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及消化、吸收、抗氧化、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得到圆斑星鲽幼鱼饲料中适宜的维生素C含量。试验在(12.5±1.5)℃的水温下进行,选择体重为(38.0±0.8)g的健康圆斑星鲽幼鱼,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维生素C含量为10.2、249.1、402.8、616.2、769.5、909.4和1 177.8 mg/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616.2 mg/kg维生素C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摄食率均为最高,其增重率显著高于10.2和909.4 mg/kg维生素C组(P0.05),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摄食率显著高于除1 177.8 mg/kg维生素C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达到组织肝脏和肌肉最大维生素C积累量的饲料维生素C含量为769.5 mg/kg。616.2和769.5 mg/kg维生素C组的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除402.8 mg/kg维生素C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402.8 mg/kg维生素C组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力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02.8、616.2、769.4 mg/kg维生素C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维生素C含量为402.8、616.2或769.4 mg/kg时,胃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均处在较高水平。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在249.1~616.2 mg/kg时可提高肠道皱襞高度,增加肠壁厚度,促进肠道黏膜生长。结果显示: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在402.8~616.2 mg/kg时能有效满足圆斑星鲽幼鱼的生长需求,并可提高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在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幼鱼抗氨氮胁迫中的作用,试验配制了维生素E水平分别为11.09、47.52、91.38、134.57、178.92 mg/kg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5.6±0.2)g的云纹石斑鱼幼鱼56 d后进行6 h氨氮胁迫,测定其血清葡萄糖(GLU)、乳酸(LD)、皮质醇(COR)、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肝脏SOD活力和MDA含量对氨氮胁迫的响应。每个维生素E水平设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20尾鱼。结果显示:各组血清中GLU含量在饲喂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氨氮胁迫后血清中GLU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而降低。氨氮胁迫后血清中LD含量与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呈反比,并在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达到47.52 mg/kg之后维持稳定。氨氮胁迫后各组血清中COR含量都有显著升高(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达到47.52 mg/kg后,饲喂56 d后再氨氮胁迫对血清和肝脏中SOD活力不产生显著影响(P0.05)。血清中CAT活力在饲喂后和氨氮胁迫后均有下降的趋势,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达到或超过91.38 mg/kg时不论饲喂后还是氨氮胁迫后,血清中CAT活力变化都不显著(P0.05)。在低维生素E水平(11.09和47.52 mg/kg)下,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在氨氮胁迫后均呈显著上升(P0.05);在高维生素E水平(91.38、134.57、178.92 mg/kg)下,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在氨氮胁迫后没有产生显著差异(P0.05)。在饲料维生素E水平达到或超过91.38 mg/kg时,饲喂后血清中GSH-Px活力均显著上升(P0.05),氨氮胁迫后血清中GSH-Px活力则无显著变化(P0.05)。在饲料维生素E水平达到或超过47.52 mg/kg时,血清T-AOC在饲喂后呈现显著升高(P0.05),而氨氮胁迫后又出现下降的趋势。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与云纹石斑鱼幼鱼的抗应激和抗氧化能力具有相关性,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达到或超过91.38 mg/kg可有效地提高云纹石斑鱼幼鱼的抗应激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鱼粉和玉米蛋白粉为蛋白质源,高筋粉为糖源,鱼油、豆油和磷脂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以南极磷虾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10%、20%、30%、40%、5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R0、R10、R20、R30、R40和R50),饲喂初始体重为(38.16±0.11)g的圆斑星鲽幼鱼50 d,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尾鱼。结果表明:1)R30、R40组圆斑星鲽幼鱼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R50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对圆斑星鲽幼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2)R10和R30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以及肝脏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R40、R5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R40组肝脏中谷草转氨酶活性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R50组肝脏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可显著提高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溶菌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综合来看,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可以提高圆斑星鲽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并对鱼体的肝脏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维生素C水平分别为1.9、18.9、36.8、78.4、156.5和316.0 mg/kg的6种等氮等脂饲料(含42%粗蛋白质和7%粗脂肪)投喂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初始体重(2.00±0.01)g]12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1)当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从1.9 mg/kg上升到156.5 mg/kg,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然而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由156.5 mg/kg上升到316.0 mg/kg,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反而有所下降。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对存活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肝体比和脏体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2)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对黄颡鱼幼鱼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而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及血清中总蛋白和胆固醇含量不受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3)当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由1.9 mg/kg上升到156.5 mg/kg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由156.5 mg/kg上升到316.0 mg/kg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出现显著下降(P0.05)。4)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由1.9 mg/kg上升到156.5 mg/kg时,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但随着维生素C水平的继续升高,溶菌酶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的升高,头肾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呼吸爆发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维生素C水平为156.5 mg/kg时达到最大值。5)注射嗜水气单胞菌14 d后,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为18.89和36.76 mg/kg时的累计存活率显著高于维生素C水平为1.9 mg/kg时(P0.05)。以特定生长率和血清中溶菌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的需要量分别为114.5和142.3 mg/kg。  相似文献   

5.
