。4)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对羔羊180日龄宰前活重、屠宰率及肉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降低了羔羊哺乳阶段(25~65日龄)的生长性能,但提高了育肥前期(66~120日龄)羔羊的生长性能,对育肥后期(121~180日龄)羔羊的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及肉品质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营养限制对羔羊肠道组织形态及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高血糖素样-2(GLP-2)浓度的影响。选取64只17日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4组,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品和开食料,分别为对照(CON)组、20%蛋白质限制(PR)组、20%能量限制(ER)组、20%蛋白质+20%能量限制(BR)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羔羊,公母各占1/2。于羔羊20日龄、40日龄和60日龄采集血清用于测定IGF-1和GLP-2的浓度,40日龄和60日龄时每组分别选取4只羔羊进行屠宰,屠宰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观察小肠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1)PR组、ER组、BR组40日龄小肠重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到60日龄仅ER组羔羊小肠重显著低于CON组(P0.05),小肠重量降低主要由于空肠重量的降低。2)PR组、ER组、BR组40日龄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及60日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ER组、BR组60日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3)BR组40日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4)ER组60日龄血清GLP-2浓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4组间血清IGF-1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营养限制抑制了羔羊十二指肠、空肠组织形态发育,同时能量限制可降低血清GLP-2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补饲开食料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良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2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和补饲组 (S 组),每组11只。C组仅饲喂代乳粉,S组在代乳粉的基础上补饲开食料,羔羊28日龄屠宰。结果表明:C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屠宰率和心脏占宰前活重比例(LWBS)极显著高于S组(P < 0.01),胴体重、蹄和肾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S组(P < 0.05)|而S组的血小板总数显著高于C组(P < 0.05)|其他性能指标在两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因此,7日龄补饲 25.07% 中性洗涤纤维( NDF)水平的开食料会降低28日龄羔羊的屠宰性能并影响组织器官的发育。 [关键词] 开食料|湖羊|血液|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  相似文献   

10.
北京肉仔鸭蛋氨酸和赖氨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蛋氨酸和赖氨酸试验各4个处理 ,各设4个重复 ,每重复试验鸭14只。0~2周龄饲粮处理水平分别为 :蛋氨酸0.35 %、0.40 %、0.45 %和0.50 % ;赖氨酸0.80 %、0.90 %、1.00 %和1.10 %。2~5周龄饲粮处理水平为 :蛋氨酸0.25 %、0.30 %、0.35 %和0.40 %;赖氨酸0.55 %0.65 %、0.75 %和0.85 %。测定14日龄和35日龄试验鸭血清尿素氮和尿酸氮含量。结果表明 :(1)蛋氨酸0.35 %处理组的活重和增重显著低于其它各处理组 (P<0.05) ,0.40 %处理组显著低于0.45 %和0.50 %处理组(P<0.05)。饲料报酬0.35 %组显著低于0.50 %处理组。(2)蛋氨酸0.25 %组5周龄体重显著低于其它处理 (P<0.05) ;2~5周龄体增重0.25 %组显著低于0.35 %和0.40 %组(P<0.05)。2~5周龄饲料报酬检验差异不显著 (P>0.05)。0~2周龄和2~5周龄各蛋氨酸水平饲料采食量差异不显著 (P>0.05)。 (3)2周龄体重和0~2周龄体增重以饲粮0.80 %赖氨酸水平组显著低于其它处理 (P<0.05) ,饲料报酬差异不显著 (P>0.05)。 (4)5周龄体重和2~5周龄增重0.55 %处理组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P<0.05) ;2~5周龄饲料报酬0.55 %与0.65 %、0.75 %、0.85 %处理间差异显著 (P<0.05) ,采食量无显著差异 (P>0.05)。 (5)0~2周龄饲粮蛋氨酸各处理对14日龄试验鸭血清尿素氮和尿酸氮无显著影  相似文献   

11.
