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用体外法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杜长大肥育猪盲肠微生物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首先采集10头杜长大肥育猪大肠不同区段食糜,测定其主要养分含量,以确定食糜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质添加比例;然后以3头猪盲肠食糜为接种物,酪蛋白水解物为发酵底物进行体外发酵试验。试验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0、1.75和2.50 mg/m L,每组4个重复,37℃体外发酵24 h,测定产气量、p H以及氨态氮、菌体蛋白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1)猪盲肠食糜各养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质含量比范围为1.86~3.24,平均值为2.66。2)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产气量显著增加(P0.05),氨态氮、总短链脂肪酸、支链脂肪酸、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猪大肠食糜中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质含量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盲肠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发酵能力随底物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延胡索酸对体外发酵甲烷、氢气产量、挥发性脂肪酸组成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试验采用2×4双因子试验设计,以发酵底物和延胡索酸作为影响因素,其中发酵底物分别是菊苣和玉米粉,延胡索酸设定0、3、6和12 mmol/L 4个添加水平,另外设空白组,即发酵瓶中不添加发酵底物,仅添加0、3、6和12 mmol/L延胡索酸用来矫正数据,每组2个平行,重复测定3次。采用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设备,进行72 h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粉的72 h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高于菊苣(P0.05)。延胡索酸显著增加了72 h产气量(P0.05),但对72 h矫正产气量(去除各个添加水平延胡索酸自身的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无显著影响(P0.05)。发酵底物和延胡索酸对72 h产气量和干物质消化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2)玉米粉的氢气产量和矫正氢气产量只有在12 h显著高于菊苣(P0.05),而2种底物在其他时间点的氢气产量和矫正氢气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玉米粉不同时间点甲烷产量和矫正甲烷产量均显著高于菊苣(P0.05)。延胡索酸对不同时间点甲烷产量、矫正甲烷产量和氢气产量、氢气矫正产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延胡索酸和底物对不同时间点的氢气和甲烷产量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3)延胡索酸显著增加了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乙丙比和pH(P0.05)。但是,延胡索酸对矫正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4)延胡索酸对微生物数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和菊苣相比,玉米粉富含更多易发酵碳水化合物,这有助于产生更多的气体和挥发性脂肪酸。延胡索酸可以增加体外产气量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主要因为延胡索酸在发酵过程中自身可以代谢产生额外的气体和挥发性脂肪酸,这会使产气量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增加,而对于发酵底物自身的降解和微生物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啤酒糟不同比例替代豆粕对水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和甲烷生成的影响.采用压力读取式体外产气系统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啤酒糟分别以0、25%、50%、75%和100%(风干基础)替代发酵底物中的豆粕.测定培养72 h内产气量变化、培养24 h后可消化有机物含量、代谢能、氨态氮浓度、微生物蛋白质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24 h甲烷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72 h累积产气量、可消化有机物含量和代谢能均随啤酒糟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72 h累积产气量0组、25%组、50%组显著高于75%组(P<0.05),极显著高于100%组(P<0.01).2)氨态氮浓度25%组最高,极显著高于50%组和75%组(P<0.01);微生物蛋白质浓度0组最高,极显著高于75%组(P<0.01),显著高于100%组(P<0.05).3)25%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显著高于75%组和100%组(P<0.05).4)6 h 0组、25%组和5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75%组(P<0.05);12 h 75%组和100%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4 h 75%组和100%组显著高于50%组(P<0.05),极显著高于0组和25%组(P<0.01).综合而言,啤酒糟作为水牛蛋白质饲料以0~50%替代豆粕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和甲烷生成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分为5组,对照组发酵底物不添加金银花提取物,试验组在发酵底物中分别添加0.5、1.0、2.0、4.0 mg/g金银花提取物,每组6个重复,试验共重复3个批次。