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石桥市东、中部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迅猛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大石桥市东、中部低山、丘陵区面积为1026.1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3.69%,是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西部平原区面积为584.67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6.31%,是重点预防保护区。据第4次辽宁省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大石桥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比2000年全省第3次遥感普查成果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少51.4km2,但轻度侵蚀、剧烈度侵蚀强度却升级。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形势应采取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科学监测等有效措施,积极防治水土流失的发生和蔓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土保持》1994,(4):32-35
依法行使三项权力坚决查处大案要案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水利水产局(118100)凤城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总人口60万,总面积5748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82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7.1%。1992年8月我县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  相似文献   

3.
水土流失是辽宁西部山区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这里风沙干旱,植被稀少,属低山丘陵地带。总土地面积39,897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8,8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2.4%。而朝阳、阜新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约21,850平方公里,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55,933平  相似文献   

4.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是黑龙江省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由于地处寒温带,无霜期短,严重制约本地区农业发展,束缚牡丹江市经济的腾飞。霜期农业在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不仅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能利用率,还对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5.
“3S”技术在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监测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进的“3S”技术,通过对嘉陵江流域进行地形图数字化、影像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得到该区水土流失强度分布状况.监测结果: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62662 km2,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39.4%。该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低山、丘陵区的坡耕地、荒山荒坡和疏残幼林地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裸露地面上。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有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重力和混合侵蚀。其采用的技术方法是进行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土保持》1989,(11):14-15
<正> 宾县是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县,属低山丘陵侵蚀区。全县总面积579.2万亩,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16万亩,占总面积的37%。全县总耕地面积242万亩,其中流失面积14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9.5%。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造成我县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坚持不懈狠抓流域治理加快步伐实现脱贫致富李仰斌(山西省水利厅水保局,太原030002)山西省总面积15.6万km2,其中山区、丘陵区面积12.5万km2,水土流失面积10.8万km2。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近70%,全省50个贫困县、380万...  相似文献   

8.
基于RS、GIS技术开展监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法评估福山区2016—2017年的水土流失分布特征、面积和强度。研究结果为:与2016年相比,2017年全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向其他用地变化为主;植被覆盖度发生变化的面积为2.480 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51%;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0.48 km~2,水土流失总体呈减少趋势;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轻度侵蚀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度较高但地表植被少、坡度较大的丘陵区园地。  相似文献   

9.
李新宇    唐海萍  张新时    孙林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154-159,167
以内蒙古林西县作为研究案例,采用降雨侵蚀力、主要地形体、土壤可蚀性、植被盖度及水土保持措施等参数,利用TM影像、DEM、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等地理辅助数据与地面实测土壤理化性质及多年降水数据,在GIS与RS技术支持下,对5个单因子作用下研究区潜在水土流失风险进行评价.并基于多因子层次覆盖评价模型,对复合因子及多因子综合作用下研究区潜在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形、土壤与植被盖度3个因子对土壤侵蚀的贡献量较大,土地利用方式与降雨强度对土壤侵蚀的贡献量较小.5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林西县有近77%的土地面积面临强度及强度以上水土流失的危险.其中轻度及微度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较小,二者共占总土地面积比例14.8%,主要分布在林西县西北部的中高山坡度较低地区;强度水土流失占22.8%,主要发生在北部的中山区及中部的河谷平川区;极强度水土流失占43.8%,主要发生在中部及南部低山丘陵区;剧烈水土流失面积占10.8%,集中分布在北部中山高坡区.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试验结果 ,分析了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和养分损失的过程和动态变化以及在不同耕作轮作措施下的变异特征 ,提出了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东南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2 1.5 %。水土流失量的年际间差异非常大 ,达 18~ 2 0倍 ,季节间的变化则主要受降雨分布、植被覆盖及人为活动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可以明显减少水土流失和养分损失量。采用综合治理技术 ,创造合适的水分和养分条件 ,是快速恢复水土流失区的植被和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隋栋梁 《中国水土保持》2008,(2):F0002-F0002
马耳山小流域位于山东省诸城市南部低山丘陵区郝戈庄镇,流域总面积18.4km^2,水土流失面积12.7km^2,2004年被列为山东省水土保持补助资金项目,2年实施期内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26.38%提高到77.56%,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348kg,  相似文献   

12.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驱动因素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06%。水土流失呈零星的斑点状分布,隐蔽性强,崩岗侵蚀剧烈,林下水土流失严重,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有逐年加剧的趋势。认为水土保持法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保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实施战略性推进是综合治理的前提,实施以自然修复为主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生态修复工程是综合治理的契机,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助催剂。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对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1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为47.297万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9%,为全国第5位;农用地39.610万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3.7%;建设用地1.928万km2,占4.1%,未利用土地5.759万km2,占12.2%。在农用地中,耕地1183.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林地2425.3万hm2,占51%。黑龙江省的土地利用及其特点:(1)人均占有数量多,但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全省人均耕地0.32hm2,林地0.65hm2,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和3.4倍,耕地、林地在全国占有…  相似文献   

14.
辽西地区属于以水蚀为主的低山丘陵区。全区自然特征干旱少雨,植被稀薄,风砂漫漫,沟壑纵横,坡地广布,水面甚少,水蚀、风蚀并存,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朝阳市沟壑面积2141km2,占总土地面积的936%〔1〕。近几年,随着水土保持工作不断深入,坡面治理...  相似文献   

15.
延边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属长白山脉,地形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在夏季暴雨、山洪的作用下,山坡地、坡耕地表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肥力下降、土壤瘠薄化,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根据延边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和成因,制定了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包括科学规划,综合治理;落实国家政策,加强监督管护;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措施相结合;科学配置,建立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风化层地区梯田的布设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泰市地处鲁中南泰沂山区,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中部为柴汶河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7.6℃,多年平均降雨量744.7mm。全市总土地面积为1990.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472.7km~2,占总面积的74%,年侵蚀模数5670t/km~2。本市山丘区主要是砂石丘陵和青石低山,面积为214.9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2%,其中坡式梯田、坡耕地49.88万亩。这些耕地多分布在3~15度的坡面上,由于其成土母质多为花岗片麻岩  相似文献   

17.
马耳山小流域位于山东省诸城市南部低山丘陵区郝戈庄镇,流域总面积18.4km2,水土流失面积12.7km2,2004年被列为山东省水土保持补助资金项目,2年实施期内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26.38%提高到77.56%,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348kg,年人均纯收入达  相似文献   

18.
由于九龙江北溪流域山高坡陡、土壤抗蚀能力差,降水充沛,加上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813.4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54%。本文分析了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和问题,提出强化规划指导、严抓项目建设、推行分区施治、开展分项施治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综合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等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栅格对秀山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为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探索一种精确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秀山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可以分为安全、较安全、预警、中警4个级别,各级别的面积分别占21.23%,43.97%,21.81%,4.99%。其中土地生态安全级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坝丘陵区;土地生态较安全级在全县均有分布,多分布在各区域坡度较小、海拔相对较低等位置;土地生态预警级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区南端、西部低山区、以及东部中山区和西部中山区中海拔相对较低的位置;土地生态中警级主要分布在东部中山区和西部中山区。综上,秀山县土地生态状况整体上良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今后应加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高土壤培肥力度,减少水土流失,以促进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榆社县地处太行山革命老区,土地总面积1 699 km2,水土流失面积1 268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4.6%。全县贫困人口8.9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83.6%,属重点扶贫攻坚县。近年来,实行重点治理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累计治理度达到57.3%。介绍了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成因、水土保持成效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