军曹鱼幼鱼维生素C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初体均重为25.85 g的军曹鱼幼鱼22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分别投喂添加5种不同剂量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为0、37.5、75、150和300 mg/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观察维生素c对军曹鱼幼鱼生长、组织维生素C积累量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增加,军曹鱼幼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出上升后下降趋势,在75 mg/kg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0和300 mg/kg组(P<0.05).全鱼粗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升高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75 mg/kg时达到最高值,全鱼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含量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维生素C积累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150 mg/kg时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0 mg/kg组(P<0.05);脑和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在300 mg/kg时达到最高值.300 mg/kg组脑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0,37.5和75 mg/kg组(P<0.05),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0,37.5和150 mg/kg组(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溶菌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75 mg/kg达到最高,显著高于0,37.5和300 mg/kg组(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呈现上升趋势,75、150和300 mg/kg组显著高于0 mg/kg组(P<0.05);肾抗氧离子自由基在150 mg/kg组达到最高,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鱼体增重率和血清溶菌酶含量为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求得军曹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70和80.72 mg/kg.  相似文献   

6.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46±0.29)g的欧亚鲈幼鱼为试验对象,投喂6种不同水平的维生素C(0、50、100、200、400和800 mg/kg)的试验饲料,饲养8周,探讨欧亚鲈幼鱼饲料维生素C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从0.0升高到100 mg/kg时,鱼体增重率呈上升趋势,添加量为100 mg/k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添加量继续增大,对鱼体增重率无显著变化(P>0.05);经折线模型分析表明,欧亚鲈鱼种达到最大生长时,饲料中的维生素C的最低添加量为93.58 mg/kg。欧亚鲈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0~200 mg/kg)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但添加量继续升高,则肝脏中维生素C达到饱和状态,经折线分析表明,肝脏中维生素C达到饱和时,饲料中的维生素C的最低添加量为149.27 mg/kg。急性胁迫前,各组血糖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胁迫后,血糖升高峰值最低和恢复最快的是饲料中维生素C为400~800 mg/kg。在本试验条件下,欧亚鲈幼鱼达到最大生长、肝脏维生素C饱和及抗拥挤胁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分别为93.58、149.27 mg/kg和400 mg/kg。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细鳞鲑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机体维生素E积累量的影响,并确定细鳞鲑幼鱼对饲料中维生素E的需求量。选取初均质量为(40.2±3.6)g的细鳞鲑幼鱼27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各组分别投喂不同维生素E水平(实测值分别为16.6、64.9、165.5、316.2、615.5和1 214.7 mg/kg)的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试验期120 d。结果表明:1)细鳞鲑的末均质量(F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随着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65.5 mg/kg组细鳞鲑的FW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65.5 mg/kg组细鳞鲑的WGR和SGR显著高于16.6和1 214.7 mg/kg组(P0.05)。各组间细鳞鲑的摄食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2)随着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615.5和1 214.5 mg/kg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165.5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4.9和316.2 mg/kg组显著高于16.6、615.5和1 214.5 mg/kg组(P0.05);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HDL-C含量呈相反的趋势,且165.5和316.2 mg/kg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3)随着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细鳞鲑肝脏维生素E积累量除615.5与1 214.5 mg/k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肌肉维生素E积累量也呈升高的趋势,在饲料维生素E水平大于165.5 mg/kg时恒定在一个水平,且165.5、316.2、615.5和1 214.5 mg/kg组肌肉维生素E沉积量显著高于16.6和64.9 mg/kg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维生素E可以改善细鳞鲑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增加肝脏和肌肉维生素E积累量。以增重率和肌肉维生素E积累量为评价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细鳞鲑对饲料中维生素E的需求量分别为145.87和180.98 mg/kg。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0. 