分别于发酵1.5、3.0、6.0、12.0、24.0 h记录产气量,体外发酵24.0 h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添加1.0、2.0、4.0 mg/g金银花提取物可以使发酵液p H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使发酵液乳酸、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以及24.0 h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5 mg/g金银花提取物组发酵液p H及NH3-N、乳酸及TVFA浓度与对照组和其他3个试验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仅发酵液MCP浓度和24.0 h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在体外条件下,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可以有效调节瘤胃微生物发酵状态,综合经济效益考虑,添加1.0 mg/g金银花提取物最适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通过人工瘤胃体外培养,研究不同代谢葡萄糖水平下的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微生物蛋白质浓度和产气参数。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设计4个代谢葡萄糖水平[125(A)、138(B)、153(C)、168 g/kg(D)]。体外试验所用瘤胃液采自4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分别于培养0、2、4、6、8、12、24 h采集2 mL培养液用于分析。结果表明:1)8~24 h培养液pH随着代谢葡萄糖水平的提高而出现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氨氮浓度在2 h时D组显著高于A组(P0.05),而在6 h时A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D组6h培养液细菌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随着代谢葡萄糖水平的提高,培养液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总体呈升高趋势,乙酸/丙酸呈下降趋势。3)随着代谢葡萄糖水平的提高,理论最大产气量极显著降低(P0.01),达1/2理论最大产气量的时间极显著缩短(P0.01);潜在产气量无显著变化(P0.05),24 h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常数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和上升(P0.05或P0.01)。结果提示,提高代谢葡萄糖水平,可以提高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同时可为绵羊提供较多的生糖前体物质。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材料棕榈酸和棕榈酸钙包被γ-氨基丁酸(GABA)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研究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体外批次培养法,设4个处理组,即在培养底物干物质基础上添加120 mg的GABA,对照组(CON)、A组(棕榈酸包被GABA)、B组(棕榈酸钙包被GABA)和C组(无包被GABA),每处理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6 h时,B组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CON(P0.05),12 h时,所有试验组丙酸浓度均高于CON(P0.05);3和12 h培养时间点,菌体蛋白(MCP)浓度B与C组显著高于CON(P0.05);3 h时,产气量C组显著高于CON(P0.05),6 h时,产气量A和B组显著低于CON(P0.05);1 h时,CH_4产量B组显著高于CON(P0.05),6 h时,CH_4产量A组显著高于CON(P0.05)。结果显示:120 mg添加水平下,棕榈酸包被GABA相对更有利于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  相似文献   

7.
锶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为了探讨饲粮中不同锶源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发酵法,比较氯化锶和雷奈酸锶在同水平(50 mg/kg DM)下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K)、氯化锶组(LH)和雷奈酸锶组(LN),连续培养72 h,分别在发酵2、4、8、12、16、24、48、72 h时记录产气量,测定除2 h与12 h外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浓度、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显示:发酵液pH在24 h时LN组显著高于CK组(P<0.05),而在48 h与72 h时LN组与LH组发酵液pH显著高于CK组(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5.6~7.5);产气量、MCP浓度各发酵时间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NH3-N浓度在16 h时CK组显著高于LH组与LN组(P<0.05),其他时间点内均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72 h后,戊酸浓度LN组显著高于LH组(P<0.05),异戊酸浓度LN组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吉林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两种副产物(花生秧、花生壳)的营养价值,本研究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草原红牛为试验动物,测定花生秧、花生壳、羊草(Leymus chinensis)不同时间点(2、4、6、8、12、24 h)累计产气量、产气动力学参数及体外发酵24 h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 VFA)含量、pH、氨态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microbial crude protein, MCP)含量。结果表明:1)花生秧不同时间点累计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和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产气速率显著高于花生壳和羊草(P 0.05);羊草的产气速率和产气延滞时间显著高于花生秧和花生壳(P 0.05)。2)羊草的pH显著高于花生秧和花生壳(P 0.05);花生秧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 TVFA)含量和丙酸比例显著高于花生壳和羊草(P 0.05);羊草的丁酸比例和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花生秧和花生壳(P 0.05);乙酸比例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3)花生秧的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花生壳和羊草(P 0.05);羊草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花生秧和花生壳(P 0.05)。综上所述,花生秧的体外发酵效果最优,营养价值高;花生壳的利用率低,日粮添加比例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9.