断奶羔羊4种必需氨基酸限制性顺序和需要量模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采用氨基酸部分扣除法研究断奶羔羊的4种必需氨基酸的限制性顺序和需要模型。选取50日龄断奶湖羊公羊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为氨基酸平衡(PC)组,饲喂氨基酸平衡的开食料,4个试验组开食料在PC组的基础上分别扣除赖氨酸(PD-Lys组)、蛋氨酸(PD-Met组)、苏氨酸(PD-Thr组)和色氨酸(PD-Trp组),其余氨基酸含量保持一致。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60 d。于羔羊60、90和120日龄称量体重,在120日龄每组随机选取6只羔羊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60~120日龄和90~120日龄,PD-M et组羔羊平均日增重(ADG)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转化率(F/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0日龄时,PD-Met组宰前活重、空体重、胴体重、眼肌面积、头重、蹄重及皮毛重均显著低于PC、PD-Thr和PD-Trp组(P0.05),但是5组间屠宰率(DP)、GR值和血液重差异不显著(P0.05)。2)以最佳ADG和F/G为评价指标时,60~90日龄和90~120日龄氨基酸限制性顺序为Met、Lys、Thr和Trp;而以最佳DP为评价指标时,120日龄氨基酸的限制性顺序为Trp、Thr、Lys、Met。3)以最佳ADG作为评价指标时,60~90日龄和90~120日龄Lys、M et、Thr和Trp的适宜比例分别为100∶44∶44∶8和100∶42∶38∶12;以最佳F/G作为评价指标时,60~90日龄和90~120日龄Lys、M et、Thr和Trp的适宜比例分别为100∶54∶45∶7和100∶47∶39∶12;以最佳DP为评价指标时,60~120日龄Lys、M et、Thr和Trp的适宜比例为100∶34∶38∶8。总之,饲粮必需氨基酸(Lys、Met、Thr和Trp)缺乏严重影响湖羊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特别是Met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Lys,Thr和Trp影响较弱;不同评价指标(ADG、F/G和DP)和不同生长阶段得出的Lys、M et、Thr和Trp的限制性顺序和需要模型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饲养标准杜寒杂交肉用绵羊增重、器官发育、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差异,确定适宜的饲养标准。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8.30±0.86)kg的杜寒杂交F1代肉羊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4组分别饲喂按照以下饲养标准配制的饲粮:本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的杜寒杂交肉用绵羊饲养标准、美国NRC(2007)、英国AFRC(1993)以及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的《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分别记为CARS、NRC、AFRC和HB。试验期81 d,每3 d记录1次采食量,每20 d进行1次称重,当CARS组羊只的平均体重达到44 kg时,每组选取10只羊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组织器官重量和肉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组羊只的实际干物质采食量,NRC组AFRC组CARS组HB组,其中NRC组与CARS和HB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和胴体重,CARS、HB、AFRC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均显著高于NRC组(P0.05);饲料转化率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ARS组HB组AFRC组NRC组;屠宰率,CARS组显著高于NRC组(P0.05),与HB、AFRC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CARS组羊只的心脏、肝脏、肾脏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背最长肌失水率、肌肉色亮度、红度和黄度值,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杜寒杂交肉羊在不同饲养标准下的实际日增重200~220g,从增重和屠宰性能上来看,CARS制订的饲养标准与国外饲养标准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菌、酶复合青贮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处理的小麦秸秆对肉用绵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探索有效的小麦秸秆生物制剂处理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80只体重为(24.00±2.42)kg的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羊,随机分为4个处理,即空白对照组(干小麦秸秆)、处理组Ⅰ(小麦秸秆喷洒菌、酶复合青贮制剂发酵)、处理组Ⅱ(干小麦秸秆喷洒复合酶制剂)、羊草对照组(羊草),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预饲期8 d,正试期为60 d。结果显示,处理组Ⅰ、Ⅱ和羊草组羔羊净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不同处理组间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 0.05);处理组Ⅰ、Ⅱ和羊草对照组试验羊肝脏重分别较对照组高10.74%(P> 0.05)、13.79%(P< 0.05)、8.52%(P> 0.05),且3组中肝脏重量占宰前活重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其余指标(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小肠和大肠、肾脏、肺脏、头、蹄和毛+皮)的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的比例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综上所述,用菌、酶复合青贮剂和复合酶制剂处理小麦秸秆对肉羊生长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于屠宰率和各组织器官的发育无显著影响,接近羊草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磷酸脲添加量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并对磷酸脲在肉羊生产中的安全使用剂量进行评价。