98±0.03) g的黄颡鱼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置4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250、500、1 000、2 000 mg/kg NCG的5种等氮等脂(42%粗蛋白质和7%脂肪)试验饲料。饲养56 d后,应用氯化铵进行72 h氨氮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特定生长率在250 mg/kg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0 mg/kg组相比,NCG添加量达到2 000 mg/kg时黄颡鱼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2) 500、1 000和2 000 mg/kg组黄颡鱼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0 mg/kg组(P0.05)。黄颡鱼的肝体比、脏体比及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在2 000 mg/kg组达到最低,血清尿素含量在2 000 mg/kg组达到最高。饲料中添加NCG对黄颡鱼肥满度,全鱼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黄颡鱼氨氮应激24、48、72 h的累积死亡率随饲料NCG添加量增加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250 mg/kg组累积死亡率达到最低。综上所述,饲料添加250 mg/kg NCG能够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氨氮应激能力,添加2 000 mg/kg NCG降低黄颡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利用率和存活率。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计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中NCG的适宜添加量为217.98 mg/kg。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E在罗非鱼幼鱼饲料中的应用及耐受性.选用400尾大小均匀[平均体重(3.25±0.02)g]、健康的吉富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25、50、250、2 500mg/kg维生素E的试验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mg/kg组的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他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成活率要低于其他4组,且差异与50和2 500mg/kg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mg/kg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 mg/kg组的血清和肝胰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维生素E能提高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过量的维生素E虽能降低罗非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但同时会抑制罗非鱼幼鱼生长.根据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及生化指标,确定维生素E对罗非鱼幼鱼56 d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8.50mg/(kg·d).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平均初重为(38.31±0.26)g的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投喂5组不同维生素A水平的饲料[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3.59(对照组)、16.26、33.19、63.65 mg/kg和116.49 mg/k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加州鲈幼鱼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3.65 mg/kg维生素A可显著提高加州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而对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和体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但超过一定量的维生素A(116.49 mg/kg),反而不利于加州鲈的生长和骨骼发育。当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为116.49 mg/kg时,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和肝脏脂肪含量(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为63.65 mg/kg时,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草转氨酶的活性(P0.05),而对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此外,肝脏维生素A含量随着饲料维生素A水平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由此可见,在需要量基础上适当提高维生素A水平可促进加州鲈的生长,建议加州鲈饲料维生素A的添加量不能高于63.65 mg/kg。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抗弧菌和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的影响,在10%鱼粉的基础上设计胆固醇添加量分别为0(C0组)、1(C1组)、2(C2组)、3(C3组)和4 g/kg(C4组)的等氮等能饲料(实测饲料中胆固醇含量依次为0.78、1.57、2.45、3.43和4.18 g/kg),分别投喂初始体重为(0.160±0.002)g的凡纳滨对虾50 d。每种饲料投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养殖凡纳滨对虾50尾。养殖试验结束后检测对虾的生长性能、肌肉常规组成以及急性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及亚硝态氮胁迫下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不受饲料胆固醇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但C0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C2、C3和C4组(P0.05)。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对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C3、C4组显著高于C0组(P0.05);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胰腺和肌肉中胆固醇含量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且C2组显著高于C0组(P0.05)。急性感染哈维氏弧菌后,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同一时间点各组对虾累积死亡率均先降低后升高,C2组在感染24、36、48、72和96 h后的累积死亡率均最低。