甜菜碱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甜菜碱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添加0、1.2、3.6 mg甜菜碱于45 m L瘤胃发酵液和300 mg奶牛全混合日粮中进行发酵,于3、6、12、18和24 h读取产气量,并测定6、12、和24 h的p H,干物质降解率,氨氮、挥发性脂肪酸、乳酸和菌体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在各时间点试验组的产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组在3和6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随着发酵时间延续,发酵液的p H逐渐减小,且在6 h试验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干物质降解率和菌体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6 h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组在12 h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发酵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在6 h,试验Ⅱ组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2 h,试验组的异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戊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乙酸/丙酸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添加1.2和3.6 mg的甜菜碱可以降低瘤胃体外发酵p H,提高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氨氮、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呈现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麻叶荨麻和羊草比例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以底物中麻叶荨麻:羊草比例分5组:0∶100(A)、30∶70(B)、50∶50(C)、70∶30(D)、100∶0(E)进行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在培养后0、1、3、6、12、24h采集瘤胃液并检测其发酵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pH:1、3、6h的都以A组和C组的较高,并以C组的最高(P0.05);(2)NH_3-N浓度:3、6、12、24h的以D组和E组的较高(P0.05);(3)微生物蛋白(MCP):1、3、6、24h的MCP含量以A组和C组的较高(P0.05),并以C组的最高(P0.05);(4)产气量:0~1h、1~3h的以A组、B组和C组的较高(P0.05),其中以C组的最高(P0.05);(5)24hNDF降解率以C组的最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底物中麻叶荨麻和羊草以50∶50比例的pH较高、氨氮浓度较低,同时该组的微生物蛋白含量、产气量和24h NDF降解率也较高,表明了该比例利于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和底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试验研究高酶活力的米曲霉培养物(AOC)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米曲霉产酶特性为标准研制米曲霉培养物,体外法研究0、3、6、12 mg米曲霉培养物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48 h的AOC酶活力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6、12 mg AOC显著增加了24 h产气量、微生物蛋白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的含量(P<0.05),12 mg AOC组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 mg AOC组微晶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 mgAOC组(P<0.05);12 mg AOC组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 mg AOC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米曲霉培养物可通过提高瘤胃微生物酶活性而促进体外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能量水平对湖羊瘤胃发酵特性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湖羊公羊48只(体重为(17.77±1.15) kg)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C组),代谢能ME=8.83 MJ·kg-1;2)高能组(H组),ME=10.84 MJ·kg-1。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试验期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同时对微生物细菌V3-V4区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以检测瘤胃微生物组成。结果显示:1) H组和C组在瘤胃pH、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及乙丙比、氨态氮和微生物菌体蛋白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2)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H组的Chao 1、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3)物种注释发现,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最高,但两者的相对丰度在H组和C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组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对瘤胃发酵特性影响不显著,但是会降低瘤胃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并改变部分菌属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脂多糖(LPS)对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分为对照组(不添加LPS)和试验组(添加LPS 100 000 EU/m L),分别在发酵2、4、8、12、24 h后取样,测定发酵液p H及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对照组与试验组发酵液p H逐渐下降,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及乙酸、丙酸、丁酸含量逐渐增加,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8、24 h试验组发酵液p H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4、8、24 h试验组氨态氮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结果显示,在体外发酵条件下,添加LPS具有降低发酵液p H以及氨态氮浓度的趋势,但这一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对麻疯树籽仁粕(Jatropha curcas kernel meal,JCKM)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选择脱油后的JCKM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干热、湿热、热化学和微生物发酵处理,通过测定其营养成分、蛋白质溶解度(PS)、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IVCPD)等指标,以未处理的JCKM为对照,评价不同处理对JCKM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微生物发酵处理组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微生物发酵处理组粗纤维(CF)含量显著低于热化学处理组(P < 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 > 0.05);各处理组间钙(Ca)含量差异不显著(P > 0.05);微生物发酵处理组总磷(TP)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微生物发酵处理组Gly、Arg、Cys、Val、Ile含量高于其他组。干热处理、微生物发酵处理及对照组PS显著高于湿热处理和热化学处理组(P < 0.05);微生物发酵处理组IVCPD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综上所述,微生物处理JCKM后CP含量升高,氨基酸组成较为均衡,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Oo)与肉桂醛(CA)的不同添加组合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与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相近及泌乳期为(90±15)d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4头。