试验选用80只杜寒杂交F1代平均体重(25.86±1.06)kg的公羔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在精粗比为1∶1的饲粮中分别以0(对照)、0.5%、1%、2%、4%的磷酸脲替代部分豆粕类饲料。预试期为12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组的羔羊在各时期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均达到最高值;4%组的羔羊在各时期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胴体重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磷酸脲添加量对肉色红度值、p H、滴水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2%组的黄度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剪切力方面,1%组(5.16 kg/cm2)显著高于0.5%组(4.47 kg/cm2)、4%组(3.69 kg/cm2)和对照组(4.21 kg/cm2)(P0.05)。结果提示:磷酸脲可以作为氮磷添加剂用于肉羊饲粮中。羔羊饲粮中的磷酸脲添加量为1%时,羔羊达到最佳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当磷酸脲替代比例达到4%时,极显著降低羔羊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增加肌肉的亮度值;当磷酸脲替代比例为2%时,为有效安全水平,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除肌肉黄度值外无显著影响。因此,饲粮中磷酸脲适宜添加量为1%。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舍饲条件下饲粮添加亚麻油和亚麻籽对绒山羊羔羊屠宰性能、器官生长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为(18.60±0.10)kg的60只4月龄阿尔巴斯断奶羯羔,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亚麻油组(LSO组)和亚麻籽组(HLS组)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在育肥前期(1~30 d)、中期(31~60 d)和后期(61~90 d),CON组饲喂基础饲粮,LSO组分别饲喂添加2.0%、2.0%和2.5%亚麻油的试验饲粮,HLS组分别饲喂添加5.5%、5.5%和7.0%热处理亚麻籽(120℃翻炒10 min)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LSO组羔羊的胴体重、屠宰率、肾脂重、尾脂重和脂肪组织重显著高于HLS组(P<0.05)。2)与CON组相比,LSO组羔羊的蹄、毛皮和头+蹄+毛皮+血液重显著增加(P<0.05),而HLS组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和HLS组相比,LSO组羔羊的心脏、肾脏和内脏器官重显著增加(P<0.05),肺脏和胰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LSO组和HLS组羔羊的网胃重显著降低(P<0.05),HLS组羔羊的瓣胃重显著降低(P<0.05)。3)HLS组羔羊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和红度值显著高于LSO组(P<0.05),亮度值显著低于LSO组(P<0.05)。与CON组相比,LSO组羔羊背最长肌的黄度值显著增加(P<0.05),而HLS组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LSO组和HLS组羔羊的臂三头肌干物质、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亚麻油降低了绒山羊羔羊外部组织器官、内脏器官和消化道占体重的比例,屠宰性能较好,脂肪沉积也有所增加;饲粮添加亚麻籽的羔羊肉色和肌肉营养价值优于饲粮添加亚麻油的羔羊。  相似文献   

16.
选择4周龄的良凤花肉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1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mg/kg半胱胺及120mg/kg半胱胺。试验结果表明: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心重、肝重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胸肌率除外)随着半胱胺添加量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2、3组的腹脂率明显下降(P<0.05)。120mg/kg半胱胺组的腹脂率低于100mg/kg半胱胺组(P<0.05)。2、3组的肉色优于对照组,pH值方面,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3组系水力高于对照组(P<0.05),120mg/kg半胱胺组系水力高于100mg/kg半胱胺组(P<0.05)。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比较N-氨甲酰谷氨酸(NCG)和瘤胃保护型NCG(RP-NCG)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肪分配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体重为(20.14±0.31)kg公滩羔羊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0.1% NCG处理组和0.1% RP-NCG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羔羊。对照组不添加NCG,0.1% NCG组添加0.1% NCG,0.1% RP-NCG组添加0.1% RP-NCG。试验期80 d。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NCG和RP-NCG能够显著提高滩羊平均日增重并降低料重比(P<0.05),但两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日粮中添加NCG和RP-NCG,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但对血清总蛋白、肌酐和肌酸激酶的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NCG和RP-NCG使滩羊净肉重/胴体重显著提高(P<0.05),皮下脂肪和GR值显著下降(P<0.05),两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肌内脂肪(IMF)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0.1% NCG或0.1% RP-NCG可提高舍饲滩羊生长性能,并能改善滩羊脂肪分配。与RP-NCG相比,NCG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分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