在8.5~9.0 mg/L亚硝态氮急性胁迫下,96 h后对虾累积死亡率与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且C0和C1组显著高于C2、C3和C4组(P0.05)。综上所述,淡水养殖条件下,1.57 g/kg的饲料胆固醇含量即可满足凡纳滨对虾生长的需求,但2.45 g/kg的饲料胆固醇含量可使对虾获得最佳的抗弧菌能力和理想的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铁添加水平对1~4周龄五龙鹅生产性能、造血功能和铁代谢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铁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80、120、160、200 mg/kg铁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80~120 mg/kg铁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五龙鹅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或P0.01),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饲粮中添加80~120 mg/kg铁显著提高了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腿肌率(P0.05);3)饲粮中添加80 mg/kg铁显著提高了鹅血液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80~200 mg/kg铁显著提高了鹅血液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120~200 mg/kg铁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鹅血液的红细胞压积(P0.05或P0.01);4)饲粮中添加160~200 mg/kg铁显著降低了鹅血清中总铁结合力(P0.05),显著提高鹅血清中转铁蛋白饱和度(P0.05);饲粮中添加120 mg/kg铁显著降低了鹅血清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80 mg/kg铁显著降低了鹅血清中尿酸含量(P0.05)。由此可见,以最佳生长性能为目标,1~4周龄五龙鹅饲粮中铁的适宜添加水平为99.56~116.91 mg/kg。  相似文献   

13.
亚麻酸(C18∶3n-3,LNA)作为一种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甲壳动物生长、免疫保护和抵抗环境胁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LNA含量对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性能和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探讨日本沼虾饲料中适宜的LNA含量。试验配制LNA含量分别为0(L0,对照)、0.5%(L0.5)、1.0%(L1.0)、1.5%(L1.5)、2.0%(L2.0)和2.5%(L2.5)的6种等氮等脂的半纯化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0.12±0.01)g日本沼虾幼虾8周。每种饲料投喂5个水族箱(重复),每个水族箱放养50尾试验鱼。饲养试验结束后,从每个水族箱选取10尾试验鱼进行24 h氨氮(水体总氨氮浓度为36.6 mg/L)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存活率均随饲料LNA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LNA的含量在肝胰腺和肌肉中都随饲料L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饲料中LNA含量的增加,日本沼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L1.0组达到最高值。L0.5、L1.0、L1.5、L2.0和L2.5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L0组(P0.05)。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CP)活力以L1.0组最高,但L1.0和L1.5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饲料LNA含量的增加,肝胰腺溶菌酶(LYZ)活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L1.5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4 h氨氮胁迫后,L0.5、L1.5、L2.0、L2.5组的肝胰腺M DA含量显著低于L0组(P0.05),且以L1.5组M DA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肝胰腺SOD活力和T-AOC随着饲料LNA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L1.5组SOD活力达到最高,L1.0组T-AOC达到最高;肝胰腺GSH-Px活力以L0组最高,但与L1.0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肝胰腺SOD活力为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日本沼虾的LNA需要量为1.19%。综上,饲料中适宜的LNA含量(1.0%~1.5%)能改善日本沼虾的生长,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缓解氨氮胁迫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了饲粮中添加鹅脱氧胆汁酸(CDCA)对种鸡脂代谢、生产性能及子代肌肉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14周龄矮脚黄种鸡8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50、100和500 mg/kg的CDCA,试验期4周。在试验最后1周收集种蛋进行孵化,出雏后的子代根据种鸡分组情况分为5组,饲养期12周。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CDCA对种鸡的体重、产蛋率和蛋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 mg/kg的CDCA能够显著增加种鸡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 mg/kg的CDCA能够显著降低试验第14天和第28天种鸡蛋内总胆汁酸(TBA)含量(P0.05),显著增加蛋内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 mg/kg的CDCA能够显著增加子代腓肠肌肌纤维密度和子代公鸡肝脏率(P0.05),饲粮中添加100 mg/kg的CDCA能够显著降低子代母鸡的平均日增重、子代公鸡腓肠肌总蛋白沉积量和子代母鸡腓肠肌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500 mg/kg的CDCA能够显著降低子代母鸡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和子代公鸡腓肠肌LDH活性(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CDCA对种鸡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会影响种鸡的脂代谢以及蛋内沉积特别是TBA的沉积,进而对子代肌肉发育产生抑制作用,因此CDCA在种鸡饲粮中的应用应注意添加剂量以及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草素对蛋鸡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选取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26周龄尼克蛋鸡5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600、900、1 200 mg/kg的苜草素。