对照组(C)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不同添加水平的Oo和CA,Oo 3个梯度分别为11.5(L)、13(M)、14.5(H)g/(d·头);CA 3个梯度分别为15(L)、18(M)、21(H)g/(d·头),共组成9个不同的添加量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Oo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CA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均有提高趋势,其中LH组效果最好,瘤胃MCP产量比C组提高了12.82%(P<0.05);试验组奶牛在养分表观消化率方面有提高趋势,其中以LH组最优,干物质与粗蛋白质的消化率高于C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高于C组(P<0.0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瘤胃MCP产量以及各主要养分的表观消化率,以添加Oo 11.5 g/(d·头)、CA 21 g/(d·头)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CT)与桑叶黄酮(MLF)对断奶前后犊牛能量与氮代谢、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以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0±2)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断奶前为代乳品和开食料,断奶后为开食料;CT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CT;MLF组添加MLF;CM组添加CT和MLF。犊牛于56日龄断奶(代乳品),试验期60 d。分别于犊牛28、42、56和80日龄采集瘤胃液,35和63日龄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CT组相比,CM组犊牛断奶前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较CON组,断奶后CM组氮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断奶前MLF组较CON和CT组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CT组显著提高了28~80日龄瘤胃液p H和56、80日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CT、MLF和CM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56日龄M LF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乙酸/丙酸CT和MLF组较CON组有提高的趋势(P=0.090),各组间乙酸和戊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CT有助于改善断奶前犊牛瘤胃液p H和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添加CT和MLF有助于提高断奶前犊牛饲粮代谢能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提高断奶后犊牛总能代谢率和氮的利用率,降低粪能和总排出氮量,同时具有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并且CT与MLF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添加。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限饲的方法,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选取25周龄体重、产蛋率一致的肉种鸡S3系母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64%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7.64%、15.64%和14.64%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0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整个产蛋期内17.64%、15.64%、14.64%粗蛋白质组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日产蛋量均显著降低(P0.05);15.64%和14.64%粗蛋白质组死淘率显著降低(P0.05),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产蛋前期15.64%和14.64%粗蛋白质组受精率显著提高了9.7%和7.9%(P0.05),死胎率显著降低了26.1%和24.3%(P0.05),孵化率显著提高了15.8%和20.6%(P0.05)。3)整个产蛋期内,15.64%和14.64%粗蛋白质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7.64%粗蛋白质组(P0.05),17.64%、15.64%和14.64%粗蛋白质组蛋黄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15.64%和14.64%粗蛋白质限饲能够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及蛋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其中15.64%粗蛋白质限饲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短期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奶牛瘤胃中肽浓度的变化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并探讨瘤胃适宜肽浓度值。试验按0、10、15、16g/L和20g/L氨基氮的肽浓度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pH值、氨态氮值及微生物蛋白产量。结果表明:在各个时间点各组之间的pH均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8h后,15、16g/L和20g/L3组的NH3-N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于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MCP),在第4h和24h时,15g/L和16g/L组与0g/L和10g/L组分别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2h时,16g/L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条件下,人工瘤胃内适宜的肽浓度为16g/L。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体外发酵法,探讨皇竹草和精料以不同比例配制成的全混合日粮(TMR)对雷州山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精料与皇竹草按干物质0:100(Ⅰ组)、10:90(Ⅱ组)、20:80(Ⅲ组)、30:70(Ⅳ组)和40:60(V组)比例配制日粮,在体外发酵的第4、8、12、24和48 h取样分析其发酵参数的变化,为皇竹草在雷州山羊TMR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①随着精粗比的提高,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增高,纤维物质、粗灰分含量逐渐降低,且4、8、24、48 h累积产气量呈现极显著增长(P<0.01)。②随着发酵时间和精料添加比例的增加,瘤胃pH呈下降趋势,同一时间点,Ⅳ、Ⅴ组pH均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干物质降解率呈上升趋势,同一时间点,Ⅳ、Ⅴ组的降解率均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48 h的氨态氮浓度均高于4 h,4、24 h时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pH与累积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累积产气量与干物质降解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P<0.05;P<0.01);各个发酵时间pH与干物质、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质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P<0.01);累积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与TMR日粮粗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干物质、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精料和皇竹草的比例为30:70时,可获得较好的发酵效果,且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