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试验第35天和第70天,900 mg/kg苜草素组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900 mg/kg苜草素组显著升高了蛋鸡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HDL/LDL)(P0.05),各组蛋鸡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600、900、1 200 mg/kg苜草素组显著降低了蛋鸡肝脏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mRNA表达量(P0.05),900和1 200 mg/kg苜草素组显著升高了蛋鸡肝脏组织中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mRNA表达量(P0.05)。各组蛋鸡肝脏中固醇结合蛋白元件-2(SERBP-2)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原受体(OVR)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苜草素降低了蛋黄胆固醇和全蛋胆固醇含量,其调控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蛋鸡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和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的转化排泄2种途径来实现。本试验推荐26~35周龄蛋鸡苜草素添加水平为900 mg/kg。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选择健壮、平均初始体重为(0.119±0.004)g的900只日本沼虾幼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以维生素E乙酯为添加形式,配制6组维生素E实际含量分别为18.31、37.94、66.07、120.25、212.68和388.96 mg/kg的半纯化饲料(分别记为VE1、VE2、VE3、VE4、VE5和VE6组),饲喂8周,随后进行24 h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示:1)各组日本沼虾成活率(SR)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日本沼虾增重率(WGR)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VE4组最高,且显著高于VE1组(P0.05);饲料系数(FCR)变化趋势则与WGR相反,VE4组最低,且显著低于VE1组(P0.05)。2)氨氮胁迫前,各组日本沼虾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随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VE3组达到最低,且显著低于VE1、VE5和VE6组(P0.05);各组日本沼虾肝胰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总抗氧化力(T-AOC)随饲料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VE1和VE6组日本沼虾硫氧还蛋白(Trx)mRNA表达量较高,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mRNA表达量则较低。VE3组热休克蛋白60(HSP60)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VE1组热休克同源蛋白70(HSC70)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VE1和VE2组热休克蛋白90(HSP90)mRNA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氨氮胁迫后,各组日本沼虾肝胰腺SOD、CAT、GSH-Px活力,MDA含量,Trx、TrxR和HSC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胁迫前相似,HSP60和HSP90 mRNA表达量变化与胁迫前相反。氨氮胁迫可降低日本沼虾肝胰腺GSH-Px活力、T-AOC及Trx、TrxR mRNA表达量,提高MDA含量及VE4、VE5和VE6组SOD活力。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120.25 mg/kg维生素E对日本沼虾的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饲料中添加66.07、120.25和212.68 mg/kg的维生素E可提高日本沼虾抗氧化性能和抗氨氮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确定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维生素B_2的需要量。以酪蛋白、明胶和糊精等为主要饲料原料,配制维生素B_2含量分别为0.4、2.6、5.4、10.8、20.4、39.7 mg/kg的6种试验饲料,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9.5±0.9)g的吉富罗非鱼10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5尾吉富罗非鱼。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肝脏维生素B_2含量和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等。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随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的增加先呈线性增加,在达到10.8 mg/kg后趋于稳定,饲料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增重率类似;10.8、20.4、39.7 mg/kg组脏体比显著高于0.4、2.6 mg/kg组(P0.05);10.8、20.4、39.7 mg/kg组肝体比显著高于0.4 mg/kg组(P0.05);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对肥满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的增加,全鱼粗脂肪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5.4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全鱼水分含量以5.4 mg/kg组最低,显著低于除39.7 mg/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39.7 mg/kg组最高,显著高于除5.4 mg/k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各组之间全鱼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对肌肉和肝脏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肝脏中维生素B_2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B_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达到20.4 mg/kg后趋于稳定;0.4 mg/kg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折线模型分析表明,吉富罗非鱼获得最佳生长速度和最大肝脏维生素B_2蓄积量时,其对饲料中维生素B_2的需要量分别为10.2和19.3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